保障和改善民生 不断增强群众获得感

2018-04-13 01:02闵小林熊峰
当代贵州 2018年9期
关键词:水城县全县攻坚

文_闵小林 熊峰

水城县始终把保障和改善民生作为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把更多的财力物力投向民生领域,人民群众幸福指数持续提升,获得感不断增强。

全面小康,是覆盖各个社会群体的小康,也是涉及各个发展领域的小康,要求经济与社会事业协调发展。近年来,水城县始终把保障和改善民生作为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把更多的财力物力投向民生领域,各项社会事业取得长足进步。2017年,全县农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达8493元,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达25351元,人民群众幸福指数持续提升,获得感不断增强。

基础设施大幅改善。水城县坚持把基础设施建设作为全县决战脱贫攻坚,决胜同步小康的重要支撑,全力推进水、电、路、房等基础设施建设。

全面实施以小水库、小山塘为重点的农村饮水安全工程,投入资金14.5亿元,规划建设农村小山塘110个,完工12个,解决了5.69万人的饮水问题和8.54万亩农田灌溉问题。农村饮水安全巩固提升工程投资2762.6万元,解决了3.21万人的饮水安全问题。

以改善农村用电质量、提高农网供电能力和供电可靠性为抓手,加快推进电网改造提升工程,农村电网供电质量不高、低压用电“卡脖子”问题得到有效缓解;投入2.37亿元完成电网改造提升,建成线路951.23公里,10kv变电容量2.74万千伏安,农村供电可靠性接近100%。

加快推进交通基础设施建设,2017年完成二级公路建设100余公里,“组组通”公路492.2公里,通村水泥路1000公里,农村公路改造77.1公里,乡镇客运站实现全覆盖,群众出行效率显著提升。

脱贫攻坚持续推进。水城县委、县政府坚持把脱贫攻坚作为首要政治任务和第一民生工程,以脱贫攻坚统揽全县经济社会发展全局,全力推进脱贫攻坚“春季攻势”、夏季“大比武”“秋季攻势”等行动,脱贫成效明显。

坚定不移地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五个一批”和“六个精准”的要求,紧扣“一达标、两不愁、三保障”目标,研究制定了《水城县“十九大精神千人宣讲团”助推脱贫攻坚工作方案》,从县级机关单位抽派1026名党员干部组成“十九大精神千人宣讲团”,进村入组开展党的十九大精神、产业结构调整及各项扶贫政策宣讲,全县贫困群众决战脱贫攻坚,决胜同步小康的信心和决心进一步增强。

创新产业扶贫、教育扶贫、医疗扶贫、金融扶贫、社保扶贫“五网兜底”模式,打好基础设施扶贫、易地扶贫搬迁、科技扶贫、党建扶贫、社会扶贫“五套组合拳”,稳步推进全县脱贫攻坚工作。2017年,全县共减少贫困人口2.27万人,实现21个贫困村出列,贫困发生率下降到15.88%。

教育事业快速发展。千方百计加大教育投入力度,投入资金41.6亿元,实施农村教育“两年提质”行动计划项目160个,农村教育基础设施不断完善,农村孩子入园难、上学难问题得到基本解决。

加大城区学校基础设施建设力度,把双水城区的“黄金地段”和“黄金地块”用于学校建设,新建和改造城区中小学、幼儿园21所,城区“大班额”问题得到基本解决。

突出抓好教学质量建设,特别是农村教学能力提升,让农村贫困学生在家乡就能享受到优质教育。2015年以来共招聘、引进教师1249名(其中农村特岗教师650人),储备教育后备干部管理人才342名、专兼结合的教育督导人才193名,建立乡村名师工作室12个,校本研修示范校4所。

实施名校、强校帮扶战略,以市八中、县二小、县二幼等12所“名校”“强校”示范引领,帮扶带动贫困村薄弱学校共同发展,在双水城区中小学实行“学区制”管理,实现教育设施设备、师资和生源均衡分配,城乡教育均衡发展迈出坚实步伐,全县教育质量稳步提升,“基本普及十五年教育”和“两项督导”工作顺利通过验收,县二小入列第一届全国文明校园。

就业创业成效显著。深入推进创业型城市建设,积极推动大众创业、万众创新,鼓励和支持大学毕业生、返乡农民工等群体就业创业,新增城镇就业1.02万人,促进农村劳动力转移就业2.4万人。

建立健全就业扶持机制,落实创业担保贷款、“3个15万元”等创业扶持政策。切实将技能培训作为促进就业的重要抓手,大力实施贫困群众创业就业培训工程,积极探索创新项目化培训模式,全面整合农业、林业、扶贫等各方面的资源和资金,围绕产业结构和重点行业需求,全力做好岗前订单培训、定向培训、在岗技能提升培训和电子商务培训服务。

认定11家定点培训机构,开设了电工、厨师、计算机维修、电焊等技能技术培训班,努力实现“培训一人、就业一人”的目标。累计培训各类创业人员3060人(次),落实贫困群众就业3.07万人。

社会保障全面覆盖。不断健全完善社会保障体系,认真落实农村低保对象季节性缺粮户粮食救助制度,规范自然灾害救助工作,完善城镇困难群众重大疾病医疗救助制度,扩大新型农村社会养老保险覆盖面,提高新型农村合作医疗人均筹资水平,建立健全针对流浪人员、留守儿童、空巢老人等特殊人群的社会基本救助制度。

按照“应兜尽兜”的要求,积极整合各方面资源,对全县所有无业可扶、无力脱贫的贫困群众实行全兜底,不断扩大养老保险、工伤保险、最低生活保障、住房保障、社会救助等各类保障政策覆盖面,社会保障水平不断提高,让“两无人员”稳定实现“两不愁三保障”。

全县养老金月平均达2000元每人,企业退休人员抚恤对象待遇每月(次)人均增加到160元左右,失业保险待遇调整到目前的1120元每人每月,各项社会保险待遇得到按时足额支付,城镇低保标准提升到545元每月,农村低保标调整为3132元每年。

医疗事业飞速提升。积极推动医疗卫生工作重心下移、医疗卫生资源下沉,推动城乡基本卫生服务均等化,为群众提供安全有效方便价廉的公共卫生和基本医疗服务。

深入推进医疗卫生体制改革,加大城乡医疗卫生基础设施建设力度,8个中心乡镇卫生院全面建成并投入使用,21个乡镇标准化卫生院和164个村居卫生室基本建成投入使用。

深入推进医疗卫生人才队伍建设,大力实施“一村一医生”工程,面向社会招聘合同制医务人员580名,荣获贵州省医疗卫生引才一等奖,城乡医疗服务水平得到大幅提升。

全面推进“医扶10条”的政策落实,建立县级医院医疗救助专项基金,全面构建医疗扶贫五重保障,积极探索建立贫困群众医疗费用预付制,逐步破解了贫困群众无钱垫支治不起病的问题,积极开展“万名医生进万家——健康扶贫”系列活动,以基本医疗、公共卫生、健康管理为主要内容,签约医生与签约家庭建立签约连心卡。目前全县家庭医生签约率达100%,全年共救助115.7万人(次),报销减免费用达3.39亿元。

社会治理扎实有效。坚持以法治引领社会管理创新,坚持问题导向,突出民生引领,创新社会治理,做到重心向基层转移、力量向基层倾斜、服务向基层延伸,深入推进纠纷调处“联调室”、便民诉讼“联络点”、检民互动“联络室”建设,社会公共安全、平安创建、维稳、禁毒等工作扎实有效。

水城县千方百计加大教育投入力度,投入资金41.6亿元,实施农村教育“两年提质”行动计划项目160个。图为六盘水市第八中学初中部。(水城县全面小康办供图)

出台了《水城县律师参与化解社会矛盾纠纷工作实施方案》等制度措施,动员广大律师积极参与化解社会矛盾纠纷,有效发挥了律师队伍在维护群众合法权益、化解矛盾纠纷、促进社会和谐稳定等方面的积极作用。

紧紧围绕提升人民群众安全感满意度,抓住长期以来农村社会治安综合治理难这一“牛鼻子”,深入推进“一村一警务助理”建设,不断前移社会治理阵地,夯实基层基础,提升服务群众能力,走出一条农村社会治理的新路子。

深入推进法治机关、法治政府建设,依法治县工作得到省依法治县办的充分肯定,被评为全省平安建设示范县,提名为全省法治建设先进县。水城县法院连续两届获全国“关爱明天、普法先行”优秀组织奖,县检察院被高检院授予“全国文明接待示范窗口”,群众安全感满意度达到99.22%,在六盘水市排名第一、在全省排名第九。

猜你喜欢
水城县全县攻坚
既要继续攻坚 也要防止返贫
脱贫攻坚应及时清理“淤堵点”
四十年巨变数字看发展
金沙县召开2014年全县关工委工作推进会
水城县荣获全国第二届“关爱明天 普法先行”活动多项殊荣
妙笔生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