肖维良
(核工业416医院放射科,四川 成都 610051)
难治性大咯血是内科常见的一种急重症。由于此病患者的病情较为危急,对其进行救治的及时性、有效性直接关系到其生命安全。难治性大咯血患者因出血部位较为广泛,接受外科手术治疗的效果较差[1]。近年来,随着介入治疗技术的不断发展,经股动脉插管的支气管动脉栓塞术在治疗难治性大咯血方面得到了广泛的应用。为了探究用经股动脉插管的支气管动脉栓塞术治疗难治性大咯血的临床效果,笔者对核工业416医院收治的58例难治性大咯血患者进行了以下研究。
本研究的对象为核工业416医院2015年10月至2017年11月期间收治的58例难治性大咯血患者。这些患者的病情均符合难治性大咯血的诊断标准,其本人及其家属均签署了自愿参与本研究的知情同意书;其中有男性31例,女性27例;其年龄在18岁至62岁之间,平均年龄为(38.9±3.26)岁。根据治疗方法的不同将这58例患者分为试验组(15例)和对照组(43例)。两组患者的基本资料相比,P>0.05。
对这两组患者均进行常规治疗。方法是:1)使用止血敏、止血芳酸及立止血对患者进行止血治疗。2)对患者进行补液及输血治疗。在此基础上,为试验组患者采用经股动脉插管的支气管动脉栓塞术进行治疗。具体的治疗方法是:在术前,对患者的病情进行评估,确认其是否具有进行支气管动脉栓塞术的指征,并对其进行腹股沟区备皮。在患者进入介入治疗室后,对其进行常规的消毒、铺巾和局部麻醉。在SIEMENS Artis zee III ceiling悬吊式平板探测器及血管造影系统的引导下,采用Seldinger穿刺法对患者的右侧股动脉进行穿刺。将5F Cobra血管鞘置入其右侧股动脉,并沿导丝将导管插入至支气管动脉。观察支气管动脉的出血情况,然后将微导管置入靶血管。将PVA高分子颗粒、明胶海绵颗粒、栓塞微球、弹簧圈等栓塞材料注入靶血管。在确认栓塞效果理想后,再次观察支气管动脉的出血情况。为患者拔管后用棉条对其穿刺点进行加压包扎,并嘱咐其平卧 24 h。
参照《临床医药实践》中关于难治性大咯血的疗效评价标准,将患者的临床疗效分为显效、有效和无效。显效:治疗后,患者支气管动脉出血的情况完全消失。有效:治疗后,患者支气管动脉出血的情况明显改善。无效:治疗后,患者支气管动脉出血的情况未改善。总有效率=(显效例数+有效例数)/总例数×100%。
对本文中的数据均采用统计软件SPSS 19.0进行分析和处理。计量资料用(±s)表示,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用%表示,采用χ²检验。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治疗后,对照组患者中临床疗效为显效者有24例,为有效者有10例,为无效者有9例,其治疗的总有效率为79.07%。试验组患者中临床疗效为显效者有13例,为有效者有2例,其治疗的总有效率为100.00%。试验组患者治疗的总有效率高于对照组患者(P<0.05)。
对照组患者中治疗1 d后止血成功的患者有7例,治疗2 d~3周后止血成功的患者有26例,治疗3周后未能完全止血的患者有10例,其止血的成功率为76.74%。试验组患者中术后1 d内止血成功的患者有12例,术后3周内止血成功的患者有2例,术后3周内未能完全止血的患者有1例,其止血的成功率为93.33%。试验组患者止血的成功率高于对照组患者(P<0.05)。
难治性大咯血是内科常见的一种急危重症。此病患者因出血部位较为广泛,接受外科手术治疗的效果较差。支气管动脉栓塞术是临床上治疗难治性大咯血的常用术式[2]。近年来,随着介入治疗技术的不断发展,经股动脉插管的支气管动脉栓塞术在治疗难治性大咯血方面得到了广泛的应用。有研究指出,用经股动脉插管的支气管动脉栓塞术治疗难治性大咯血的效果确切,能够降低患者术后支气管动脉再次出血的发生率,且安全性较高[3]。本次研究的结果显示,试验组患者治疗的总有效率(100.00%)高于对照组患者治疗的总有效率(79.07%)。试验组患者止血的成功率(93.33%)高于对照组患者止血的成功率(76.74%)。需要注意的是,在用经股动脉插管的支气管动脉栓塞术治疗难治性大咯血前,施术者需要准备好负压吸引设备和吸氧设备,以防止患者发生术中窒息[4]。
综上所述,用经股动脉插管的支气管动脉栓塞术治疗难治性大咯血的临床效果显著,可取得良好的止血效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