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析导致消毒供应室的工作人员发生职业伤害的危险因素、类型及预防措施

2018-04-12 19:00:09
当代医药论丛 2018年3期
关键词:消毒剂医疗器械供应

付 兴

(保定市第一中心医院总院供应室,河北 保定 071000)

消毒供应室是医院重要的科室之一。该科室是阻断病原菌传播、预防及控制院内感染的关键部门。该科室的工作是对医疗物品及器械进行回收、清洗、灭菌、消毒和发放。该科室的工作人员长时间接触消毒剂、被污染的医疗器械、压力容器等物品,极易发生职业伤害[1-2]。为了有效地降低医院消毒供应室工作人员职业伤害的发生率,本次研究对导致其发生职业伤害的危险因素、类型进行调查,并分析预防其发生职业伤害的措施。现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本次研究的对象是在南通市5所一级医院和5所二级医院的消毒供应室工作时发生职业伤害的136名工作人员。这些工作人员均为女性,其年龄为20~39岁,平均年龄为(29.87±6.30)岁;其工龄为2~9年,平均工龄为(4.47±0.30)年;其中,在5所一级医院消毒供应室工作的工作人员有69名,在5所二级医院消毒供应室工作的工作人员有67名。

1.2 研究方法

调查导致这136名工作人员发生职业伤害的危险因素和类型,分析预防其发生职业伤害的措施。

1.3 统计学方法

使用SPSS19.0统计软件对本次研究中的数据进行处理。计量资料用均数±标准差(±s)表示,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用百分比(%)表示,采用X2检验。P<0.05表示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调查的结果显示,在这136名工作人员中,由生物性因素导致发生职业伤害的工作人员有69名(占50.74%),其发生职业伤害的类型为锐器伤;由化学性因素导致发生职业伤害的工作人员有40名(占29.41),其发生职业伤害的类型为过敏反应;由物理性因素导致发生职业伤害的工作人员有27名(占19.85%),其发生职业伤害的类型为听力受损(12名)和烫伤(15名)。在这136名工作人员中,由生物性因素导致发生职业伤害的工作人员所占的比例最高,由物理性因素导致发生职业伤害的工作人员所占的比例最低(P<0.05)。

3 讨论

医院消毒供应室的工作人员在工作时可接触到被污染的医疗器械及物品,这使其成为职业伤害的高发人群[3-4]。有的工作人员缺乏对自身所处环境危险性的认识,在工作的过程中易发生职业伤害。此类工作人员若被污染的医疗器械刺伤,其皮肤的黏膜可受损,进而使其发生病原菌感染。此类工作人员在工作中常使用含有环氧乙烷、石蜡油等具有较强刺激性的消毒药。这些消毒药可直接作用于人体的皮肤、呼吸道。工作人员若长时间接触此类药物,可出现头晕、急性慢性咽炎、皮炎甚至癌症。消毒供应室中的仪器设备在运转时会发出较大的噪音。长时间在噪音中工作的人可出现听力受损、头痛、疲劳、烦躁等症状。此类工作人员在对医疗器械及物品进行干热灭菌、蒸汽灭菌处理或制作蒸馏水时,工作间的温度较高,这使其易出现烫伤。相关调查的结果显示,我国医院消毒供应室的工作人员缺乏足够的自我防护意识,有的工作人员在工作时未采取有效的防护措施[5]。

为了降低消毒供应室的工作人员职业伤害的发生率,医院应采取相关的预防措施。具体的方法是:1)医院制定完善的处理消毒供应室工作人员发生职业伤害的流程、应急方案和报告标准。具体的内容是:(1)对HIV、乙肝、丙肝等病原菌感染的预防和处理方法;(2)对气性坏疽和未明确病因的感染患者使用过的医疗器械和物品进行消毒、隔离的方法;(3)对本科室的工作人员进行业务培训的相关制度;(4)对已发生的职业伤害进行紧急处理、用药干预、上报、追踪观察的流程。2)医院定期召开医院消毒供应室的工作人员职业感染现状的报告会,提高该科室的工作人员对职业伤害的重视程度,使其熟练掌握预防、处理职业伤害的方法。同时,将上述内容编辑成册,发放至消毒供应室所有工作人员的手中。医院定期抽查消毒供应室的工作人员在日常工作中自我防护工作的实施情况,定期考核其对自我防护方法的掌握情况。3)医院规范消毒供应室工作人员的日常操作,使其能够严格按照卫生部颁布的《清洗消毒及灭菌技术操作规范》对可回收的医疗物品及器械进行清洗、消毒、灭菌处理。4)生物性因素、化学性因素、物理性因素是导致消毒供应室的工作人员发生职业伤害的危险因素。医院应根据这些危险因素采取不同的预防措施。(1)对由生物性因素所致的职业伤害进行预防的方法是:在对回收的医疗器械及物品进行处理时,工作人员要穿好隔离服,戴好防护手套、帽子及口罩。未穿戴上述防护用具的工作人员不能进入污染品回收室。将尖锐的器械放在耐刺、防摔的容器中存放。在对此类器械进行处理时,工作人员应集中注意力,避免被其刺伤。手上有伤的工作人员应尽量避免碰触此类器械。工作结束后,工作人员离开污染品回收室、进入潜在的污染区前,应先摘下防护手套,对双手进行消毒后,再摘下防护目镜、脱下防护服,并将这些防护用具放到相应的污染物回收容器里。工作人员对双手进行消毒后进入潜在的污染区。在从潜在的污染区进入清洁区前,工作人员应先对手部进行消毒,再脱下工作服、摘掉防护帽和口罩。再次对手部进行消毒后,工作人员方可进入清洁区。(2)对由化学性因素所致的职业伤害进行预防的方法是:工作人员定时对工作间进行通风,在科室内安装空气净化装置。工作人员熟练掌握各类化学消毒剂的性能、使用浓度及功效,由专人负责保管这些化学消毒剂。在配置化学消毒剂时,工作人员应佩戴好防护用具,提高相关操作的熟练度,避免使消毒剂外溅。在使用具有毒性和刺激性的化学消毒剂对医疗器械及物品进行消毒处理时,工作人员应尽量减少打开消毒熏箱的次数。在制作无菌敷料、棉球及为无菌敷料上滑石粉时,工作人员应佩戴好防护用具,确保防护帽完全遮盖住头发、防护口罩完全遮盖住口鼻。(3)对由物理性因素所致的职业伤害进行预防的方法是:在消毒间安装消音设备,定时对消毒机器进行检修。在消毒间工作时,工作人员要戴好耳塞,与消毒机器保持一定的距离。在科室内安装暖气设备,在高压灭菌室安装排气设备。在使用臭氧或紫外线进行消毒时,工作人员应离开消毒区域[6]。

本次研究的结果证实,生物性因素、化学性因素、物理性因素是导致消毒供应室的工作人员发生职业伤害的危险因素。该科室工作人员发生的职业伤害主要包括利器伤、过敏反应、听力受损、烫伤。医院应采取相关措施提高消毒供应室的工作人员对可诱发职业伤害危险因素的认识,增强其自我防护能力,进而降低其职业伤害的发生率。

[1]武越,胡国清,胡建安.职业伤害流行情况及其监测现状[J].中华劳动卫生职业病杂志,2015,33(10):789-791.

[2]叶秋云.消毒供应室人员职业暴露相关因素分析与防护效果观察[J].西部中医药,2015,28(7):144-146.

[3]李芸,张海燕,邝炎辉.血液净化中心医护人员职业暴露危险因素分析[J].中国职业医学,2015,43(3):302-306.

[4]侯修强,黄文连,陈敏琴,等.武汉市某医院手术相关医务人员血源性病原体职业暴露危险因素分析[J].医学与社会,2016,29(7):38-40.

[5]张钰娟,王建梅,李鹏,等.天津市生殖健康医护人员血源性职业暴露知识态度及行为[J].中华劳动卫生职业病杂志,2014,32(3):207-210.

[6]周家梅,江智霞,袁晓丽,等.遵义市医务人员锐器伤流行现状调查与分析[J].重庆医学,2015,44(20):2824-2826.

猜你喜欢
消毒剂医疗器械供应
涨疯了!碘涨50%,三氯涨超30%,溶剂涨超250%……消毒剂要涨价了
当代水产(2021年10期)2022-01-12 06:20:40
氮肥供应充足 春耕生产有保障
春节畜产品供应面较为宽松
今日农业(2021年3期)2021-03-19 08:37:52
含氯消毒剂,别仅凭名字辨别
今冬明春化肥供应有保障
北京市医疗器械检验所
医疗装备(2020年10期)2020-06-13 01:34:36
正确使用消毒剂
大众科学(2020年3期)2020-06-09 12:27:54
北京市医疗器械检验所
北京市医疗器械检验所简介
供应信息
汽车零部件(2014年5期)2014-11-11 12:24:3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