汪 点
关于近三周期竞技健美操等级规定动作演变的研究
汪 点
南京体育学院,江苏,南京,210000。
采用文献资料法、数理统计法、分析法、访谈法等研究方法,对竞技健美操等级规定动作2005-2008、 2009-2012年和 2013-2016 年(12-17 岁)成套动作进行比较研究,主要从难度动作、操化动作、过渡与连接、托举和配合、队形与空间等方面进行分析。研究发现,竞技健美操操化动作在成套中所占用的时间逐渐减少,而是把时间用到难度动作的使用,过渡和连接的平滑性,还有托举配合上;操化动作中上肢和下肢动作的不对称动作能表现操化动作的复杂多样性;操化动作中移动路线更加复杂化,多样化。旨在发现3个版本的竞技健美操等级规定动作的变化,为今后竞技健美操训练编排提供一定的参考意见,为我国竞技健美操等级规定动作的编排提供一定的参考和借鉴。
竞技健美操;等级规定动作;演变
随着我国体育赛事的不断壮大,我国竞技健美操运动水平不断提高逐渐走向成熟。竞技健美操它的来源是有氧健身运动,竞技健美操的成套动作必须通过连续复杂的动作组合,在短时间内最大限度的展示运动员的柔韧和力量,此项目是由7种简单的基本步伐组成的操化,加上多难度动作和技术技巧的相互结合编制形成的,完美的完成成套动作的竞技能力[1]。2013-2016年等级规定动作套路是在原有的套路基础上重新创编的。它的颁布对竞技健美操练习者的柔韧、灵敏、技术、力量等方面都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为练习提供一定的帮助和编排的建议。但是通过知网的搜素,以及查阅相关资料,发现在最新周期和前几周期对比演变分析还是比较薄弱的、比较空白的,在竞技健美操演变与运用方面还存在一些问题,这也为我的研究提供了空间。
在竞技健美操规则中,将难度动作分为4个组别,分别为A组—动力性力量,B组—静力性力量,C组—跳与跃,D组—平衡与柔韧[2]。这4组难度充分的展示了运动员的综合水平,而且在竞技健美操规则中对各项竞赛项目都有4个规定的难度,A组、B组、C组、D组每个组都有一个难度,年龄2组也有4个必须做的规定难度动作(见表1),且不能缺组和重复;在成套动作中难度动作的数量不得超过10个,2005年-2008年和2009年-2012年地面上的难度动作不得超过6个,2013年-2016年地面难度不得超过5个其中包括成俯撑落地和劈腿落地,而且成俯卧撑落地和劈腿落地的动作不得超过2个[3]。
1.1.1 关于等级规定动作(年龄2组3人操)规定难度动作演变的分析 B、C两组规定难度保持不变,A、D两组规定难度有所变化且分值加大。
表1 近3周期规定难度的统计分析
A组原来的文森俯卧撑变为直升飞机成劈腿,加大了难度分值,同时也提高了成套中的美观性,D组的垂地劈腿转变为单独立传360°成垂地劈腿,加大了对身体的协调和控制能力发展。由此可以看出要加大对练习者身体协调和体能的练习。
1.1.2 关于等级规定动作(年龄2组3人操)自选难度动作演变的分析(1)D组难度个数没有变化外,A、B、C组都有增加或减少现状。
表2 成套中各组别自选难度动作使用个数的对比分析
A组增加了一个,B 组有所变化在一二徘徊,C组减少1个。在近三周期竞技健美操等级规定动作的编排中,B 组难度动作的个数只有一个或两个,难度个数少于A组、C组、D组,这说明对B组难度使用的不均衡性,在成套动作中运动员在做B组难度时如果失败,那么就会出现缺组现象,就会在最后得分中扣除一分,不过这项规定在最新周期中被取消,但是B组难度的减少,减低了成套欣赏性,难度动作由原来缺组现象已不存在。这样对以后其他各组难度的选择增加了选择性,同时也减轻了运动员在做B组难度时的心理负担。让运动员更好的发挥出自身的竞技水平。
(2)同难度不同周期难度分值的不同
表3 同样难度不同周期统计分析表
2009-2012周期提臀腾起成文森0.6分,2013-2016周期提臀腾起成文森0.6,第1第2周期分值相差0.1分。由此可以看出增强运动员的训练的积极性,加大了在编排上对难度的实用性,对运动员技术水平要有更高的要求,以及为成套增添观赏性。
(3)年龄2组(15-17 岁)难度动作类别的变化
表4 成套中各组别难度使用上的演变和难度动作分值的对比
表5 各周期难度组合使用次数
新等级规定动作年龄 2 组(15-17岁)3人操项目中的 A组难度增加了1个,难度分值逐步增加[4]。B组在1到2再到1个,C组难度减少一个,D组个数没有改变。A 组难度类别保持不变,提臀腾起难度增加系数开始增高,由原来的提臀腾起变化为提臀腾起成文森,在分值上增加了0.1分,同时增加了锐角支撑转体180°成俯撑,空间变化加大增添了空间A-C-A,让成套更具欣赏性;B 组难度增加了直角支撑类-直角支撑转体 720°,后来被删除掉;C 组难度保持了屈体分腿类、交换劈腿类和科萨克跳类,转体 180°屈体跳再转 180°成俯撑替换转体 180°科萨克跳再转 180°成俯撑,交换劈腿被剪式变身跳替换;D 组难度保持了纵劈腿类,无支撑垂地劈腿被单足转体 360°接代替,空间没有发生变化,增加了转体,有支撑变为无支撑依柳辛转体成垂地劈腿,分值升高。新旧等级规定动作中难度动作组别编排中,类别局部被替换,所替换的类别难度动作分值增加,且在空间上发生变化,难度在选用方面更加向高难度发展,对难度追求越来越高,低分值(小于0.3)难度不在出现,这说明运动员各方面的水平有了很大的提升,平时训练方法更加科学,这样使成套更具欣赏性[5]。
综上可知,在今后竞技健美操等级规定动作中各项难度动作的使用,更加注重空间的利用和变化,主要在 A 组和 C 组上,D、B两组难度选用各一到两个,还有难度动作组合的使用,充分利用空间。增加难度最后得分成绩,同时也增加了成套的欣赏性和艺术性。
1.2.1 成套时间和总拍节数减少,操化单元变化基本稳定
表6 成套中操化动作拍节及操化单元统计
从表6可以看出:新等级规定动作年龄2组3人操(15-17岁)的成套时间缩短了10″左右。操化单元集中在10节左右。
这由此可以看出说该项目更为竞技化,项目的特点更加突出。所以在编排上,操化动作数要适当减少,在操化的运用上,不再是几拍一个分开呈现,要注重操化单元的完整性,使成套更具有欣赏性。
1.2.2 上肢动作对称性和不对称性变化较大,下肢单双脚着地变化较小
表7 操化动作组合指标的次数统计
从表7可以看出,上肢动作对称性由减少到增多变化,上肢不对称性远多于对称性,下肢动作单双脚基本平衡。由此可以看出在成套操化编排中要注重上下肢的不对称性,操化的复杂性和多样性。
1.3.1 成套过渡的空间变化增多,连接次数减少
表8 过渡与连接动作统计分析
注:A-地面、B-站立、C-腾空
从表8可以看出,等级规定动作年龄 2 组(15-17 岁)2005年-2008年的过渡动作主要是 A-B和B-A这两种空间的变化的类型为主,2009年-2012年和2013年-2016年增加了A-B-A和B-A-B 的类型过渡动作,而且连接逐步减少。由此可以看出新周期的等级规定动作中过渡开始增多,连接使用逐渐减少,而且过渡增加了空间的利用,让成套更加平滑流畅,增大了欣赏性[6]。
1.4.1 动力性托举逐渐增多
表9 托举类别统计
从表可以看出,旧等级规定动作套路以静力性托举和动力性托举为主,新的等级规定动作主要动力性托举为主,静力性托举逐渐减少。所以托举配合中,动力性托举的增多加大了成套的艺术性,而且托举动作高低变化加大,不再是简单的举起放下,托举难度加大,而且更加新颖,成套的艺术分会有所提高[7]。
1.4.2 成套中的动力性配合和技术技巧使用次数
表10 动力性配合使用次数
2005-2008、2009-2012、2013-2016年动力性配合分别为2、1、2次,技术技巧增多1次。由此可以看出在成套编排中动力性配合可以增添集体项目的醒目特点,诠释集体项目的默契性,且技术技巧开始增加,这样加大空间的运用,也能给集体项目增添艺术欣赏性[8]。
1.4.3 队形变化次数和队形种类逐渐增加
表11 队形变化次数和队形种类分析
随着新等级规定动作不断更新,队形种类和队形变化次数有增多的趋势。
近3周期队形变化次数开始逐渐增加,队形的种类增多了一次,呈现变化次数增多,队形种类增多的趋势。但是在成套编排时也不能一味地追求变换,要适当的利用变换来增加成套的欣赏性和美观,在成套队形变换中如果过多的使用队形变化会显得杂乱无章,看不出队形的种类,所以在队形变化时要简洁快速准确,这样才会给整套动作起到加分作用。
(1)每个难度类别在变换时更多的是追求空间变化大的难度来进行替换,而且高难度不在集中在开头,高低难度分布比较合理,跳跃类远远高于静力性力量难度,且在根命组选择比较单一,难度动作的组合开始增加。
(2)操化单元的大多是8到10个,操化更加复杂多样性,上下肢动作的编排更加注重不对称性,操化更具欣赏性。
(3)一些技术技巧动作不断的开始增加。
(4)新等级规定动作在空间的变化次数上不断增加,托举的在空中的变化次数也开始增加,队形的变化在相应时间内变化次数也逐渐增多,队形的种类也开始增多。
(1)要加强对运动员身体素质和运动技能的练习,加强静力性力量难度的练习,运用于成套中,更广泛的使用不同根命组的难度,以体现难度动作的多样性。
(2)在音乐的选配上要与动作相匹配,增加难度组合,动力性配合时加大对空间的利用,做一些翻腾类动作,还有操化方面做一些第2风格动作。
(3)充分合理的利用场地,在每一节操化的队形路线上增多队形变换的次数,变化的队形要清晰准确。
[1] 国际体操联合会.健美操竞赛规则(2009-2012)[S].中国健美操协会制,2008:10.
[2] 杨 萍. 从对健美操竞赛规则的研究. 探讨竞技健美操发展趋势和我国的发展对策[J]. 体育科学,l997,18(01):1~5.
[3] 唐玉梅. 国内外竞技健美操难度动作的对比分析[J].中国体育科技,1998(06).
[4] 曹锡璜,田赐福. 健美操[M].北京:高等学校普通体育课教材,l996.
[5] 韩玉柏,李新红.竞技健美操男单一级新旧技术等级规定动作的对比分析[J].辽宁体育科技,2010(06):44~45.
[6] 胡飞燕.竞技健美操新规则与难度动作体系的互动机制[J].广州体育学院学报,2006(06):54~57.
[7] 杨兴权,陆莉萍.竞技健美操规则的改变对竞技健美操技术发展的影响[J].上海体育学院学报,2006,30(06):51~55.
[8] 杨 玲.国际健美操2009版规则变化特点及竞技性展望[J].广州体育学院学报,2009,29(04):70~73.
Study on the Action Evolvement of Sports Aerobics Level in Recent Three Years
WANG Dian
Nanjing Sports University, Nanjing Jiangsu, 210000, China.
Using the method of literature analysis, mathematical statistics, interviews and other research methods, on the aerobics class routines 2005-2008, 2009-2012 and 2013-2016(12-17 years)a comparative study of complete set of movements, mainly from the difficulty of movement, movement, transition and connection, holding and cooperation, formation and space and other aspects of the analysis. The study found that the operation of the action occupied in the set of Aerobics time gradually decreased, but the time used to use difficulty, transition and connected smoothly, and lifts with the exercise of action; Asymmetric movements in the upper and lower limb movements can represent a movement of complex diversity; movement in the mobile route more complicated and diversified. In order to find the three versions of the competitive aerobics level change the provisions of the action, for the future of competitive aerobics training arrangement to provide some reference for the arrangement of the provisions of the action level. Provide reference of our competitive aerobics.
Competitive aerobics; Grade regulation action; Evolution
1007―6891(2018)02―0060―03
10.13932/j.cnki.sctykx.2018.02.15
G831.3
A
2017-12-09
2017-12-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