洪 江,魏剑锋
(1.武警浙江省总队杭州医院放射科,浙江 杭州 310051;2.浙江省绍兴市中医院,浙江 绍兴 312499)
脑梗死具有较高的发病率和致死率。该病患者的临床表现为头晕、头昏、偏瘫,严重影响其身体健康。尽早对脑梗死患者的病情进行准确的诊断有利于及时对其进行治疗[1]。有资料显示,64排螺旋CT脑灌注成像检查具有操作简单、扫描速度快的特点,可准确地诊断患者的病情。为了进一步探讨64排螺旋CT灌注成像检查在诊断早期脑梗死中的效果,笔者对2015年4月至2017年2月期间某医院收治的60例早期脑梗死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了回顾性分析。
选择2015年4月至2017年2月期间某医院收治的60例早期脑梗死患者作为研究对象。这60例患者均签署了对参与本次研究的知情同意书。在这60例患者中,男性患者有37例,女性患者有23例;其年龄为35~82岁,平均年龄为(52.5±5.9)岁。
对这60例患者均在其发病后6h内对其进行CT平扫检查及64排螺旋CT脑灌注成像检查。检查方法为:1)采用64排螺旋CT机(生产厂家:日本东芝公司),对患者头颅的基底节区进行CT平扫,将层厚及层距设定为5 mm。2)根据CT平扫的结果确定进行CT灌注成像扫描的层面。使用高压注射器团对患者使用40 mL的非离子型造影剂进行静脉注射。对患者脑部进行动态扫描,将扫描的时间设置为50 s,将扫描的速度设置为1 r/s。扫描结束后,将患者的扫描数据发送至指定的工作站进行数据处理,获得相应的图像。观察分析图像,测量患者脑梗死区域健侧及病灶侧脑区的脑灌注值、脑血容量、脑灌注的达峰时间及脑灌注的强化峰值等相关参数。
观察脑梗死区域健侧及病灶侧的脑灌注值、脑血容量、脑灌注的达峰时间及脑灌注的强化峰值等相关参数。
本次研究中的数据均采用SPSS20.0统计软件进行处理,计量资料用均数±标准差(±s)表示,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用百分比(%)表示,采用χ²检验。以P<0.05表示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经CT平扫检查,这60例患者中有22例患者存在早期脑梗死。经进行64排螺旋CT灌注成像检查,这60例患者均存在早期脑梗死,均存在脑灌注的异常区域,其相对脑灌注值为0.5±0.1,其相对脑血容量为0.7±0.1,其患侧脑灌注的达峰时间较健侧延迟(3.1±0.6)s,其患侧脑灌注的强化峰值较健侧下降(2.7±0.5)Hu,其相对脑灌注值与相对脑血容量成正相关。对这60例患者病情的诊断结果与对其进行临床综合检查的结果相一致(P>0.05)。
脑梗死是临床上常见的脑血管疾病。该病是由于脑组织发生缺血、缺氧所致[2]。脑梗死患者的病情若严重,会导致其发生多种并发症。因此,选择一种快速、准确的检查方法诊断脑梗死患者的病情具有重要意义。目前,临床上诊断脑梗死多进行CT检查[3]。有研究资料显示,对早期脑梗死患者进行常规CT检查诊断其病情的效果并不理想。近年来,随着医学影像学技术的快速发展,64排螺旋CT检查被广泛地应用在对早期脑梗死患者进行诊断中。64层螺旋CT是一种应用较为广泛的CT系统,有着非常快的旋转速度,与CT平扫、CT脑灌注成像等方式联合使用,会显著缩短扫描的时间。CT脑灌注成像检查是临床上用来诊断患者病情的一种常用检查方法[4]。64排螺旋CT灌注成像检查的理论基础是核医学的放射性示踪剂稀释原理及中心容积定律。该方法对患者进行扫描的用时很短,可扩大对病区的扫描范围,避免因扫描面积不足而发生误诊。减少扫描的层厚,可提高纵轴空间的分辨率,提高患者小病灶的检出率。在患者脑梗死发病的初期阶段,对其进行CT平扫,可发现其脑梗死病灶。该病灶一般呈不均匀的低密度。进行CT平扫一般很难发现患者存在的异常情况,仅能发现患者大脑的部分层面存在有脑沟变浅。进行CT脑灌注成像检查,可准确选择患者大脑的异常层面。对具有早期脑梗死病灶的患者进行CT灌注成像扫描,可选择其脑梗死最大层面作为扫描中心层面。对未发现脑梗死病灶的患者进行CT灌注成像扫描,可选择其基底节层作为扫描中心层面。在对患者进行扫描结束后,将扫描数据发送至指定的工作站进行数据处理,即可得到需要的数据。本次研究结果显示,经CT平扫检查,这60例患者中有22例患者存在早期脑梗死。经进行64排螺旋CT灌注成像检查,这60例患者均存在早期脑梗死,存在脑灌注的异常区域,其相对脑灌注值为0.5±0.1,其相对脑血容量为0.7±0.1,其患侧脑灌注的达峰时间较健侧延迟(3.1±0.6)s,其患侧脑灌注的强化峰值较健侧下降(2.7±0.5)Hu,其相对脑灌注值与相对脑血容量成正相关。对这60例患者的病情进行64排螺旋CT灌注成像检查的结果与对进行临床综合检查的结果相一致。综上所述,用64排螺旋CT灌注成像检查可较好地诊断早期脑梗死患者的病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