机床行业全球第一背后的深思

2018-04-13 05:22撰文朱泰
中国新时代 2018年4期
关键词:数控机床机床升级

撰文>>>本刊记者 朱泰

伴随着制造业转型升级,机床行业迎来了发展新机遇。

2017年11月10日,大连市中级人民法院受理了债权人对大连机床等4家公司的重整申请。大连机床的危机在2016年12月的债务危机中就显露端倪,当时大连机床未能按期兑付“16大机床SCP001”的到期本息。随后,大连机床的信用风险事件接连爆发,先后共有8只债券陷入违约,发行金额总计38亿元。

大连机床这家曾经的业内标杆企业对自己走入末路的解释是,受国内宏观经济下行,公司产品结构调整、融资受阻等因素影响,资金链极度紧张,无法保障合同产品生产资金投入,合同产品未能按期交货,未能按期履行合同,而且由于经销商继续履行合同的意愿并不强烈,后续回款也无法保证。

大连机床的重整申请震惊了中国机床行业,亏损的机床企业远不止一家。昆明机床2017的半年报公告中显示,2017年上半年,昆明机床实现营业收入2.75亿元,同比增加8.56%;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的净亏损1.55亿元,同比增加42.00%;基本每股亏损0.29元。华东数控2017年前三季度的财务报告显示,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的净利润更是亏损1.62亿元,负债总额已达12.03亿元。

大而不强的尴尬

尽管坏消息频频传出,但是中国机床行业世界第一的地位依然稳固。中国机床行业产值多年来都稳居世界第一,是制造业强国德国和日本的总和。机床作为“工业之母”,是一个国家制造业水平高低的象征。可是,拥有绝对的产值优势的中国机床行业,却不能问心无愧地说自己是最强大的。自主研发能力不足,缺少拥有自主知识产权的核心技术与过于依赖国外先进技术的引进, 正在严重制约着我国机床制造业的健康持续发展。

根据海关数据,机床工具行业2017年进出口257.91亿美元,比2016年增长16.32%。其中进口146.33亿美元,同比增长18.2%;出口111.58亿美元,同比增长13.94%。进出口逆差34.75亿美元。

据中国机床工具工业协会统计,2017年,中国实现金属加工机床出口32.9亿美元,进口87.4亿美元,同比分别增长11.4%和16.3%;贸易逆差达54.5亿美元,同比大幅增长33.5%。这说明中国相关制造业随着结构升级步伐加快,对国外先进机床的需求增长强劲。

在工具量具领域,2017年,中国市场销售总额达48.2亿美元,比上一年增长20.2%。从进出口情况看,中国工具量具出口27.9亿美元,进口18.1亿美元,同比分别增长8.1%和21.5%,较2016年分别上升8.9和22.1个百分点,恢复性增长的特征更加明显,其中尤以中高端量具工具进口大幅增长最为突出。

从各方面看,中国机床行业均存在贸易逆差,逆差产生的原因是全行业出口产品中大多是低附加值和中低档产品,而国内其他产业对高端产品的需求只能依赖外国产品,2017年我国高档数控机床的国产化率仅为6%左右,而国内需求占比却达到了15%~20%,其中差距可见一斑。这一现实对于机床第一大国而言,难免有些尴尬。

其实,在中国众多工业领域中,机床行业是起步较早的一个。1949年,新中国第一台车床就诞生了。然而,我国机床行业在数量上的增长虽大,却并没有在技术水平上获得同样的成绩。现在全球所使用的数控机床中,中国产品依然只能扮演低端角色。我国数控机床行业虽然在20世纪80年代就已经起步,也迅速发展起来,但是高端数控机床却起步较晚,因此造成了明显的供需矛盾。数控机床行业的问题主要体现在低档数控机床的产能过剩和高档数控机床的供应不足而导致供给侧结构性失衡。由于低档数控机床行业门槛低,进入企业多,且近几年低档数控机床市场有效需求不足,该领域已经出现产能过剩的现象;另一方面,随着国民经济的发展以及产业结构的升级,高档数控机床的应用越加普及,产品需求越来越大,供给越来越不足。

制造业转型升级带来新机遇

新中国成立之初,百废待兴,中国工业几乎一片空白。为了满足人民群众的日常生活需求,发展工业是必由之路。因为基础薄弱,中国工业的绝大部分产品都采取了引进、消化、吸收的方式。这一方式旨在通过引进外国产品,通过研究产品、技术技术的分析、研究,最终实现自己生产的目的。

通过引进技术,中国工业实现了技术积累,伴随着中国的成本优势,也让中国工业在过去30年迅速发展起来。改革开放以来,引进、消化、吸收、再创新成为企业自主创新的主要途径,企业将引进的技术应用到同类产品或其他产品上,做到发展新产品、新技术,其技术水平与引进技术基本相当或稍有提高。在引进技术的基础上,逐步做到有所提高和创新。

但是,很多企业并没有完全领会这一方式的要义,而是仅仅停留在把国外技术消化吸收上,没有做到再创新。原因之一是,在经济飞速发展的时候,企业不能做到居安思危,没有做好技术储备,因而无力与外国先进企业抗衡,经常陷入重复引进的被动局面和“落后一引进一再落后一再引进” 的恶性循环。

基于行业创新不足,我国早已开始强调要把科技进步的基点从主要依赖引进国外技术,逐步转移到增强自主创新能力上来。《中国制造2025》也对此再次强调,将数控机床和基础制造装备列为“加快突破的战略必争领域”,其中提出要加强前瞻部署和关键技术突破,积极谋划抢占未来科技和产业竞争制造点,提高国际分工层次和话语权。但是,在我国装备制造业自主创新的时候, 国外企业也没有停止创新的步伐,而且,其创新的速度比我们更快。

机床行业企业亏损与制造业大环境的不景气密不可分。无序的市场竞争也制约了机床行业的发展,成本高、利润低、价格战,往往会把一家优秀的企业拖入债务漩涡,这从大连机床申请重组中就可以看出。国内的大多数机床企业目前都处在一个尴尬的境遇中——高不成、低不就。技术、创新等各个方面无法支撑其跻身高端市场,而原来的固有基础却还在中低端市场有一席之地,又不会被市场完全淘汰。这样的状态如果持续下去如同温水煮青蛙,最终唯有一死,创新是唯一出路。

目前中国制造业正在转型升级,中低端的制造企业从过去的技术含量低、创新力差的沼泽中自我解救,提高制造业水平,开拓高端市场。在这一契机下,机床行业大有可为。根据前瞻产业研究院的报告,2018年-2023年,我国数控机床由于技术发展以及下游市场逐渐复苏等原因,仍会保持10%~12%的增长速度。到2023年,我国数控机床行业的市场规模将突破5000亿元。

根据国家统计局数据,2017年上半年,全行业主营收入5058亿元,同比增长12.2%;利润总额315亿元,同比增长23.6%。

中国机床工具工业协会常务副理事长毛予锋指出,2017年中国金属加工机床消费总额299.7亿美元,同比增长7.5%,较2016年同期回升了6.1%。金属加工机床生产总额245.2亿美元,同比增长5.1%。出口总额32.9亿美元,同比增长11.4%。进口总额87.4亿美元,同比增长16.3%。综合分析上述数据,中国金属加工机床消费市场呈现“总量趋稳、结构升级”的新特征。未来中国金属加工机床消费市场还将呈现温和增长的趋势。

制造业转型升级其中少不了高端机床的帮助,因为没有高端机床就无法生产高精度、高技术的产品。当前机床行业下游用户需求结构出现高端化发展态势,多个行业都将进行大范围、深层次的结构调整和升级改造,对于高质量、高技术水平机床产品需求迫切。中高档数控机床市场需求上升较快,用户需要更多高速、高精度、复合、柔性、多轴联动、智能、高刚度、大功率的数控机床。例如,汽车行业表现出生产大批量、多品种、车型更新快的发展趋势,新能源汽车发展加速,从而要求加工设备朝着精密、高效、智能化方向不断发展。

伴随着制造业转型升级,机床行业迎来了发展新机遇。数控机床作为《中国制造2025》10大重点领域之一,发展将会迎来一定的机遇。中国工程院院长周济介绍,制造业数字化、智能化是工业化和信息化深度融合的必然结果,已成为各国占领制造技术制高点的重点领域,成为我国制造业由“大”到“大而强”的强大驱动力量。数控机床发展的大力推进,将为我国实现“大而强”提供动力。

猜你喜欢
数控机床机床升级
机床展会
小投入,大升级 Polk Audio Monitor XT系列
幸福,在“家门口”升级
数控机床的节能应用
2019,中国机床变中求进
高档数控机床数据采集应用
数控机床电气系统的故障诊断与维修
回暖与升级
基于通用机床的100%低地板有轨电车轮对旋修
机床挤刀装置的控制及应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