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 胡同建
在习近平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时代背景下,长庆安全生产技术培训中心紧扣油田安全培训的特点,结合油田新形势、新要求和“稳油增气、持续发展”新发展目标,确立了“靠学习力、文化力、创新力”提升“5000万吨”持续稳产保障力,转变理念,创新思路,把思想统一到增强安全培训实力、提供优质安全培训服务上来,增强培训的导向性和针对性,运用“四个渠道”拓宽油田特种(设备)作业人员安全技术培训新路子,全面提升了油田特种(设备)作业人员的安全素质和安全技能。
作为长庆油田唯一一家国家二级培训机构,是油田特种(设备)作业人员安全技术培训的主要实施者,该中心充分发挥其主渠道作用,积极创新手段,突出抓好油田安全管理人员和特种(设备)作业人员安全技术培训。根据油田特种(设备)作业人员培训点多、线长、人员分散的实际,该中心坚持“三个贴近”,创新培训方法。以“贴近油田一线,贴近生产现场,贴近安全技术”为重点,坚持送教上门,方便受训单位和培训人员,把培训班办在生产现场,办在送培单位。以实现“送培单位满意、送培学员满意、上级主管部门满意”为目的。根据各单位不同生产周期和生产需要,进行周密合理的安排。采取“集中与分散培训相结合”的培训方式,努力做到“三个贴近”、“三个满意”,实现了安全培训的高效、平稳运行。
充分利用高等院校师资力量和科技资源,充分发挥人才高地的作用。尤其是在举办油田企业负责人及安全管理人员取(复)证培训中,积极与西安建筑科技大学、西安科技大学等高校联系,聘请经验丰富、资历深厚的专家教授授课,紧密结合油田安全管理人员培训班授课层次,合理优化授课内容,突出侧重点、理论与实际相结合,内容充实、贴切、丰富,实现系统化、规范化、通俗化。培训效果显著。在该中心聘请的30多名兼职教师中,专家教授占了三分之一。
根据油田安全管理压力增大,安全形势仍然严峻,生产区域众多,特种作业人员高度分散,安全隐患复杂等情况,该中心与受训单位密切配合,在培训过程中,通过集中授课、案例剖析、经验交流、知识竞赛等形式,开展《员工安全承诺书》、《安全家书》、“每周一题”等活动,做到一般培训与重点培训相结合、业余培训与脱产培训相结合、特种作业培训与新技术新工艺培训相结合,运用灵活多样的形式进行培训,调动了员工对安全培训的积极性。
同时,紧密结合油田安全培训实际,拓宽油田特种(设备)作业人员培训“三个途径”,即:课堂教学由“填鸭式”拓宽为互动式;培训教材由“单一型”拓宽为“实用型”;培训手段由常规性拓宽为立体型;增强了培训的针对性和灵活性。
1.采用案例教学法,体现了教学的针对性。生产安全事故能让人产生强烈的视觉冲击和精神震撼,亲眼目睹事故现场,往往比大量的课堂教学效果更好。该中心对中国石油天然气集团公司2014-2017年《典型事故案例选编》及《油田近年来发生的事故案例》所提供的信息做出综合、客观地分析讲评,通过案例警示与分析,有效的提高了学员的安全意识,明确了从业人员安全责任,进一步增强了事故应急响应能力,使广大学员真正明白了安全工作“只有规定动作,没有自选动作”,进一步提高了培训的质量与效果。
2.课堂教学由“填鸭式”拓宽为互动式。采取“课堂研讨”、“分组讨论”、“角色扮演”等方式,增加现场考问环节,增强了培训的互动性,收到了良好的效果。该中心定期开展讲课技术比武,举办标准化课件观摩评比,调动了广大专兼职教师授课及制作课件的积极性。
3.培训教材由“单一型”拓宽为“实用型”。针对传统教材的不足,采取自编教材辅助培训的方式,围绕长庆油田新技术、新工艺、新设备、新成果,突出系列化、专业性、实用性,开发了《低渗透油田压力容器安全操作技术》、《低渗透气田压力容器安全操作技术》、《井下作业安全操作技术》、《压力管道安全操作技术》等4部自编教材,自编4种教材贴近生产、贴近技术、贴近实际,好学、易记、好用、管用。
4.培训手段由常规性拓宽为立体型。一是抓培训基地建设。有效依托由明光路基地的多媒体教室和宣教室、高陵多媒体教室及高陵焊考办实操培训基地组成的“一个中心”,以及由庆城培训基地、靖边培训基地和银川培训基地组成的“三个支撑点”,不断加大培训基地的建设力度;二是抓了实操“演练”。将培训课堂搬到了生产作业现场,现场教学以学员人人“动手”为基准,实行现场“演练”,培训效果显著增强。三是抓订单培训。根据不同工种,不同学历、不同需求的学员实行订单式、自助餐式培训,充分调动了学员主动学习、主动受训的积极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