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馨
摘要:校报是学校党委和行政的喉舌,是校园内占主导地位的媒体,是加强思想政治教育和开展新闻宣传工作的重要阵地,是学校师生、校友、学生家长以及社会各界人士的重要纽带,也是展示高校对内对外形象和塑造学校品牌的重要窗口。所以,校报除了专职编辑老师以外,其他部门院系供稿师生也要不断提高自身专业素质,切实担负起高校引导正确舆论、传递相关信息、维护校园安全稳定和弘扬中国文化、传承历史文明的重要使命。
关键词:高校校报 ;采编 创新;能力培养
一、校报的特点和作用
1.著名报人马丁.沃克曾说过:“一家报纸就是一个国家的文化的一本日记。”校报则是一所学校成长历史的日志,它具有记录这所学校历史的档案功能。校报在正常出版时间内,把一段时间内学校的教育教学活动、校园活动、上级领导视察、兄弟院校考察交流、学校评估、校庆以及学校在各类评比中取得的荣誉和师生在各项比赛中获得的成绩等等都详细真实的记录了下来。
2.校报上所刊登的全部是师生身边发生的事情,或亲耳目睹,或亲身经历,信息均来自师生的身边,丰富、可靠,所以又具有非常强的感染力特点。校报报道学校内重要事件和发展建设情况,例如学校在教学、创新创业、科研、人才培养、师资队伍建设等,可以提高师生的爱校情怀,加强师生的凝聚力;向师生传递优秀师生、考研、就业等正能量事例, 使教师以严谨治学、无私为奉献的优秀教师楷模为榜样,更加爱岗敬业,提升自身素质,为学校的发展建设增砖添瓦;使学生们以品学兼优、德智体美全面发展的优秀学生为标杆,更加脚踏实地、奋发图强,培育健康向上的人生观。
二、师生的写作能力对校报的影响
集采、写、摄、录、编、网络技能运用及现代设备操作等多种能力于一身的全媒体记者是办好校报一项重要因素。
目前,校报稿件的来源包括除专职编辑老师外,还有各院系负责宣传的老师和学生,他们能够第一时间将身边发生的院系各项会议、领导传达的工作精神、开展的各项活动,以及身边涌现出的优秀教师和学生、好人好事等等信息,记录下来,组成稿件,向校报投稿。校报的老师可以从中筛选出具有新闻价值和特色的稿件进一步挖掘、编辑整理后,在校报上刊登。
目前,科技进步日新月异,网络的发展异常迅猛。新媒体对传统媒介的影响不容忽视。校报要想不被淘汰,就必须和新媒体有区别,能够弥补新媒体的“短板”。新媒体最大的特点是快。但是不适合发布篇幅较长的文章,而传统的媒介则可以通过大篇幅的文字将一件事叙述的更为详尽,来满足广大读者的阅读需求。
所以,如果是写一篇消息,作为撰稿人的师生是消息事件的第一发现者,对事件的发生拥有第一手资料;如果是人物通讯,写身边的优秀教师或学生,那么撰稿师生首先是对身边的人物更为了解,采访起来更方便快捷,最能写出现场感,同时因为是身边的人,也即同专业,写稿时如果涉及到专业术语时,理解会更为透彻,用词自然也就更加准确。
三、当前院系师生稿件中的常见问题。
1、每一年校园以及各院系的活动都是在唱“四季歌”,基本上是没有太大的变化:专家讲座、报告会、教学活动、主题班会、参赛获奖、校企合作、优秀师生等。在写作时,均是几十年如一日的内容,老调陈词。但是中央、省市都会相应出台最新的教育改革的问题或决定等文件,对应这些文件,专家的报告,学校的要求等都会做出相应的调整。所以任何活动都有其相交于之前的不同之处,这就是创新点。
那么如何在这些常规性活动中发现新闻眼,创新性的采写新闻稿,使读者能有兴趣读下去,是当前高校师生需要认真思考和努力去学习改变的。
2、师生写作水平过低,缺乏发现新闻的“眼睛”。很多老师,能写出来一篇水平很高的学术性文章,却写不好一篇几百字的小消息;高考独木桥中走过的大学生,作文水平肯定是过关的,但是写出来的消息稿,却让人感觉还没有小学生的写作水平高……这些都是什么原因呢?他们写出来的消息,为什么会出现错别字连篇、语句不通顺、文不对题、内容表达不清楚等等这些看上去非常低级、非常low的情况呢?
首先是对新闻这一概念的不理解,不了解新闻到底是做什么的,不清楚新闻稿是一个什么样的文体。新闻写作不是作文,它是要作者冷静、客观地陈述一件事实,是不能添加任何个人情感的。新闻写作说复杂其实很简单,不需要任何华丽的辞藻,更不需要有多么高深的写作能力,只需要陳述清楚一件事发生的前因后果。但是新闻写作说简单又很复杂,因为我们大多数人从小学到大学基本上写作的都是记叙文一类的,这类文章一般都会用到前铺垫,后总结,中间带有丰富情感的写作方式,同时多选用名人名言也是一种常见的写作手法,所以要写好一篇简简单单的新闻稿倒是变得难了起来。很多人大多是没有跳出之前的思维方式。所以,有时候,往往一篇简明扼要的消息稿更能让人眼前一亮。
四、提高师生新闻写作能力的技巧
写作能力的提高不是一蹴而就的,需要慢慢的积累。
1、首先要先进行理论学习,从概念性的内容开始。要了解什么是新闻,比如,新闻的定义,新闻的五要素是什么,新闻的写作格式等等,以及新闻的分类、特点等。
2、从最基础的练起。刚开始写作新闻,不能贪多。标题是一个新闻的灵魂,要想写好一篇消息,就要先从起好标题入手。一则新闻的标题可以分为引题+主题+副题等。初学者不要先急于如何去学如何起好引题+主题+副题,可以先练习起好一个主标题。主标题必须简洁明了、干脆利落、准确相关。尽量用主动动词和专有名次。主标题应该提及文章的关键词与核心概念。实际上,牢记这些关键词有助于标题的构思。主标题还应该说明文章探讨的主要问题,抓住重点。主标题的措辞要不同于文章中的措辞,不要在导语中完全重复主标题。主标题的语言应该容易理解,读者看完主标题后应该能了解文章的大致内容。
3、比葫芦画瓢。每年校园的各项活动,80%的内容都是重复的,刚开始写新闻,不要想着创新,要先把基础打牢。所以,模仿往年同类活动的写作方法,是一种方便快捷的学习方法,虽然这种方法比较沉闷,但是非常实用。
4、随时抓住身边的新闻“眼”。作为一名宣传工作者,一定要具有新闻敏感性,提升自身的专业能力和媒介素养,做一名“有心人”。
作为学校的一名宣传工作者,要始终保持新闻敏感就要时刻关注国家大事、社会发展的动向以及学校的相关政策文件。这些都是媒体报道的风向标,同时也是学校师生关注的焦点和热点。只有及时了解国家当前的大政方针,才能根据这些主题在本校的日常工作中挖出有新闻价值的新闻线索,进行选题策划,提高发稿率。
要善于挖掘本校工作的创新点和亮点。每一所高校的职责都是为社会、国家培养人才,同时进行科学研究,服务社会。那么如何能在这么多高校中脱颖而出,通过新闻报道,凸显出本校的教学育人的特色、科研的亮点,就需要宣传工作者善于对本校进行创新点和闪光灯的挖掘。事件无论大小,只要能突出特色和新意,就是一个非常抓眼球的新闻线索。
5、做师生读者的“贴心人”,多沟通交流
宣传工作者要经常与高校新闻最重要的读者——师生进行沟通和交流,这也是发现和获取新闻线索的常用方法。经常到师生中去,了解大家喜闻乐见的消息都要哪些,包括哪些方面;了解师生中间所发生的一些事件,比如,经常做好人好事帮助同学的学霸、关爱学生辛勤付出的优秀老师等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