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 张峰雁
(作者单位:长庆石油勘探局有限公司)
对企业进行内部控制是一个企业管理的核心。可以从根本上了解企业的经营活动和发展前景。在财务风险的防范下更能准确的了解企业的发展需求,及时发现问题和解决问题。
内部控制管理制约了各部门的一些行为,实现互相监督,及时避免不必要的支出,是公司正常运行的财务的重要保障。另一方面,高效的内部控制管理能提高会计信息的质量,便于经营者和决策者做出更准确决策和预测。
内部控制管理体系不健全
内部控制是企业发展的内在因素,监督机制是企业发展的外在因素。监督机制不健全会导致企业内部控制管理不规范。很多企业家只注重于眼前的利益,却忽略了企业的长远发展。内部控制管理需要消耗部分财务成本,所以企业管理者对内部控制管理重视程度不高[1],使内控体系形同虚设,不能及时地发现和解决问题,存在内部管理运营方向模糊。企业其他部门人员只能进行跟随,注重于企业经济发展的速度,忽略了企业发展的质量。
部分企业领导对内部控制的重视不够
内部控制是在企业长远存在和发展的基础上,规范和约束企业人员行为和做法,以达到经济稳固上升的一套体系。企业内部没有人喜欢被约束,管理者的“善解人意”使内部控制呈现了表面化管理。制定完善的管理体系会消耗人力物力财力精力,久而久之,造成了内部管理的缺陷和企业人员的惰性。
企业人员对财务风险防范意识不高
很多企业人员对财务风险防范管理欠缺一定认识,只认为内部管理体系只是简单的一套流程,没有认为内控制度对企业长远发展的积极意义。记得其内容,欠缺行动力。在上级领导进行检查时才“有模有样”的按管理制度正式工作,不检查的时候对自己就放松警惕[2],这些行为导致了内控制度难以得到有效的实施。
完善内控体系建设
财务本质是为生产活动提供经济服务,因此在建设内控体系时需与企业内部的经营状况、固定资产等挂钩,落实责任制度,确保每项工作都能有效完成。完善内控体系建设首先是对财务人员的管理,财务人员是财务部门的组成部分,也是公司财务系统良好运行的基石。应加大对财务人员的培训力度,既要根据员工职位有针对性的进行某一专业的定向培养,同时也要加强对员工综合素质的提高,让员工区域会计类知识有全面的认知[3]。其次是加强内控管理制度下,财务会计部门与其它部门间的联系,各部门要对财务部递交财务报表,财务会计对企业内部各部门的财务状况进行审核并生成报表,对企业的经营状况进行分析。
提高预算核算
成本预算是企业经营过程中的一个重要项目,提高对预算合算的能力能有效提升企业的财务管理水平。预算方面的问题,应该是由相关部门先制定预算报表,并结合企业实际经营状况和业务信息来对预算报表进行修订。之后由财务部门从企业的经营角度出发,与申请人一同对预算进行核算,财务部应该拥有一定的预算修改权利。
提高预算核算可以从三个方面进行,一是对财务审批的流程进行管理,确保预算的申请、审批还有核算都是通过正当流程进行,并且在流程管理过程中对重要文件进行备份。二是对财务处理的流程进行管理,要求财会人员具有很高的财务处理知识和财务管理能力,能保证财务处理按照流程制度进行。三是加强财务信息管理备案,建立专门信息存储区,将重要的财务信息进行整理分类,方便以后对信息的查询以及财务事故的归责。四是加强财务审核力度包括了内部审核还有外部审核两部分,企业内部建立定期内审、重大项目内审,还有不定期财务抽查审核,并借助外审的力量来更好地优化企业财务的运行状况。
完善财务评价机制
财务评价机制是企业财务运行系统的重要组成部分,通过财务平面机制,能够对企业中各部门的财政状况进行分析,并通过财务评价公示的方法,来让企业内部的财务系统运行更加的公开合理。财务评价机制还能够帮助各部门更好地认识自身的财务状况,完成自身在企业内部的定位[4]。财务评价系统应该还包含了财务考核工作,在完成对各部门的财务评价之后,企业可以根据各部门之间的财务状况,来对优秀者进行奖励,出发财务状况较差的部门,从而建立一种竞争机制,帮助企业内部成员更好地提升自己的能力。
从上文的研究来看,目前我国的企业财务风险防范能力还较弱,主要是由于内控体系的不完善、管理层对于财务的重视度不足,还有财务人员的风险意识不高。因此在完善企业内控管理的路程中,企业应该从内控管理的各项工作出发,完善企业内控体系的建设,提高企业预算合算的能力,完善财务评价机制,促进企业财务管理系统良好运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