文/邹世恩(复旦大学附属妇产科医院副主任医师) 编辑/丙丁
临床上不孕的患者不少,最常见的原因是精子质量不好、不能排卵、输卵管不通等。但是有一类患者,这些方面都没有问题,只是在B超检查的时候,发现子宫腔里头长了一个内膜息肉,恰恰就是这个小东西影响了受孕。
内膜息肉是由子宫内膜腺体、间质和血管组成的,大小不一,小的只有几毫米,大的有2~3厘米。
子宫内膜息肉具体的病因不是很清楚,有研究发现,可能与年龄(年龄越大越容易生)、高血压、肥胖和他莫昔芬(乳腺癌术后的一种用药)有关。
▲宫腔镜下见到的内膜息肉
多数时候,子宫内膜不会引起什么不舒服的症状。当出现症状时,最常见的是不正常的子宫出血和不孕。子宫异常出血是因为息肉影响了内膜的面积,导致内膜厚薄不均,剥脱不同步等。
内膜息肉几乎都是良性的,很少癌变。不过这方面的统计资料不是很多,现有的数据显示其恶变率为0.1%~12.9%。如果绝经后出现内膜息肉,又有阴道出血,那么危险性会大一点。
成功怀孕要各方面条件都符合要求才可以,包括精子、卵子、输卵管,还有子宫腔。宫腔是胚胎生长的地方,好比一间房间,房间要宽敞,地面要平坦才行。
如果内膜上长了一个息肉,地面就会凸起一块,受精卵来到这里,着不了床。就算种下来,这里的血液供应也可能出问题,导致胚胎停育和流产。
▲宫腔镜下正常宫腔形态
对于宫腔来说,息肉也算是一种异物,有点像节育环,会引起周边内膜的慢性炎性反应,炎性因子一多,也会影响受精卵成功着床。
当然,如果息肉不是很大,1厘米不到,或者没长在宫腔底部附近的内膜上,那么对怀孕的影响就不大了。
如果有子宫异常出血,类似月经淋漓不尽、月经后阴道出血等情况,或者有不孕症的患者,都要去排查一下是否有子宫内膜息肉。
常规的妇科检查,最多看到宫颈,双合诊摸的话,也摸不到宫腔里。所以,常规的妇科检查是无法诊断出是否有内膜息肉的。有时候患者是因为不孕做输卵管造影,结果显示宫腔有缺损,提示可能是息肉。或者是做宫腔镜检查时才发现内膜长了息肉。
我们能借助的就是B超,而且最好是彩色阴道超声。绝大多数1厘米以上的息肉是可以被阴超发现的,有时候几毫米的也会被发现。B超便宜无辐射,临床应用最多。当然,也可以运用CT和核磁共振来判断,就是价格贵了点。
但是,这些检查都不能最后确诊内膜息肉,有时候可能是小的黏膜下肌瘤,唯一能确诊的只有病理检查,这就需要切除息肉之后才可以做。
▲B超所见的内膜息肉(箭头所指)
如果是不孕的患者,发现有内膜息肉,不管息肉大小,都可以考虑做宫腔镜检查,检查宫腔形态的同时可以切除息肉和进行输卵管通液。有必要的话,还可以结合腹腔镜一起处理盆腔的病变。即使是考虑做试管婴儿,也建议先要在宫腔镜下切除息肉。
如果有异常的子宫出血,也建议切除内膜息肉。传统的刮宫术很多时候不能完全切除息肉,推荐做宫腔镜下的内膜息肉切除和诊刮。
如果没有什么不舒服,没有出血和不孕,息肉1~1.5厘米以下,可以不用考虑切除息肉,定期复查即可。有25%的内膜息肉可以自行消失,息肉越小,消失的概率越大。即使息肉再大一点,也可以考虑在下次月经来的第5~6天复查一下阴超,此时也可能会发现息肉有消失的迹象。
为什么息肉会自行消失呢?一种可能是月经来潮,一起随着内膜脱落了。第二种可能,经B超检查出的“息肉”不是真正的息肉,因为内膜增生局部增厚时,看来很像是息肉,当月经来潮内膜脱落,自然也就消失了,因此需要在月经来的第5~6天复查阴超,以免内膜进一步增厚影响判断。第三种可能,的确是息肉自己变小,小到通过阴超检查也看不到了。
口服避孕药、曼月乐环和GnRHa等药物可能有一定的效果,可以控制息肉生长、预防复发,但是还缺乏明确的证据,也存在其他的不良反应。所以,目前不推荐使用,临床上可以根据具体情况来决定。
那就恭喜啦,说明息肉无害。产后再随访B超。
内膜息肉有一定的复发率,真的复发了,也是按照这个防治方案来治疗和康复。
总之,子宫内膜息肉如果小且没有症状,可以不治疗;需要治疗的,则建议宫腔镜手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