习近平怎样看自信

2018-04-13 01:02曹应旺
当代贵州 2018年9期
关键词:座谈会信念中华民族

曹应旺

党的十八大以来,习近平总书记反复强调坚定信心、信念、信仰。他指出“信心很重要”“没有比人更高的山,没有比脚更长的路”“只要有信心,黄土变成金”,他提出“好干部要做到信念坚定、为民服务、勤政务实、敢于担当、清正廉洁”。他认为这五条标准中第一位的是信念坚定,“只有理想信念坚定,用坚定理想信念炼就‘金刚不坏之身’,干部才能在大是大非面前旗帜鲜明,在风浪考验面前无所畏惧,在各种诱惑面前立场坚定,在关键时刻靠得住、信得过、能放心”。

党的十九大报告是党的历史上最充满自信的一次报告,也是党的历史上特别强调自信的一次报告。党的十九大同党的一大、遵义会议、七大、十一届三中全会一样,都具有里程碑意义。一大、遵义会议、七大、十一届三中全会召开前都存在着中国向何处去的疑问,十九大则是神定气足地制定了未来三十多年的战略规划,宣告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了新时代;“今天,我们比历史上任何时期都更接近、更有信心和能力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目标。”

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是十九大的灵魂。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重要内容之一是明确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总体布局是“五位一体”、战略布局是“四个全面”,强调坚持道路自信、理论自信、制度自信、文化自信。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尤其重视文化自信,强调“文化自信是一个国家、一个民族发展中更基本、更深沉、更持久的力量”。

中国为什么要坚定自信?从历史上看,一个民族、一个国家、一个政党如果失去了自信,就会不战而败。几千年前孔夫子讲“民无信不立”;习近平总书记将其改了一个字:“人无信不立”。从哲理上看,毛泽东认为“外因是变化的条件,内因是变化的根据,外因通过内因而起作用”。邓小平认为“中国的事情要按照中国的情况来办,要依靠中国人自己的力量来办”。习近平总书记自党的十八大以来反复强调“打铁还需自身硬”,到十九大进一步强调“打铁必须自身硬”。从现实上看,中国是一个大国,与西方国家比又是一个相对落后、相对弱势、在选择的社会制度方面属于相对少数的国家,只有坚定自信才能自立于世界民族之林。习近平总书记指出:“中国有960多万平方公里土地、56个民族,我们能照谁的模式办?谁又能指手画脚告诉我们该怎么办?”“只有扎根本国土壤、汲取充沛养分的制度,才最可靠、也最管用。”

中国为什么能坚定自信?习近平总书记在十九大报告的结束语中指出:“大道之行,天下为公。站立在九百六十多万平方公里的广袤土地上,吸吮着中华民族漫长奋斗积累的文化养分,拥有十三亿多中国人民聚合的磅礴之力,我们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具有无比广阔的时代舞台,具有无比深厚的历史底蕴,具有无比强大的前进定力。”2013年12月26日,他在纪念毛泽东诞辰120周年座谈会上的讲话中首次讲这段话。2014年2月17日,他在省部级主要领导干部学习贯彻十八届三中全会精神全面深化改革专题研讨班上重复了这段话,并说这是他特别讲的一段话。2014年5月4日,他在北京大学师生座谈会上讲话时又重复了这段话。2016年5月17日,他在哲学社会科学工作座谈会上再次重复了这段话。他反复强调这段话,是要我们深思历史悠久、土地辽阔、人口众多这三大因素迭加在一起的国家有几个?而善于运用这三个因素的世界大党又有谁?

“当今世界,要说哪个政党、哪个国家、哪个民族能够自信的话,那中国共产党、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华民族是最有理由自信的。” 习近平总书记说。

猜你喜欢
座谈会信念中华民族
“中华民族一家亲”中国画作品展
雄安新区设立五周年座谈会召开
中国艺术研究院成立70周年座谈会
不灭的希望 永恒的信念——歌剧《徐福》一席谈
有一种信念,叫“中国红”
聚焦中华民族之瑰宝“非遗”
冠军赛鸽的信念(上)
哪项世界遗产被 誉为“中华民族不 屈的脊梁”
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提供有力保证
在解决“两不愁三保障”突出问题座谈会上的讲话(2019年4月16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