段 丹 吕证燃 杨 敏
(东北财经大学图书馆 辽宁大连 116025)
在“互联网+”时代,信息素养是人们必须具备的素质之一[1],很多国家也意识到信息素养教育对于国家发展的重要意义。2015 年美国大学与研究图书馆协会把信息素养的定义扩展为一系列综合能力,并建议高等教育机构要建立信息素养课程发展机制,使之成为一个更深入、更系统、更完整的学习项目[2]。
伴随着国家启动实施统筹推进“双一流”建设战略,作为学校的文献信息资源中心,图书馆要基于“双一流”建设目标,重视开展信息素养教育,采用现代教育技术,加强信息素养课程体系建设,改进和创新新生培训和专题讲座的形式和内容[3]。国内高校几乎都开展了各种形式的信息素养教育,同时也对信息素养教育展开了不懈的研究和探讨。基于文献计量及内容分析的角度,可以更好地了解高校图书馆信息素养教育的开展情况,所以本文从文献演进脉络及主题分布两方面探析我国信息素养教育研究热点,希望为信息素养教育未来的发展提供借鉴,也希望为高校“双一流”建设与发展提供支撑服务。
文献计量法是一种基于数理统计的定量分析方法[4],研究文献的外部特征;而内容分析法是研究文献内容的定性方法[5]。在本文中,对信息素养教育研究的演变脉络进行基于文献计量学的定量分析,并采用和信息素养教育主题分布的定性分析相结合的方法进行内容分析,在此基础上基于可视化图谱对信息素养教育研究热点进行深度探讨。
本文在中国知网以主题字段“信息素养教育”进行检索,检索范围为2007—2017年(检索时间截止到2017年9月21日),将搜索文献范围限定在“图书情报与数字图书馆”,排除不相关文献后共得到3 314篇论文。以NoteFirs格式导出参考文献,保存后导入Bicomb2.0中进行数据提取和分类统计,形成共现矩阵后借助社会网络分析软件Ucninet生成热点网络图谱。
学科的研究水平可以通过该学科文献的时间分布反映出来[6]。利用Bicomb2.0按时间统计文献,2007—2017年间,信息素养教育研究论文呈现逐年增长趋势(见图1)。虽然2010年之前增长不明显,但是2010年之后,Web2.0研究和实践的深入带动了图书馆2.0的快速发展,也促使高校图书馆信息素养教育的文献增值平稳。根据普赖斯提出的文献增长规律,图1的曲线说明关于信息素养教育的研究正逐渐走向成熟。
图1 2007—2017年信息素养教育发文量统计图
对信息素养教育研究领域期刊来源进行分析,不仅有助于了解信息素养教育研究的分布特征,而且能找出本研究领域高发文的期刊,这是研究该领域的重要情报来源[7]。运用Bicomb2.0对文献进行统计发现,3 314篇文献分布在589种期刊上,出现频次最高的前10种期刊如表1所示,《科技情报开发与经济》刊发信息素养教育研究领域的论文数量最多,共201篇,占据总数的6.065 2%。这10种期刊占发文期刊总数的1.70%,发文量达1 117篇,占发文总量的33.705 5%。
表1 2007—2017年信息素养教育研究领域期刊分布统计(TOP 10)
表1所列10种期刊中,CSSCI核心期刊有《图书情报工作》《图书馆工作与研究》《现代情报》3种,占所列10种期刊的30%;CSSCI核心期刊发文共计274篇,占所列期刊论文总数的24.53%。由此可见,图书情报的CSSCI核心期刊对信息素养教育研究成果关注度一般,也表明整体上我国信息素养研究层次处于一个较低的水平。
对作者分布进行分析可以发现相关研究主题的学科背景情况[6]。利用Bicomb2.0对信息素养3 314篇期刊文献抽取作者关键字段,统计结果显示作者数3 814人。基于文献研究严谨性要求,将作者关键字段提取选择“第一作者”后变为2 625人,将频次阀值限定为6,取高频次发文作者5人,如表2所示。其中,朱伟丽来自中山大学图书馆,有多年的医学文献检索理论课程讲授及实习课程带教经验,其率先将美国图书馆游戏服务的经验传入国内[8],也对文献检索课翻转课堂教学有深刻的探讨;陆浩东承担国家对信息素养教育的社会科学基金项目,其课题“基于‘云舟’知识服务的特点和模式”,在虚拟知识共享空间建设的可行性分析方面起到带头作用[9];资深教授黄如花把传统课堂与网络课堂相结合,实现师生主导的混合学习[10];张洁承担关于智慧图书馆的国家社会科学基金项目,通过实践阐述相关工作开展的背景、做法以及成效,建设性地提出整合式信息素养教育是传统信息素养教育寻求变革的一种新途径[11];郭晶是上海交通大学图书馆馆长,具有较为丰富的理论和实践经验,她结合具体案例,探索信息素养教育的新模式,尝试与专业课程相结合,开展嵌入式教学的实践,提出了一种新的信息素养评价方法[12]。
表2 2007—2017年信息素养教育发文第一作者分布统计(TOP 5)
机构分布与合作状况可以直接反映研究团队及其力量分布。通过对文献进行机构分布的数据统计分析,可以进一步了解各高校图书馆的信息素养教育工作开展的背景、做法和成效,为后续的分析提供一定的参考数据[13]。
统计得出,3 314篇文章共来自2 212家研究机构。表3展示了发文数量较高的前5所发文机构,其中上海交通大学图书馆排名第1,其信息素养教育与教学整合是非常成功的案例。他们推行与名师合作的新生研讨课,尝试学科馆员协同教授创新课堂,开展研究型、嵌入式教学的实践[14]。上海大学图书馆在及时应用新兴信息技术搭建门户和平台、依托大数据推进信息素养教育改革等方面较有特色。武汉大学信息管理学院是国内信息素养研究的中坚力量,他们有长期从事信息素养研究的专家学者。沈阳师范大学图书馆牵头完成了关于中国高校信息素养研究现状的调研报告,实现了信息素养从基本能力到专业能力的成功实践[15],2015年开始“微知·微动力”信息素养教育百项微讲座录制工作,中山大学图书馆通过教育游戏及视频指南,将信息素养理念融入文献检索课堂或者嵌入网络教学平台[16]。
表3 2007—2017年信息素养教育发文机构分布统计(TOP 5)
通常高被引论文是该领域的研究热点,对其他研究者有很重要的价值。本文从3 314篇文献中找出前6篇高被引论文(见表4),通过对这6篇论文内容的挖掘,尝试分析信息素养领域研究主题的分布情况。
表4 2007—2017年CNKI中被引次数排名前6的信息素养教育研究论文
由表4可知,浙江大学图书馆傅天珍[17]等人撰写的论文被引次数最多,为182次。通过对论文的阅读发现,傅天珍等人的论文以及被引次数排名第3位和第5位的论文内容都是研究信息素养教育的慕课化趋势。他们认为,慕课能够提升信息素养课程的教学效果,是信息素养教育的新方式[18]。被引次数位居第2位、第4位和第6位的论文研究内容都是探讨如何将信息素养教育融入教学过程,在学科化服务过程中落实信息素养教育目标[19]。经过以上分析可知,高被引论文主要是关于信息素养教育结合慕课背景和学科化服务协同发展的趋势。
共现分析属于内容分析和社会网络分析的一种[20],其中共词分析是共现分析的核心内容。共词分析是基于同一文档中两个词出现的频率,通过聚类分析找出这些词所表示的主题和主题的结构变化[21]。本文选择信息素养教育高频关键词作为共词分析的载体,形成信息素养高频关键词共词矩阵,通过可视化分析软件将高频关键词用可视化图谱进行形象的表达。
(1)关键词词频分布
将下载所得的3 314篇文献利用Bicomb2.0统计提取关键词共12 759个,累计出现总频次为3 688次。根据可视化知识图谱的标准,本文将20频次以上设定为高频关键词,数量结果显示为57个,累计频次占比为46.67%(见表5)。对57个高频关键词是否符合信息素养研究范围请教相关专家,其结果验证为以上词汇均能反映信息素养教育研究热点。
表5 2007—2017年信息素养教育高频关键词(TOP 57)
(2)关键词共词矩阵
共现分析研究的关键是生成共词矩阵。本文利用Bicomb2.0软件,结合信息素养研究领域关键词的分布情况,将上述57个高频关键词构成57×57的共词矩阵(见表6)。矩阵对角线上的数字代表文献中的高频关键词的总频率[22],如“高校图书馆”与“高校图书馆”为986,表明“高校图书馆”这个高频关键词在986篇文献中出现过;其他区域数字表示所对应两个高频关键词同时出现的频次,如“高校图书馆”与“信息素养”为149,表明高校图书馆和信息素养共同在149篇文献中出现过。根据表6统计结果表明,“高校图书馆”与“信息素养教育”共现频次最高,为213次,说明信息素养教育是高校图书馆服务的一项重要内容;其次,“高校图书馆”与“信息素养”“大学生”“MOOC”“信息服务”“学科服务”的共现频次也较高,分别为149、104、67、49、57。
表6 2007—2017年信息素养教育高频关键词共词矩阵(部分)
(3)高频关键词可视化图谱
为了更好地归纳总结,本文利用Ucinet对统计出的高频关键词进行聚类分析,得到关键词共现网络图谱,间接反映信息素养教育的研究现状和热点研究问题。如图2所示,图中圆表示高频关键词节点,共有57个节点,圆圈之间的连接表示关键词之间的关系[23]。高频关键词形成的网络显示了信息素养教育研究领域存在着较为核心的热点问题。从图2可以看出,信息素养教育通常与“高校图书馆”“信息素养”“图书馆”“大学生”结合出现,反映整个网络图的核心;信息素养教育中的应用是通过“慕课”“信息服务”“学科服务”“学科馆员”“文献检索课”等形式表现;信息素养教育采用的方法有“服务创新”“大数据”“翻转课堂”“新媒体”等。
从1984年开始,按教育部规定大多数文献检索课都是由大学图书馆开展,图书馆和信息素养教育密不可分。美国高校图书馆从顶层框架设计,到“阀概念”关键理念,以及“元素养”培养目标体系,注重倡导探究式学习过程。而我国信息素养教育晚于西方,之前也制定过一些信息素养能力指标体系。2016年,全国高校信息素养教育会议发布了《关于进一步加强高校信息素养教育的指导意见》的草案。这些都充分说明了宏观层面的方针政策以及高校自身的发展政策都是信息素养教育的必要保障,高校图书馆有责任也有义务高度重视信息素养教育工作。
图2 2007—2017年信息素养教育高频关键词共现网络知识图谱
MOOC(大规模开放在线课程)是高等教育领域近年来的研究热点,也是关键词词频出现次数较多的原因[24]。MOOC的出现为信息素养教育发展提供了便利条件,在MOOC的信息素养课程下,学生的参与量不受环境的影响,还可以广泛接触到更多优秀的教学资源,这些都是传统课堂所不具备的。很多文献都在探讨MOOC扮演着信息素养培训师的角色[25],以MOOC为背景的高校信息素养教育具有推广普及意义。高校图书馆要以信息素养课程为基础,创建自己的MOOC才是未来的发展方向。
自1998年引入学科馆员制度以来,大量的文献探讨学科化服务工作[26],有很多学者认为信息素养教育是嵌入式学科服务的重要突破口。上海交通大学采取灵活多样的形式,开展有针对性的专业化和个性化的信息素养教育活动,为开展嵌入教学提供了很好的引领示范作用。信息素养教育是学科服务的一项重要内容,其模式由单一讲座或文献检索课逐步拓展为嵌入院系课程教学。嵌入式信息素养教育既满足了主讲教授打造精品课程的需求,又进一步促进了高校学科化服务的创新研究,使信息素养教育不仅体现在创新素质层面,更提升到整个教育体系[27]。
信息共享空间旨在培养用户的信息素养,打破传统图书馆的局限性,为用户提供开放的、共享的、自由的、交互式的物理环境。这种创新服务既为用户利用图书馆带来了全新的体验,也为图书馆进行信息素养教育提供保障。通过关键词分析可以看出,很多高校图书馆推出信息共享空间,也有很多高校借助Web2.0、大数据、阅读推广等新媒体的手段来宣传图书馆服务, 增强用户的信息素养体验,共同推动用户终身学习的目标。
与国外相比,我国的信息素养教育来自于传统的“文献检索课”,有其根源和积淀。如今,信息素养教育的创新发展成为高校图书馆进一步研究的重要课题。这不仅是由于信息社会、创新人才培养的需要,也是由于信息素养教育本身的内容和方式的改变。随着MOOC浪潮的推进,越来越多的高校图书馆开始探索信息素养教育的新模式,尝试翻转课堂、应用案例、任务驱动、PBL等新的教学实践,开展理论基础知识和技能的同时,还辅之于专题讲座、新生入馆教育等多种形式,还有一些高校出现了专业性较强的在线课程。在大数据的环境下,文献检索课越来越朝着培养学生专业素养、数据素养的方向发展。
综上所述,本文根据文献的演进脉络和主题分布,探讨国内信息素养教育5大研究热点,发现这些热点很多都是与新技术所带来的新理念息息相关。根据分析可以看出,我国大部分高校图书馆都根据自身特点形成以文献检索课、专题培训和新生入馆教育为核心的信息素养教育体系。如今在新的信息生态环境、学术交流环境、高等教育环境下,对信息素养教育的要求提高,国内外都对信息素养教育提出了地标性的评估框架,这些都使我们必须要拓展原有信息素养概念范畴,重新规划信息素养课程内容,寻求多方合作,从整体上系统设计信息素养课程,循序渐进地将信息素养教育融入到学生的学术活动中。
参考文献:
[1]沈田.信息生态背景下拔尖创新人才信息素养培养研究[D].武汉:中国地质大学,2012.
[2]张诗博.美国高校图书馆的教学支持和教学服务模式研究[J].图书馆理论与实践,2017(7):19-25.
[3]教育部关于印发《普通高等学校图书馆规程》的通知[EB/OL].(2015-12-31)[2017-02-19].http://www.moe.gov.cn/srcsite/A08/moe_736/s3886/201601/t20160120_228487.html.
[4]邱均平,韩雷.近十年来我国知识工程研究进展与趋势[J].情报科学,2016(6):3-9.
[5]王日芬.文献计量法与内容分析法的综合研究[D].武汉:武汉大学,2007.
[6]邱均平,周毅,吕红.近十年我国图书馆领域知识产权研究的计量分析与评价[J].图书馆论坛,2014(1):1-6.
[7]孙掌印.近十年我国高校图书馆服务研究领域特征分布及前沿演进[J].图书馆杂志,2017(8):14-22.
[8]韩宇,朱伟丽.美国大学图书馆游戏服务的调查与思考[J].图书情报工作,2009,53(23):99-102.
[9]陆浩东.基于“云舟”的用户信息素养教育服务模式和思考[J].图书馆学研究,2017(1):16-20.
[10]刘颖.基于学习者和图书馆员双重视角的信息素养MOOC:以武汉大学黄如花教授“信息检索”MOOC为例[J].山东图书馆学刊,2015(4):47-49.
[11]张洁,杨新涯,袁刚.面向工程类专业综合课程设计的信息素养训练研究与实践[J].图书情报工作,2015(8):59-64.
[12]郭晶,黄敏.图书馆员的信息素质教育:上海交通大学图书馆“学科及咨询馆员素质教育培训计划”的实践与思考[J].大学图书馆学报,2008(4):77-80.
[13]孙雨生,仇蓉蓉,黄传慧,等.国内数字图书馆个性化服务研究进展:研究力量和知识基础[J].情报杂志,2013(12):175-182.
[14]孙坦,初景利.图书馆嵌入式学科服务的理论与方法[M].北京:科学出版社,2015:250-253.
[15]焦海霞.基于“互联网+”思维的信息素养教育体系构建研究[J].现代情报,2017,2(37):93-97.
[16]朱伟丽.大学图书馆视频指南设计制作的影响因素与发展策略[J].图书馆工作与研究,2016(10):96-102.
[17]傅天珍,郑江平.高校图书馆应对MOOC挑战的策略探讨[J].大学图书馆学报,2014,32(1):20-24.
[18]罗博.大规模在线开放课程(MOOC)与高校图书馆角色研究综述[J].图书情报工作,2014,58(3):130-136.
[19]陈全松.高校图书馆嵌入式学科服务模式的实践与思考:以厦门大学图书馆为例[J].图书情报工作,2012,56(7):83-87.
[20]姜春林,杜维滨,李江波.经济学研究热点领域知识图谱:共词分析视角[J].情报杂志,2008(9):78-80,157.
[21]刘晓英.图书馆评价研究[M].北京:知识产权出版社,2015:8.
[22]陈善敏.我国高校图书馆社会化研究热点探析:基于网络知识图谱和共词分析[J].情报科学,2017,35(6):171-177.
[23]朱庆华,李亮.社会网络分析法及其在情报学中的应用[J].情报理论与实践,2008(2):179-183,174.
[24]余波,温亮明,李洋,等.基于关键词共现的图书情报领域MOOC研究热点解析[J].图书馆工作与研究,2017(4):69-77.
[25]秦鸿.MOOCs的兴起及图书馆的角色[J].中国图书馆学报,2014,40(2):19-26.
[26]初景利,孔青青,栾冠楠.嵌入式学科服务研究进展[J].图书情报工作,2013(22):11-17.
[27]高协,宋海艳,郭晶,等.面向创新的信息素养教育规划与实践:以上海交通大学图书馆为例[J].图书情报工作,2013,57(2):10-1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