跨境贸易管理大数据平台的建成对审计工作的思考

2018-04-14 22:04马青文
交通财会 2018年2期
关键词:航运审计工作数字化

马青文

(中远海运集装箱运输有限公司,上海 200080)

航运业作为历史悠久的传统行业,在进入数字化时代的今天,已经无法回避即将到来的智能化工业革命浪潮。大数据新技术的出现加上近几年航运市场的低迷,为海上运输的数字化转变创造了理想的条件。航运业完全接受数字化的时机已经成熟,同时,企业内部审计工作也必须加入这场改革的浪潮。

一、数字化在航运企业迅速发展

随着数字时代的到来,众多船公司纷纷加强信息化建设,实现电子化订舱、物流查询、用箱动态查询等,并进行电商营销改革,甚至在支付的方式上进行大胆革新。2017年泛亚电商的推出,让作为传统航运企业的中远海运及旗下泛亚公司有了拥抱互联网的通道,拥有了O2O的能力,但资金操作依然是按照传统模式在执行。2018年初微信、支付宝扫码支付方式的上线,真正实现了泛亚电商资金流的O2O,弥补了泛亚电商最后的一块短板,正式形成了信息流、资金流和服务体系三大部分的O2O功能。这一系列数字化的改革将对企业的内部审核工作带来前所未有的变革和挑战。但更多的是为传统的内部审计工作带来便利。

二、船公司内部审计工作长期存在的难点

审计工作质量是审计工作的核心,面对船公司这样一个覆盖全球业务的庞大体系,如何能最大程度地发挥出审计工作的作用,如何创造出精品,实现审计工作跨越式发展,这是审计工作人员长期需要努力的方向,在这努力的过程中,发现一些问题,给审计工作带来了困难。

(一)审计监督不能形成经常化与过程参与化

自1982年我国建立了财务审计制度之后,距今已有三十余年之久,但是有关审计工作的部门并没有制定出一个审查周期。船公司内部审计,往往集中在年中或者年底对船公司进行访谈和索取资料,这大大延迟了审计的时效性,也加大了审计工作人员的工作量,容易出现错误或遗漏;对于领导干部的审查仅仅是停留在离职后的审查或者是调任后才对交接中的遗留问题开始审查,在日常工作中的审计工作是一个薄弱环节。由于审计的时间与业务发生的时间相距较长,这样的制度,使得一些涉及经济纠纷的人员有足够的时间去运作,或者销毁证据,对审计工作的难度无疑是雪上加霜。

监督是基本手段,服务是根本目的。没有监督,就谈不上服务;没有服务,监督就失去意义。而时效的延迟,使监督的职能大打折扣。就目前来说,我国审计工作正在好转,相关法治制度也在逐步完善;同时,航运业的整体改革也在如火如荼地进行中。在看到好的一面时,也要明确自身的不足,作为内部审计人员,不能仅仅局限于年底审计,应该始终具有常态意识和警惕性。

(二)被审计单位配合度低,数据单一,信息量少。

审计工作是一项双方共同参与的工作过程,这就要求责任双方都要参与到工作中,需要被审计的单位积极配合审计部门的工作,但在实际操作过程中,审计时间往往是在年中或者年末,正是船公司业务最繁忙的时候,被审计单位往往是敷衍了事,提供最简单、最不易查出纰漏的数据给审计人员。更有甚者运用先进手段来阻碍审计工作的进行,财务假账、坏账的情况越来越多。还有部分单位虽然足够重视数据的提供,但是对于审计工作者的建议不重视,使得一些财务政策不能很好地落实。

(三)缺乏第三方数据的核对校验

目前在企业内部审计工作考核上没有科学的考核办法,由于数据仅由被考核方提供,缺少第三方提供的数据作为核对依据,所以难以保证每一个环节都能公平的参与到考核环节中。因此,这就使得审计工作缺乏了应有的独立性、公正性和客观性。然而独立性是基础,开放性是保证。没有独立性,不排除来自各个方面的干扰,就无法开展审计工作,难以发挥“免疫系统”功能;没有开放性,审计发现的问题、提出的建议、形成的信息就只能在审计系统内部循环,“免疫系统”功能的发挥就不彻底。

(四)审计人员业务知识的广泛度有待提高

船公司是一个对专业要求相对较高的行业,在日常的经营中,有大量的专业术语存在。而作为审计人员,往往是专业的财务人员,对于审计工作是专业人士,但是由于不熟悉航运业务,可能会出现审计上的纰漏;另一方面,除了航运知识的提升,审计人员的法治道德意识也应该提升,运用好手中的职权,充分行使审计监督职能。

三、跨境贸易管理大数据平台的建成标志着全面数字化航运时代到来

船公司企业内部审计的难点,存在已久,要突破瓶颈并非易事,然而最大的对手就是这个时代,顺势而为,创新变革才是发展的正道。在过去的五至八年间,航运业持续低迷,这已极大冲击了所有航运公司的底线。这迫使他们后退一步,重新审视由于种种遗留的原因而困扰航运多年来且一直未得到妥善解决的低效现象。这些问题包括港口拥堵、海关数据获得的不及时、以及无法与集装箱拖车公司实时沟通等。所有这些都必须与业务流程的重新设计相联系,以更有效地应用信息技术,为航运业带来更大价值和更低的成本。

大数据已成为主流,数字化在各家船公司得到飞速发展,并且已经投入运营,但是仅船公司独立地发展数字化必然会遇到瓶颈,那是否能打破行业壁垒,更大程度地利用数据化的优势呢?那是必然的,未来已来,航运业完全接受数字化的时机已经成熟。2018年1月18日,上海海关、中远海运集团、上港集团在上海举行全面推进跨境贸易管理大数据平台建设战略合作协议签字仪式。上海海关关长高融昆、中远海运集团董事长许立荣、上港集团董事长陈戌源出席并见证签约。上海海关副关长黄迂明、中远海运集团副总经理黄小文、上港集团总裁严俊代表三方签署了战略合作协议。

在上海启动建设跨境贸易管理大数据平台,是推进高水平对外开放的具体实践,对于助力上海加快建设开放型经济新体制,打造“法治化、国际化、便利化”的营商环境新高地,构建上海战略新优势,具有重要意义。

四、全面数字化航运时代的到来有望突破船公司内部审计的难点

上海海关与中远海运集团和上港集团,今后将一起运用大数据、物联网和区块链技术,将更多贸易链、供应链、物流链数据纳入跨境贸易管理大数据平台,共同创建跨境贸易智慧通关新流程。基于以上的数字化技术,对船公司企业内部审计工作的难点突破带来了新的曙光。

《审计署关于内部审计工作的规定》自2018年3月1日起施行。为充分发挥内部审计作用,加大内部审计监督力度,《规定》进一步拓展了内部审计职责范围。首先,明确内部审计定义。在总则中将定义中明确为“对本单位及所属单位财政财务收支、经济活动、内部控制、风险管理实施独立、客观的监督、评价和建议,以促进单位完善治理、实现目标的活动”,与原定义相较,增加了“建议”职能,将监督范围拓展至内部控制、风险管理领域,将目标定位为“促进单位完善治理、实现目标”。要实现“建议”职能,“独立”是基础,“时效”是关键。

(一)加强企业事中监督,提升审计工作的时效性。

贸易链形成数据化后,企业从签订外贸合同开始,到后续订舱、装船、发运、抵港、理货,相关数据都将纳入跨境贸易管理大数据平台。立足宏观全局,审计工作可以从事后审计变为参与型审计,可以通过区块链系统对企业进行实时的监控,及时发现运营中的违规操作以及可能存在的风险,这样也就降低了事后审计的风险,更好地做到立足服务,坚持监督。审计时效的提高,对于《新规》中“建议”职能的可行性,做了基础铺垫。

(二)立足开放性,坚持独立性;精准打击,有效监督。

原本在中远海运集团、上港集团内部使用的船舶、航线、靠港计划、订舱、货物流向、业务对象等电子和视频数据以及上海海关的通关状态信息,将实现数据安全对接和信息透明互通。企业真实贸易数据以及银行等外部数据将与企业向海关申报数据进行实时相互比对校验,形成覆盖整个贸易链、相互之间比对印证的完整信息链,从而实现海关对数据公开透明且印证正常的货物即时放行,最大限度减少人工干预。同时,对于企业内部审计,也不再只能依靠企业提供的数据,在多方数据汇集的时代,还能匹配海关或者码头数据,作为校验依据。这提高了审计的独立性,做到“立足开放性,坚持独立性。”同时对数据分析捕捉到风险货物实施精准打击、有效监管。

由于可以排除干扰,就便于开展审计工作,发挥审计的“免疫系统”功能;开放性的获得数据,审计发现的问题、提出的建议、形成的信息就能突破审计系统内部循环,“免疫系统”的功能得到较大程度的发挥,真正地为“建议”职能提供可行性。

(三)降低审计人员工作量,实现审计自动化。

对于时效性、独立性的要求提高,必然对审计人员的要求也会提高。那么原本就在航运经营方面存在知识短板的审计工作人员,是否能通过信息技术的提升,得到弥补呢?答案是肯定的。贸易链中的区块链技术可以记录企业交易最原始的数据,不仅记录借贷方的金额,还能记录交易的原始发票等,这样下来,交易就全部呈现在区块链之中,这样记账过程就是透明的,利用计算机技术就可以实现审计的自动化,提高审计效率,减少审计人员的工作量。而且数据具有透明性、不可修改,审计人员利用区块链技术进行审计,无须关系数据的准确性、合法性,可以节省大量的人力物力,降低财务信息真伪辨别的成本。

数字航运时代的发展日新月异,应坚定终身学习的思想,为船公司经营活动把好最后一关应是每个内部审计人员工作中的新常态。

猜你喜欢
航运审计工作数字化
推动内部审计工作数字化的探究
中韩海上轮渡航运时间表
中韩海上轮渡航运时间表
中韩海上轮渡航运时间表
中韩海上轮渡航运时间表
家纺业亟待数字化赋能
如何做好高校基建工程跟踪审计工作
高中数学“一对一”数字化学习实践探索
高中数学“一对一”数字化学习实践探索
数字化制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