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个世纪20年代初,父亲不满20岁。因为祖父远行,且后祖母对父亲极为吝啬,所以他离开了家,一个人去外面闯荡。
那时父亲的维生手段之一是代人考名牌大学。某一年的夏天,父亲自己去考,以优异的成绩被协和医学院录取。
筹措入学读书的费用成了当务之急,父亲经过一番盘算,决定向祖父的老友求助。该人当时有很大的名气,经济状况极佳,并且从小看着他长大。
父亲找到了那位名人。他住在一所堂皇的四合院里,见了父亲,不待父亲发话,便感慨地说了很多同情的话。父亲听了非常感动,原来他很了解情况且关爱着自己,于是倾诉起自己的具体窘境和企盼来。
名人还没听完便有电话打来。一连接听和打出几个电话后,名人和蔼地对父亲说,中午有个饭局,不妨一同去,席间可以继续聊。
父亲跟着那位名人到了“撷英番菜馆”,这是当时的显贵名流们才有财力与雅兴去消费的西餐馆。
很多年以后,父亲仍能描述那一顿午餐的种种情景。
祖父在北京时不曾带父亲吃过这么高档的西餐,想到这一点,父亲更加感激那位名人的厚待。那是父亲青年时代享用到的一顿高档、丰美、雅致的免费午餐,我听来也不禁神往。父亲没有详细地向我讲述那顿免费午餐的结局,但有一点交代得很清楚:他没能从那位名人那里得到其他帮助。
我问父亲:“您饭都吃了,为什么不要求他借点钱给您呢?”
父亲说:“他们一直聊得很欢,我插不进话。”
我再问:“等吃完了饭,您可以找个时间单独向他提呀!”
父亲说:“我发现他们都忙极了。饭局一散,他们各有自己的下一站。我实际上也没有办法找到一个单独的机会跟他聊一聊—— 人们都礼貌地甚至可以说是带有爱怜之情地跟我握手告别。”
我说:“那么,您可以再到他家里找他呀!”
父亲说:“我也曾有过那样的念头,不过最终没有去。”
我说:“是因为觉得他太虚伪了吧!”
父亲正色道:“不!怎么能怪人家虚伪呢?那顿午餐人家让我一起去吃,是出于真心实意的!”
我说:“可最重要的是,他到头来还是没有借钱给您呀!”
父亲说:“这就是我讲这件事给你听的原因。你必须得明白一个道理:别人不欠你!在你的一生中,你遇到困难的时候可以向别人请求帮助,可是一定不要有依赖别人的想法!别人可能会向你提供一顿免费的午餐,但你自己一生的事业还是需要自己去挣出来!”
我正琢磨这话,父亲又说:“其实,我成家立业以后也曾无意中这样对待过别人。我可以请他吃一顿饭,听他诉苦,给他些安慰,可是要我付出相当大的代价帮助他,我还是下不了决心—— 除非我那时不帮他,他马上活不下去。人际间还是这样为好—— 可以给一顿免费的午餐,却还是希望每个人自己想办法,去安身立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