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家毕飞宇推付费音频节目

2018-04-11 16:10
课堂内外·创新作文高中版 2018年3期
关键词:毕飞宇益处音频

以作家、南京大学教授毕飞宇的文学讲稿《小说课》为底本的首档音频节目《毕飞宇和你一起读经典》,2017年12月28日在蜻蜓FM和喜马拉雅FM同步上线。毕飞宇献声录音棚,将阅读《红楼梦》《水浒传》《聊斋志异》《故乡》《项链》《杀手》《包法利夫人》等13部中外文学经典的心得体会娓娓道来。该音频节目一共75期,价值129元,这也使其成为知识付费的最新话题。

近来,各种知识付费的产品不断涌现,似乎成了互联网产业的新爆点。但相对应的,各种批评也不绝于耳,很多人认为,所谓知识付费,传播的只是二手知识,甚至不算是知识。但也有人认为,这可能会成为知识传播的新途径,如毕飞宇,他便认为,在人类的历史中,知识通过口口相传的时间,远多于文字。

听有益处但终究还要读

其实,听书不算是什么特别新鲜的事物,在互联网没有诞生之前,广播电台也有长篇小说联播的节目,虽然没有互联网这么方便,但总体形式其实差不多,对于那些相对固定的听众来说,也是一种乐趣和享受。听书当然有它独特的益处,但我依然觉得,听书不能代替读书。就我个人而言,我读书的时候喜欢做批注,每有所得,就写在旁边,听书显然没有这个功能。其次,听书也不利于思考,读书的时候,喜欢哪一段,可以反复咀嚼、品味,有感触了,可以停下来慢慢思考;听书虽然也能做到,但显然比较麻烦,翻来覆去地倒退、快进,也容易让人失去兴趣。

从形式上看,文字更抽象,读书适合慢慢品味、咀嚼,而听书适合浮光掠影地了解。从情感上看,读书的时候人更加理性、更容易反思。而声音更感性,听书的时候更多是情绪的体验,同时也更容易被朗读者的情绪所感染和带动。这两种方式很难说哪一种更好,比如读一本古代的经典,一个人慢慢阅读,会反复去思考,去琢磨其中的意义,遇到不懂的,会去查资料,探求真相,他的情绪却不太容易被书中的内容所带动。而如果有一个人在那里声情并茂地朗读、讲解,听者就不太容易去思考,反而更容易被朗读者、讲解者带动情绪,甚至被讲解者的情绪所裹挟。总之,听书固然有它的作用,也有它的市场,但终究代替不了阅读,听觉的感受也代替不了视觉的感受。

听书很好,但要防止弊端

互聯网时代,电子屏幕吸引了人们绝大多数的注意力,眼睛早已经不堪负累,相对来说,听书就比较好,如果是在家,还可以打开音响、免提等,避免长时间戴耳机造成耳朵损伤。而且听书还不耽误做别的事情,既能陪伴人度过枯燥乏味的时光,又能给人愉悦的感受,这也体现了时代的进步。现代化的社会中,人们变得越来越忙碌,时间被割裂成一个个碎片,让每个人都拿出大块的时间去阅读,确实不太现实,但同时,人们学习的需求又在增加,在这样的情况下,听书就成了一个不错的选择。

作为一种知识经济,听书模式的流行,在知识的传播、知识产权的保护以及知识分子利益的实现等方面,亦有好处。在高校、研究机构中,其实有很多非常有才华、有思想的老师,但一直以来缺乏很好的传播渠道。他们固然可以通过讲课来传播自己的知识、思想,但范围毕竟很小,有了听书这样的渠道,一堂课可能有成千上万的人在听,那些出类拔萃的知识分子,也更有用武之地了。

当然,听书流行的同时,一些乱象也应该引起我们的思考。要知道,不是每个人都能把书讲好,真正有学养、有思想、且能够适应大众传播的学者毕竟有限,由于现在市场上充斥着大量粗制滥造的产品,消费者花了钱,却得不到好的服务,必然会对听书失去信心。再比如,收费模式问题,有些平台取消了打赏功能,转为充值买礼物,还有的平台连打赏也分成,而且分成比例极高。这直接破坏了朗读者的兴趣,也破坏了听书产业的生态,值得注意。

猜你喜欢
毕飞宇益处音频
硝酸盐并不致癌还或有益处
必须了解的音频基础知识 家庭影院入门攻略:音频认证与推荐标准篇
基于Daubechies(dbN)的飞行器音频特征提取
发烧对人体有益处吗?
毕飞宇:
音频分析仪中低失真音频信号的发生方法
多翻书刊益处大
滑雪益处多 防护要做好
Pro Tools音频剪辑及修正
牙齿是检验真理的第二标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