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维超
(山东省单县第二中学,山东 菏泽 274300)
随着科学技术的不断发展与进步,现如今我们已经进入到了信息化时代。在这一时代中,无论是哪一方面的人才,都需要具有一定的信息技术能力。在现代社会中,优质的人才不仅仅需要具有完善的专业知识体系,同时还需要能够通过信息技术来获取、分析、传递、处理以及应用各种数据信息[1-2]。因此,《信息技术基础》课程教学越来越受到关注和重视,任务驱动教学法在《信息技术基础》课程教学中的实践,不仅满足了我国教育事业改革的新要求,同时还有利于提高学生的自主探究能力和信息技术水平[3]。
任务驱动教学法是学生在教师的有效引导性,围绕着同一活动任务,在问题或者学习任务的驱使下,充分的运用学习资源自主的展开对知识的思考与探究。任务驱动教学法是建立在建构主义学习理论基础之上的一种教学方法。其中架构主义学习理论就是任务驱动教学法的理论依据。建构主义学习理论强调:学生在学习的过程中,应该以教师设置的学习任务以及教育环境为重要基础,促使学生能够具有目的性、针对性的进行学习[4]。以此将学生由以往教学中被动的学习位置转变为主动者。学生在整个学习的过程中,不仅仅需要从外到内进行转移和传递,同时还是学生自主构建自身知识体系和学习经验的过程。并将新积累的学习经验和已经掌握的学习经验相互结合,以此不断的丰富自身的知识体系和各方面的能力。
信息技术基础课堂不仅是一门专业知识教学,同时还是一门具有较强实践性的课程。任务驱动教学方法在《信息技术基础》中的应用,无论是对学生的学习还是教师的教学都提出了新的要求,在学生学习方面,学生不仅仅需要有效的理解和掌握信息技术基础理论知识,同时还需要具有较强的实际操作能力[5]。《信息技术基础》课程本身所涉及的教学内容更新的速度飞快,这就要求学生形成自主学习和终身学习的意识。任务驱动教学方法在《信息技术基础》课程中的实践,在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与价值观的三维教学目标的实现具有着积极的作用,并且能够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和分析能力[6]。作为任课教师应该进一步的认识任务驱动教学法,将其与《信息技术基础》课程教学模块之间紧密的联系在一起,并引导学生从外及内的逐层次的深入进行学习,有效的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注重培养学生的独立思考、分析、探究和学习的能力。
近几年,计算机技术迅猛发展与革新。《信息技术基础》课程教学的地位逐渐的上升,任务驱动教学方法的应用,充分把握教学中的难点和要点,循序渐进,逐层次的开展教学[7]。在传统的《信息技术基础》课程教学模式中,通常采取的是人机相对应的方式开展教学,将理论教学与实践教学相互融合,未能够对其进行较为明确的区分对象,致使学生在还能够充分的掌握理论知识的情况下就进行了真实的上机操作。在这样的情况下,学生不仅没有扎实的掌握计算机理论知识,同时也没有切实的掌握具体的上机操作流程和步骤。任务驱动教学法在该课程教学中的实践,学生能够在完成教师设置的学习任务的过程中扎实的理解和掌握信息技术基础理论知识,并且还能够有效的训练学生的实际操作能力。例如:任课教师在讲有关Word中文本框以及图片的使用时,可以为学生设置“制作电子校园宣传板报”的学习任务,在教学的工程中,任课教师可以为学生展示已经制作好的电子校园宣传板报,并对其中的文本框以及添加图片的步骤进行介绍,随后,引导学生自行的进行制作,这样不仅有利于加深学生对基础理论知识的掌握,同时还有利于提高学生的实际动手能力[8]。
任务驱动教学法在《信息技术基础》课程中的实践,能够有效的吸引学生的注意力,激发学生对新知识的求知和探索的欲望,充分的调动学生的参与性,促使其能够自主的完成学习任务,并对《信息技术基础》课程教学引起足够的重视。在学生完成教师布置的学习任务的过程中,避免不了的会遇到一些问题,学生可以自主的通过各种途径查找学习资料,或者与其他学生一起进行探究和交流,以此共同协作完成学习任务。不仅拓宽了学生完成学习任务的途径,同时还增加了学生自行解决问题的机会,以此充分的调动学生的参与性。需要注意的是:在这一过程中,任课教师仅仅是学习任务的布置者,教学活动的组织者和指导者,而学生才是教学的主体,因此,在学生完成学习任务的过程中教师不可以过多的进行干涉,应该为学生提供充足的时间和空间去体验自主学习的乐趣,并从中获取学习的成就感和自信心,在有效激发学生学习兴趣的同时,充分的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和参与性。
在实践任务驱动教学法时,其核心内容就在于“任务”,并且也是实现其在《信息技术基础》课程中得以实践的重要基础。在《信息技术基础》课程中实践任务驱动教学法,任课教师可以在开始正式教学前,先向学生提出问题,通过一系列的问题,有效的吸引学生的注意力,以此激发学生对新知识的学习热情和兴趣。在实践任务驱动教学法的过程中,任务的设计尤其关键[9]。学生完成任务的过程实质上就是学生学习的过程。学生学习的效果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任务设计的好坏。任课教师在设计学习任务时,可以通过向学生展示已经制作完成的实例的方式,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并且,教师在设计任务时还应该积极的进行创新,不可以照本宣科的采用教材中的内容作为任务,应该将新知识与旧知识之间进行有效的融合,科学的、合理的设计任务。例如:任课教师在讲有关演示文稿教学内容时,可以首先为学生展示一个有关家乡介绍的幻灯片。随后教师可以提出问题:这一幻灯片是如何制作的呢?学生通过已经掌握的知识和对新知识的课前预习对幻灯片的制作已经有了初步的了解,这时,教师可以引导学生亲自动手制作一个精美的幻灯片。
在《信息技术基础》中实践任务驱动教学法,学生在问题的驱使下展开自主的探究和实践。这一过程需要在一定的前提下才能够更好的进行。第一,学生需要对基础理论知识进行学习。第二,学生在自主探究完成任务的过程中,并非与任课教师毫无关系,任课教师应该充分的发挥自身的指导和监督的重要作用,维持好课堂教学的良好氛围和秩序,避免学生在完成任务的过程中做一些与学习毫无关系的事情或者讨论和学习无关的话题,并及时的发现学生完成任务过程中存在的问题,并做好记录,进行统一整理,以此开展具有针对性的教学。在学生完成任务的过程中遇到困难时,教师应该给予其一定的指导。第三,任课教师在设计任务或者问题的过程中,应该遵循循序渐进的原则,具有层次性的设计任务或者问题,从简单到具有一定的难度,这样不仅有利于学生进行深入的学习,同时还有利于学生建立学习自信心[10]。在引导学生自主探究的过程中,应该注重培养学生发现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发散学生的思维。另外,还需要加强学生与学生之间的相互学习和交流,引导学生根据任务或者问题在学习小组内展开讨论。第四,不断的改进和完善对问题或者任务的设计。例如:任课教师在设计制作演示文稿的学习任务时,在学生完成演示文稿的文字、图片和动态效果这些内容后,任课教师还可以引导学生通过自身掌握的知识和技能在自身制作的演示文稿中添加背景音乐,以此丰富演示文稿。
教学评价是任务驱动教学法在《信息技术基础》课程中实践不可缺少的一个重要环节。因此,任课教师应该构建完善的教学评价体系,以此进一步的优化任务驱动教学法的实践,充分发挥其在教学中的重要作用。完善的教学评价体系不仅仅包括任课教师对学生学习效果的评价,还包括学生的自我评价和学生之间的相互评价,尤其还包括学生对教师教学的评价。教师对学生评价的主要内容包括:对新知识的理解、掌握和应用的程度,自主学习的效果和能力创新和协作能力等。学生与学生之间的评价则是一个取长补短的过程。而学生对任课教师的评价内容主要包括:教师教学内容的完整性、教学手段的适用性等。通过构建完善的教学评价体系,有助于学生对自身的学习进行反思,教师对自身的教学进行反思,以此从两方面不断的完善任务驱动教学法在《信息技术基础》中的实践。
综上所述,任务驱动教学在《信息技术基础》中的实践具有着不可小觑的重要优势,不仅有利于学生更好的掌握教学内容,同时还有利于充分的调动学生的参与性,进而提高教学的质量。在实践任务驱动教学法的过程中,教师应该充分的与教学内容和学生的实际学习情况相结合,最大化的发挥任务驱动教学法的优势,不断的改进和完善《信息技术基础》课程教学,提高教学的质量和效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