窄带成像结合染色放大内镜对提高溃疡性结肠炎并发结肠炎性相关癌检出率的研究

2018-04-12 02:27张晓丹
中国医药科学 2018年5期
关键词:窄带溃疡性结肠炎

张晓丹

广东省江门市新会区人民医院,广东江门 529100

溃疡性结肠炎(UC)是一种病因未明的非特异性炎性肠病,其发病隐匿,病程漫长,病情轻重不一,活动期与静止期交替,病情反复,患者需经历多次结肠镜检查以确诊及评估病情变化,调整治疗方案,窄带成像结合高清放大技术可指导活检部位,提高阳性检出率。普通结肠镜检查发现,病变呈连续性、黏膜充血、水肿、质脆、触之易出血,或粘膜呈颗粒状,失去光泽,溃疡表浅、多发,慢性修复期可出现肠管变细、肠壁僵直、结肠袋消失、肠管短缩,可伴炎性息肉增生。但以上均为镜下所见大体改变。放大内镜技术可将黏膜结构放大30 ~ 100倍,对隆起性病变可根据黏膜表面的pit形态特征作出与病理高度一致的病理诊断,对炎症性病变及凹陷性病变亦能观察其黏膜表面细微结构差异,从而作出鉴别。现探讨窄带成像结合染色放大内镜对提高溃疡性结肠炎并发结肠炎性相关癌的临床价值。总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本文资料来自于2011年1月~2016年12月间,在我院消化内科门诊及住院诊治的溃疡性结肠炎并发结肠炎性相关癌30例,其中 2 例肠道准备不佳(未进行清晰显像)、2 例无完整的白光与NBI 下活检结果被删除,最终共26例纳入回顾性研究。男14例,女12例;年龄 45~70岁,平均(49.8±4.6)岁。26例患者均经临床诊断和(或)结肠镜及活检组织病理学检查证实。本项研究已获得医院伦理委员会的批准,患者及家属均已签署内镜检查知情同意书。纳入的病例均符合中华医学会消化病学分会炎症性肠病协作组2012年制定的IBD诊治共识意见中溃疡性结肠炎并发结肠炎性相关癌的组织病理学诊断标准。并已排除:(1)其他出血表现的疾病,如肛裂、肠息肉、血液系统疾病、感染、坏死性小肠结肠炎、嗜酸性胃肠病、乳糖不耐受、伪膜性结肠炎、先天性巨结肠等。(2)其他外科急腹症或者系统症状(如发热、过敏、体重不增、体重减轻等)。(3)白光内镜下未取活检者。(4)NBI下未取活检者。

1.2 方法

应用窄带成像及高清放大内镜、腚胭脂染色剂,CLV-260SL作为NBI光源,影像处理器为CV-260SL。肠镜型号为CF-H260AI。在活动性溃疡性结肠炎中,常规内镜可显示黏膜血管形态消失、粗颗粒或细颗粒状黏膜、黏液性渗出物及黏膜缺损。在静止性溃疡性结肠炎中,可见扭曲的MVP、炎性息肉、瘢痕性溃疡。偶尔也出现常规结肠镜检查完全正常。NBI适合于血管结构的观察(CP分型),色素放大内镜观察黏膜Pit分型。根据分型判断CAC,取活检,结论与病理诊断相符。

1.3 评价指标

分别在普通模式以及内镜NBI模式+染色放大内镜下行电子内镜观察结肠黏膜的变化,比较两种检查模式对UC-CRC诊断的准确度。参照工藤进英Pit分型法与佐野宁CP分型法[1],并将两种分型标准综合考虑诊断,即Pit Ⅱ+CP1型诊断为增生性病变,Pit ⅢL+CP2型或Pit Ⅳ+CP2型诊断为腺瘤,PitⅤ+CP3型诊断为腺癌。

1.4 统计学分析

采用SPSS21.0软件,计数资料采用百分数表示,采用χ2检验,相关性采用Peasrson相关分析,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窄带成像结合染色放大内镜的UC-CRC表现

26例UC-CRC诊断年龄距UC诊断时间为14~21年;UC-CRC部位分别为直肠、乙状结肠、横结肠、升结肠;既往UC均为全结肠炎、慢性复发型。内镜下UC-CRC表现为癌变病变部位均有溃疡形成和不同程度的肠腔狭窄,其他肠段呈活动性UC表现,详见图1、2、3。病理诊断均为腺癌,分化程度以中-低分化为主,其中5例术后病理发现两个部位癌灶。26例均接受手术治疗,CRC分期为T4N1M1,T3N1M0,T2N0M0,T4N1M0;12例 患者术后5、27个月死于CRC广泛转移;另14例术后随访8、44个月健康生存。

表1 内镜NBI模式+染色放大内镜诊断与病理诊断结果比较

表2 NBI普通模式与内镜NBI模式+染色放大内镜对溃疡性结肠炎并发结肠炎性相关癌诊断符合率比较

图1  溃疡性结肠癌相关横结肠癌

图2  溃疡性结肠癌相关直肠癌

图3 溃疡性结肠癌相关乙状结肠癌(病变部位异常增生)

2.2 内镜NBI模式+染色放大内镜诊断与病理诊断比较

参照工藤进英Pit分型法与佐野宁CP分型法,在NBI模式下对所有病变进行Pit及CP分型,将内镜诊断与病理诊断结果进行对比(见表1,2)。结果显示:内镜NBI模式+染色放大内镜对溃疡性结肠炎并发结肠炎性相关癌诊断符合率92.3%,NBI普通模式诊断符合率为46.2%,内镜NBI模式+染色放大内镜诊断符合率明显高于NBI普通模式(χ2=4.17,P< 0.05)。

3 讨论

结直肠癌(CRC)是溃疡性结肠炎(UC)严重并发症之一,是UC患者死亡的重要原因。更多学者认为UC的癌变与肠黏膜反复炎症-修复密切相关,尤其是炎症的氧化应激、基因突变可能起到重要作用。早期发现DALM对CAC的监测至关重要,但DALM在普通内镜下观察困难,不易被发现。以往通过内镜下随机多点活检的方法监测CAC,这种方法费时费力,且敏感度不高,通过NBI观察黏膜毛细血管网以及染色放大内镜观察黏膜腺管开口,以显著提高UC并发CAC的检出率。

窄带成像(NBI)系统在冷光源上多配置了一个窄带干涉滤光片,利用不同波长光穿透到黏膜深度不同的特点,采用不同波长的光源成像,其窄带光为蓝绿光。血红蛋白能吸收大量蓝绿色窄带光,使黏膜下血管显色明显,黏膜下血管纹理走向清晰。窄带成像结合放大内镜能提高对隐窝细微病变的识别率,可发现溃疡性结肠炎的不典型增生和癌变。放大内镜所见不典型增生区和早期癌呈Ⅲs-ⅢL型凹陷或Ⅳ型凹陷。染色放大结合窄带成像结肠镜与常规电子结肠镜操作方法一样,患者无需特殊的术前准备,亦无额外痛苦。该技术有效、更加准确判断病变部位,指导医生活检取材,有助于提高病变部位活检的阳性检出率,有助于鉴别CAC以进行早期干预。

溃疡性结肠炎大肠癌发生率较单纯结肠直癌发病率明显升高,窄带成像结合染色放大内镜有助于了解病变范围、病变分期、有无癌变及病理中是否存在异型增生,活检取材时能更加准确定位,有助于提高病变部位活检的阳性检出率,同时辅助鉴别诊断和评价病变的恶病潜能,有助于鉴别结肠早期原位癌以进行早期干预。其操作与常规电子结肠镜操作方法一样,患者无需特殊的术前准备,亦无额外痛苦。本研究中26例UC-CRC诊断年龄距UC诊断时间为14~21年;UC-CRC部位分别为直肠、乙状结肠、横结肠、升结肠;既往UC均为全结肠炎、慢性复发型。内镜下UC-CRC表现为癌变病变部位均有溃疡形成和不同程度的肠腔狭窄,其他肠段呈活动性UC表现。病理诊断均为腺癌,分化程度以中-低分化为主。内镜NBI模式+染色放大内镜对溃疡性结肠炎并发结肠炎性相关癌诊断符合率92.3%, NBI普通模式诊断符合率为46.2%,内镜NBI模式+染色放大内镜诊断符合率明显高于NBI普通模式(χ2=4.17,P<0.05)。提示UC-CRC的诊断较晚,预后差;内镜下不规则的溃疡和狭窄可能提示CRC病变;NBI放大内镜和染色放大内镜能更为清晰地显示病变轮廓、微血管形态,且操作转换简单快捷,两种检查方法互补可作为当前鉴别大肠病变是否为肿瘤性的重要手段。

总之,窄带成像结合染色放大内镜,操作简便,技术有效、更加准确,且安全,无创,患者耐受性好,值得临床推广应用。对早期癌进行及早干预,以减少严重并发症及死亡率,将会取得良好的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

[参考文献]

[1] 刘思德,姜泊,周殿元. 放大内镜结合黏膜染色技术诊断溃疡性结肠炎——附116例放大内镜形态分析[J].现代消化及介入诊疗,2005 ,10(2) :116-118.

[2] 张亚历实用消化病学:图解诊断与治疗方法[M].北京,清华大学出版社,2009:8.

[3] 平田一郎 , 汪芳裕.溃疡性结肠炎相关癌的临床监测研究进展[J].医学研究生学报,2008, 21 (5) :449-450.

[4] Kudo S,Tamura S,Nakajima T,et al.Methylene blueaided chromoendoscopy for the detection of intraepithelial neoplasia and colon cancer in ulcerative colitis[J].Gastroenterology,2003 , 124 (4) :880.

[5] 中华医学会消化病学分会炎大概性肠病协作组.炎症性肠病诊断与治疗的共识意见(2012年.广州)[J].中华内科杂志,2012,51(10):818-831.

[6] 李捷,屠惠明,乔峤,等,NBI-M E在CEA 阳性病例中进行微血管分型诊断胃癌和肠癌的临床价值[J].重庆医学,2014,43(7):818-820.

[7] 李玉琴,施建平,自体荧光内镜联合窄带成像技术诊断消化道肿瘤的研究进展[J].国际消化病杂志,2017,37(1):38-40.

[8] 程伟伟,王玲,胡志红,等.电子染色内镜对结直肠息肉诊断的研究进展[J].肿瘤预防与治疗,2016,29(1):40-43.

[9] 郭婧,李延青,探头式共聚焦激光显微内镜(pCLE)联合虚拟染色内镜i-Scan在体诊断消化道疾病的研究[D].济南:山东大学,2015:52.

[10] 鹿博,吴明波,周甜,等,窄带成像技术联合超声内镜诊断直肠癌的临床价值分析[J].胃肠病学和肝病学杂志,2016,25(10):1176-1178.

[11] 李玉琴,施建平,自体荧光内镜联合窄带成像技术诊断消化道肿瘤的研究进展[J].国际消化病杂志,2017,37(3):38-40.

[12] 杨小荣,王小意,杨力,等,窄带成像联合白醋染色观察腺管形态对大肠增生性病变的诊断价值[J].宁夏医学杂志,2016,38(12):1140-1142.

[13] 高先春,染色内镜在结直肠早期肿瘤性病变筛查中的应用 [J].临床消化病杂志,2016,28(1):54-58.

[14] 张诗彤,丁伟群,钟良,等,窄带成像技术结合放大内镜下结肠肿瘤分型的研究进展[J].国际消化病杂志,2017,37(3):151-155.

[15] 朱炳良,沙杰,杨爱萍,等,窄带成像结合放大肠镜下Sano分型对结直肠肿瘤性和非肿瘤性病变的诊断价值 [J].实用临床医药杂志,2015,19(19):70-72.

[16] 韩益德,苗娟,周毅,内镜窄带成像技术在早期大肠癌诊断的临床价值分析[J].现代消化及介入诊疗,2016,21(15):583-585.

猜你喜欢
窄带溃疡性结肠炎
“结肠炎”背后的亲子关系问题
岭南山竹子醇提物对溃疡性结肠炎小鼠的作用
提高热轧窄带钢Q355B性能稳定性实践
美沙拉嗪与柳氮磺吡啶治疗溃疡性结肠炎疗效比较
溃疡性结肠炎动物模型研究进展
克痢痧胶囊抑制大鼠乙酸性结肠炎
基于FPGA的窄带DDC时分复用技术的研究实现
无线通信中频线路窄带临界调试法及其应用
基于边带相关置换的BDS抗窄带干扰算法
慢结汤治疗慢性结肠炎105例观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