校本督导:督导结果运用的新途径

2018-04-14 07:45孙卫刚徐学玲
北京教育·普教版 2018年3期
关键词:督学督导实效性

孙卫刚 徐学玲

《关于深化教育督导改革转变教育管理方式的意见》明确要求,要完善教育督导和评估监测结果的使用制度,提高教育督导的权威性和实效性。然而在实际工作中,督导结果的运用一直以来是责任督学挂牌督导工作中的一个薄弱环节。如何更好地发挥督导结果的作用,有效提高督导工作的实效性,我们进行了深入思考,并在实践中探索出了一条新途径——校本督导。

校本督导是以学校“问题改进”和“发展需求”为出发点,结合督导评估结果和学校改进措施,研制出一校一指标评估内容,并通过督导回访的形式对学校进行有针对性的校本督导工作模式。责任督学与学校通过平等对话协商,共同成为督导评价的主体,以督导共同体的方式实现督导结果的有效运用,从而促进学校可持续发展与内涵发展。

校本督导的特点

校本督导作为一种新型的督导方式,具有自身的典型特性,即针对性、适切性、目标性、实效性、发展性和互动性。

针对性。校本督导的一种工作模式就是针对督导结果中学校存在的问题,对相应学校开展督导回访。督导结果可以是督学的督导报告,也可以是针对干部、教师、学生、家长等群体的问卷调查结果,存在的问题是责任督学和学校共同协商的结果。

适切性。基于问题所确定的督导评估内容或者评价指标均要以教育法律法规、政策文件为依据,并与其要求相适应、相切合,而不是责任督学或学校自我的规定或臆断,只有这样才能凸显校本督导的科学性和规范性。

目标性。校本督导的评价指标均来自责任督学督导报告中的督导建议和学校整改报告中的改进措施。评价指标具有明确的导向性和目标性,强调可操作、可实施、可监控、可评价。

互动性。校本督导坚持多把尺子评价的原则,是使评价主体由一元变多元,从而促进学校自主化、个性化发展的督导方式。因此,在校本督导过程中,我们尊重学校的主体地位,强化服务意识,采用的是责任督学和学校积极互动、共同协商的督导策略。

实效性。校本督导的实效性主要表现在三个方面,一是校本督导评估指标研制是为学校量身定制的,具有很强的针对性,符合学校发展需求;二是校本督导评估指标是责任督学和学校共同协商的结果,使督导工作和学校工作改进都有据可依;三是校本督导是一种问题改进跟踪式督导,更加注重问题改进的过程与效果。

发展性。校本督导是一种以促进学校内涵发展为核心价值取向的督导方式,以帮助、指导、服务学校自主发展为宗旨,有效运用督导与评估的技术和方法,针对学校发展中存在的问题,指导学校制定科学合理的改进措施,提高学校自我整改、自我完善的意识和能力,促进学校可持续发展,使学校最终发展成为各具特色的办学主体。

校本督导的实践与探索

以丰台区学校的体育工作校本督导为例。

1.研制校本督导“一校一指标评估表”

为了能够准确把握校本督导的实质,使工作有抓手、重科学、强效率,按照校本督导的特点和可操作性原则,我们精心研制了校本督导相关工具——“一校一指標评估表”(见下表),并统一规范了相关内容与格式,明确了评估表相关要素制定的依据。

2.反馈督导结果,督促学校整改

2015年11月,丰台区按照《中小学校体育工作评估指标体系》,对区内所有中小学校进行了体育工作专项督导。结合每所学校的督导情况,责任督学一一撰写了督导回复意见,并就学校体育工作存在的问题和改进策略与学校进行协商探讨,最终达成共识,反馈给学校。之后,学校针对督导回复意见提交了整改报告,明确了工作整改措施。

3.进行督导回访,提升督导实效性

2016年12月,责任督学根据相应学校的“一校一指标评估表”,以督导回访的方式对学校全面实施校本督导。督导的结果令人非常满意,每所学校针对每项问题都很好地落实了各项改进措施,并就一年来学校的体育工作整改情况和新进展进行了认真总结梳理。有的学校还创造性地开展了系列工作,提升了学校体育工作的整体水平。

例如,有的学校依据学生体质健康测试数据,启动了学校体育文化整体构建课题研究,在完成国家体育常规教学课程的基础上,开发并实施了以校园足球为核心内容的体育课程,1-6年级每周1节课。同时,为学生开发了丰富多样的个性化体育课程,如花式跳绳、跆拳道、武术、健美操等。在2016年和2017年的学生体质健康测试中,成绩不断攀升。还有的学校针对学生体质健康测试结果,加大了体育教师校本教研的力度,形成了相对固定的体育课堂教学模式。如每节课安排5-10分钟时间进行膝关节、腰腹力量、身体灵活性、柔韧性、上下肢力量等转向体能素质练习,帮助学生有针对性地提高身体素质,增强体能。为激发学生对体能训练的兴趣,体育组教师将专项训练以游戏方式进行分解,如开设小推车、猴子走路、蛙跳、快速反应跑、追逐跑、抱膝跳、蹲起跳等项目,有效激发了学生的兴趣,提升了学生的身体素质。针对体重偏胖的学生,组成一个训练营,利用每天早上、下午体育课外的活动时间,进行针对性的专项训练,一个学期后学生体质健康测试成绩明显提高。

4.校本督导改变学校的认识

学校体育工作校本督导的实践与探索,是督导结果的有效运用,产生了很好的效应。

改变了学校对新时期督导工作的认识。一直以来,学校对督导工作一直有个误区,认为督导就是走走过场,走走程序,完成督导任务而已,并不能给学校带来实质性改变和实际获得感。但通过这次学校体育工作校本督导,学校切实感觉到督导改革创新带来的可喜变化,认为这样的督导更加注重针对性、实效性和学校的获得感。很多学校干部表示:体育工作校本督导的方式具有很强的服务性与针对性,构建了新型教育督导关系,改变了学校被动接受与应付检查的状态,对促进学校体育工作自主、特色、内涵发展起到了重要的助推作用。

改变了学校对体育工作的认识。一直以来,体育工作没有得到应有的重视,很多学校不同程度地存在随意挤占体育课时、减少课外活动时间的现象,导致学生体质健康水平一直偏低。学校体育工作校本督导的开展,大大提升了学校对体育工作及学生体质健康水平的重视。

校本督导实践研究的启示

校本督导在实际运行过程中,注重评估结果的使用、评估指标的制定和评估方式方法的运用,并努力做到规范性与发展性相结合,因此,可以考虑使这种评估模式升华为一种评估思想,作为一条主线贯穿于教育督导评估活动的全过程。

校本督导的主要目的在于通过责任督学的经常性督导,促进学校自我反思、自我整改,指导和帮助学校改进和提高管理与教育教学工作,从而达到促进学生、教师、学校和课程更好发展的目的,是一种“以校为本”的更具针对性的个性化督导,是“以人为本”思想在督导中的具体反映。

校本督导必须基于学校发展的特定背景和环境,必须扎根于学校文化、学校管理与教育教学改革的特定目标和主导实践,必须鲜明地体现学校文化、理念和学校特色。

校本督导是督导改革创新的重要体现,对学校工作具有能动的导向和促进作用,使学校的工作具有明确的方向感、明显的效能感和获得感,有利于提升学校的自主发展意识,促进学校内涵发展。

校本督导可以帮助学校有效克服“被动接受”的督导价值取向和行为方式,有效克服盲目追随外部督导,以完成督导自评任务为目的迎接督导的心态,从而不断提高学校自我督导的意识和能力,形成新时期督导新常态。

校本督导中,学校和责任督学二者之间是一种双向互动、双向促进的关系。在校本督导的实践中要形成督导共同体,双方均要不断改善和提高。校本督导的过程是促进责任督学在实践中提高督导研究能力及专业化水平的过程,也是不断构建责任督学和学校新型和谐督导关系的过程。

总之,通过校本督导的实践与探索,我们更加坚定了未来督导的方向,那就是要基于学校、为了学校、发展学校,坚持问题导向,坚持服务发展,积极研究探索,采取有效方式不断提高督导工作的实效性。结合学校办学实际,注重督导结果的使用,形成以校为本的校本督导思想,采取以校为本的校本督导策略,会更符合深化教育督导改革的发展趋势,更能彰显教育督导的价值。

猜你喜欢
督学督导实效性
责任督学思与行
督学入园,指导促发展
小学德育工作实效性的提高
荷兰高效教育督导如何炼成
用“长牙齿”的教育督导推动政府履职
立足督、导、评 创新督导工作
怎样增强人大专题询问的实效性
如何处理好督学与校长之间的关系
提高初中历史教学的实效性
民国时期教育督导制度的特点及启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