丹麦空间技术协同发展策略研究

2018-04-13 07:25韩秋明
中国科技论坛 2018年4期
关键词:科研机构丹麦螺旋

韩秋明,王 革

(1.中国科学技术发展战略研究院,北京 100038;2.南开大学经济与社会发展研究院,天津 300071)

空间经济已成为世界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特别是在大数据时代,卫星数据和卫星通信传输在社会的许多方面都得到普遍应用。从天气预报、精准农业、海上救援到石油开采和道路导航,空间数据都不可或缺。丹麦是世界上具有创新竞争力的国家之一,在世界经济论坛发布的《2016—2017年全球竞争力报告》[1]中,丹麦排名第12位;在瑞士洛桑管理学院发布的《世界竞争力年报2017》[2]中,丹麦排名第7位。农业、渔业、航运业、医药工业、节能环保产业[3]等是丹麦的优势产业,许多优势产业的发展都离不开空间数据的支撑。

在空间技术领域,丹麦整体技术实力并不如其国家创新竞争力表现的那样亮眼,主要因为航天项目一般需要大量集中的投资和大型专业机构的维持,所以一般是美国、中国、俄罗斯等大国在相关领域占有并保持技术优势。随着技术的快速发展,特别是小型卫星技术的实现和应用,丹麦这样的国家参与空间开发已成为可能。开发空间技术不仅有助于应对气候变化,环境保护等全球挑战,还可以创造就业并促进经济增长。为了更好提升空间经济效益,推进空间技术发展,丹麦政府于2016年出台了《丹麦国家空间战略》[4],明确提出“通过加强合作来促进空间技术领导力的提升”,指出产业与政府、产业与科研人员、科研人员与政府,以及多主体相互协作来共同应对相关挑战。这为研究一个国家相对弱势却极端重要的产业技术的发展提供了很好的案例,特别是其政产学研的合作模式、工作体系、协同机制等为相关研究提供了参考借鉴。

1 理论基础

经济合作与发展组织(OECD)将空间经济定义为通过空间技术探索、理解、控制和使用太空为人类创造价值的活动[5]。在这一过程中,涉及的主体包括获取、提供、使用与空间技术直接相关的产品和服务(如卫星数据、卫星通信、卫星服务等)的企业,进行空间相关研究和技术开发的大学和科研机构,以及希望参与国际空间开发、在公共行政过程中使用空间数据和通信的政府部门等。研究和分析“政府-产业-大学”关系的理论有很多,如国家创新体系、三螺旋模型等。但对于研究一个国家相对弱势、尚未形成稳定发展结构和影响力的技术发展策略来说,“三螺旋”理论则更加适合。

三螺旋理论最早是由Etzkowits等人于1995年提出,他们发表了名为《大学-产业-政府之间的三螺旋关系:基于经济发展的知识型实验室》的文章,正式提出了在知识经济时代下分析政府-大学-产业之间互动关系的理论框架、概念体系和分析模型。之后很多学者也都进行了大量的探讨,国内学者从20世纪初也开始进行相关研究[7-9]。

三螺旋强调的是在经济活动的长期发展过程中,政府、大学、和行业之间存在的共同演进的关系。政府、企业、大学和科研机构等主体都有它们与众不同的目的和使命。随着社会的发展,技术的积累以及知识的流动,三者之间的关系会突破以往存在的严格边界,彼此之间的交互成为直接且无处不在的[10]。总的来说,三螺旋理论包含三种结构,即政府、大学和产业之间的极权钳制结构、政府大学和产业之间的放任结构以及政府、大学和产业的三边网络和混合组织三螺旋关系结构,如图1所示。不论以何种形式,目前大多数国家和地区正在由钳制结构和放任结构向三螺旋结构转变,其目标就是创造一种创新环境,表现形式则是政府、学术界和产业界之间功能出现交叉,在交叉区域形成协同存在的混合体系。

一般认为,三螺旋包含了三个维度,第一个是每一个螺旋的内在影响;第二个两个螺旋之间的相互影响;第三个则是三个螺旋互动所形成的三边形网络之上产生一个新的网络或动态结构[11]。三螺旋具有非稳定性的特征,三个空间相对独立并且彼此在上方每一个螺旋都有一个内在核心和外部场域空间,彼此交互形成互动关系。这种结构对于科学描述和处理“政府-产业-大学”之间的关系,有效发挥各主体在原始创新、协同创新、经济发展等方面的作用,具有重要的借鉴意义。

2 丹麦空间技术发展的三螺旋结构分析

三螺旋理论主要描述政府、研究机构、产业的各自功能和互动关系。本节将按照理论基础中的三个维度,分析各主体在丹麦空间技术发展战略中的作用,之后分析各主体间的交叉功能,在此基础上构建三螺旋模型。

2.1 丹麦空间技术发展策略中的各主体作用

独立主体作用是政府、科研机构和产业界依靠自身独有资源,在空间技术开发、技术创新过程中发挥的重要作用。

图1 三螺旋结构的演变

(1)政府的服务性作用。在空间技术发展战略中,丹麦政府主要发挥服务性作用,主要有:①调查国土内通信基础设施情况。丹麦政府深入调查国土内通信基础设施的具体情况(包含法罗群岛和格陵兰岛等自治领地),并根据实际状况把军用卫星和商业卫星系统相结合共同发展。②确保卫星数据在政府部门间快速有效的共享。丹麦政府通过合作协议等方式,利用欧洲哥白尼计划(Copernicus Program,又称全球环境与安全监测计划)驻丹麦应急管理处向公安、国防部、航运管理部等在内的几个应急服务机构和一些人道主义援助组织提供精确的卫星图像和照片。③开发国际空间技术出口业务。丹麦政府扩展了丹麦外交部出口咨询服务的空间领域最相关的业务,并将有关该部门所提供服务的信息全部对外开放,帮助本国相关企业出口业务增加,并与新的潜在贸易伙伴和客户建立关系。④为科研机构和企业谋求更多参与研究的机会。丹麦政府积极参与欧空局(European Space Agency,ESA)的科学研究和工作计划(如哥白尼计划、伽利略计划等),这样可以增加丹麦研究人员和企业参与相关设备开发的机会,为丹麦参与欧洲空间技术开发和解决方案建立更坚实的基础。

(2)科研机构的知识产出作用。丹麦许多空间企业都位于相对靠近大学的地区,主要目的就是在大学和科研机构中间寻找可行的技术、合适的人才及团队,这从一个侧面也反映了丹麦科研机构知识产出的作用。

①参与欧空局的研究项目。丹麦大学和科研机构已经参加了欧空局有关地球观测、太空天气、人类航天、太阳系(包括月球和火星)的探索、电信和导航、发射器和一般的技术开发项目,在欧空局得到的资助也在逐年增加。

②开展空间技术自主研究。格陵兰地质调查局(GEUS)和丹麦气象研究所(DMI)等研究机构持续开展空间基础研究。丹麦技术大学是丹麦大型空间项目和空间研究学术圈的所在地,奥尔堡大学是学生卫星社区的所在地,哥本哈根大学,奥胡斯大学和南丹麦大学也都进行空间技术的相关研究。除此之外,科研机构还具有向中小企业转让技术知识的功能。

③培养空间科技领域相关人才。目前丹麦的大学本科和研究生课程是学习空间技术的主要渠道。丹麦很多空间专业的大学生参与卫星的设计、开发和制造,并且保持了很高的质量,比如欧空局已经发射的小型卫星中就有从奥尔堡大学中挑选出来的。

④对空间技术进行科普。除了科研和育人,丹麦的大学和其他科研机构还举办了关于行星和恒星、宇宙和人类航天飞行演变等科普活动,吸引了许多年轻人加入到空间专业的学习中来。此外还会定期在小学和中学举办交流活动,激发和支持所有年龄组的学生对空间科学的兴趣。

(3)产业界的经济价值作用。丹麦的空间行业约有150家企业,范围包括从开发和生产卫星、发射器和卫星设备(上游业务)到使用卫星信息和数据(下游业务)。企业在丹麦空间技术发展策略中发挥着提升行业经济价值的重要作用。

①投资小型通信卫星。小型卫星可以对丹麦特殊地理区域的气候、资源变化等提供重要数据,具有巨大的商业潜力。同时当前研发卫星进程要比以往更快,建立更小、更便宜和更灵活的通信卫星成为可能。这使得企业甚至私人开始投资规模庞大的小型通信卫星星群。

②提升丹麦空间业务的出口潜力。对于产业链上游和下游的空间技术企业来说,出口业务占营业额的90%以上。因此,尚未在出口市场上活跃的或仅在有限程度上活跃的中小企业将会成为提升丹麦空间业务出口潜力的主要载体。

③活跃空间经济。丹麦企业在诸如功率控制技术、纳米卫星、软件仿真系统、地球观测数据的使用、电子元件、星形跟踪器和接收卫星信号的终端等各种利基领域通常都具有较强大的实力,为丹麦空间经济的发展做出了重要贡献。

④参与行业标准制定。在丹麦政府和丹麦标准协会的努力下,部分丹麦企业受邀参加欧空局和欧洲空间协调委员会(ECSS)主持的标准制定工作,这些标准基本都是欧空局开展空间活动时必须遵守的标准。

2.2 丹麦空间技术发展策略中两主体间的互动作用

除了三主体在丹麦空间技术发展策略中的展示出来的独特作用,还有一些职能则需要彼此协同合作才能进一步推进空间技术的发展。

(1)政府与产业界的协同。

①探寻建立“公-私”合作伙伴关系。政府将深入调查建立“公-私”合作伙伴关系的可能性,特别是对于涉及北极区域的通信情况,政府打算通过“政府-企业”合作的方式来开发基于卫星的北极通信解决方案。由于地理位置的特殊性,关于这一区域的任何举措,丹麦政府将与格陵兰政府和法罗群岛政府协商共同启动,然后会派出电讯基建专责小组在北极开展相关调查。之后政府将与相关企业协商,重点确定和挖掘丹麦通信技术供应商的商业潜力,并为卫星数据提供者和信息技术及通信系统的开发商提供机会。

②企业和政府相互提供服务。政府除了在通信方面希望建立“公-私”伙伴关系以外,还希望与下游企业和相关协会等组织建立对话,并向他们介绍参与现有卫星网络的可能性,并评估参与其他相关活动的兴趣。当然,政府会酌情向相关企业提供可以访问的国家空间系统和部分数据,以此为合作基点,邀请企业为政府部门执行公务提供相关服务。这将帮助企业了解机会的概况,更快地访问相关数据和信息,政府会授权参与企业可将相关数据用于开发新产品和解决方案。

③通过孵化器培养企业。丹麦政府一直将提升本国空间企业的国际竞争力视为重要任务之一,并通过资金资助和孵化器等形式培养空间企业。如2016年丹麦的研究预算中单独拨款200万欧元用于丹麦的空间研究、跨学科领域和技术促进研究以及空间技术开发,表明政府认可空间经济在丹麦的商业潜力。丹麦创新基金会批准成立了技术服务机构和创新孵化器,研究型卫星制造商GomSpace于2007年在创新孵化器的支持下成立,以此为基础将业务拓展至全球,其业绩也持续增长,并于2016年在美国证券交易所成功上市。

④为伽利略商业服务开拓新的市场。伽利略商业服务将能够提供更精确的定位信息(精确度达到厘米),并且时间指示的准确度也高于其他服务机构免费提供的数据,该项服务适用于多种商业和专业用途。丹麦政府和企业联手为相关服务在丹麦创建新的市场。欧洲和国际上的标准化工作也正在进行,丹麦政府正在努力通过丹麦企业的参与来影响这项工作,特别是在争取获得更多欧洲市场话语权。

(2)科研机构与产业界的协同。

①通过创新中心建立与产业界的关联。丹麦目前在美国、中国、印度、巴西、韩国、德国以及很快将在以色列也有创新中心。所有这些创新中心都是在空间领域有相当大话语权的国家建立的。这些创新中心的任务是促进丹麦大学和相关国家的企业之间的关系。对丹麦来说,这种渠道建立的空间领域合作一般都是成功的。这也促进了丹麦大学和科研机构在已进行研究的基础上与企业协调创立新的业务。

②科研机构为产业协会做领域具体算法和指南。如丹麦气象研究所负责格陵兰岛周边的天气、气候和冰川监测,在这方面,研究所与加拿大冰业产业协会合作,为航运业提供基于卫星数据和模型计算的导航指南。在未来几年内,高分辨率的卫星数据很可能部分取代直升机观察,对航运业来说是一种大幅的改进。在这方面,丹麦与加拿大、美国和挪威等涉及北极地区的国家有更大的合作潜力。

③科研机构对企业所需的人才进行定向培养。丹麦政府目前十分鼓励空间技术的企业与科研机构就彼此所需的空间相关能力建设建立对话机制。这将有助于科研机构和企业以最好的方式进行合作,一方面可以确保毕业生的能力能够满足企业的需求,让毕业生毕业后可以立即就业,另一方面企业可以通过引入空间技术人才,实现科研机构已有基础研究中部分技术的引入,还可以以此为基点了解国内和国际的相关研究团队,为企业发展所需的专家团队建设做出贡献。

④共同参与欧空局的项目。在政府的努力下,丹麦的大学和企业将有机会共同参与欧空局相关项目的研究工作,并得到伽利略和哥白尼等项目所产生的越来越多的数据。这些可以轻松访问且可理解的高质量卫星信息数据是大学研究能力、企业竞争能力提升的关键。

(3)政府与科研机构的协同。

①共同开展国际卫星合作。除了欧空局、 欧洲气象卫星应用组织(EUMETSAT)和欧盟以外,丹麦政府和科研机构也参加其他卫星相关内容的国际合作,如北极理事会,它是北极国家之间合作的重要组织,通过它丹麦政府和科研机构可以参与有关空间基础设施和卫星数据使用的各种项目。此外,政府和科研机构还在欧盟以外的相关国家、组织和机构开展合作,特别是美国航空航天局(NASA)的双边合作。科研机构还表示有兴趣在政府引导下扩大与北约其他国家的合作。

②关注巨型卫星群的发展。欧盟通过哥白尼、伽利略等计划的实施,已经形成了规模庞大的卫星群。在政府的努力下,丹麦科研机构通过与这些领先的卫星群研究团体的合作,更容易和更快速地获取最新的知识,这种合作努力还将确保丹麦政府和科研机构更多地获得有特定利益的丹麦地理区域卫星数据,以便进行导航、监视和通信。

③加强中小学教师空间技术技能教育。丹麦政府正在研究加强小学和中学教师在空间教学方面提供良好知识和调动学生兴趣的可能性。政府将积极与欧空局和其他北欧国家合作,由大学和科研机构提供培训教员,将通过为欧空局在欧洲设置的小学和中学教师提供短期持续培训课程,并推广欧空局制作的教材。这些措施在丹麦首位宇航员登上太空之后显得更为应景,也激发了小学和中学教师对参加培训的兴趣。

④从欧洲空间研究计划中获得更多资金资助。2014—2020年欧盟研究与创新框架计划的总预算为750亿欧元。目前,丹麦的空间研究计划申请人正在逐步增加,丹麦政府正在想方设法增加空间研究的国家联络点,这些联络点可以获得欧盟有关准备申请的指导,有助于增加丹麦科研人员申请资金的兴趣。通过政府一系列的努力,可以确保丹麦申请者从该项研究计划中获得更大份额的空间研究经费,2016年丹麦申请人获得了专用于空间研究总额的1.84%,相当于1280万欧元的资金。

2.3 丹麦空间技术发展策略三主体间的协同作用

主体之间的两两交互可以弥补部分主体独立作用所不能完成的重要事项,但并不能完全解决技术发展过程中的问题,一些重要问题需要三者共同作用来解决。

(1)政府、大学和产业三者之间的协同。

①数据共享和交换。如何解决空间技术科研机构、企业和政府管理部门等主体之间信息协作的问题是需要重点考虑的。丹麦政府正在考虑建立跨机构的数据基础设施来管理、维护和分享特定的卫星数据,以满足科研机构和企业对数据访问和知识获取的需求。数据共享和交换有利于实现政府对数据的统一管理,科研机构对所需数据的免费访问以及企业开发和推广基于卫星数据的解决方案。

②创造独特的实验机会。由于宇航员在进入太空之前需要深入训练,一些植物在太空中经历失重、缺氧、宇宙射线等特殊环境变化后,内部结构发生激变,经过科学家的认真培育从而产生更高价值的产品。而在地球上这种极端条件下在卫生部门、农业部门等进行实验的机会相对很少。这就需要政府主导,结合有关科研机构和农产品企业共同协作,搭建可以进行零重力实验和农作物培育的实验室。

③某些特殊领域的合作应用。由于丹麦国防部对卫星监测数据的要求较高,所以正在通过合作协议等方式向卫星数据服务商、科研机构、非军事和军事人员来采购用于船舶、交通、气候等监测数据和进行有关管理的方法、流程。此外,政府与研究人员和企业建立了合作,试用了用于船舶和空中交通监测的纳米卫星,并将卫星采集的数据整合应用。

④数据安全保护。由于监测卫星所获取的数据需要在地理定位、气候、环境、道路交通管理、航空运输等诸多方面的应用,如果被不法分子截获、伪造,以及用于其他非法用途,那么这将是事关国家安全的重要问题。为了在卫星数据交换和共享时保证安全,丹麦政府联合科研机构和企业共同讨论制定数据共享方案和标准,研究卫星数据传输的保密算法和措施,并设置明确的权责,对不同级别的数据设定不同权限,由政府统一管理。建立预案和追责机制,通过有效协议的方式规定数据的使用方式。

(2)丹麦空间技术发展过程中的三螺旋模型。通过上述分析,可以构建丹麦空间技术推进策略的三螺旋模型,如图2所示。丹麦要想发展空间技术这样重要但自身弱势的技术,需要推进其基础研究、人才培养和产业应用的快速发展,需要政府、科研机构和产业界通力合作,共同构建一种“三螺旋”形式的创新环境。

图2 丹麦空间技术发展策略的三螺旋模型

3 丹麦空间技术发展策略的三螺旋模型衍化机理分析

技术进化论认为:技术创新进化所需要的核心要素如知识、载体、信息等是相互作用的,同时,它们与市场、环境、政策等方面相互协同共同促进技术的进化[12]。从这种意义上讲,丹麦发展空间技术所形成的三螺旋模型是在各方一致认可空间技术的巨大社会价值、经济价值和发展潜力的特定环境下产生的,三主体间广泛互动、彼此协同,在外部环境要素、内在协同动力、协同衍化机制的共同作用下形成的,如图3所示,其中外部要素是推动力,内在动力是聚合力,协同机制则是粘合剂。

图3 丹麦空间技术三螺旋模型的衍化机制模型

3.1 外部推动要素

丹麦空间技术三螺旋协同模型形成的主要外部推动要素是空间技术的重大社会意义和以空间技术对经济社会巨大的带动作用、空间技术市场需求以及良好的创新环境等。霍金多次在不同的场合强调“我们需要一个新的太空时代”[13];著名的未来学家托夫勒预测以空间技术为基础实现人类“太空居住”将是社会发展的“第四次浪潮”[14];美国宇航局局长迈克尔.格里芬认为开发空间技术有助于应对气候变化、环境保护等全球挑战[15]。据美国卫星产业协会的预测,对空间技术1美元的投入将拉动100美元国民经济的创新增长[16]。除传统意义上的卫星、导航、运载火箭等应用外,新兴起的引力波探测、空间站、登月探测、外太空旅游等空间经济形式正在蓬勃发展,空间技术这种巨大的经济带动效应是任何国家都无法忽视的。通过全球和欧盟的空间企业的业务比重来看,出口占据了很大的一部分,因此,全球对空间技术产业链不同的利基市场需求也是丹麦大力发展空间技术的助推器;此外,丹麦还具有良好的政策环境、技术环境、金融环境等外部创新环境。这些外部要素通过各种方式和途径影响着政府、科研机构和产业界协同发展的各个环节,推动这三主体的协同创新。

3.2 内在协同动力

Mêgnigbeto等构建了内在协同动力机制的三维模型[17],他认为内在协同的动力是由于各主体间目标一致、边界意义认同,从而形成共同行动的过程。Trencher[18]等人认为多主体间实现协同是由于五个关键要素(合作范围、目标、关键参与者、触发潜在合作关系的动机、协作寻求实现各主体目标的新角色)之间达到某种平衡。丹麦发展空间技术的内在动力本质上就是政府、大学与科研机构、企业与产业界等各主体能够满足自我发展的需求,填补了技术资源势差,实现了对协同合作的各自利益匹配。

政府的需求主要是促进经济发展,调动企业活力,促进业务出口和资助相关科研项目;科研机构的需求主要是知识生产和扩散、技术转让和为学生提供更好的平台和机会;产业界的需求是聚合本地企业、采纳本国技术、培育新的企业、吸纳就业人口等。而发展空间技术为满足以上需求提供了共同的机遇。政府通过构建三螺旋模型,制定发展空间技术的政策,了解科研机构和产业界的诉求,刺激和调动各方对于空间技术的协同意愿;科研机构通过彼此协同,既可获得政府的资助,得到相关研究项目,又可加大对市场中技术需求的了解,加快技术研发时间,技术转移和人才培养方向更加明确;产业界通过协同可以获得持续的有效政策、人力资本、技术资源和其他信息资源,并且有效分担了研发风险,有助于及时把握市场机遇,获得更高的利润空间,并做出一定的社会贡献。

3.3 协同衍化机制

在外部推动要素和内在协同动力的基础上,三主体还形成了良好的协同机制,使得三螺旋协同更为顺畅和稳定。

第一是主体选择机制。三螺旋的形成虽然说是三个主体彼此交互,但是具体到实施层面,则不是各主体的所有机构都要参与进来,而是有目的的彼此选择。以三螺旋中的数据共享和交换为例,尽管空间数据对丹麦政府大多数部门都有支撑作用,但在共享和交换过程中并非所有部门都参与,主要有国防部、农业和渔业部、创新和高等教育部等与空间数据交换标准制定和使用有直接关系的部门,科研机构涉及那些有数据访问和知识获取需求的高校,产业界则涉及那些卫星数据收集和提供服务的企业,以及帮助政府制定数据交换标准的行业协会等。总之,选择机制就是按照资源互补且交易成本较低的标准,确定协同的对象。

第二是权责划分机制。在选择机制的基础上,三螺旋中的每个主体将根据权限明确、利益交融、责任清晰的原则,对三主体进行科学和具体的分工。政府负责制定空间技术发展战略,科研机构负责空间技术研发和人才培养,企业重点关注空间技术市场动态,加速促进空间经济的价值实现。同时,通过协同,各主体还将获得其他主体的部分利益和产出为己所用,从而更好地维系三螺旋的运转。

第三是知识融合机制。Etzkowits[6]认为科学知识和技术能力增加所带来的机制远比政府资助增加要更加重要,这也跟德鲁克认为的“知识将取代机器设备、资金、原料或劳动力等有形资产,成为最关键的生产要素”[19]观点不谋而合。知识融合机制是根据三螺旋的不同主体交互过程中产生的各种类型的知识,通过头脑风暴、项目研究、标准制定,以及必要的知识和技能培训过程,实现显性知识的融合,隐性知识的显性化并帮助各主体共同理解,形成适当的知识管理模式和知识内化通道,促进三螺旋中知识的顺畅流动。

第四是价值分配机制。科学合理的价值分配机制是三螺旋形成的必要条件,三主体在彼此交互的过程中都能将技术价值和自身价值放大,同时获取其他主体的价值,以此为基础进一步提升自身价值。政府采纳科研机构的技术研发信息和知识,以及产业界的空间技术数据和服务,来更加完善自身的政策,制定新的发展战略;科研机构通过获得政府项目资助,并通过与产业界的协同获得市场的技术咨询服务,不断提升自身的研究水平,产出新技术和新知识;产业界在政府的帮助下参与欧洲空间技术标准的制定,吸纳大学定向培养的人才,向政府和科研机构提供卫星运营数据,不仅提升丹麦空间技术话语权,还促进了丹麦空间技术的研发和空间经济的发展。

总而言之,丹麦空间技术发展的三螺旋本质上是通过三主体的协同互动,把技术发展所需的政策流、知识流、数据流、人才流、信息流、资金流等集中在同一体系之中,实现“1+1+1>3”的效果,最终激发促进空间技术发展创新的协同效应。

4 丹麦空间技术发展策略对中国的启示

空间技术对于丹麦的国民经济发展非常重要。依托小型卫星技术的迅速发展,丹麦空间技术得到了发展的机遇。尽管中国在空间技术方面已经在全球处于领跑的位置,但是某些高精度特殊零部件的生产制造还依赖国际进口。同时中国也还有很多对国民经济社会非常重要的“卡脖子”技术受制于人。丹麦的相关经验为中国发展“卡脖子”技术时的“政产学研”协同创新提供了些许经验。

(1)营造良好的协同创新环境。丹麦良好的协同创新环境是发展空间技术及提升国家创新力的必要保证。丹麦不仅是世界最佳经营国家,还具有政府工作流程透明、劳动意愿高的人才储备等良好的政治环境、研发环境。对中国来说,促进“政产学研”的协同技术创新,重要的是完善制度环境,制定相关协同政策,正确定位政府角色,发挥政府创新基金和调动多种社会资本,通过加大创新投入、科研项目资助、企业创新成果首购等措施,使得创新主体共同成为创新要素集聚的助推者、社会资源组织和集成的导航员,从而建立一种协同创新无障碍、无壁垒的良好创新环境。

(2)激发各方协同创新的动力。除了《战略》以外,丹麦政府还发布了首份空间技术文件—《丹麦空间技术分析和证据基础》[20],与《战略》一起挖掘主体创新潜力,明确协同方向,共享有关资源,实现各方价值,有效创造知识,激发主体活力。对中国来说,政府要充分起到纽带作用,广泛收集各主体的协同需求,引导科研机构在政府战略框架下,向市场看、向市场学;科研机构要拓展交叉学科研究范围,主动响应政府和产业界需求,不仅可以扩大资金资助来源范围,还能参与国家政策制定和加速市场导向的技术研发及成果转移;产业界在利益的驱动下,适当转变自身角色,参与技术研发和市场规则、技术标准等的制定,从而争取更多的行业话语体系,提升整个协同创新活动的整体绩效。

(3)建立可行的协同创新机制。丹麦空间技术的发展得益于协同创新过程中产生的诸多机制。对中国来说,由于技术中介服务体系不健全,政府、科研机构和产业界在协同合作时会存在缺少交流渠道、资源不易获取、成果难以转化,以及利益分配不均衡等问题。为此,应完善协同创新的主体选择机制,根据技术开发的特点、难度、前景等,通过政府出面或者行业协会等组织搭建平台,进行多层次的沟通交流;构建清晰的权责划分机制,明确参与协同各主体的责任和权力,开展有针对性的目标管理,建立执行、监督、决策等环节相互独立和制约的机制;形成系统的知识融合机制,加强协同创新各主体的知识、技术、资源的共享,鼓励彼此沟通和互动,构建灵活多样的学习型组织体系,并制定相应的知识转移激励机制;建立科学合理的利益分配机制,提高协同创新各环节的透明度,增加各主体相互之间的信任感,根据创新贡献采取收益分成、股权激励、专项资助等多种措施完善利益分配体系,提高协同创新的凝聚力。

(4)积极融入全球创新网络。在全球科技资源要素加速流转的背景下,协同创新不是封闭的创新,而是开放的创新。丹麦为了吸纳空间技术的研究力量和先进经验,在政府的努力下,在美国、中国和德国等空间技术较为发达的国家设立全球创新中心,以此为依托促进丹麦科研机构和相关国家的企业之间的关系。对中国来说,在关键技术开发方面应该积极融入全球创新网络,有效利用国际创新资源。充分利用全球市场、需求和创新资源,更深层次地参与国际科技分工,推进科研机构、大学、企业在海外建立孵化器、引进国际创新平台、到海外建立研发中心、建立新兴研究机构、利用新兴平台机构直接推动国外有专长的中小公司与国内产业链对接等新方式,进一步扩大对外开放合作和交流,加强对前沿新技术和颠覆性技术的引进,加快提升中国产业的再创新能力。

参考文献:

[1]World Economic Forum.The Global Competitiveness Report 2016—2017[EB/OL].(2017-05-11).http://www3.weforum.org/docs/GCR2016-2017/05FullReport/TheGlobalCompetitivenessReport2016-2017_FINAL.pdf.

[2]IMD.World Competitiveness Yearbook 2017[EB/OL].(2017-10-11).http://www.imd.org/research/books/world-competitiveness-yearbook-2017/.

[3]中华人民共和国驻丹麦王国大使馆经济商务参赞处.丹麦经济及产业概况[EB/OL].(2017-05-11).http://dk.mofcom.gov.cn/article/ddgk/zwdili/201105/20110507546863.shtml.

[4]Denmark government.Denmark’s National Space Strategy[EB/OL].(2017-05-11).http://ufm.dk/en/publications/2016/files/space-strategy-2016.pdf.

[5]OECD.The Space Economy at a Glance 2014[EB/OL].(2017-05-11).http://www.oecd-ilibrary.org/docserver/download/d700a053-en.pdf?expires=1494484874&id=id&accname=guest&checksum=3565067EC87553EB4F28B5177EB06F29.

[6]HENRY Etzkowitz,LOET Leydesdorff.The triple helix of University-industry-government relations:a laboratory for knowledge based economic development[J].EASST review,1995(14):14-19.

[7]方卫华.创新研究的三螺旋模型:概念、结构和公共政策含义[J].自然辩证法研究,2003(11):69-72+78.

[8]周春彦.大学-产业-政府三螺旋创新模式——亨利·埃茨科维兹《三螺旋》评介[J].自然辩证法研究,2006(04):75-77+82.

[9]吴敏.基于三螺旋模型理论的区域创新系统研究[J].中国科技论坛,2006(01):36-40.

[10]王成军.官产学:三重螺旋研究[M].北京: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05:5.

[11]LOET Leydesdorff.The triple helix:an evolutionary model of innovation[J].Research policy,2000,29(2):243-255.

[12]GOPALKRISHNAN R Iyer.Comparative marketing:an interdisciplinary framework for institutional analysis[J].Journal of international business studies,1997(3).

[13]CHELSEA Gohd.Stephen Hawking:We Need a New Space Age[EB/OL].(2017-11-13).https://futurism.com/stephen-hawking-new-space-age/.

[14]约翰·托夫勒.第四次浪潮[M].北京:华龄出版社,1996:13.

[15]柳林,徐迩铱,李涛,等.太空经济效益分析方法综述[J].系统工程,2017(2):88-94.

[16]Satellite Industry Association.State of satellite industry report[EB/OL].(2017-11-13).http://www.sia.org/annual-state-of-the-satellite-industry-reports/2017-sia-state-of-satellite-industry-report/.

[17]EUSTACHE Mêgnigbêto.Efficiency,unused capacity and transmission power as indicators of the triple helix of university-industry-government relationships[J].Journal of informetrics,2014(8):284-294.

[18]TRENCHER G P,YARIME M,KHARRAZI A.Co-creating sustainability:cross-sector university collaborations for driving sustainable urban transformations[J].Journal of cleaner production,2013(1):40-55.

[19]德鲁克·彼得.创新与企业家精神[M].北京:机械工业出版社,2009:35.

[20]Ministry of Higher Education and Science.The Danish Space Economy[EB/OL].(2017-11-13).https://ufm.dk/en/publications/2016/files/the-danish-space-economy-2016.pdf.

猜你喜欢
科研机构丹麦螺旋
吉林省加快发展新型科研机构的综合思考
16排螺旋CT在腰椎间盘突出症诊断中的应用观察
逆行者的武汉
真相
旋风“螺旋丸”
丹麦Skovbakken小学
医疗科研机构生物安全柜使用管理相关问题研究
卵巢甲状腺肿的多层螺旋CT表现
奇妙的螺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