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江华
耳鸣
疾病概述
耳鸣是指人们在没有任何外界刺激条件下所产生的异常声音感觉,常常是耳聋的先兆,因听觉机能紊乱而引起。由耳部病变引起的常与耳聋或眩晕同时存在。由其他因素引起的,则可不伴有耳聋或眩晕。耳鸣多因肝胆火气上逆所致,或因肾阴亏虚,虚火上扰,或用脑过度或因风邪诱发所引起。
临床症状为耳鸣如蝉音、水激或击鼓之声。若伴头痛、头胀、烦躁、易怒、脉细弦,多为实证;伴头晕、目眩、心悸、腰酸、脉细弱者,多为虚证。
刮痧疗法
有效方一:脊柱两侧,耳区,颈2-5及其两侧,颈侧区及受术者主诉伴随症状的某些部位和肘窝区。
操作手法:先在脊柱两侧(从大椎至尾椎)轻刮3行,并重点刮颈2-5及其两侧5行,至出现痧痕为止,再刮颈侧区、耳区,然后刮受术者主诉症状的某些部位及肘窝区。每日1次,中病即止。
有效方二:分2组
(1)角孙、耳门、听宫、听会、瘼脉、翳风;
(2)少海、太溪。
操作手法:用刮痧、点揉法。先点揉第1组穴,每穴3-5分钟,再刮第2组穴至出现痧痕为止。每日1次。
有效方三:听官、听会、翳风、角孙、肾俞、命门、中渚、少泽、足三里、太冲。
操作手法:先刮頭面部听宫、听会、角孙、翳风,再刮背部肾俞、命门,然后刮上肢中渚、少泽,最后刮下肢足三里、太冲穴。用平补平泻法,刮至出现痧痕为度。隔日1次。 .
有效方四:分2组
(1)肝俞、肾俞、听宫、听会、耳门、太溪、三阴交;
(2)耳门、听宫、听会、翳风、外关、风池、曲池、合谷。
操作手法:
第1组先刮面部耳门、听宫、听会,再刮背部肝俞至肾俞,然后刮下肢三阴交、太溪穴。用补法,刮至微现痧痕为度。隔日1次。
第2组先刮面部耳门、听宫、听会,再刮头部翳风、风池,然后刮前臂曲池至外关,最后刮合谷。用泻法,刮至出现痧痕为度。每日1次。
健康贴士
具此症者宜保持心情舒畅,节房事,不要过度劳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