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好“加减乘除”系列组合拳

2018-04-12 23:16金辉
浙江经济 2018年5期
关键词:加减乘除经济建设

□金辉

党的十九大报告和省委十四届二次全会均提出,建设现代化经济体系,必须把发展经济的着力点放在实体经济上。省政府工作报告也提出“以新经济为引领,加快构建现代化经济体系”。发展壮大实体经济,是贯彻落实党的十九大精神和省委省政府战略部署的重要体现,也是奋力推进“两个高水平”建设的有效途径。

近年来,绍兴市坚持以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为主线,深入推进“三去一降一补”,通过一系列强有力的改革举措,扎实推进实体经济转型升级。同时还应看到,在国内外复杂经济形势下,实体经济发展还面临不少困难:资源要素约束增大,生态环境成本、用地成本、融资成本、劳动力成本不断提高,一些行业盈利水平下降等等。发展壮大实体经济,关键是要打好“加减乘除”系列组合拳,从而推动经济发展质量变革、效率变革、动力变革。

做好“加法”

所谓“加”,就是要通过“互联网+”“智能+”“机器人+”“文化创意+”等手段,念好“两业经”,加快新旧动能转换,构建现代产业体系。

坚持传统产业升级不动摇。瞄准“绿色高端、世界领先”目标,以创建全国传统产业改造提升示范区为契机,以智能制造为主攻方向,推动互联网、大数据、人工智能、创意设计与传统产业深度融合,促进纺织、化工、金属、黄酒、珍珠等五大优势产业的转型升级。同时,促进传统建筑业与先进制造技术、信息技术、节能技术相融合,实现预制化、集成化、标准化、集群化发展,突出补齐研发、设计、工艺、新材短板,实现建筑业由大变强。

坚持新兴产业培育不动摇。以数字经济为“一号工程”,实施培育发展新兴产业三年行动计划,加大培育高端装备、现代医药、新材料、电子信息等新兴产业集群。以建设国家信息经济示范区互联网与制造业融合创新试点城市为契机,启动建设国家产业互联网实验室,实施“两化”融合登高计划和“企业上云”行动计划。深化军民融合创新示范区建设。同时,着眼长远,超前布局未来产业,力争在增材制造、量子通信、无人驾驶等领域实现突破。

坚持发展现代服务业不动摇。培育壮大文化旅游、健康养生、信息服务等重点行业,加快发展平台经济、分享经济、体验经济和创意经济。大力创建全域旅游示范区,加快推进“绍兴文创大走廊”建设,推动文化旅游与生命健康、时尚产业融合发展。深入开展“放心消费在绍兴”行动,培育发展解放路等重点商圈,加快打造特色商业街,推进批零改造提升省级试点和电子商务创新发展试点工作。

做够“减法”

所谓“减”,就是要通过去产能、节能耗、减排放、降成本等方式,推动企业轻装上阵、绿色发展。

持续发力,积极淘汰落后产能。打好“四退四进”攻坚战,全面整合全市工业园区,淘汰企业落后产能,除热电企业外所有涉污企业基本完成改造入园。推进实施“低小散”块状行业整治提升新三年行动,确保全年淘汰落后产能企业300家,全面完成“低小散”企业(作坊)整治提升,基本实现“僵尸企业”市场出清。

综合施策,有效减轻企业负担。进一步整顿规范涉企收费项目,推行涉企收费清单动态管理和涉企保证金清单制管理制度。合理把握最低工资标准调整节奏和力度,切实降低企业用工成本。稳步扩大电力用户直接交易范围和规模,减轻企业用能成本。鼓励金融机构加强对困难企业的分类帮扶,对重点帮扶企业实行降低贷款利率等措施,防范化解企业资金链担保链风险,多渠道开展融资活动,切实降低融资成本负担。

集约节约,构建绿色制造体系。深入贯彻落实“两山”理论,坚持以生态文明建设为统领,全面推进节能减排和工业循环经济发展。推广清洁能源,开展绿色制造,加强节能技术、清洁生产技术、低碳技术等绿色工业发展支撑技术的研发和应用,推广绿色设计和绿色产品开发。加强工业污染治理,完成印染、化工等行业挥发性有机物(VOCs)治理示范工程。确保单位GDP能耗与规上工业增加值能耗完成下降目标。

做足“成法”

所谓“乘”,就是要通过创新、开放增强实体经济发展的活力和动力,通过“四大”建设提升经济发展的空间与品质。

强化创新驱动发展,打造实体经济发展新引擎。做强创新第一动力、人才第一资源,推广新昌县全面创新改革试验工作经验,加快建设创新型城市和国家知识产权示范城市。高水平建设“绍兴科创大走廊”,布局一批众创空间、高技术特色小镇,打造串联三区、带动全市的科创大平台。加大对中小企业创新的支持力度,建成一批产业创新服务综合体。强化产学研结合,推动中纺院江南分院、浙纺院等共性产业研究院建设。推进人才强市建设,全面实施“十百千万”重大引才工程和“三个一批”人才培育工程,建成海智汇·绍兴国际人才创业创新服务中心,努力打造人才生态最优市。

加快构建全面开放新格局,再造外向型经济新优势。

树立“域外就是外”的大开放理念,坚持引进来和走出去并重,加强国际和区域开放合作。推动外贸优进优出,实施外贸企业成长计划,重点开拓“一带一路”沿线出口市场,致力扩大高新技术产品和名优特产品出口。推进优势产能合作,深入实施培育本土民营跨国公司三年行动计划,支持企业海外并购,推进中丹产业园、浙商跨国并购项目回归产业园等国际产业园区建设。

主动参与融入“四大建设”,打造“万亩千亿”级新产业平台。抓住全省“四大”建设和杭州、宁波都市区一体化发展的机遇,推进全市域协同发展、市区融合发展和古城新城联动发展,深入谋划绍兴在杭州、宁波都市区一体化建设中的定位,努力形成杭宁绍一体化的发展格局。按照“平台规模化、产业特色化、创新协同化、企业高新化”要求,重点围绕“3+2+4”产业,全力打造“万亩千亿”级新产业平台。落实开发区(工业园区)改造提升省级试点,加快省级以上开发区功能整合,谋划推进义甬舟嵊新通道经济产业园。大力建设特色小镇,使之成为传统产业改造提升和新兴产业培育发展的新高地。

做赢“除法”

所谓“除”,就是要通过改革来除去经济发展的束缚枷锁,以优质服务消除企业家的后顾之忧,营造重商惠商的良好环境。

纵深推进“最多跑一次”改革。持续推进“一窗受理、集成服务”,推进各条线业务系统与“一窗受理”平台全面对接,推动信息系统全面整合和公共数据共享开放,推进政务服务事项“网上办”“移动办”,建成网上网下融合的政务服务体系。加快推行企业投资项目承诺制和“标准地”制度,不断优化投资项目在线审批监管平台2.0版,努力实现竣工验收前“最多跑一次”。要持续推进商事制度改革,全面推行“证照分离”“多证合一”“证照联办”,加快推进工商登记全程电子化,进一步降低市场准入门槛,激发大众创业活力。

加强资源要素保障。积极参与省投融资体制改革,规范推广政府和社会资本合作(PPP)模式,大力激发民间投资活力,支持诸暨创业投资改革试验区建设。推进资源要素市场化配置改革,实施行业“亩产效益”领跑者计划,探索推进“标准地”改革,加快全市区域能评改革。加强煤、电、油气运等要素的综合协调保障,特别是电力、天然气等能源供给,确保生产用电用气正常供应。扩大金融机构的有效信贷投放,完善金融服务实体经济方式,努力提供多层次、全方位的金融服务,做到既有锦上添花,更有雪中送炭。

深化精准服务企业。完善涉企服务平台运行管理,着力形成“线上+线下”服务互动、“企业+机构”服务协同的良好氛围。加快推进中小微企业“四位一体”公共服务体系建设,全面推行中小微企业服务券。加快完善产权保护制度,依法保障各种所有制经济组织和公民财产权。完善“信用绍兴”建设体系,建成公共信用信息平台。全面组织开展大走访活动,倾听企业家心声,帮助解决企业实际困难,激发和保护企业家精神,更好发挥企业家作用,营造“亲”“清”政商关系,创造良好营商环境。

猜你喜欢
加减乘除经济建设
“林下经济”助农增收
增加就业, 这些“经济”要关注
自贸区建设再出发
基于IUV的4G承载网的模拟建设
民营经济大有可为
《人大建设》伴我成长
保障房建设更快了
经济新常态下人力资源管理“加减乘除”
经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