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户信息行为视角下的图书馆OPAC功能评价研究

2018-04-13 09:26杨九龙赵嘉文
新世纪图书馆 2018年3期
关键词:图书馆

杨九龙?赵嘉文

摘 要 论文从用户信息行为的视角出发,基于技术接受模型、技术适配模型和信息系统成功模型,利用层次分析法构建了OPAC评价指标体系;选取OPAC的9项常见功能,以CALIS的OPAC系统为测试对象,运用评价指标体系,40位评价者对其进行了评价测试。研究表明:OPAC的常见功能用户认可度并不很高,绩效等级没有达到优良甚至是良好的程度,OPAC功能的设置与创新应立足于用户的需求和评价。

关键词 用户信息行为 OPAC功能评价 图书馆

分类号 G258.6

DOI 10.16810/j.cnki.1672-514X.2018.03.013

Abstract In this paper, from the perspective of users information behavior, based on the technology acceptance model, the technology adaptation model and the information system success model, the OPAC Evaluation Index system was constructed by using the analytic hierarchy process. Selecting 9 Common functions of OPAC, taking the OPAC system of CALIS as the test object, it selects 40 reviewers to carry on the evaluation test by using the evaluation Index system. The results show that the users recognition of OPACs common function is not very high, the performance level does not achieved fine and it doesnt even reach the level of good, the settings and innovation of OPAC system function should be based on the users needs and evaluation.

Keywords Users information behavior. OPAC function evaluation. Library.

0 引言

OPAC評价研究的重点是本身功能的评价、基于数据的评价和评价指标的构建。功能评价方面如谢亮从集成系统、检索策略、字段、馆藏信息等对OPAC进行评价[1];黎邦群就OPAC书目纠错功能的相关研究、需求、原理、设计思路及实现方法进行了研究[2];俞力分析了OPAC系统基于SFX、URL、API接口等方式资源整合状况[3];罗琳等调查了标签技术在高校OPAC系统中的应用与不足[4]。数据评价方面如黄崑等使用OPAC日志数据对检索功能进行研究,总结出用户检索失败的原因,对OPAC系统、资源建设、用户培训等提出改进建议[5-6];姜婷婷等以武汉大学图书馆为例,分析了OPAC系统为期18天的用户搜索行为日志并描述分析了现状[7];姜婷婷基于不同任务对比实验,研究分面搜索对用户体验的影响[8];贺海侠[9]、杨九龙[10]等的书评研究指出读者的书评参与度极低并提出改进建议;钱玲飞使用H指数分析OPAC数据,针对性地优化完善图书推荐功能[11];钱文丽[12]、司莉[13]等对高校图书馆OPAC的整体功能进行调查研究与评价。评价指标方面如池莲香从便利性等六个方面58项特性入手,建立新一代公共图书馆OPAC的评价体系[14]。

从用户信息行为的视角出发构建OPAC评价指标,可在一定程度上克服图书馆注重以自身为出发点来改善OPAC功能的局限,更多从用户使用意愿和信息行为方面进行精准化的功能改善创新,以提升用户的体验感、增强用户的满意度。

1 评价指标构建

1.1 模型理论来源

本文评价指标设置参考了研究信息系统领域用户信息行为的三个模型,技术接受模型、技术适配模型和信息系统成功模型。这些模型的出现与组织中出现的“信息悖论”状况息息相关,即组织在信息技术方面投入日益增多,但却达不到预期效益的情况[15],符合研究对OAPC技术投入产出绩效的评价需求。

1.1.1 技术接受模型

技术接受模型由Davis提出,用以解释和预测用户对某种信息技术的采纳、接受情况。根据模型设计,“系统实际使用(U)”由“行为意图(BI)”直接决定,而“行为意图”则决定于“感知有用性”与“感知易用性”[16]。此外,模型中还存在外部变量,并会通过影响两个有用性间接影响用户的使用行为。目前,TAM模型已经广泛的运用于信息技术的使用行为研究中,OPAC中所涉及到的技术也属于信息技术,因此TAM模型也适用于研究用户对于OPAC内嵌技术的使用意向和使用行为。

根据TAM模型,设置两个一级指标,同时设置四个二级指标从不同维度对一级指标进行检测,具体如表1所示。

感知有用性用于衡量用户使用该OPAC功能技术时是否能获得有用的回馈与体验,一般而言,给用户提供有用回馈的功能技术绩效较高。该指标下分两个二级指标,分别为信息有用性和效率性。

感知易用性则衡量用户使用该OPAC功能/技术时所感受到的操作该功能技术的难易程度,一般而言,用户容易上手并易于熟练掌握的功能技术绩效较高。该指标下分为两个二级指标,分别为可获得性和熟练掌握难易性。

1.1.2 技术适配模型

技术适配模型由Goodhue和Thompson于1999年提出,核心在于技術效果链(Technology-to-Performance Chain, TPC),即一种信息技术如果要取得良好的效果,那么该技术必须被使用,并且要与任务之间有较好的匹配情况[17]。该模型认为,用户在面对各种类型的信息技术时,优先选用最能契合任务需求的技术而不是最先进的技术,当且仅当信息技术可以支持用户的任务需求时,信息技术才会被采纳。OPAC的主要功能是向读者提供信息资源,其内嵌各项功能技术也要与用户的任务需求相契合,帮助用户高效、准确地查找到所需资源,因此该模型也适用于本文的评价研究。

根据TTF模型,设置一个一级指标,同时设置两个二级指标从不同维度对一级指标进行检测,具体如表2所示。

任务适配性用于衡量该功能技术能否很好地满足用户使用OPAC所希望达成的信息任务,一般而言,充分匹配用户任务需求的功能技术绩效较高。该指标下分两个二级指标,分别为信息有用性和信息适用性。

1.1.3 信息系统成功模型

信息系统成功模型由Delone和Mclean于1992年提出[18]。该模型的重点在于信息质量和系统质量两个变量,这二者会对用户使用行为和用户满意度产生影响,从而影响绩效[19]。OPAC内嵌技术同样也要考虑其质量问题,不仅需要在功能设计上符合用户需求,还要在功能实现上为用户提供高质量的信息服务,因此该模型也适用于对OPAC内嵌技术的评价研究。

根据D&M;模型,设置一个一级指标,同时设置两个二级指标从不同维度对一级指标进行检测,具体如表3所示。

信息与系统质量用于衡量该OPAC功能技术给用户返回的信息及其系统本身的可用性、有效性,一般而言,提供高质量信息且系统自身出错率低的功能技术绩效较高。该指标下分两个二级指标,分别为信息获取的准确性和系统稳定性,前者衡量信息质量,后者侧重于系统质量。

1.1.4 其他评价指标设置

根据研究主题需要,结合上述模型和相关文献,本研究另设两个一级指标,并设置四个二级指标从不同维度对一级指标进行测量,具体如表4所示。

目前使用状况衡量的是用户目前对该OPAC功能技术的使用情况,一般而言,使用情况较好的技术功能说明其普及率高,绩效较好。该指标下设置了解程度、使用频率和使用满意度三个二级指标。

未来使用意愿衡量的是用户未来对该OPAC功能技术的使用意向,设置近期使用意愿和远期使用意愿[20]。一般而言,用户对其未来使用意愿强的技术功能可以认为其功能技术较好。

1.2 指标体系构建

1.2.1 层次分析法

层次分析法(Analytic Hierarchy Process, AHP)是将与决策有关的元素分解成目标、准则、方案等层次,进行定性和定量分析的多因素决策理论和技术。层次分析法能有效地处理定性和定量决策要素,其主要优点之一是能够确定多准则决策要素的相对重要性。通常而言,进行层次分析工作需要分解为三个步骤,构造层次架构,确定优先次序和一致性检验。层次分析法已广泛运用到图书馆学各种评价研究之中,如馆藏资源评价、图书馆绩效评价等。本文使用层次分析法作为评价方法,构建对OPAC功能进行技术评价的层次模型,确定优先次序,计算出指标权重以进行评价。

1.2.2 评价指标体系的层次架构

根据层次分析法的要求,需要设置目标层、中间层、方案层以搭建一个完整的层次体系。结合上述指标的选取情况,本文设置“OPAC功能技术绩效良好”为目标层,中间层为六个一级变量,方案层为十三个二级指标,层次模型如图1所示。

1.2.3 判断矩阵的构造与指标权重的确定

根据AHP要求,在概念模型构造完成后,还需构建判断矩阵并进行一致性检验以求得各指标的权重。根据概念模型设计,共需构建7个判断矩阵,分别为感知有用性矩阵、感知易用性矩阵、任务适配性矩阵、信息与系统质量矩阵、目前使用情况矩阵、未来使用意愿矩阵以及所有一级指标合并的矩阵。

判断矩阵计算权重系数的过程中需避免判断思维不一致情况(如A的重要性大于B,B大于C,而C大于A的矛盾现象),否则会导致判断矩阵的内部一致性不佳,影响权重系数的可信度。

使用yaahp软件的“群决策”功能对10位专家的意见进行收集,运用软件自带的系数计算与修正功能,计算各个指标的权重系数。各专家权重比例一致,经过软件按最大改进方向调整过的数据CR均小于0.1。根据层次分析法的一致性判定规则,本研究构造的判断矩阵具有良好的一致性。综合10位专家的结果后,得到各项指标权重,如表5所示,至此本研究的评价指标构建完成。

2 评价指标应用

2.1 评价对象

OPAC系统的功能主要包括两类:一类为基本功能,如检索和书目信息显示等;一类是附加功能,主要是Web2.0下OPAC注重交互性能后的新增产物,包括RSS、SFX、二维码、检索输入提示、用户标签、图书推荐、在线试读、架位导航以及资源链接等,评价主要针对附加功能进行测试。

2.2 评价设计

评价所选择的测试对象为中国高等教育文献保障系统(CALIS)的OPAC系统,该系统自建设以来,在用户数量、传播度等方面优势明显,满足对图书馆OPAC进行评价的基本目标。结合服务研究原则、代表性原则和节约原则,选择了40名来自不同高校、不同专业的本硕博学生作为评价者。评价者分批前往实验室参加测试,以保证评价的稳定性和一致性,自带与专业相关的模拟仿真实验任务话题。评估性问卷均采用7 点Likert 量表来进行测量,测量范围从强烈同意到强烈不同意。评价者首先签署同意承诺书,其次在CALIS的OPAC系统中进行信息搜寻和各项功能的验证操作,并按照评价流程在完成规定任务后填写评估性问卷,之后研究者对参与评价的成员进行简短访谈。

2.3 数据分析

對各问题的得分进行标准化计算,各指标得分的百分制结果如表6所示。

将各项指标进行加权汇总,计算各个技术各一级指标的得分及总分情况,如表7所示。

2.4 评价结果

汇总OPAC中9项常见功能的评价结果如表8所示。数据表明,OPAC系统功能的整体绩效水平并不理想,尚不能很好满足用户需求。根据各项指标得分情况,秉承淘汰绩效较差项,替换改进其他一般项的原则,我们认为一个绩效良好的OPAC系统需要淘汰RSS、SFX、用户标签等功能,对图书推荐、架位导航等功能进行持续改进,同时要运用新技术拓展新功能。

3 结语

图书馆OPAC系统是一个生长着的有机体,生长就意味着新陈代谢,其功能不只是加法运算,适当的减法可能会使OPAC系统这个有机体更加健康,RSS、SFX、用户标签诸多功能曾经或许发挥了独到的作用,但从当下用户的视角而言,其绩效的发挥并不理想,只追求功能创新而忽视效果的应用是不可取的,要克服“从图书馆自身看功能”和“为图书馆自身服务的功能”的束缚。从用户信息行为的视角所构建的OPAC功能评价指标,为图书馆进行OPAC功能评价,了解用户接受度、使用情况、感知情况从而进行功能的调整创新提供了一种有益的参考。

参考文献:

谢亮,李淑芬.我国30所高校图书馆OPAC系统的调查分析[J].图书馆工作与研究,2007(1):54-57.

黎邦群.OPAC书目纠错功能的设计与实现[J].大学图书馆学报,2012(1):59-63,77.

俞力.OPAC系统资源整合状况调查与分析:以华东地区“211工程”部分高校图书馆为例[J].大学图书情报学刊,2016,34(5):51-55.

罗琳,梁桂生.标签技术在高校图书馆OPAC系统中的应用调查[J].图书情报工作,2013,57(4):125-130.

黄崑,王凯飞,吴英梅,等.高校图书馆OPAC检索失败提问分析及对策研究[J].图书情报工作,2016,60(7):123-132.

王凯飞,黄崑,陈佳琦,等.高校图书馆用户OPAC检索失败应对方式及启示:以北京师范大学图书馆为例[J].图书情报工作,2016,60(13):91-99,108.

姜婷婷,王淼,高慧琴.OPAC系统用户搜索行为日志分析:以武汉大学图书馆为例[J].图书情报知识,2015(5):46-56.

姜婷婷,范水香,王昊.高校图书馆OPAC中的分面搜索对用户体验的影响:基于不同任务的对比实验分析[J].图书情报工作,2015,59(4):114-121.

贺海侠.高校图书馆应充分发挥OPAC的书评功能[J].图书馆杂志,2013(4):72-74.

杨九龙,左阳.基于OPAC的高校图书馆网络书评研究[J].图书馆论坛,2012,32(4):10-14,31.

钱玲飞,汪荣.基于h指数的OPAC数据分析及应用:以南京航空航天大学图书馆为例[J].大学图书馆学报,2012(2):61-64.

钱文丽,李亮先.“211工程”高校图书馆OPAC系统比较评价研究[J].图书馆论坛,2010(2):75-77,174.

司莉,陈新元.我国高校图书馆OPAC系统的功能调查与优化对策:以我国高校排名30强图书馆的OPAC为例[J].现代图书情报技术,2009(7):28-32.

池莲香.新一代OPAC评价指标研究[J].图书馆论坛,2015(6):99-104.

陈远,彭珍.信息技术投资效益实现研究[J].中国图书馆学报,2006,32(2):46-50.

DAVIS F D. Perceived usefulness, perceived ease of use, and user acceptance of information technology[J]. Mis Quarterly,1989,13(3):319-340.

曾雪鹃.TTF模型的研究进展综述[J].现代图书情报技术,2008(5):27-32.

王文韬,谢阳群,谢笑.关于D&M;信息系统成功模型演化和进展的研究[J].情报理论与实践,2014,37(6):73-76.

杜慧平.信息系统成功模型及其在数字图书馆领域中的应用[J].图书馆学研究,2015(11):30-33.

易红,王祝康,詹洁,等.免费开放背景下公共图书馆绩效评价指标体系的构建研究[J].图书馆论坛,2014(9):21-27.

杨九龙 西北大学公共管理学院副教授。陕西西安, 712107。

赵嘉文 西北大学公共管理学院硕士研究生。陕西西安,712107。

(收稿日期:2017-08-30 编校:曹晓文)

猜你喜欢
图书馆
图书馆
迷宫弯弯绕
迷宫弯弯绕
图书馆
图书馆里静悄悄
气味图书馆
欢迎到图书馆做客
你会估算吗
去图书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