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沈苗华
1.会计的根在生活。会计不是自古就有的,是随着人类社会的发展而产生发展的。会计的每一步发展和成长的根源都是生产生活,生产生活的需要促进了会计的每一次脱胎换骨。从作为会计的最早萌芽阶段的“结绳记事”“刻木记事”是因为生活的计数需要,到近代的17世纪意大利威尼斯等地因商品经济的发展而出现了借贷经济从而发展出了借贷记账法,再到近代现代的管理会计产生,“安然事件”所发展出的内部控制……这一系列会计自身的变革和发展的内驱力都是来自经济生活,可以说经济生活是会计成长的根,促进了会计的发展。经济生活产生了会计,发展了会计,完善了会计,可以说会计与经济生活休戚相关,从生活的角度来理解和解读会计是我们学习会计的有效途径。
2.学生的本质是生活人。中职会计教育对象的本质是生活人,他们来自生活,从出生就开始体验生活,感受生活,学会生活,他们每天都在生活着,用生活的方式迎接问题,接受挑战,用生活的方式思考问题,促进成长,用生活的方式解决问题,完善自我,每个个体都有一套生活的方式。接受教育作为学生生活的一部分,我们不能将它人为地从生活中独立出来,而要让其回归到原先属于学生生活的一部分,用生活的方式开展,把学生从一味强调接受性的书本世界中解放出来,在体验、交流与合作中感受课程的无穷魅力,激发学习兴趣,从而培养自己的实践能力和健全人格,增强学习责任感,成为自己学习的主人,真正做到学以致用。
综上所述,会计的根来自生活,学生又是生活的主人,生活是会计和学生的共同属性,生活也成为了会计和学生之间的桥梁,生活化教育应运而生(如图1)。
图1
同时,陶行知等前辈先贤对于生活化教育也早就开展了深入的研究,“生活即教育”是陶行知先生生活教育理论的核心。他指出,“教育的根本意义是生活之变化”。要使学生“充分得到自由的生活,从自由的生活中得到真正的教育”,“生活就是教育,就是教育的内容”。将生活情境辐射到中职会计教育的课堂教学过程中,让教学走进生活情境,让生活情境辐射教学, 让学生在生活中学习,在学习中生活,以生活的理念促进学生学习绩效的提升。
1.实现中职学校会计教育面向生活世界,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培养学生健全的人格。人是教育的对象,而人又是生活中的人、现实中的人,因此教育是在人的生活中进行的。生活原本是五彩缤纷、有滋有味的,回归生活的教育自然也应如此。陶行知先生的生活化理念能把学生从一味强调接受性的书本世界中解放出来,在体验、交流与合作中感受课程的无穷魅力,激发学习兴趣,从而培养自己的实践能力和健全人格,增强学习责任感,成为自己学习的主人,真正做到学以致用。
2.体现中职学校会计教育以学生发展为本,尊重学生的主体地位,构建和谐的师生关系。生活化的中职学校会计课程教学有利于改变传统教学过程中“教师主宰整个教学活动,学生则处于被动的、受奴役的地位”的现状,尊重学生的主体地位,实现教师角色由“发号施令者”向“与学生共同成长者”的转变,学生的角色由“知识的容器”向具有“主体性的人”的转变,达到教学中教师的主导作用与学生的主体地位之间的平衡,构建起和谐的师生关系。
3.让学生在生活化教育活动中充满积极体验。
学生每天都在和钱打交道,生活中学生会遇到算账、记账、理财、金融等相关的问题,促使他们产生急切学习的愿望。学生自己通过主动地利用会计知识不断地尝试、探究,解决面对的问题,他们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学到会计知识和技能,锻炼思维能力,学会很多解决问题的方法和途径。
生活化教学是指由教师牵头,学生主体参与,将“社会生活情境”横向辐射到教学内容和教学环节中,有层次地引导和帮助学生在生活情境中建构知识,积累生活经验,学习生活技能,提高终身学习的能力,培养个性特长教学活动。
1.教学内容生活化。虽然会计知识的根在生活,但又不能简单地与生活画上等号,不是生活中的流水账,而是对于生活中知识的提炼,是抽象化了的生活知识。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如照本宣科就不利于学生理解和接受,为此教师在教学过程中需要将会计的书本世界和生活世界有机联系起来,为彼此的联系建立起超链接:用丰富多彩的生活化资料来滋润精练的会计的书本世界,用前瞻性的书本世界来丰富生活世界,让学习者感受到会计中处处有生活,生活中处处有会计。
(1)会计问题转变为生活问题。长期以来,由于涉及财务机密等原因,学生没有机会去企业一线参与会计岗位的实习实践成为中职会计教育工作者的心病,缺少与一线企业接轨的操作经验成为中职会计教学的顽疾。面对顽疾,我们的会计教师不能坐以待毙,应因地制宜,结合社会生活,将会计问题转变为社会生活中的问题,让学生在社会大环境中学习和参与实践。教学现实要求教师必须研究教材,挖掘教材,处理教材,适时地将生活中所包含的会计信息移植进入课堂,同时利用创新思维对于传统的教学内容进行生活化包装,用学生熟悉的、感兴趣的又贴近学生实际的生活素材来替换、改造教学内容,借助生活化手段讲清知识点,并通过生活实例帮助学生理解和掌握知识点。比如在高一年级基础会计课程中的存货清查这一节的教学过程中,我们可以结合教室里的财产,如课桌、椅子、卫生用具等开展教学,这些东西也会时常有变化,如果任课老师能做一个有心人,将这些东西用到我们的教学过程中,精心设计相关流程和单据,在月末组织学生来一次班级财产清查就是一次非常地道的顶岗实训,没有任何区别。与此同时,不光是班级教室内部可以进行财产清查,如寝室,学校的其他地方如食堂等都可以完成相关的实践,因地制宜,开辟我们的实践环节,将会大受其益。
(2)用会计知识技能处理解决生活问题。学以致用是会计教学最基本的要求,也是会计课程回归生活的重要标准。学生的衣、食、住、行都有会计的影子,会计知识可以说无时不在、无处不在。作为教师要有意识地将会计知识与生活内容结合起来,用会计知识解释现象,处理生活问题。这种生活化的举动一方面能激发学生应用知识后的成就感,另一方面也能让学生通过应用知识巩固知识,并且将知识回归到其来源之处,让知识的学习更加扎实。如许多会计专业的学生虽然学会计,但并不会应用会计,自己的零花钱都管得乱七八糟,问他钱花去哪里了说不上来,到周末还会出现入不敷出的现象。此时教师可以将会计中的记日记账与学生生活联系到一起,对于自己零花钱的花销记现金日记账,父母给的零花钱就是现金的收入,而每天都有现金的花销,这不就是现金的支出吗?每天将自己零花钱的进进出出记在账上,一段时间支出多少、收益多少、结余多少一目了然。这样的教学不仅让学生学会管理自己的零花钱,还能让学生学以致用。
2.教学方式的生活化。
(1)教学语言的生活化。语言是传递信息的重要媒介之一,同样的内容不同的语言表述将呈现不同的意境,也将呈现不同的效果。会计知识来源于生活,但又高于生活。能成为教材中的知识往往是严谨性有余而生活性不足,教师的职责之一是将教材中犹如高山流水般的语言翻译为下里巴人的语言,让语言来一次穿越,从神台走向民间,成为一般老百姓都能听懂的生活化语言。如解释现金折扣时可以解释为“目前大家在街上经常听到的跳楼价甩卖、吐血价抛售就是现金折扣”,用学生在生活中碰到过的语言来解释能更好地帮助学生理解;再比如说所得税核算中的应纳税所得额翻译过来就是“税法上的利润”,用学生语言或者学生能听懂的语言风格来讲述教材中内容,相信有助于学生理解,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2)教学案例的生活化,打比方、举例子是会计教学过程中经常使用的方法,能帮助学生更加有效地理解会计知识的内涵和外延。然而打比方和举例子能否将教材知识和学生思维进行有效“对接”还是有一定的诀窍所在的,利用学生耳熟能详的生活化例子将对有效“对接”起到催化剂的作用。如讲解存货公式“期末结存=期初结存+本期增加-本期减少”时很多学生光听教师讲解往往是云里雾里的,此时教师可以借助学生每天都在接触的钱来解释这个公式:这个星期初你口袋里有20元钱,来上学之前父母又给了100元钱,上学时你充饭卡花了50元钱,请问你口袋里还有多少钱?对于这个问题学生都能回答出来。教师进一步解释,20元钱是你这星期初口袋里有的,就是期初结存,100元就是你本期增加的,50元是你本期减少的,答案就是期末结存的,对于这种生活化的案例学生自然能听懂,公式也就讲解清楚了。
3.教学环节的生活化。学生是生活中的主人,每个学生每时每刻都处在生活之中,求学前在生活,求学中在生活,毕业后还是离不开生活,他们的一生概括起来就是“生活”两个字,因此我们的教学不能脱离学生“生活”的主旋律,否则我们的教学像花瓶中的鲜花——虽漂亮但不长久。而将教学和生活的无缝对接,让学生觉得读书就和平常生活差不多,学习将自发地融入他们生活中,成为他们生活的一部分。正如陶行知先生所说的“教育只有通过生活才能产生作用并真正成为教育”,因此,中职会计教学可以学生生活作为教学设计的灵感和源泉,根据学生的生活经验和实践来设计教学活动和环节,使学生能在生活中学习,用所学的知识来解决生活的问题。
(1)融生活情境于导入,激趣启迪。良好的开端是成功的一半。导入作为中职会计课堂教学的前奏,其作用犹如戏曲中的序幕,好的开始往往能达到“转轴拨弦三两声,未成曲调先有情”的效果。中职会计专业课堂教学也离不开好的导入,有效的导入、有质量的导入既能提起学生的学习兴趣,又能提高学生的求知欲,正如托尔斯泰所说的“成功的教学所需要的不是强制,而是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的确,兴趣是学生最好的老师,有效的教学必须充分调动学生的兴趣,而且从时间上来讲必须是在课堂教学之前导入环节,否则后续环节的教学将大打折扣。将生活化思想融入课堂教学导入环节中是指将教学结合生活中的相关元素,将会计知识与学生生活实际紧密地联系起来,把社会生活中的题材引入到中职会计课堂教学之中,通过图片、案例、动画等手段导入新课,唤起学生的学习兴趣,使求知成为一种内动力。
(2)纳生活方式于课堂,建构新知。有了生活化导入的良好开端,学生的兴趣之火已经被点燃,教师更应该顺势利导,一鼓作气地让生活更进一步融入教学和学生学习热情。我们可以选择学生感兴趣的生活手段和生活方式将之纳入教学,并与之有机结合,辐射到教学的相关环节中,切实打通生活和学习的隔阂,让学生在生活中不知不觉就学到知识,让学生在生活中学习,在学习中生活,真正落实教学就是生活的理念。中职会计专业的会计凭证、账簿、会计分录等知识看起来似乎离我们有一定的距离,但如果我们借助一定的生活手段,比如将学生喜欢的微信、微博、视频等信息化手段融入到教学中,让学生在发微信、刷微博、看视频的过程中就将知识学习了,那么这样的学习效果不言而喻,也将深受学生欢迎。
(3)赋生活实践于学习,培养能力。听过不如看过,看过不如做过。学习犹如学生玩游戏,听别人解说游戏步骤或者看别人玩再多也不如自己玩过让“通关”来得更容易,做较于听和看更容易达到成功的彼岸,会计知识和技能的学习也毫不例外。知识学习的目的是为了应用知识,同时应用知识的目的也是为了更好地学习知识,两者相辅相成,缺一不可。因此,在生活化理念指导下,在教学过程中可以借助生活化手段让学生参与知识的应用。这样的生活化教学就可以把抽象的学科知识还原于生活,使知识在实践中得以验证和完善。学生通过学用结合还可以提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享受学以致用的快乐。
(4)化生活理念于评价,提升绩效。教学需要评价,没有评价的教学是盲目的,评价为教师指明了教学的要求,为学生提出了努力的方向,有效的评价模式则能使教学事半功倍。课堂评价作为课堂教学的终极环节,也是检验教师教和学生学的重要手段,通过反馈评价环节能将学生的学习情况如实反馈出来,以便查漏补缺。将生活化的理念划入评价之中,将会使评价改头换面——不再那么不受欢迎,学生都喜欢参与评价,喜欢被评价,而且即使评价结束也会有一种“虽曲终却意犹未尽”感觉。在信息化手段支持下,在生活化素材和教学素材之间架起桥梁,让评价内容也充满生活化,从而让学生乐于接受评价,而且能将最好的一面展示出来。
将生活融入教学,教学中穿插生活内容、生活方式和生活手段,我们的教学也变得像生活一样丰富多彩、生机勃勃了。
1.生活情境让教学从平淡的平面性课堂转为充满生机的立体性课堂。传统教学过程中,教师教,学生听,课堂比较平淡,而将生活情境嫁接到课堂中,让课堂生活化,让学生感觉上课就是自己的日常生活,自然而然参与进来了,课堂马上由平面转为立体,学生从原先的旁观者变为参与者。
2.学生学习感觉由快点下课变成了意犹未尽。传统课堂中由于学生失去了主角位置,整堂课教师满堂灌,学生被动学习,课堂氛围是厌学,学生心里想的是怎么还没下课。在新课堂中恢复了主人地位,也激发了学生的积极性,学生乐学,在乐学氛围下时间一飞而过,学生当然意犹未尽。
教师和学生都是生活的一部分,教学内容也是来自生活,更要服务于生活。生活是我们教学大宝库,更是我们教学成功保障。有了生活融入,中职会计教师改变了观念,也改变了我们的课堂生态,更改变了我们的学生的学习态度,这是我们中职会计专业的宝贵财富,但也需要我辈继续努力来挖掘和丰富。
参考文献:
[1]豆雨松.课堂评价的作用机制[J].当代教育科学,2011,(14):18-20,56.
[2]王林平.“生活化”的中职会计课堂教学探索[J].中国职业技术教育,2011,(29):17-20.
[3]顾园.创设生活化教学情境促进会计课堂有效教学[J].新课程研究(中旬刊),2013,(1):128-129.
[4]王兴举.知识、学习与教学[J].课程·教材·教法,2003,(1):27-32.
[5]张李源.陶行知生活教育理论在教学实践中的运用[J].散文百家(下旬刊).2016,(2):15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