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医药治疗胎动不安的研究进展

2018-04-12 19:00:09谢莉婷朱广文冯佳佳
当代医药论丛 2018年3期
关键词:胎动安胎肾气

谢莉婷,朱广文,冯佳佳

(1.贵州省遵义市中医院妇科,贵州 遵义 563000;2.贵州省遵义市中医院内分泌科,贵州 遵义 563000)

胎动不安相当于西医学中的“先兆流产”,是指女性在妊娠期间出现腰酸、腹痛、胎动下坠及少量阴道流血的一类产科疾病。西医认为,此病的发生主要与胚胎因素、胎儿母体因素、胎儿父亲因素及环境因素等有关。导致此病的胎儿母体因素主要为孕妇罹患全身性疾病、发生免疫功能异常、内分泌紊乱等。内分泌紊乱(尤其是黄体功能不全)是导致此病最常见的病因。因此,西医常使用黄体酮注射液、人绒毛膜促性腺激素(HCG)治疗此病,以维持患者的黄体功能,提高其妊娠的成功率[1]。近年来,以中医辨证论治法为理论基础的中医药疗法在治疗胎动不安方面显现出理想的临床效果。本文主要探讨采用中医药疗法治疗胎动不安的临床研究进展。

1 胎动不安的病因病机

中医认为,肾藏精,主生殖而系胞脉。《傅青主女科》中说:“夫妇人受娠,本于肾气之旺也”。《医学衷中参西录》中说:“男女生育皆赖肾气作强,肾旺自能荫胎”。肾为冲任之本,肾气充足旺盛则可促使天癸生成乃至成熟。肾-天癸-冲任-胞宫轴的功能正常与否有赖于肾气的盛衰,因而肾气充盛是孕育胎儿的根本。肾气的盛衰直接关系到女性在妊娠后其胚胎的生长发育。肾气不足则不能摄精成孕或导致胎成而不实。“肾以系胎”即是指,肾气对摄精成孕及孕后胚胎的生长发育可产生非常重要的影响。肾气盛,冲任得固,胞脉可牢系于肾,使胎元稳固、成实直至分娩。肾气衰,冲任不固,胎失所系,可导致胎漏、胎动不安。在临床上,根据胎动不安患者不同的临床表现可将此病分为肾虚型、肾虚血热型、肾虚血瘀型、脾肾两虚型及气血虚弱型等证型。对于不同证型的胎动不安患者,可分别为其采取补肾安胎、凉血安胎、活血化瘀、补肾健脾及益气养血法进行治疗。在胎动不安中,肾虚型胎动不安在临床上最为常见。因此,大多数医家认为补肾安胎为治疗早期先兆流产的主要方法。

2 胎动不安的治疗方案

2.1 胎动不安的中药疗法

2.1.1 补肾安胎法 《医学衷中参西录》中所载的寿胎丸是治疗胎动不安的首选方。在此方中,菟丝子可补肾气、益肾精,续断、桑寄生可滋肾养肝、固冲任二脉以安胎,阿胶可养血补血,使胎气得固。上述诸药合用可取得补肾益气、养血安胎之功,使胎动不安患者肾气盛,冲任旺,胎元稳固。郜洁等[2]认为,寿胎丸可提高大鼠体内雌激素的水平、改善其黄体功能,对肾虚-黄体功能低下所致流产的大鼠可起到显著的保胎作用。在使用此方治疗胎动不安时,可谨守病机,根据患者的病情酌加黄芪、白术、杜仲、黄芩等药物。白术、杜仲均为补肾安胎之妙药。黄芪有滋养生化之源的功效,可安胎气,益精气。黄芩可凉血安胎,又可防寿胎丸中诸药的温补之效太过,将其炭制后可收敛止血。

2.1.2 活血化瘀法 清代的王清任在《医林改错·少腹逐瘀汤说》中指出:“三个月前后,无故小产……不知子宫内先有瘀血占其地,胎者三月再长,其内无容身之地,胎病靠挤……故小产。”他首创的少腹逐瘀汤具有活血化瘀及保胎的功效,是治疗胎动不安的有效方剂。水正[3]等用少腹逐瘀汤对68例先兆流产患者进行治疗,治疗的有效率达到92.0%。此外,吕蓓丽[4]采用当归、丹参、赤芍等活血化瘀类药物对33例血瘀型胎动不安患者进行治疗,取得了良好的安胎效果。现代药理研究表明,活血化瘀类药物可改善子宫及胎盘的微循环功能,促进胎盘后血肿或底蜕膜下血肿的吸收,并可通过增强巨噬细胞的功能清除局部病灶的坏死组织及异物[5]。

2.1.3 凉血安胎法 元代的朱丹溪指出:“思胎堕于内热而虚者为多。曰热曰虚,当分轻重,盖孕至三月,上属相火,所以易堕”。《景岳全书·妇人规》中说:“凡胎热者,血易动,血动者,胎不安”。《傅青主女科》中说:“妊娠妇有口渴烦躁,舌上生疮,两唇肿裂,大便干结,……血中亦无非血气,此胎之所以下坠也”。孕后阴血下聚养胎,阳气偏旺,阳盛血热,热扰冲任,致胎动不安。杨承慧等[6]采用滋肾凉血法对71例免疫功能低下所致胎动不安患者进行治疗,结果显示,在这些患者中治疗效果为痊愈的有36例,为有效的有31例,为无效的有4例,其治疗的总有效率为94.37%。这可能是因为,免疫功能低下所致胎动不安的中医证型多为肾虚血热型,故应采用滋肾凉血法进行治疗。章勤等[7]用制大黄、银花炭、川黄连、蒲公英等药物,以清热凉血安胎法治疗胎动不安,取得了理想的效果。在其所用的这些药物中,大黄虽为大寒破积化瘀之药,但制后其破下性大减,且有凉血活血化瘀之功,在配伍清热凉血安胎类药物后其可取得显著的安胎效果。药理学研究结果证实,制大黄有抗炎的作用,可预防宫内感染。

2.1.4 健脾益气法 肾为先天之本。脾主运化,为后天之本、气血生化之源。脾属中央土,土能化生万物,为万物之根基。“胎茎系于脾”。气载胎,血养胎。脾虚则气血生化无源,胎失所养则有欲堕之势,故胎不固责之脾。在治疗胎动不安时若以补肾为主,辅以健脾益气之法,使患者的先天、后天之本相互扶持,则胎元稳固。尤松斌[8]继承和结合了近代医家罗元恺教授的学术思想,采用补肾健脾法治疗胎动不安,取得了理想的效果。他使用寿胎丸合异功散加减方对104例脾肾两虚胎动不安患者进行治疗,结果显示,疗效为治愈的患者有71例,为好转的患者有17例,为无效的患者有16例,其治疗的总有效率为84.62%。张小花等研究发现,胎漏、胎动不安的临床辨证分型以脾虚型最为多见,治疗胎动不安应采取健脾益气、养血安胎之法。他们采用自拟的健脾安胎方对36例脾虚型胎动不安患者进行治疗,在用药7剂后其中有18例患者被治愈,在用药lO剂后其中有11患者被治愈,有4例患者病情好转,有3例患者治疗无效,其治疗的总有效率为91.67%。

2.2 胎动不安的穴位贴敷疗法

穴位贴敷疗法是中医的传统疗法之一。彭少芳等[10]用固肾育胎贴外敷三阴交法治疗胎动不安,取得了显著的临床疗效。叶丹丹[11]采用安胎3号方内服联合中药穴位贴敷法(将该药外敷于肾俞穴、脾俞穴)对46例脾肾两虚型胎动不安患者进行治疗,结果显示,疗效为治愈的患者有22例,为显效的有12例,为有效的有5例,为无效的有7例,其治疗的总有效率为84.78%。

3 小结

中医药疗法具有毒副作用小、安全有效、可调节人体整体健康状态等优势。采用中医药疗法治疗胎动不安的理论精髓为“损其有余,补其不足”。研究发现,对胎动不安患者进行中医药治疗可显著改善其妊娠结局,取得理想的临床疗效,而且易被其接受。将来,中医药疗法在治疗胎动不安方面将得到更广泛的应用。

[1]钱翠霞.中西医结合治疗先兆流产患者的临床观察[J].中外医疗,2013,33(30):114-116.

[2]郜洁,罗颂平.寿胎丸对肾虚-黄体抑制流产模型大鼠雌激素水平的影响[J]. 现代药物与临床,2011,26(4):287-288.

[3]水正,陈华英,柴阿园.少腹逐瘀汤治疗先兆流产 68 例观察[J].吉林中医药,2003,23(4):19.

[4]吕蓓丽,王文君,王采文.养血化瘀方治疗血瘀型先兆流产临床观察[J].上海中医药杂志,2012,46(12):46-48

[5]罗献英,王炎秋,林洁,等.化瘀止血法在早期先兆流产中治疗作用的临床观察[J].湖南中医药导报,2006,6(6):26-27.

[6]杨承慧,侯莉莉.补肾活血清热方治疗抗心磷脂抗体阳性先兆流产 71 例疗效观察[J].山东中医药大学学报,2010,34(3)228-229.

[7]汤亚娟,章勤.章勤治疗先兆流产经验[J].陕西中医学院学报,2013,36(3):37-38

[8]尤松斌.中西医结合治疗早起先兆流产104例临床观察[J].内蒙古中医药报,2014,22(3):64-65

[9]张小花.申剑.自拟健脾安胎方治疗脾虚型胎漏、胎动不安36例[J].广西中医药,2013,36(5):43-44

[10]张晓明,庞巧玲.穴位贴敷疗法的作用机理[J].中国民间疗法,2005,13(8):18-19

[11]叶丹丹.中西医结合治疗脾肾两虚型胎动不安的疗效观察[J]. 浙江临床医学,2016,18(12):2272-2273

[12]彭少芳. 固肾育胎贴外敷三阴交治疗胎动不安的临床研究[J]. 中国中医药信息杂志,2014,21(1):36-37.

猜你喜欢
胎动安胎肾气
胎动怎么数
健康博览(2022年1期)2022-01-20 23:18:45
消癥安胎汤联合西药在早期复发性流产患者中的应用效果
和胃安胎饮辅助治疗妊娠剧吐的临床观察
抗衰老名方“金匮肾气丸”的妙用
基层中医药(2020年9期)2020-11-27 01:55:22
补肾安胎饮对肾虚型不明原因复发性流产患者的临床疗效
中成药(2019年12期)2020-01-04 02:03:12
胎动
——来自宝宝的问候
固肾安胎丸联合低分子肝素干预复发性流产妇女血栓前状态的疗效
中成药(2017年12期)2018-01-19 02:06:29
金匮肾气丸加减改善头颈部肿瘤患者生存获益
中成药(2017年4期)2017-05-17 06:09:52
PART Ⅱ靠谱知识篇
——孕晚期必会:数胎动
父母必读(2016年1期)2016-05-17 09:50:17
+胎动1明显减少或异常
父母必读(2016年1期)2016-04-11 15:30:4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