难以走出的“老年孤独”

2018-04-11 16:10于滨力
科学养生 2018年4期
关键词:子女

于滨力

63岁的耿先生退休前是领导的小车司机,虽然不是领导,但也被人羡慕。随领导下基层,“基层”给领导的“意思”往往也有他的一小份。退休以后,往日的风光不再,他很有失落感。他一辈子就喜欢车,现在没车开了,想自己买一台。可老婆是善于精打细算过日子的女人,告诉他:买车不如打车合适,仔细一算账,还真是这么回事儿。于是他无所事事,就整天在家闷着看电视。长时间看电视,觉得除了累眼睛以外,什么也记不住,没意思,也不看了。平素他多少有点优越感,不太与人交流,这时候更没人交流了,于是就感到前所未有的孤独和郁闷。

老年人容易感到孤独

76岁的刘老太本来身体不錯,老伴儿去世以后,一直坚持自己单独生活。可是近期,一向身体不错的她也感觉自己来日无多,她本来害怕孤独,却不愿意去子女家过那种“寄人篱下”的生活,四个儿女分别居住在城市各个角落。子女们各自都很忙,但每周都有人来看她,而她却总是抱怨子女来的少,“这群白眼狼,把孤老婆子忘了!”每到月明星稀的夜晚,她就感到孤独像小虫一样啃噬她的心脏……

为什么老年人感到孤独者多呢?

有分析认为,老年人退休以后社会角色转变,活动范围变得狭窄,原有的正常活动减少,经济收入下降,有的在家庭的主导地位也被替换。还有很多老人体弱多病,行动不便,很少能够参加社会交流,更有一种似乎被遗弃的孤独感油然而生。

孤独的定义

心理学家定义,孤独是一种主观上的社交孤立状态,是与他人隔离或缺乏接触而产生的不被接纳的痛苦体验。很多人都体验过这种痛苦,统计资料表明,孤独感已成为现代人的通病。孤独感是人类独有的心理现象。人在渴望交往而实际交往情况不佳时容易产生孤独感。

心理治疗大师欧文?亚龙把孤独感解析为人际孤独、心理孤离、存在孤独三个层面。任何一个层面出现了失联状态,都会导致孤独感的出现。

有的心理学家把孤独感分为两种类型:一种类型是慢性孤独,这种孤独多是长期没有获得满意的人际网络引起的。前面提到的耿先生就是属于这一类型的。此外,实施“计划生育”国策以后,生的基本都是独生子女,调查显示,61.3%的独生子女有孤独感,这似乎是一种“天生”孤独;还有,少数的“上班族”在巨大的压力和竞争之下,竟日奔波,几乎没有时间与朋友畅谈心曲,心里增添了诸多寂寞;还有,那些看似幸福的全职太太经常独守空房,产生孤独的几率更大。

另一种是转化型孤独。比如子女长大单飞、家庭破裂、频繁跳槽等等,都会导致原有社会关系的断裂,会让人产生孤独之感。前面提到的刘老太就是属于转化型孤独。

国内某网站进行了一项8.5万人参与的大型调查发现,89%的男性和82%的女性表示孤独感随着年龄增长越来越强。孤独也在全球蔓延着,欧洲一项调查也表明,约三分之一的人经常感到孤单。

孤独就像病毒,扩散到每一个社会群体。一项针对城市老人的调查发现,四成人有孤独、压抑之感。尽管处于集体中,但社会变迁也让本应天真活泼的孩子和学生陷入孤独。某儿童娱乐网站去年发布的一份报告显示,在参与调查的15万名儿童中,有37.2%感受到孤独;中国人口宣传教育中心发布的报告显示,六成大学生觉得孤独。

孤独的危害大

美国心理专家曾经做过一项孤独实验。他们招聘了一批志愿受试者,将他们关在隔音的房间里,戴上半透明的护目镜、棉手套,尽可能减少听觉、视觉、触觉等刺激。除了吃饭和大小便以外,受试者必须24小时躺在床上。结果,尽管实验报酬很高,但几乎没人能坚守3天以上。到了第4天,受试者会出现双手发抖,不能笔直走路,应答速度迟缓,对疼痛敏感及出现幻觉等症状。可见,孤独对人的身心健康危害多么巨大。

杨百翰大学有一项涉及30万人的调查研究,结果表明,孤独感的危害相当于酗酒或每天吸烟15支。心理专家指出,孤独感会增加人体压力激素皮质醇的分泌水平,从而削弱免疫系统,使人更容易生病,孤独者的血压比正常人高出30毫米汞柱,患心脏病和脑卒中的几率比正常人高出3倍。一项新研究证实,人是社会性动物,长期处于孤独中的人,基因活动会受到影响,进而导致免疫力失衡,更容易得上传染病、高血压、失眠、癌症等,甚至早亡。美国、芬兰和瑞典三国联合研究发现,孤独的生活方式使癌症的发病率增加2~3倍。美国加州大学一项针对60岁以上老人的调查发现,常感孤独的人,寿命减少6年。

如何走出孤独

有孤独感并不可怕,几乎每个人都会或多或少地感受到过孤独,但这种心理感受需要及时疏导和改变,得不到疏导或解脱而发展成习惯,就可能使性情改变,如变得孤僻古怪,严重者有可能成为病态的自闭症,这就需要寻找心理医生治疗了。

怎样改变孤独的心理状态呢?

心理专家认为,孤独是可以自我摆脱的,主要是学会经营自己的内心世界。首先战胜自卑感或优越感,主动走出家门,与熟人、亲友多联系。交往会增加人们内心里的安全感、归属感,感受到温馨与快慰。前面提到的耿先生就是在亲友的劝慰下走出家门,与过去的老同事主动联系,不断在一起小聚聊聊彼此情况,孤独和郁闷少了。他通过朋友还认识了一些新朋友,给自己的生活增添了新的元素。通过与朋友交往,他的心情好多了。

与此同时,要善于运用通讯工具保持与亲友的联系。独自生活并不意味着与世隔绝,依然可以通过通讯工具进行交流。要有意识地经常与朋友、同学、同事保持联系,这种联系也不需要太多,四五个就可以。不过,美国哈佛大学公共政策专家罗伯特?普特曼发现,电话、网络缩短了时空距离,人们的圈子反而越来越小,生活更加私人化。这就需要除了通话以外,还要与朋友、同学、同事定期会面、小聚畅谈一下。

其次,坚持锻炼。人类是高级动物,动物的本能就需要活动或运动。感到孤独苦闷时,不妨出门锻炼一下,参加街舞、健步走、太极拳、跑步都可以。体育锻炼能改善神经系统的调节功能,提高神经系统对人体活动时错综复杂变化的判断能力。运动有助于大脑分泌多巴胺等让人兴奋和欣悦的化学物质,让人感到快乐,引发积极情绪。

再次,培养兴趣爱好。如果有一项可以专注的爱好,可能就不会觉得孤独了,平时还可以和圈子里的同道相互交流。不少老人退休后练书法、绘画,陶冶情操,有的甚至出了名气。生活中有许多活动是充满了乐趣的,只要你能够充分领略它们的美妙之处,就会消除孤独。如遇到挫折,心情不好,但又不愿与别人倾诉时,也可以跑到江边或空旷的田野,让大自然的清风尽情地吹拂,心情就会逐渐开朗起来。

另外,对老人的子女而言,陪伴老人最重要。不管多忙,每周也要抽出点时间陪陪老人,一起吃饭,或者一起出去玩玩。在自身的努力下,在亲友的帮助下,老人走出孤独虽然不容易,但还是有可能实现的。

猜你喜欢
子女
为子女无限付出,为何还受累不讨好?
与子女同住如何相处?
乔家五子女
农民工子女互助托管能走多远?
为子女升学攒资历
将房产过户给子女,为什么会被判决撤销?
子女能做的比医师多
从《无声告白》看边缘人家庭及其子女
何以子女不贫老人贫
明星子女天生潮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