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同饲养方式对蛋鸡生产性能的影响

2018-04-12 03:14米海兵薛建娥
中国饲料 2018年7期
关键词:蛋重产蛋率产蛋

白 建, 曹 靖, 米海兵, 薛建娥

(1.吕梁学院生命科学系,山西吕梁 033001;2.北京农业职业学院,北京朝阳102442;3.山西省交城县畜牧兽医局,山西交城030500)

蛋鸡养殖盈利状况与蛋鸡的进雏渠道、饲料的正确使用、疾病的有效预防和治疗、蛋鸡的饲养管理和鸡舍的规范化建设等密切相关(赵一夫等,2012;杨福生,2011)。国内许多科学家探索研究了不同饲养条件对蛋鸡生产性能的影响。顾荣等(2010)把22周龄的如皋黄鸡进行笼养和放养的饲养试验发现,笼养组的产蛋数和产蛋量明显高于放养组。葛剑等(2005)研究表明,散养与“笼养+补草”模式下蛋鸡哈夫单位和蛋黄水分有显著差异。张乐(2015)研究显示地面平养和散养的鸡蛋具有更高的营养价值。李剑虹等(2011)研究显示散放蛋鸡与笼养蛋鸡的产蛋前期生产性能有差异。黄永梅等(2014)研究表明在鸡蛋产蛋量和蛋白高度方面,笼养鸡蛋高于平养鸡蛋。苏世广等(2012)通过结合当地的特点对淮南麻黄鸡进行笼养、平养带运动场地和林地散养的三种养殖方式进行研究,结果表明,林地散养蛋鸡的蛋重较笼养大。同样国外科学家研究了不同饲养方式对蛋鸡不同方面的影响,得出不同饲养方式对蛋鸡有着重大的影响。Webster(2004)研究表明,在笼养条件下蛋鸡缺乏运动,骨骼强度降低,蛋鸡从而发生死亡现象。FossumOddvar等(2009)研究表明散养和自由放养的蛋鸡发生细菌、寄生虫病和同类相食的情况明显高于笼养的蛋鸡,笼养的蛋鸡死亡率就比较小。Voslarova等(2006)研究表明,散养能使蛋鸡自由生长,但笼养蛋鸡的产蛋数量远大于散养蛋鸡。Castellini等(2006)把白莱航蛋鸡置于铁笼中和置于外界环境中进行饲养发现,置于外界环境的蛋鸡产蛋数量和重量要小于铁笼中饲养的蛋鸡。Appleby(1991)通过对蛋鸡的饲养研究表明散养蛋鸡具有较厚的蛋壳,而笼养蛋鸡的蛋壳较薄,产蛋数量二者差异显著。

本研究以海兰褐蛋鸡为试验动物,研究笼养和林地散养的饲养模式对蛋鸡生产性能的影响,为提高蛋鸡的经济价值和在日常饲养管理上提供数据参考和建议。

1 材料和方法

1.1试验设计 试验采用单因子分析,选取吕梁市文水县晋科生物生态发展有限公司24周龄的海兰褐蛋鸡200只,随机分成2组,各组设置5个重复,每一个重复20只鸡,其中1组鸡采用的是三层阶梯式笼养,其规格为 (400 cm×400 cm×300 cm)的铁丝鸡笼。另1组鸡进行散养,选取在林地地里散养(彭宗桃等,2014;李春红,2002)。散养组的蛋鸡分别用铁网分成5个重复,每个里面有20只鸡,白天自由活动,晚上回搭建的简易鸡舍,在鸡舍里用干草[厚度为(6±0.5)cm]设产蛋窝。鸡舍与散养场之间的出口在早晨6:00开放,保证鸡可以自由出入,傍晚17:00要将所有的蛋鸡赶回鸡舍,关闭通道口,并且清点蛋鸡数目。试验时间为35 d。试验期间认真记录试验对象采食量、产蛋个数、总的蛋重等。生产性能主要通过计算存活率、产蛋率、平均蛋重、日均采食量、料蛋比和破软壳率来评估。

1.2指标测定 以重复为单位,每天记录各小组的产蛋数量、蛋重、破蛋个数、死淘鸡数。试验结束后,计算蛋鸡的存活率、产蛋率、平均蛋重、平均日采食量和料蛋比,并对数据进行分析。

1.3数据分析 试验数据经过Excel 2003处理,用“平均数±标准差”表示。应用SAS(6.12版本)软件进行统计分析,以p<0.05为差异显著水平判断标准。

2 结果和分析

2.1两种饲养方式下蛋鸡的存活率 由表1可知,在试验期间笼养组蛋鸡有1只发生死亡,林地散养组死亡9只,所以笼养组的蛋鸡存活率为99%,林地散养组的蛋鸡存活率为91%。比较这两种方式可得出笼养组的存活率比林地散养高出8%,两者差异显著(P < 0.05)。

2.2两种饲养方式下蛋鸡的生产性能 由表2可以看出,笼养组和林地散养组的平均蛋重随时间的增加而增重。林地散养组平均蛋重为45.08 g,笼养组平均蛋重为46.82 g,笼养比林地散养的平均蛋重高3.71%,未达到差异显著水平(P>0.05)。并且2种饲养方式的蛋鸡每天的进食量都在增加,笼养组总的平均日均采食量为128.4 g,林地放养组为125.8 g。笼养组总的平均日均采食量比林地放养组高2.02%,差异不明显(P>0.05)。由表2可知,笼养组的平均料蛋比为2.77,林地散养组的平均料蛋比为2.80,笼养组比林地放养组的平均料蛋比高1.07%,差异不显著(P>0.05)。笼养组和林地散养组的产蛋率都随时间的推移而呈现递增趋势,不管从每次所测得蛋鸡产蛋率,还是总的蛋鸡产蛋率,林地散养组的产蛋率都低于笼养组。笼养组总的产蛋率为80.71%,林地散养组总的产蛋率为68.21%。试验结果表明在试验期间笼养组和林地散养组的平均产蛋率相差12.5%,两者差异显著(p<0.05)。笼养组总破软蛋数是10枚,而林地散养组总破软蛋数为8枚。笼养蛋鸡比散养蛋鸡的破软壳率高0.45%,差异显著(p<0.05)。

表1 两种饲养方式下蛋鸡死亡数和存活率

表2 两种饲养方式下蛋鸡的生产性能

3 讨论

3.1不同饲养方式对蛋鸡存活率的影响 从本研究结果看,笼养蛋鸡存活率为100%,林地散养的存活率为91%,两者差异显著(p<0.05)。比较可看出林地散养的存活率低。原因可能是笼养是与地面隔离,笼养蛋鸡自始至终都是在鸡舍中,舍内灰尘少,鸡体也不与粪接触,减少了疾病的发生。而林地散养的蛋鸡则可以在户外进行自由活动,不仅增大了活动范围,也增加了与环境接触的机会。其次在每日的户外活动过程中一旦遭遇到低温的影响,适应性差的鸡就会被淘汰,从而增大死亡率;在与户外接触的同时难免也会感染到一些疾病,如果疾病处理不当,蛋鸡死亡率同样也会增加。有研究显示,鸡如果在融入到外界环境中难免会因为不适宜温度的变化或者遇到天敌而导致存活率降低,这一试验结果与前人所得出的结论基本上也是一致的(Fossum等,2009)。

3.2不同饲养方式对平均蛋重的影响 蛋重受一系列因素的影响,如母鸡的种类、母鸡的龄期、开产日龄、开产季节、开产体重、饲料摄入量、养分因素等(高海燕等,2005)。除此之外,蛋重还与环境和管理因素有关。饮水不足以及水质不好也会影响蛋重。从试验结果看,笼养组比林地散养组的平均蛋重高3.71%,差异不显著(P>0.05)。本研究结果与孙桂荣等(2006)对固始鸡的研究结果基本一致。笼养组蛋重高于林地散养组,这可能是笼养条件下,鸡体消耗能量比较少,但是营养供给均衡,促进了鸡蛋中蛋白质的沉积,从而蛋重得以增加。

3.3不同饲养方式对蛋鸡平均日采食量的影响从试验结果看,笼养组总的日均采食量为128.4 g,林地放养组为125.8 g。笼养组日均采食量比林地放养组高2.02%。在试验期间笼养组的日均采食量有高于林地散养组的趋势,但差异未达到显著性水平 (P>0.05)。至于笼养组料蛋比高于林地散养组,这可能与林地散养的蛋鸡可以自由采食牧草、昆虫等天然食物有关。

3.4不同饲养方式对蛋鸡料蛋比的影响 由本试验数据可得出,笼养组比林地放养组的平均料蛋比高1.07%,差别不明显(P>0.05)。在这两种饲养方式下,林地散养组的蛋鸡可以自由采食林地里的牧草、昆虫等天然食物作为补充。同时也因为林地散养组的蛋鸡要习惯于新的环境,生殖生理上进行了调整,降低了产蛋率。另外,料蛋比也与环境条件、疾病、应激因素、饲料浪费等其他方面的因素有关(王万珠等,2008)。综上所述,林地放养蛋鸡的饲料利用率比笼养蛋鸡高。

3.5不同饲养方式对蛋鸡产蛋率的影响 从本研究结果可看出,笼养组和林地散养组的平均产蛋率相差12.5%,两者差异显著(p<0.05)。从统计结果来看,林地散养这种饲养方式产蛋率要比笼养方式低。笼养方式下第1次测量时产蛋率同散养组无显著差异,主要是由于在将笼养蛋鸡置于笼养的过程中,笼养蛋鸡要逐步适应新的环境和营养水平,在之后产蛋率发挥了笼养蛋鸡的正常产蛋水平。说明散养方式下蛋鸡的产蛋潜力并没有得到充分发挥,而笼养方式对蛋鸡的产蛋潜力有一定的促进作用。

3.6不同饲养方式对蛋鸡破软壳率的影响 从试验结果看,笼养蛋鸡比散养蛋鸡的破软壳率高0.45%,差异显著(p<0.05)。蛋壳品质的高低影响蛋破壳率,从而直接影响着养鸡场的经济效益。本试验发现,笼养组蛋鸡的破软壳率高于散养组蛋鸡的,是由于散养蛋鸡可以额外获取更多、更广来源(放养场地杂草、物籽实、昆虫、腐殖质等)能量、蛋白质、维生素、矿物质及微量元素(陈自勤等,2005),所以蛋壳质量得到改善。

4 结论

本研究结果表明,不同饲养方式对蛋鸡的生产性能具有一定影响,其中对产蛋性能的影响最大。笼养和林地散养的平均产蛋率相差12.5%(p<0.05)。在生产性能的产蛋重、日均采食量、料蛋比方面差别不明显。因而可得出蛋鸡笼养的生产性能高于林地放养。但两者各拥有不同的优点和缺点:笼养方便管理,可以大规模饲养,只是投入较大,适合于上规模的鸡场;而林地放养大规模饲养管理不方便,饲养潜力有待挖掘。在生产实践中,根据市场需求以及所饲养鸡的品种生活习惯选择合适的饲养方法,从而提高蛋鸡的生产性能,而获得最大的经济效益。

[1]陈自勤,卢晓虹,赵亨英,等.林地、果园散养地方鸡综合配套技术[J].中国禽业导刊,2005,22(23):23.

[2]高海燕,李春燕.影响蛋重的因素[J].养禽与禽病防治,2005,4:5~7.

[3]葛健,谷子林.不同饲养方式对河北柴鸡产蛋末期生产性能和蛋品质的影响[J].黑龙江畜牧与兽医,2005,7:28~29.

[4]顾荣,王克华,施寿荣,等.不同饲养方式对蛋鸡生产性能和蛋品质的影响[J].家禽科学,2010,8:10 ~ 12.

[5]黄永梅,袁韫聪,赵小玲,等.笼养和地面平养蛋鸡配套组合群体的生产性能比较[J].四川农业大学学报,2014,32(3):326 ~ 330.

[6]李春红.产蛋鸡秋季的饲养管理要点 [J].中国家禽,2002,24(19):15.

[7]李键虹,李林,姚昆,等.饲养方式对蛋鸡产蛋前期生产性能的影响[J].家畜生态学报,2011,32(1):58 ~ 72.

[8]马发顺,吴秋菊.海兰褐蛋鸡产蛋前期的生产性能分析[J].中国动物保健,2014,16(12):15 ~ 17.

[9]彭宗桃,彭瑾.蛋鸡林下健康饲养要点[J].禽畜养殖,2014,7:40~41.

[10]苏世广,吴义景,许月英,等.不同饲养方式下淮南麻黄鸡蛋品质及营养的比较[J].中国家禽,2012,22(34):59 ~ 61.

[11]孙桂荣,康相涛,李国喜,等.不同饲养方式对固始鸡生产性能的影[J].华北农学报,2006,21(4):118 ~ 122.

[12]王万珠,王旭贞.浅析影响料蛋比的因素[J].中国禽畜种业,2008,22:26.

[13]王忠,宁中华.高产蛋鸡的散养综合技术[J].中国禽业导刊,2003,20(20):20 ~ 22.

[14]杨福生.浅议中国家禽养殖业现状及经营模式[J].北京农业,2011,6:117 ~ 118.

[15]张乐.不同饲养方对鸡蛋品质的影响[J].吉林农业,2015,16:59.[16]赵一夫,马骥,曹光乔,等.中国蛋机产业发展分析及政策[J].中国家禽,2012,34(12):6 ~ 9.

[17]Appleby M C,Hughes B O Welfare of laying hens incages and alternaive systems: Environmental,physical and behavioral aspects[J].World's Poultry Science Journal,1991,47(2):109 ~ 128.

[18]Castellini C,Perella F,Mugnai C,et al.Welfare,productivity and qualitative traits of egg in laying hens reared under different rearing systems[C].XII European Poultry Conference,2006,5:10 ~ 14.

[19]FossumOddvar,Jansson Desiree,Etterlin Pernille,Vagsholm Ivar.Causes of mortality in laying hens in different housing systems in 2001 to 2004[J].ActaVeterinariaScandinavica,2009,51(1):3.

[20]Voslarova E,Hanzalek Z,Vecerek V,et al.Comparison between laying hen performance in the cage system and the deep litter system on a diet free from animal protein[J].ActaVeterinaria Brno,2006,75(2):219 ~ 225.

[21]Webster AB.Welfare implications of avian osteoporosis[J].Poultry Science,2004,83(2):184 ~ 192.

猜你喜欢
蛋重产蛋率产蛋
种鸡产蛋期的限饲方法
种鸡产蛋期的限饲方法
蛋鸡补钙较适宜在下午
蛋鸡饲料添砂效果好
附文一:获得较小蛋重的管理要点
父母代肉种鸡蛋重称取方法与蛋重分析
影响蛋鸡产蛋率因素
蛋重对蛋鸭孵化效果的影响
种鸭产蛋饲料宜分期控制喂量
母鸡喜欢在舒服的地方产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