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徽省无为县水产局 238300 安徽省无为县长坝水产苗种繁育场 238300 安徽省无为县水产局 238300
沙塘鳢(Odontobutis obscurus)俗称塘鳢和沙乌鳢等,隶属于鲈形目、沙塘鳢科、沙塘鳢属,喜欢生活于河沟和湖泊等近岸多水草、石隙的底层,以活虾和螺蛳为食。近年来伴随着养殖规模的扩大,苗种需求不断增加。但是沙塘鳢人工繁育过程中常出现受精卵卵块重叠、提前破膜和死卵等现象,孵化率大大降低[1],安徽省无为县长坝水产苗种繁育场从事沙塘鳢人工繁育多年,探索出了一套不使用催产素、高孵化率的沙塘鳢人工繁育技术,现将关键技术总结如下,为解决沙塘鳢苗种供应问题和实现规模化养殖提供参考。
3月份前在天然水域中选取生长良好、体格健壮、体态丰满、无病无伤的2冬龄以上雌性(体重50g/尾左右)和1冬龄以上雄性(体重75g/尾左右)作为亲本,雌雄比1.05∶1,雄性亲本体重差异10g左右。繁殖季节雄性体表呈黑黄色、鲜艳,黏液多,手感光滑。雌性体表呈灰黄色、较暗,黏液少,手感粗糙[2]。
亲本培育需要培育池面积1.0~1.5亩,深1.2~1.5m,靠近水源,水质良好,进排水方便,亩养亲鱼80kg。投喂螺蛳、虾等鲜活适口饵料促进其生长发育,投饵量为鱼体重的3%~5%。
(1)催产时间。定期检查亲本的性腺发育情况,当亲本的精子和卵巢成熟度达到Ⅴ期,水温达到15℃时即可进行催产。
(2)催产方法。沙塘鳢繁殖高峰期一般在4月中下旬,其性腺发育对流水刺激的反应较大,无为县长坝水产苗种繁育场采用流水刺激催产,催产过程中不使用鲤鱼脑垂体(PG)、绒毛膜促性腺激素(HCG)、促黄体素释放激素(LRH-A)和地欧酮(DOM)[3]等任何激素。产卵前抽取培育池2/3~3/5水,加注新水到原来水位,抽、加水过程中形成仿生态水流环境,刺激亲鱼进行产卵。每周抽水2~3次,持续一个月。在池塘四周布置半弧形PVC管产卵巢供亲鱼产卵。
(3)卵的收集。定时检查产卵巢上的产卵情况,发现产卵后及时取出、清洗和消毒后移至孵化池。
(1)孵化池。无为县长坝水产苗种繁育场通过多年研究,探索出了一种鱼类受精卵孵化装置及孵化方法,孵化池为混凝土方形池底,池底设有桶状凹腔,内部设有格栅放置产卵巢。池底设第一进水口自下而上向池内供水,使池内水体始终处于流动状态,确保水体含氧充足,防止鱼卵粘聚出现缺氧。孵化池上方设花洒为第二进水口,可向池内洒水,减缓水的冲力,避免水流冲破受精卵及刚出膜的鱼。在侧壁设出水口。主进水口设置80目筛绢,防止水蚯蚓、桡足类敌害生物进入孵化池[4]。
(2)鱼卵孵化。采用控制水流速度的方法进行孵化,根据鱼卵发育情况进行水体流速的调节。此孵化方式可以自然清除未受精鱼卵、死亡和病变的鱼卵以及发育过程中分泌的黏液,提高孵化率。孵化过程中定期使用高锰酸钾消毒,防止水霉病感染,及时剔除未受精卵和发霉卵。
定期检查鱼卵发育情况。为了提高成活率,将孵化出的鱼苗(水花)作短时间暂养,待鱼苗发育成熟后,放入水泥培育池中进行苗种培育(小乌或大片)。暂养时间以7天为宜。刚下塘的鱼苗个体小,开口摄食困难,饵料以豆浆和蛋黄为主,同时保证溶氧充足,注重病害防治[5],此方法繁育沙塘鳢苗种成活率达80%~90%,较一般人工繁育方法成活率提高近10%。
无为县长坝水产苗种繁育场沙塘鳢苗种繁育技术不使用任何催产素,在提高产品质量安全的同时降低生产成本,而且成活率较高。沙塘鳢是底栖鱼类,喜爱在浅水区底部有穴洞的隐蔽处产卵,半弧形PVC管可为亲鱼提供隐蔽场所,使受精卵较好地附着。雄性亲本差异小于10g可减少雄性间竞争,保证受精率。沙塘鳢鱼体较小,人工催产过程繁琐,流水刺激催产可以降低人工催产对鱼体造成的伤害。孵化池的设置可以减少鱼卵粘连出现缺氧情况,同时防止水霉病的发生,提高孵化率。育苗过程中增加暂养环节,增强沙塘鳢鱼苗对环境的适应能力,提高鱼苗的成活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