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椰曼 阳玉堃 张新鹤
(西北大学公共管理学院 陕西西安 710127)
当个体在生活或工作中遇到问题,需要获得信息来解决该问题时,我们就说他产生了信息需求[1],即用户以自己方便的形式表达出来的及时获取问题解决所需要的完整可靠的信息的要求。随着信息化社会的到来,人们对于社会的各种信息需求变化成为信息产业发展和信息化建设的先导,在很大程度上影响着社会发展和前进方向。西部地区既是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重点难点,也是我国发展重要的回旋余地。2016年底,中共中央审议通过《西部大开发“十三五规划”》,部署进一步推动西部大开发工作,强调持续实施好西部大开发战略,加强“一带一路”建设。西部地区进入爬坡过坎、转型升级的关键阶段[2]。西安市作为我国西部重要中心地区,其发展是提升全国平均发展水平的巨大潜力所在,但由于地理条件、经济与知识发展水平的欠缺使其在信息资源获取与利用能力方面与东部相差甚远,易于出现信息分化、信息贫困,阻碍地区经济与社会发展。全面了解西安市公众信息需求,成为当前促进西安市整体发展必要而紧迫的问题,因此本研究通过问卷调查等方式探究当前西安市公众信息需求状况,为政府及信息服务机构开展工作提供建议和支持,以优化社会信息供给,保障公众的信息获取,从而促进西安市的信息化建设与经济发展。
信息需求一直备受学界关注,关于用户信息需求的理论已经比较成熟。由于西安市具有西部地区的重要特征,因此围绕本文的研究主题,笔者以“西部/西/西北/陕西/欠发达地区/贫困地区”与“信息需求”组合为关键词构建检索式对已有文献进行梳理回顾,试图了解西安市公众的信息需求研究现状。
从地区来看,当前西部地区信息需求研究主要集中在陕西、甘肃[3]、贵州[4]等地。井水[5]以及李静[6-8]的一系列研究聚焦于陕西农民的信息需求情况分析。此外,谭英[9]对中西部贫困地区的农民科技信息需求进行全面调研,李桂华[10]则通过对比东西部公共图书馆的信息需求结构反映西部地区的现状。其他西部地区民众的信息现状则鲜有人问津[11]。
从研究内容和研究方法来看,学者们大多通过访谈与问卷结合的方法,研究西部地区民众信息需求的现状、特点及影响因素。李静[6-8]对陕南农民的信息需求现状进行调研,并分析总结出农民信息意识增强、类型多元等特点。谭英[12]则根据农民群体的4种信息需求分析影响因素并提出相应对策。张晓兰等[3,13]从满足程度、类型、获取途径等方面对西部农民信息需求现状进行分析。杨素红[14]还分析了农民心理和行为状况对信息需求的影响。
从研究群体看,研究焦点在于农民信息需求及农民科技信息需求。朱春艳[15]、李华红[16]分别从学历及人口流动方面对西部农村居民信息需求进行分群调研。段小虎[17]则以西部农村地区人口结构为基础,调查不同民族、年龄人口的信息形式及信息内容结构,以全面了解不同群体的信息需求特点。谭英[18]根据收入水平将贫困地区的农民群体分为四大类型,指出各类型农民都有其相对应的信息需求,且渴望应用计算机知识创造更大的经济效益。
可见,西部地区公众信息需求的相关研究在研究对象、范围、方法各方面都比较有限。同时从相关研究的发表时间来看,发表在近5年内的文献数量极少,且发表在核心或重点期刊上的文章几乎没有,表明该领域研究者的研究结论仍较浅显。从西部地区公众信息需求的理论回顾可看出,在信息化的今天,对西安市各领域公众的信息需求研究还有待于进一步深入。
本研究分3个阶段进行调研。
第一阶段为访谈阶段。研究人员通过电话访谈的方式调查西安市各公共图书馆馆藏资源结构的现状,同时选取25位各年龄阶层公民进行深度访谈,根据调研结果设计完成问卷初稿,其内容包括公众对信息资源内容需求、结构需求、获取及使用情况三部分。
第二阶段为预调查阶段。考虑到公众的文化素养以及理解能力的差异,本着易懂、易答的原则,在研究前期展开了规模为80人的预调查,并针对预调查中样本反馈的问题对问卷表述进行细致的修改,提升问卷的可读性和可答性。
第三阶段为正式调研阶段。为了保证样本来源的广泛性与多元化以覆盖不同层次的社会民众,研究人员采取网络与实地问卷发放相结合的方法,于2017年3月在陕西省图书馆、各大书城、公园等地进行实地问卷发放,在问卷星网站使用样本服务请求,并通过方便抽样原则在社交网络中进行问卷发放。
问卷发放结束后共回收样本804份,经过严密的人工剔除明显错答或有大部分遗漏的无效问卷后最终得到有效样本714份,有效率为88.8%。本研究使用SPSS Statistics 21.0对有效样本进行分析。
对样本的性别、年龄、学历、职业3项人口统计特征进行描述性统计分析,结果如表1所示。可见,样本的性别分布均衡;年龄涵盖各层次但集中于中青年组;学历涵盖各个层级,集中于本科,分布大致符合社会公众学历情况;职业类型偏向性不明显,呈现出平民性、多样性、广泛性的特征。此外,还对样本常住地数据进行收集,发现其覆盖了西安市所辖的十区三县,并大多为“城六区”(莲湖区、新城区、碑林区、未央区、雁塔区、灞桥区)与长安区,雁塔区最多(170人,占23.81%)。从整体上来看,样本分布全面合理,代表性较强。
表1 样本的人口统计特征
调查表明西安市公众平时最需要的信息资源是知识技能类(72.0%),其次是社会各领域新闻(58.5%)、国家时政(41.3%)、休闲娱乐(24.2%)以及其他(5.2%)。对获取途径与信息资源类型进行卡方检验,得Pearson卡方为351.867,显著性为0.000<0.05,即具有显著的统计学意义,表明用户获取不同类型的信息资源时会习惯使用特定的途径及渠道。
为了了解用户获取特定信息资源使用的信息途径,笔者将西安市公众的日常信息需求的类型及其获取渠道进行频数统计,并分别以信息资源类型和获取途径为基准,将信息资源类型及其获取途径的被提及次数转化为百分比(见表2和表3)。
表2 公众平时所需信息资源与获取途径交叉表(以信息资源类型为基准)
表3 公众平时所需信息资源与获取途径交叉表(以获取途径为基准)
由表2可知,公众获取各类型信息资源的主要渠道为互联网及电视,广播、自己购买、同行交流、平时聊天次之,公共图书馆、专家咨询、单位信息部门、其他较少。其中来自于同行交流与平时聊天的休闲娱乐类信息较为突出。相比之下,知识技能类信息在各种获取途径中分布最为均衡,除互联网和电视外,其主要获取途径还有自己购买以及同行交流。休闲娱乐和其他类信息来源于平时聊天较多。
由表3可知,电视和广播主要被用来获取社会各领域新闻、国家时政及知识技能类信息资源;而互联网则被最常用来获取的信息资源类型依次是知识技能、社会各领域新闻、国家时政及休闲娱乐类。自己购买、公共图书馆、单位信息部门、专家咨询和同行交流等信息资源获取渠道主要用来获取知识技能类信息资源。而平时聊天在各类信息资源的获取程度上相差较小。
在通过特定渠道获取信息后,用户所获取信息的实际使用情况及主观感受也至关重要,用户对信息的满足程度可以从侧面反映出信息获取的有效性。因此笔者对用户平时的信息资源类型和信息资源满足情况进行交叉分析得出,用户满足度最高的信息资源为休闲娱乐类信息资源(2.88),其次为国家时政(2.76)和社会各领域新闻(2.76),知识技能类信息资源最低(2.60)。由图1可知,整体上公众对各类信息资源均比较满足。知识技能类信息资源比较不满足比例最大,非常满足比例则最小,表明公众对知识技能类信息资源满意度最低,休闲娱乐类则相反。
图1 公众平时所需信息资源与满足程度面积图
图书馆信息资源结构决定着图书馆信息资源体系的功能,拥有合理的信息资源结构是满足用户信息资源需求的关键。一般来说,信息资源的学科结构、时间结构、文种结构、等级结构、资源类型结构是信息资源体系的几个基本构成面。因此,本研究从这5个“面”出发探究公众信息资源结构需求,试图明确公众对信息资源结构的需求现状及其与图书馆当前结构的异同。
从学科结构来看,公众需求最多的资源为教育学、心理学(33.8%),其次为经济学(31.1%)和管理学(22.1%)。需求较少的为农学(3.1%)、军事学(3.5%)和艺术学(5.7%)。总体而言,公众对文史类、经管类信息资源比对理工类信息资源的需求更强,艺术类与基本不用学科资源的公众也占有一定比例,且社会科学资源的需求明显大于自然科学资源的需求(见表4)。
表4 公众信息资源的学科结构需求
从表5可知,公众大多需要的是时效性较强的信息资源(选择5年以内及1年以内共493人),特别是近1年以内的信息资源(287人)。值得注意的是,有近三分之一的公众(193人)没有表现出对特定时间段信息资源的偏向性,其需要来自各个时间段的信息资源,且所需的各个时间段的资源数量较为均衡。
表5 公众信息资源的时间结构需求
表6反映的是西安市公众的信息资源文种结构需求,只需要中文的公众(364人)和中外文献都需要的公众(350人)数量大致相等。但是绝大部分公众的主要需求为中文文献(共633人,占88.7%),而在外文文献中主要需求为英语文献(32人,占72.3%)。公众对不同文种信息的需求与公众的平均文化水平以及生活的语言环境息息相关。
表6 公众信息资源的文种结构需求
从等级结构来看,半数公众较多需要浅显易懂的信息资源(占51.12%)。较多需要具有专业深度资源(占25.91%)与两者需求量差不多(占22.97%)的公众比例相当,且其都接近较多需要浅显易懂的信息资源的人数的一半,可见公众对信息资源深度的需求整体分布的发展态势趋近金字塔型。由于公众对信息资源深度的需求与受教育水平、职业直接相关,可知当前地区公众的信息化水平以及受教育程度整体上偏低,但其具有向橄榄型格局发展的健康趋势。
目前西安市公众对数字信息资源的需求(299人,占41.8%)较强,且其占比几乎为较多需要纸质资源(164人,占23%)的两倍。同时,相当比重的用户表示对两类载体的信息资源需求程度差不多(251人,占35.2%)。可见,数字资源已经普及到大众生活中并成为公众信息资源载体需求的最主要部分。纸质资源虽然受到数字资源的冲击,但其并没有淡出公众视线,还将继续成为公众需要的信息资源的重要组成部分。
调查发现,公众在信息资源获取时遭遇的阻碍因素较多,主要有信息杂乱、信息虚假、个人获取信息能力低和深度信息获取途径少,表明在当前的信息环境下公众获取信息的有效性问题比较严峻。由表7可知,信息环境及获取途径被填写者提及的频率较大,可以看出外因对于阻碍用户获取所需信息的作用力强于内因。
表7 公众信息资源获取的阻碍因素
此外,考虑到公共图书馆在公众信息资源提供中的重要地位,本研究还对公众使用公共图书馆获取信息资源的意愿进行了简单调查,借此可以分析用户信息获取与利用情况的趋势。如表8所示,图书馆自身的地理位置与资源现状以及其他获取途径的满足是公众不使用公共图书馆获取信息资源的突出原因。尤其是互联网方便快捷的特性及其发展使得用户的主要信息获取途径逐渐转移到互联网。与此同时,公共图书馆与用户的距离问题成为阻碍用户使用公共图书馆获取资源的显著问题。此外,用户对公共图书馆的资源和利用途径不熟悉、认为公共图书馆资源无法匹配自身需求也一定程度上降低了公众对公共图书馆的利用率。
表8 公众不使用公共图书馆的原因
为了继续深入了解不同公众对信息需求、信息获取及其影响因素的特点,本文还验证人口统计特征与信息需求的独立性,整合见表9。
众多相关研究大多只针对特定群体的某一特定需求进行研究,而本文从西安市公众信息资源内容及结构需求出发进行的全面系统调查是对当下西部地区公众信息需求研究的有力补充。
本研究发现西安市公众的信息需求内容丰富、类型全面,且多使用互联网获取信息资源。结合公众获取信息内容及途径来看,西安市公众对信息内容的需求呈现出多元化、时尚化的特点,这与李静等[8]人的调查结果一脉相承,但又有所差异。本次调查中公众对知识技能类信息资源的需求高与满足低的矛盾最为突出,无序信息泛滥、虚假无用信息充斥、专深资源获取途径少等阻碍是重要原因,这与当前信息繁杂无序且价值差异明显而造成知识缺乏的严峻信息环境是相一致的。而整理组织信息资源以进行文献利用和知识服务历来是图书馆的基本职能和核心竞争力所在,当
下应当在知识技能类资源提供利用方面大有可为。但是研究却发现公众由于互联网的使用和图书馆距离太远,几乎不将公共图书馆视为信息获取渠道,从而出现了不利于双方的局面。笔者以为,西安市图书馆无论是在资金设备还是人才队伍建设方面的落后一定程度上限制了其信息组织能力,从而影响有序信息供给。从这个意义上来说,为更好地促进社会信息服务和图书馆发展,深入思考如何建设一支具备高水平信息组织能力的馆员队伍、开展网络资源与知识服务、向公众信息素养培育中心转型等都将是西安市公共图书馆面临的迫切而必要的问题。
表9 人口统计特征与各种信息需求卡方检验
同时,本研究从5个方面分析公众的信息资源结构需求。在学科上,公众对教育学、心理学以及经济学、管理学的需求比较突出。公众对教育学、心理学的强烈需要可归因于随着教育在社会发展和个人发展中的重要作用以及人们面对社会变化而日益重视心理问题,这是公众追求个人修养提升时所表现出的对信息资源的要求。经济学、管理学的需求突出反映出当前繁荣的经济条件下公众对外部环境改造的信息需求。此外,公众普遍需要5年以内等时效性强的信息,并且对英文信息、专业深度信息的需求也较大。这一定程度上是我国国民素质和教育水平提高在信息资源需求方面的表现。相较于数字资源,现阶段纸质资源需求虽然略低,但仍处于重要地位,这警醒西部图书馆不要一味地求购数字资源或者固守纸质资源。相关性研究结果表明特定群体的特定需求。这些研究发现无疑对西部公共图书馆调整资源结构、提供个性化服务具有指示意义。
参考文献:
[1]陈伟大,孙成权,吴新年.试论公众信息需求的满足[J].图书与情报,2006(6):63-67.
[2]新华网.李克强:在改革开放创新中推动西部持续健康发展[EB/OL].[2017-05-01].http://news.xinhuanet.com/politics/2016-12/25/c_1120184224.htm.
[3]张晓兰,何国莲,朱昭萍.西部地区农民信息需求现状分析:以甘肃庆阳为例[J].农业图书情报学刊,2014,26(3):96-98.
[4]李静.贫困地区对农信息传播有效性研究:对贵州国家级贫困县的调查[J].图书馆论坛,2016,36(11):1-9.
[5]井水.陕西农民信息需求现状及影响因素分析[J].西北农林科技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3,13(5):72-77.
[6]李静.论西部贫困地区村级信息服务模式的创新:基于陕南农民需求的调研分析[J].图书馆理论与实践,2013(5):99-102.
[7]李静.西部欠发达地区农村居民信息需求与行为分析:以陕南为例[J].图书馆学研究,2012(16):55-58.
[8]李静,杨玉麟.陕西省农村居民信息需求调查报告[J].情报杂志,2011(8):79-82.
[9]谭英,王德海,谢咏才,等.贫困地区不同类型农户科技信息需求分析[J].中国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3(3):34-40.
[10]李桂华,苏华.我国东西部公共图书馆用户需求结构比较[J].图书与情报,2008(6):21-24.
[11]樊志伟.近十年我国农民信息需求研究综述[J].情报杂志,2012,31(5):154-158.
[12]谭英.欠发达地区不同类型农户科技信息需求与服务策略研究[D].北京:中国农业大学,2004.
[13]程荣芳.中西部欠发达地区农村居民信息服务的思考[J].科技情报开发与经济,2013,23(14):103-105.
[14]杨素红.西部欠发达地区农民的科技信息需求分析[J].科技情报开发与经济,2008,18(3):87-88.
[15]朱春艳,赵静,王玉平.西部农村群体信息需求与服务研究[J].图书情报工作,2009,53(8):63-66.
[16]李华红.人口双向流动中的西部地区农民科技信息需求与服务研究:基于贵州的调查[J].贵州社会科学,2011(6):92-96.
[17]段小虎.西部基层图书馆建设研究之二:人口结构与文化(信息)需求[J].图书馆论坛,2015(8):77-83.
[18]谭英,谢咏才.我国中西部欠发达地区不同类型农户信息需求调查与分析[C]//张国良,赵凯,张宇丹.媒介化社会:现状与趋势——2004中国传播学论坛文集.上海:复旦大学出版社,2006:41-5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