逐层深入体会作者情感

2018-04-15 05:12罗锦霞
语文建设·下半月 2018年8期
关键词:大雁人类课文

罗锦霞

《大雁归来》是美国著名环保主义者奥尔多·利奥波德的一篇名作。作者以大雁迁徙为主线,详细描写大雁北归的路上及回到故乡后的场景,画面温馨,感情真挚。下文将详细阐述笔者对本文及其教学的理解。

一、整体感知

通读全文,准确把握文中所讲知识和作者表达情感的比重。通读课文后可以发现,虽然文中也有对大雁习性的介绍,但能够很明显地感受到,作者的写作重点是表达自己的思想情感,对知识的介绍只是简单带过。

在文中,作者称自己是一个“爱鸟者”,而我们在理解全文时发现,作者对大雁确实“爱”得够深。文中多次运用拟人手法来描写大雁,体现了作者对大雁发自内心的爱。作者详细描述了他是如何观察和研究大雁的,字里行间饱含着对大雁的爱。在作者心目中,大雁同人一样,是非常有灵性的,从作者以大雁的数量来衡量农场的富足程度也能看得出大雁在他心中的重要地位。

文中写到大雁在觅食前会集体鸣叫,这既像是在开展辩论,又像是在探讨问题。那些孤雁的鸣声尤其能够拨动作者的心弦,作者能够感受到大雁的悲伤,所以对那些枪杀大雁的人十分反感,甚至是十分愤恨的。大雁在晚上会群居在沼泽地,集会时会有各类响声,作者非常喜欢这种声音。在作者看来,大雁是非常有集体观念的动物,而这种观念也是很多人所缺失的。它们每年的迁徙活动是那么富有诗意,大雁的每一次鸣叫都可以看作是富有野性的诗歌。

总的来说,作者认为动物的存在使地球更富生机和乐趣,大雁是人类的伙伴,人类应该与它们和平共处,而不能随意剥夺它们的生命。通过阅读、分析发现,课文的主旨是珍爱和保护野生动物。将形象、知识以及抒情融为一体,可以看作是本文的一大特色。作者将大雁从踏上北归的路途到回到故乡发生的故事,描写得声情并茂,如同身临其境一般。作者在仔细观察之后发现了一些大雁生活习惯的规律,比如说大雁一直都是排成一条直线飞行的,并没有哪只大雁插队或者掉队。而且作者还分析了雁群数量,这是学生之前从没了解的,从而使学生在阅读的过程中享受发现的乐趣。本文的另一特色就是具有浓郁的抒情色彩,作者将对鸟的爱融入了字里行间。他非常钦佩大雁的长途跋涉,也担心大雁迁徙途中的安全,更为那些失去亲人的孤雁感到痛心,同时也为大雁的平安归来而开心。虽然文中没有直接说明,但从这些描写都能够体会到作者的心情。

二、问题研究

1.研究文中难句的含义

第一句:“而一只定期迁徙的大雁,下定了在黑夜飞行200英里的赌注,它一旦起程再要撤回去可就不那么容易了。”在看到这一句时,首先要思考这里所说的“赌注”到底指的什么。从上文可知,大雁每年通过迁徙来到目的地,它们的到来预示着春天来了。雁群虽然是从远在千里之外的地方迁徙而来,但大雁能够精准地计算出到达目的地的时间就是春天开始的季节。再对比主教雀和花鼠可以及时且轻易地修正错误,对比出大雁一旦开始迁徙就不能回头的艰难。“赌注”一词表现了大雁坚定不移的信念,表达出作者对大雁的钦佩之情。

第二句:“向我们农场宣告新的季节来临的大雁知道很多事情,其中包括威斯康星的法规。”这里讲到了大雁明白人类的法规。虽然感觉有些不可思议,但是从后面的内容可以知道,因为法规中没有冬天禁止猎杀大雁的条例,所以大雁知道每年的十一月份,池塘和沼泽都有很多猎人,而在春天则没有。因此,大雁在冬季就只能等到晚上出来觅食,而在春天可以自由活动。

第三句:“单调枯燥的数字竟能如此进一步激发爱鸟者的感伤。”作者通过仔细观察发现,大雁是以六或者六的倍数的数量组成小家庭,所以这里枯燥的数字就是指六或者六的倍数。而孤雁之所以会悲鸣,是因为人类猎杀了它的家庭成员。这些孤单的大雁很可能是失去“丈夫”的“寡妇”,也可能是失去“父母”的“子女”。作者经过多年的考察最终证实了这个结论,因此感觉更加悲伤。人类对单调、枯燥的数字是很难有感情的,但当这些数字背后隐藏着不为人知的故事时,每一个读者都会为之动容。

2.理解作者对大雁的情怀

伦理本是人们在处理人际关系时应该遵循的准则,而作者作为伦理学家,则将其扩大到人与自然之间的伦理。在作者看来,人是大自然的一部分,应该与自然和谐相处,而不能依仗自己的特殊条件危害自然。作者通过观察发现,大雁身上有很多和人类相似的地方,它们有家庭和亲情,也有快乐和哀伤。人相对于它们是更高级的物种,但人并不能因此就随意伤害它们。人类回归自然,能够从中获取更多的乐趣。

三、练习说明

课后第一题要求阅读课文,并且参照作者的《沙乡年鉴》序言,来谈谈作者主要从哪些角度描写大雁,作者曾经失去的东西又是什么。这个题目要求学生概括课文内容,领悟文章主旨。领悟文章主旨是对课文的深层次研究,所以教师应该引导学生深入研究课文。文中描写了冬季的大雁、南飞的大雁以及大雁归来时的场景,还描写了大雁在觅食过程中的叫声,以及孤雁的哀伤之情。因此,作者不仅从大雁身上看到了亲情和友情,也看到了善良和哀伤,还看到了它们的团结,大自然的诗意在它们身上体现无遗。

课后第二题则是要求学生认真体会三个语句所蕴含的思想感情:“一只燕子的来临说明不了春天……春天就来到了”,“一触到水……抖掉那脆弱的香蒲身上的冬天”,“在这种每年一度的迁徙中……带着野性的诗歌”。这里主要考学生对句子含意的理解,通过认真阅读就能体会到作者所要表达的情感。通过阅读和分析全文之后可以知道:第一个问题是因为大雁的到来把春天的生机、喜悦和希望都带来了,所以大雁才是真正的报春使者;第二个问题是指大雁归来预示着严寒已经过去,万物复苏,呈现出欣欣向荣的景象;第三个问题则是指大雁离开温暖并且有充足食物的南方,回到安静、有充足阳光的北方孵育后代。而在迁徙过程中的鸣叫是它们献给人类的歌,它们不仅给人们带来了春天,也给整个大陆带来了春天,所以是人类的好朋友。

四、教學建议

通过反复阅读课文内容,分析重点语句,把握文章思想感情,学生对课文的理解会更加透彻。从教学的角度,笔者给出如下建议:

第一,可以引入严春友《敬畏自然》中的一句话激发学生兴趣。这篇文章写道:“再也不应该把其他生物看作我们的美味佳肴……就像敬畏我们自己一样。”其中蕴含了与《大雁归来》同样的主旨思想。利奥波德是美国著名的环保主义者,也是著名的伦理学家。他把大雁看作是与人类平等的生物,对大雁充满深情。作者通过日常的细心观察,了解大雁的习性和情感,对大雁的经历感同身受,体会它们的快乐和哀伤,所以文章才能写得真实生动,让我们与大雁离得更近。这里也可以通过提问与学生共同研究:既然我们对大雁并不陌生,那大家通过阅读和理解,对大雁究竟有了怎样新的认识?这里可以让学生各抒己见,一起讨论。作者细致地观察了大雁飞行、觅食、鸣叫、寻找栖息地等行为,也正因为如此,作者才能够写出这么有趣的文章,让我们知道这么多闻所未闻的事情。教师还可以利用诸如图片、视频、音乐等资料,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课文。

第二,引导学生学习文中的语法知识。因为这篇课文翻译自美国作者的文章,而且有些句子较长,所以在表达方式和句子成分的理解上还是有很多难点。比如,文中很多地方在大雁前都有定语,对这些句子的理解应该采用缩句的方法,使句子变简单,便于学生理解。

第三,理解课文最重要的是理解作者的思想情感。正因为如此,在品味文章时应该多揣摩文中的精彩词句,除了课后习题中所列举的句子之外,还可以多找几句详加品味。此外,还应该引导学生多多质疑,比如,作者的动物情结为什么这样浓厚?

五、课外延伸

为了使学生更好地理解课文,教师可以介绍《大雁归来》的写作背景和作者生平,也可以将《土地伦理》介绍给学生。这是作者最具有代表性的著作,而且富含深刻的寓意。作者认为,当前地球的环境是可以保障人们生存、生活的,但实质上这个环境正在加速恶化。作者在这本书中详细阐述了土地的功能,使人们对土地的功能有更多了解,提升对土地的尊敬和热爱之情。只有人们更加了解和热爱土地,才可能在行动上作出改变,才会有更多的道德感、责任感。作者在这部书中描述了他本人和土地之间的关系,吸引了那些乐于接受新思想的读者。不仅如此,因为书的畅销,作者倡导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思想在全球范围内得到了传播,从而引起了强烈的共鸣。读者通过了解作者生活的时代,了解作者对当时历史变化的态度,就能够感受到他对自然、动物的深情。读者结合当前生态环境恶化的现实,就能够对利奥波德的生态意识、伦理意识、责任意识有更多的理解。

《大雁归来》是一篇细腻生动又感情真挚的文章。作者观察大雁的视角是非常独特、细腻的,这得益于作者对鸟儿乃至动物有着一种特殊的情结。在作者心中,大雁的日常活动以及一年一度的迁徙活动都是富有诗意的。作者在文中对大雁的喜爱和描写非常有感染力。学生如果认真品读、体会,就会激发对大自然观察的兴趣,从而更好地把握文章的内容和表达的情感。同时,通过介绍作者的生平以及其他相關的文章,也有利于引导学生关注、爱护大自然,使他们从小形成与自然和谐相处的意识。

猜你喜欢
大雁人类课文
人类能否一觉到未来?
我请大雁落山村
人类第一杀手
大雁飞
端午节的来历
谁变成了人类?
大雁
背课文
人类正在消灭自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