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全恒,李 沛,郝大江,高宝明
(大同市第三人民医院神经外科,山西 大同 037008)
高血压性脑出血是高血压患者最为严重的并发症。此病患者多为50~70岁的中老年人,且以男性患者居多。冬春季是此病的高发季节。高血压性脑出血的发病率较高,患者的预后较差[1]。对高血压性脑干出血患者进行开颅手术的风险较高,临床上常对其进行保守性手术治疗。近年来,随着医疗技术的不断进步,显微镜技术被广泛地应用于对高血压性脑干出血患者进行治疗的过程中,使高血压性脑干出血不再是实施手术的禁区[2]。为了进一步探讨对高血压性脑干出血患者进行显微镜手术的效果,笔者进行了本次研究。现报告如下。
本次研究的对象是2015年2月至2016年2月期间在大同市第三人民医院进行显微镜手术的11例高血压性脑干出血患者。这些患者均经头颅CT检查被确诊患有脑干出血。在这些患者中,有男性患者8例,女性患者3例;其年龄为47~68岁,平均年龄为(50.21±2.21)岁;其中,出血部位为丘脑干的患者有5例,为桥脑干的患者有4例,为脑叶的患者有2例;在入院时,其中格拉斯哥昏迷指数(GCS)的评分为3~5分的患者有4例,为4~8分的患者有6例,为9~12分的患者有1例;其发病至进行手术的时间为1~5 h,其发病至进行手术的平均时间为(3.6±0.1)h。
这些患者入院后,均对其进行显微镜手术。具体的手术方法是:为患者取侧卧位或俯卧位,对其进行全身麻醉。根据在手术前进行头颅CT检查的结果确定患者血肿的具体位置,进而决定其手术入路。切开患者脑干侧壁(切口的长度为3~5 mm),使用负压吸引器(吸引强度为低、中等强度)缓慢地将其血肿腔内的血块吸出。血肿腔内的血块若较硬,应使用细长尖颞在显微镜下对血块进行破碎处理后再将其吸出。对于血肿进入第四脑室或脑池的患者,清除其脑室或脑池内的血块,沿着脑干内出血的破口进入血肿腔。在进入血肿腔时,应选择合适的角度,可扩大切口,以显露其小脑的延髓裂,以免对其脑干进行过度的牵拉。清除血肿腔内的部分血块后,患者的脑干组织可逐渐松弛,此时变换手术显微镜的角度,使用负压吸引器轻轻地牵开其切口的边缘,彻底或尽可能多地吸出血肿腔内的血块。在为患者清除血肿的过程中,需要密切监测其血压、心率等生命体征的变化情况。患者血肿的创面若出现渗血,可在对其创面进行电凝(弱电流)后,使用小块被浸湿的止血纱布对此处进行压迫止血。对术区及脑室进行冲洗,对手术部位进行人工硬脑膜减张缝合,然后关闭颅腔。在进行手术的过程中,应注意保持患者呼吸道的通畅,密切关注其生命体征的变化情况。手术结束后,对患者进行头颅CT检查,检查其血肿的清除情况,根据实际情况对其侧脑室进行穿刺引流。
进行手术后,在这11例患者中,有9例患者的血肿完全清除,有2例患者的血肿大部分清除。这2例患者残留的血肿量<2 ml。在这11例患者中,发生脑叶出血的2例患者在住院期间死亡,其余9例患者在出院后均接受3~17个月的随访。进行随访的结果显示,在这9例患者中,有5例患者的生活能够自理,有3例患者出现轻微肢体功能障碍的症状,有1例患者出现严重肢体功能障碍的症状。
高血压患者脑底的小动脉可出现病理性变化,其脑血管壁的收缩功能降低,存在局限性扩张的表现,进而可形成微小的动脉瘤。高血压患者在情绪激动、进行过度的脑力与体力劳动后可出现血压骤然升高的情况,使其出现病变的脑血管破裂出血。高血压性脑干出血是临床上一类较为严重的脑出血。此类脑出血具有较高的致死率及致残率。相关调查的结果显示[3],在所有的脑出血患者中,脑干出血患者所占的比例为7%~16%。高血压所致的动脉硬化是诱发脑干出血的主要原因。高血压性脑干出血患者可出现昏迷、四肢瘫痪、瞳孔针尖样改变、中枢性高热等症状。高血压性脑干出血患者的出血部位较为特殊。急性脑出血发作后,血肿可压迫患者的脑干组织,使其脑干的功能减退。因此,临床上应及时清除高血压性脑干出血患者脑干中的血肿,解除血肿对其脑干组织的压迫,从而降低其脑干功能受损的程度。
立体定向血肿穿刺引流术是临床上治疗高血压性脑干出血的常用方法[4]。研究发现,对高血压性脑干出血患者进行定向血肿穿刺引流术的创伤虽然较小,但易使其在手术中发生出血。在抽吸患者血肿腔内的血块时,可损伤其脑干及血管。立体定向血肿穿刺引流术适用于治疗出血量较少的高血压性脑干出血患者。此病患者的出血量若较大,其血肿需要较长的时间才能够引流完毕,无法及时对其颅内进行减压,因此效果并不理想[5]。因此,临床上应根据高血压性脑干出血患者的具体病情为其选择合适的方式进行手术。近年来,随着医疗技术的不断进步,临床上在治疗高血压性脑干出血方面进行了许多尝试,显微镜技术被广泛地应用于对高血压性脑干出血患者进行治疗的过程中。
高血压性脑干出血患者入院后,医生需要快速地对其病情进行诊断,及时对其进行手术,尽量缩短其进行手术的时间,及时清除其脑干内的血肿,以促进其脑干的功能尽快恢复。研究发现,对高血压性脑出血患者进行开颅手术的风险较大,其术后恢复的速度较慢,对其进行麻醉及手术操作均可损伤其脑干组织。本次研究的结果显示,虽然11例高血压性脑干出血患者在进行手术的过程中出现了血压不稳定的情况,但在手术期间却没有1例患者死亡。需要注意的是,在对此病患者进行手术的过程中,应尽量避免损伤其脑干,并根据手术前进行头颅CT检查的结果确定患者血肿的具体位置,从而确定最佳的手术入路。在本次研究中,对这11例高血压性脑干出血患者进行手术的过程中纵形切开其血肿表面的脑干组织,可减少对其神经传导束的损伤。进行手术后,根据患者血肿腔内残留的血肿量对其进行侧脑室穿刺引流术,可有效地降低其颅内压。在手术后的2~3 d,为患者将术区的引流管拔除,可避免其发生颅内感染。
本次研究的结果证实,对高血压性脑干出血患者进行显微镜手术的效果较为理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