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海峰,陈亚光,王帅兵,魏林楠,范华兵,张志民
(安阳市农业科学院,河南 安阳 455000)
河南省位于黄淮海夏大豆产区的腹地,南北跨越近4个纬度。大豆是河南省的五大作物之一,夏大豆种植面积在1 000万亩左右,居全国第一。
河南夏大豆种植区大部分为麦豆1年2熟制,大豆的前茬作物为冬小麦。小麦收获后,土壤失墒较快,天气常出现短期旱情,因农工、机械动力和农时紧张,多采取抢时抢墒免耕播种,机械灭茬或耕翻后播种的面积较小。因机械有限和不配套,若待耕作后播种会失去最佳时机,在抢墒播种的年份更不合时宜。所以,时常存在播种质量差,疙瘩苗多,缺苗断垄严重,一些地方靠加大播量弥补缺苗,无法施用底肥,增产无后劲[2]。因此严重影响了河南大豆产业的发展。
大豆的生长发育需要经历种子萌发、出苗、幼苗生长、花芽分化等过程。大豆播种以后,种子能否迅速发芽,达到早苗、全苗、壮苗,关系到能否为高产打下良好的基础。
大豆的种子蛋白质含量较高,亲水性较大,所以萌发需要的水分相较于含淀粉较多的禾谷类作物要多。播种时土壤含水量在19%~20%(田间持水量80%左右),种子萌发良好。在日平均气温18~20℃时,大豆出苗快且整齐。大豆种子含脂肪较多,也较含淀粉较多的种子需要的氧气更多。在田间条件下,当水分、温度和氧气都适宜时,大豆种子即开始萌发。大豆是双子叶植物,出苗靠下胚轴与子叶连接的弯曲部分(呈弓状结构)逐渐上升,将两片子叶及其中的胚芽拱破土表,较单子叶植物的拱土能力弱很多[3]。因此,在大豆播种前后,一定要充分考虑这些因素,为大豆提供尽可能适宜的温度、湿度及透气性等外部环境。
子叶一旦出土,在阳光下呈现绿色,即可进行光合作用。大豆子叶对幼苗成长的贡献是很大的,特别是出苗后10~14天,子叶贮藏的以及光合作用新形成的营养都用于植株的生长[3]。因此,在大豆苗期实施各项农艺操作时,要特别注意不要伤害和破坏子叶。
幼苗期约20~25天,这一时期是长根期,大豆出苗后至分枝期根瘤菌开始寄生,复叶相继出现。大豆进入了以根、茎、叶生长为主的营养生长阶段。栽培上要促控结合,注意蹲苗,使幼苗节间短,茎秆粗壮,叶片肥厚,根系发达。
当复叶出现4~5片叶时,进入花芽分化,至大豆始花为花芽分化期,大约25~30天。这个时期是大豆生长发育最旺盛的时期,必须加强肥水管理,及时供应养分、水分,中耕并适时追肥和灌溉,以促进根、茎、叶的生长和花芽分化,达到株壮、枝多、花芽多和花健的要求。
计算机基础内容在计算机知识结构与应用方面,不同的专业对学生的要求差别很大。在一些电类、机械类等专业中,对计算机专业的知识要求相当深入;而对另外一些文科、艺术类专业,则完全是把计算机当作一种专业工具使用。因此,在有限的学时内,针对不同类型的专业,制定不同的教学方案是非常必要的。
要达到全苗壮苗,也就是要根据大豆苗期的生长发育特点,为大豆苗期的生长发育提供优良的条件。
大豆属于双子叶植物,拱土能力较差。在生产实践中,要根据当前主要推广的品种,选择拱土能力较强的品种。在播种前,对种子进行挑选,剔除病粒、破粒、瘪粒和杂粒。“母壮儿肥”就是这个道理,只有优良的种子才能长出壮实的苗子。在播种前进行晒种。晒种一般能使发芽率提高13%左右,出苗提前2~3天。进行发芽试验,达到种用标准的大豆种子方能播种。
大豆萌发和出苗需要适当的温度,适宜的土壤水分和充足的氧气。因此土地整理要求土壤墒情良好,疏松、透气性良好,地温适宜,只要有利于这3个条件形成的一切农艺手段都可以应用。
当前,在生产实践中常用的一个是播前造墒,足墒下种,另一个是缺墒下种,播后补墒。这2种方法各有优缺点。第1种方法可以为大豆萌发和出苗提供较好的条件,但是如遇大雨天气,很容易耽误播种季节,不能按时播种;第2种方法是可以按时播种,但易造成土壤板结,不利于大豆萌发和出苗。在生产实践中要根据实际情况灵活掌握。
播种时,一般不宜过深,以4厘米为宜,多雨年份以3厘米为宜,干旱年份以5厘米为宜。播种一般采用机械条播或精量点播,这样既提高了劳动生产率,有利于抢季节按时播种,又提高了播种质量,保证播种深度一致,有利于苗全苗匀苗壮。配套深松铲机械,生育期进行深松除草,这种机械播种与机械深松中耕的配套作业,可为耕层创造虚实并存的土壤结构,有利于创造大豆高产的土壤环境。
免耕覆秸精量播种技术是中国大豆产业技术体系研发的大豆播种技术,利用免耕覆秸精量播种机可以一次性完成侧向抛秸、分层施肥、精量播种、覆土镇压、封闭除草和秸秆覆盖6项作业,同步完成小麦秸秆全量还田和大豆精量播种。减轻了对耕层土壤结构的破坏,使得土壤硬度值降低。该技术能够将麦茬秸秆均匀地覆盖在播种带,减少太阳直射,降低土壤表层温度,阻挡水分蒸发,减少土壤水分散失,发挥秸秆覆盖的保墒作用。为大豆萌发、出苗创造了良好的环境,能显著提高大豆播种和出苗匀度,减少大豆生产中普遍存在的缺苗断垄现象,节省种子,简化间苗环节,保证大豆的高产稳产[1]。
播种后,应根据墒情及时进行播后镇压,适当压实种子周围的湿土,使种子与土壤充分结合,利于种子吸水和发芽。但是,当土壤湿度过大或播后遇雨则不能镇压,避免土表形成黏结而妨碍出苗。
播种前足墒保墒或缺墒造墒后播种的大豆田,在播种后要密切注意土壤墒情变化,在墒情不继情况下进行喷灌补水,避免回芽或形成弱苗。
对于播前缺墒播后补墒的大豆田,杜绝使用大水漫灌。这样容易导致土壤表皮板结,土壤缺氧,造成大豆出苗困难,即使出苗,苗情也很差。尽量使用喷灌或微灌,根据土壤墒情计算用水量,有效避免土壤过干或过湿造成的危害。如果没有条件必须大水漫灌,要及时破除板结,帮助大豆出苗。
播种后3天遇大雨,一般对出苗影响不大,尤其是播种浅温度高,大豆子叶已接近地表。如果播种深,播后低温,则应想尽办法小心破除地表板结,注意不要伤害子叶,帮助出苗。播种后第4天遇大雨,则对于出苗有利。
出苗后,要逐行查苗。断垄30厘米以内的可在断垄两端留双株,断垄在30厘米以上的则应补苗或补种。
在全苗基础上,及早间苗,培育壮苗。间苗一般在单叶至第一复叶之间进行,拔去密集的成堆的苗以及病苗、弱苗、小苗和杂苗。如遇干旱或病虫害严重时可分2次间苗,先疏苗后定苗。
大豆出苗后10天左右,根据苗情促控结合。一般是在高肥水地块,大豆茎叶健壮生长时进行蹲苗。而对于瘠薄干旱地块或生长较差的大豆要浇水追肥,促进幼苗生长。
大豆展开第4~5片复叶时,进入花芽分化期,要保障大豆肥水的充分供应,为大豆高产奠定基础。
近年来,随着秸秆还田的大面积推广,蛴螬、金针虫等地下害虫越来越多。“根据地”(30%毒辛微囊悬浮剂)对大豆田地下害虫具有较好的防治效果,防治以蛴螬为主的地下害虫,用量以1 500~2 000克/亩为宜,防治以金针虫为主的地下害虫,用量以1 000~1 500克/亩为宜。生产中灌根使用,加水100~200千克/亩,均匀浇灌于根基部,灌后浇水或抢在雨前浇灌可有利于药效的发挥,提高防治效果[4]。
大豆在苗期虫害十分严重,主要是甜菜夜蛾、菜青虫等,用虫酰肼20毫升/亩+联苯菊酯45毫升/亩,或杜邦氯虫苯甲酰胺3.3克/亩[5],可有效防治大豆苗期的各种害虫。
[参考文献]
[1]闫向前,何鑫,张琪,等.适宜免耕覆秸精量播种栽培方式的夏大豆品种(系)筛选[J].大豆科学,2017,36(6):879-886.
[2]张琪,寇传喜,闫向前,等.豫东地区大豆生产现状调研[J].大豆科技,2011(1):52-55.
[3]王连铮,郭庆元.现代中国大豆[M].北京:北京金盾出版社,2007.
[4]白雪莉,钱凯.“根据地”防治大豆田地下害虫的试验效果[C].河南省植保学会、河南省昆虫学会、河南省植病学会会员代表大会暨学术讨论会,2013.
[5]徐淑霞,周青,张志民,等.高产大豆新品种安豆203的选育[J].大豆科技,2017(5):50-5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