平昌冬奥会中有关服装的话题

2018-04-16 09:16冯宪编辑丙丁
科学生活 2018年4期
关键词:雪车泳衣平昌

文/冯宪 编辑/丙丁

说服装平常,是因为人人都要穿着它,谁也不会太在意。说服装不平常,是因为在一些公开或特殊场合中穿着服装不可太随意,否则穿着者可能会成为“众矢之的”。这不,2018年2月9日在韩国平昌开幕的第23届冬季奥林匹克运动会中,有关服装的话题便出现了两次。

一、上场比赛服装脱散太尴尬

2月11日,平昌江陵冰上运动场举行的冰上双人舞蹈项目比赛正在进行。一对韩国选手上场后,女选手上衣后面固定部位在比赛进行中突然脱散,导致身体后背部位大面积裸露,尽管当时选手保持了高度的专业性和职业精神继续进行比赛,但这一状况的出现还是干扰了比赛进程,严重影响了选手动作的正常发挥,也让现场观众显得十分尴尬,事后成为媒体关注和议论的焦点。

▲冰舞比赛服装出现状况

从回放的现场画面看,那位韩国女选手所穿红色比赛服上衣款式设计本身就比较短小与紧身,后背部位仅有一粒系扣,而那一粒系扣便成为蔽护身体的关键所在。她在比赛中因为自己动作幅度大,导致系扣突然崩开,才出现上衣脱散、后背裸露的情况发生。看得出,当时那位同场竞技男选手的确很着急,他既想完美地完成自己的动作,又想为女选手做些遮掩,从而表现有些紧张与局促……因为衣服后背部位脱散的原因,两人此后很多动作都没有办法按照预定的标准去完成,比赛效果因此变得很一般,最后总成绩为51.79分,仅列第九位,远未达到其最高水平。显然,这是因为比赛之前服装款式设计不周全、准备不细致所造成的。

▲冰舞比赛正常情况

冰上舞蹈比赛项目主要体现力与美,展现动作造型与人体线条的流畅性,实现运动与艺术在韵律上的完美结合,具有表演性强的特点。所以,冰上舞蹈项目选手们上场比赛的服装本身就要求穿着合体,显得干练与简约,不带任何拖沓、累赘之物,而且要求其所用材料质地轻薄、妥帖,同时又要具备坚牢性和庇护性强的功能,而一些缝拼和固定部位更需作加固性处理,防止选手在比赛中因自身动作过猛,或因同伴配合时的拉拽、抱拥等动作,造成服装出现异常状况。从专业角度分析,此件出问题的服装在设计上本身就存在缺陷,仅用一道系扣承担蔽体之功效,风险的确较大。得出的教训是:服装款式设计首先应当完善,要多增加开合部位的固定系扣;其次,不论是平时训练或上场比赛之后,都应该对选手所穿着的服装进行检查与维护,消除磨损隐患,避免下次使用时出现破损或脱散现象发生。由此可见,运动员服装款式风险评估、质量监控与维护保养,是一项十分严肃和重要的工作,它涉及维护穿着者尊严和尊重观众的问题,的确马虎不得。

此事引出的话题便是人们在日常穿着服装的时候,一定不要忽略它本身的坚牢和蔽体功能,不论是款式设计的适体性(不可过于紧身)和可靠性,还是材料质地、一些关键缝拼部位的牢固性问题,都应加以重视,以避免在公众场合发生脱散现象,出现身体私密部位暴露在外、有碍观瞻的尴尬。

二、高科技介入强化比赛服装特殊功能引争议

2月14日,平昌冬奥会开幕第五天。坊间传来一则消息,有媒体报道一些国家运动队向组委会提出申诉,缘由是英国的钢架雪车比赛选手使用了一种运用了“空气动力学”原理的高科技服装,有借助特殊装备大幅度提高比赛成绩之嫌,违背了“公平正当竞赛”的奥林匹克体育精神。

钢架雪车项目是一项依靠控制力和速度取胜的运动项目。钢架雪车又称无舵雪车、俯式冰撬,是在传统雪车的基础上延伸出来的一种新的运动项目,该比赛项目最早出现于1928年瑞士圣莫里茨第2届冬奥会,起初仅为男子比赛项目,2002年美国盐湖城冬奥会又增加了女子比赛项目。钢架雪车比赛时需在特制的、有一些弯道组成的赛道内运行,出发时选手必须用力将雪车推向前方,加速之后采取头朝前脚在后、俯身趴在车上的姿势迅速登上雪车,借助推力与惯性向前奋力冲刺,而当选手与雪车同时冲过终点线后,以时间长短决定名次,用时最短的选手将会获得第一名。显然,除了运用技巧驾驭好雪车之外,如何减少空气阻力影响成为钢架雪车比赛时取得好成绩的关键所在。

▲钢架雪车比赛形态

所谓“空气动力学”是力学的一个分支学科,最初主要用于研究飞行器或其他物体在同空气或其他气体作相对运动情况下的受力特性、气体的流动规律和伴随发生的物理化学变化,从而便于设计师及建造者选择适当的材料和造型,确保物体运动时牢固性和抗阻性能达到最佳状态。世界上第一个用于空气动力学研究的实验装置——风洞,就是由英国人韦纳姆在1871年建成的,可见英国在这方面是走在世界前列的。在体育运动方面,运用“空气动力学”原理改进装备,确实对提高运动和比赛成绩有所帮助,比如跑步、游泳运动员穿着的紧身运动服、自行车运动员佩戴特殊造型的头盔等。据说英国自行车运动竞赛成绩的大幅提高便与使用和“空气动力学”原理设计制作的高科技服装有关,先前已经引起一些国家的非议。

依据一以贯之的费厄泼赖(Fairplay)奥林匹克体育精神,比赛应该是光明正大的,选手们应该是站在同一起跑线上,依靠自身的能力而不是依靠某些外力优势去进行相互之间的较量,以体现出“公平竞争”的原则。此次,在平昌冬奥会钢架雪车比赛项目上,仅有英国选手独享“空气动力学”高科技比赛服装带来的优势,显然有悖奥林匹克体育精神,引起其他国家的抗议也在情理之中。其实,这个问题在体育界先前也发生过。2009年,国际游泳联合会就曾在意大利的罗马宣布:为了净化体育比赛,体现公平竞争原则,改变游泳比赛中“依赖高科技”频破世界纪录的非正常现象,国际泳联经过讨论,并以投票方式决定,从2010年起,禁止穿着被一些人比喻为“衣架上的兴奋剂”的高科技泳衣参加国际比赛。国际泳联首席执行官马库勒斯库在当年7月24日举行的发布会上介绍了规则修改的方向:“泳衣的材料必须是纺织物,泳衣款式造型也只能是覆盖躯干的短泳衣。”此后,在所有国际比赛当中,泳衣材料都回归、统一到传统的纺织物,且款式设计也固定到仅覆盖躯干,不包覆四肢的形态。

此次平昌冬奥会高科技介入强化比赛服装特殊功能引起的争议,虽然至截稿尚未有明确的结论,但引出的话题却告诉人们:类似所谓的“高科技”比赛服装产品,不能因个别国家拥有、在穿着使用时太随心所欲,而需考虑使用范围的广泛性和与竞争对手的同一性,应该有相应的规则加以约束,确保不违背“公平竞赛”的体育职业精神和道德规范。就像隐身衣如果真的发明成功,在现实生活中是不可以随便乱用的道理一样。

猜你喜欢
雪车泳衣平昌
基于雪车启动能力的车撬赛道分级研究
冬奥会项目介绍:钢架雪车
雪地里的一叶小舟—雪车
泳装进化论
2018年第23届韩国平昌冬奥会比赛主要场馆
再见平昌,相约北京
安利助力平昌冬奥会
走进平昌
理想泳衣,量身打造
简约泳衣不简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