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是当代中国的马克思主义

2018-04-11 23:01张传鹤
东岳论丛 2018年6期
关键词:马克思主义时代

张传鹤

(中共山东省委党校,山东 济南 250103)

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主要代表的中国共产党人,顺应时代发展,从理论和实践结合上系统回答了新时代坚持和发展什么样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怎样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这个重大时代课题,创立了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是在对马克思主义的历史传承中创立出来的,是历代马克思主义者思想精华的集大成者,使马克思主义在国际共产主义运动低潮时期薪火相传。它是在对当今中国现实问题的创新性思考中创立出来的,为解决当今中国的现实问题提供了科学方案,是全党全国人民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而奋斗的行动指南。它是在对当今世界时代课题和发展大势的深刻观察中创立出来的,为解决当今人类社会面临的共同课题贡献了中国智慧、中国方案,必将对推动人类社会发展进步产生重要的国际影响。它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最新成果,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深化了对共产党执政规律、社会主义建设规律、人类社会发展规律的认识,处处闪耀着马克思主义真理的光辉,为发展21世纪马克思主义做出了中国的原创性贡献。在国内外各种错误思潮暗潮涌动的时代背景下,它是我们战胜各种错误思潮,保持政治清醒,坚持正确的政治立场、政治方向、政治原则、政治道路的有力思想武器,是我们思想上的“主心骨”。我们必须深入领会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作为当代中国的马克思主义的本质,在新时代,用这一理论武装全党,教育群众。

党的十九大把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带领全党全国各族人民发展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最新理论成果命名为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党的十九届二中全会提出“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是当代中国的马克思主义”这一重要论断。这一论断包含三层涵义:其一,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在理论谱系上归属于马思主义;其二,在时间坐标上,它是属于当代的理论成果;其三,在创立主体上,它是中国共产党带领中国人民创造的,因此,在地理空间上,它是产生于中国大地上的思想成果。

一、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是高度认同和坚定信仰马克思主义的典范

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之所以有资格成为当代中国的马克思主义,首先是因为其思想理论上高度认同和坚定地信仰马克思主义。党的十八大之后,习近平总书记在一系列重要讲话中,代表全党表达了对马克思主义的高度认同和坚定信仰。

2016年5月17日,习近平总书记在哲学社会科学工作座谈会上的讲话中指出,马克思主义尽管诞生在一个半多世纪之前,但历史和现实都证明它是科学的理论,迄今依然有着强大生命力。马克思主义深刻揭示了自然界、人类社会、人类思维发展的普遍规律,为人类社会发展进步指明了方向;马克思主义坚持实现人民解放、维护人民利益的立场,以实现人的自由而全面的发展和全人类解放为己任,反映了人类对理想社会的美好憧憬;马克思主义揭示了事物的本质、内在联系及发展规律,是“伟大的认识工具”,是人们观察世界、分析问题的有力思想武器;马克思主义具有鲜明的实践品格,不仅致力于科学“解释世界”,而且致力于积极“改变世界”。在人类思想史上,还没有一种理论像马克思主义那样对人类文明进步产生了如此广泛而巨大的影响。在这一讲话中,习近平总书记把马克思主义看作对人类文明进步产生无与伦比影响的伟大认识工具和有力思想武器。

2016年7月1日,习近平总书记在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95周年大会上的讲话中指出:“坚持不忘初心、继续前进,就要坚持马克思主义的指导地位。”*习近平:《习近平谈治国理政》(第2卷),北京:外文出版社,2017年版,第33页,第33页,第65页,第65、66页,第67页。“马克思主义是我们立党立国的根本指导思想。背离或放弃马克思主义,我们党就会失去灵魂、迷失方向。在坚持马克思主义指导地位这一根本问题上,我们必须坚定不移,任何时候任何情况下都不能有丝毫动摇。”*习近平:《习近平谈治国理政》(第2卷),北京:外文出版社,2017年版,第33页,第33页,第65页,第65、66页,第67页。在这一讲话中,习近平总书记把马克思主义看作“立党立国的根本指导思想”。

2017年9月29日,习近平总书记在十八届中央政治局第43次集体学习时的讲话中指出:“在人类思想史上,就科学性、真理性、影响力、传播面而言,没有一种思想理论能达到马克思主义的高度,也没有一种学说能像马克思主义那样对世界产生了如此巨大的影响。这体现了马克思主义的巨大真理威力和强大生命力,表明马克思主义对人类认识世界、改造世界、推动社会进步仍然具有不可替代的作用。”*习近平:《习近平谈治国理政》(第2卷),北京:外文出版社,2017年版,第33页,第33页,第65页,第65、66页,第67页。“时代在变化,社会在发展,但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依然是科学真理。尽管我们所处的时代同马克思所处的时代相比发生了巨大而深刻的变化,但从世界社会主义500年的大视野来看,我们依然处在马克思主义所指明的历史时代。这是我们对马克思主义保持坚定信心、对社会主义保持必胜信念的科学根据。马克思主义就是我们党和人民事业不断发展的参天大树之根本,就是我们党和人民不断奋进的万里长河之泉源。背离或放弃马克思主义,我们党就会失去灵魂、迷失方向。在坚持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这一根本问题上,我们必须坚定不移,任何时候任何情况下都不能动摇。”*习近平:《习近平谈治国理政》(第2卷),北京:外文出版社,2017年版,第33页,第33页,第65页,第65、66页,第67页。“我们要赢得优势、赢得主动、赢得未来,战胜前进道路上各种各样的拦路虎、绊脚石,必须把马克思主义作为看家本领,以更宽广的视野、更长远的眼光来思考把握未来发展面临的一系列重大问题,不断提高全党运用马克思主义分析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不断提高运用科学理论指导我们应对重大挑战、抵御重大风险、克服重大阻力、解决重大矛盾的能力。要坚持不懈用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最新成果武装头脑、凝心聚魂,坚定全党马克思主义信仰和共产主义理想,不断提高全党特别是领导干部的理论思维能力和思想政治水平。”*习近平:《习近平谈治国理政》(第2卷),北京:外文出版社,2017年版,第33页,第33页,第65页,第65、66页,第67页。在这一讲话中,习近平总书记高度评价了马克思主义无可比肩的真理性、科学性、传播面和影响力,并把马克思主义看作中国共产党的看家本领。

二、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是坚持马克思主义的基本立场、观点和方法的典范

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之所以有资格成为当代中国的马克思主义,其次是因为其牢牢坚持了马克思主义的基本立场、观点和方法,如果放弃了马克思主义的基本立场、观点和方法,就不能成其为马克思主义了。

(一)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自觉地坚持马克思主义的基本立场:为人民谋幸福

立场问题是决定党和政权性质、宗旨的根本问题,是衡量一个党员及党的领导干部党性是否过硬的重要标尺。关于什么是马克思主义的立场,习近平总书记指出,马克思主义的立场就是要始终站在人民大众的立场上,立党为公、执政为民,把服务群众、造福百姓作为最大责任。这一观点是与马克思恩格斯的观点、毛泽东邓小平江泽民胡锦涛等党的领袖的观点一脉相承的。毛泽东同志要求党员领导干部要做人民的勤务员,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马克思、恩格斯指出:“过去的一切运动都是少数人的或者为少数人谋利益的运动。无产阶级的运动是绝大多数人的、为绝大多数人谋利益的独立的运动。”*《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1卷),北京:人民出版社,2012年版,第411页。毛泽东同志指出:“全心全意地为人民服务,一刻也不脱离群众;一切从人民的利益出发,而不是从个人或小集团的利益出发;向人民负责和向党的领导机关负责的一致性,这些就是我们的出发点。”*《毛泽东选集》(第3卷),北京:人民出版社,1991年版,第1094、1095页,第1096页。毛泽东还指出:“共产党人的一切言论行动,必须以合乎最广大人民群众的最大利益,为最广大人民群众所拥护为最高标准。”*《毛泽东选集》(第3卷),北京:人民出版社,1991年版,第1094、1095页,第1096页。邓小平同志反复强调,要把人民拥护不拥护、赞成不赞成、高兴不高兴、答应不答应作为制定方针政策和作出决断的出发点和归宿。代表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是江泽民同志提出的“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出发点和落脚点。胡锦涛同志提出要把人民放在心中最高位置。

十八大以来,习近平总书记多次指出“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就是我们的奋斗目标”,发出了“打赢脱贫攻坚战,到2020年消除绝对贫困”的伟大号召。在十八大以来反腐倡廉实践中,习近平总书记指出,“宁肯得罪千百个腐败分子,也不可辜负13亿多中国人民”“坚决打赢反腐败这场正义之战”,党的十九大指出,中国共产党的初心,就是为中国人民谋幸福。所有这些宣示,都集中体现了中国共产党始终站在马克思主义的人民立场上制定政策,推动实践。

(二)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自觉地坚持马克思主义的基本观点

习近平指出,马克思主义观点是马克思主义关于自然界、人类社会和人类思维规律的科学认识,是对自然界规律和人类社会实践经验的科学总结,体现在马克思主义哲学、政治经济学和科学社会主义这三个组成部分之中,涵盖面非常广泛。比如,关于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的基本观点;关于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的基本观点;关于社会形态和社会基本矛盾运动规律的基本观点;关于人类社会发展规律及其历史趋势的基本观点;关于社会主义必然代替资本主义的基本观点;关于社会主义革命和无产阶级专政的基本观点;关于生产活动是人类社会存在和发展根本前提的观点;社会主义经济政治文化社会协调发展的观点;关于无产阶级政党的基本观点;关于社会主义本质和社会主义建设的基本观点;关于人的全面发展的观点等。

马克思主义的基本观点还有很多,如“宗教是人民的鸦片”;“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人类要尊重自然”;“社会主义改造和社会主义建设是一个长期的过程”;革命和建设模式都要适合本国国情;改革是社会主义社会前进的直接动力;开放带来进步,封闭必然落后等等。

(三)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自觉地坚持马克思主义的基本方法

关于马克思主义的方法,习近平指出,马克思主义方法,就是唯物辩证法、实事求是、群众路线的思想方法和工作方法。笔者认为马克思主义方法最基本的还是唯物辩证法,实事求是和群众路线的思想方法、工作方法,是唯物辩证法的中国化表达,其根本精神,还是唯物辩证法。

2015年1月23日,第十八届中央政治局以辩证唯物主义基本原理和方法论为主题进行第二十次集体学习,习近平提出“四个要学习”,即要学习掌握世界统一于物质、物质决定意识的原理,坚持从客观实际出发制定政策、推动工作。同时掌握意识对物质反作用的规律,把思想建设放在党的建设第一位,强调“革命理想高于天”。要学习掌握事物矛盾运动的基本原理,不断强化问题意识,积极面对和化解前进中遇到的矛盾。要有全局观,对各种矛盾做到心中有数,同时又要优先解决主要矛盾和矛盾的主要方面,以此带动其他矛盾的解决。我们既要注重总体谋划,又要注重牵住“牛鼻子”。在任何工作中,我们既要讲两点论,又要讲重点论,没有主次,不加区别,眉毛胡子一把抓,是做不好工作的。要学习掌握唯物辩证法的根本方法,不断增强辩证思维能力,提高驾驭复杂局面、处理复杂问题的本领。坚持发展地而不是静止地、全面地而不是片面地、系统地而不是零散地、普遍联系地而不是单一孤立地观察事物,准确把握客观实际,真正掌握规律,妥善处理各种重大关系。要学习掌握认识和实践辩证关系的原理,坚持实践第一的观点,不断推进实践基础上的理论创新。

党的十八大以来,党中央提出要加强政策的顶层设计,增强改革措施的系统性、整体性、协同性,统筹推进“五位一体”总体布局,协调推进“四个全面”战略布局,党的十九大对新时代我国社会的主要矛盾做出新的判断,等等,无不体现了唯物辩证法的思想方法和工作方法。

三、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是在实践基础上推进马克思主义理论创新的典范

毛泽东曾经指出,不如马克思,不是马克思主义者,等于马克思,也不是马克思主义者,超过马克思,才是马克思主义者。马克思恩格斯的思想需要继承基础上的超越,列宁和中国共产党前辈的思想也需要继承基础上的超越。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之所以有资格成为当代中国的马克思主义,还因为其在坚持马克思主义基本立场、观点和方法的基础上,聆听时代的声音,顺应时代要求、人民的期待,在实践的基础上,创造性地发展了马克思主义。

2016年7月1日,在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95周年大会上的讲话中,习近平指出:“面对新的时代特点和实践要求,马克思主义也面临着进一步中国化、时代化、大众化的问题。”*习近平:《习近平谈治国理政》(第2卷),北京:外文出版社,2017年版,第33页,第34页,第34页。“时代是思想之母,实践是理论之源。实践发展永无止境,我们认识真理、进行理论创新就永无止境。今天,时代变化和我国发展的广度和深度远远超出了马克思主义经典作家当时的想象。同时,我国社会主义只有几十年实践、还处在初级阶段,事业越发展新情况新问题就越多,也就越需要我们在实践上大胆探索、在理论上不断突破。”“理论上不彻底,就难以服人。我们要以更加宽阔的眼界审视马克思主义在当代发展的现实基础和实践需要,坚持问题导向,坚持以我们正在做的事情为中心,聆听时代声音,更加深入地推动马克思主义同当代中国发展的具体实际相结合,不断开辟21世纪马克思主义发展新境界,让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放射出更加灿烂的真理光芒。”*习近平:《习近平谈治国理政》(第2卷),北京:外文出版社,2017年版,第33页,第34页,第34页。

2017年9月29日在十八届中央政治局第43次集体学习时的讲话中,习近平总书记指出:“只有民族的才是世界的,只有引领时代才能走向世界。要立足时代特点,推进马克思主义时代化,更好运用马克思主义观察时代、解读时代、引领时代,真正搞懂面临的时代课题,深刻把握世界历史的脉络和走向。新中国成立以来特别是改革开放以来,中国发生了深刻变革,置身这一历史巨变之中的中国人更有资格、更有能力揭示这其中所蕴含的历史经验和发展规律,为发展马克思主义作出中国的原创性贡献。”*习近平:《习近平谈治国理政》(第2卷),北京:外文出版社,2017年版,第66页,第62、63页。

2017年7月26日习近平在省部级主要领导干部“学习习近平总书记重要讲话精神,迎接党的十九大”专题研讨班开班式上指出:“在新的时代条件下,我们要进行伟大斗争、建设伟大工程、推进伟大事业、实现伟大梦想,仍然需要保持和发扬马克思主义政党与时俱进的理论品格,勇于推进实践基础上的理论创新。……我们要在迅速变化的时代中赢得主动,要在新的伟大斗争中赢得胜利,就要在坚持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的基础上,以更宽广的视野、更长远的眼光来思考和把握国家未来发展面临的一系列重大战略问题,在理论上不断拓展新视野、作出新概括。”*习近平:《习近平谈治国理政》(第2卷),北京:外文出版社,2017年版,第66页,第62、63页。

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以强烈的理论创新意识带领全党全国各族人民创造性地回答了当今中国和世界的面对的各种时代课题,提出一系列新思路、新方案、新表述。

在理想信念方面,在国际共产主义运动低潮时期,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提出要坚定共产主义远大理想,并反复强调坚定理想信念的重要性,提出“革命理想高于天”,理想信念是共产党人精神上的钙,缺了这个钙,就会得软骨病,提出要“不忘初心,牢记使命”,坚定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自信、理论自信、制度自信和文化自信。

在历史方位的判断方面,提出经过改革开放40年的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了新时代,提出新时代我国社会主义的主要矛盾是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与不平衡不充分的发展之间的矛盾,我国社会主要矛盾的变化是关系全局的历史性变化,对党和国家工作提出了许多新要求。我们要在继续推动发展的基础上,着力解决好发展不平衡不充分问题,大力提升发展质量和效益,更好满足人民在经济、政治、文化、社会、生态等方面日益增长的需要,更好推动人的全面发展、社会全面进步。提出新时代必须回答的一个重大时代课题:在新时代坚持和发展什么样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怎样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并作了初步回答,答案就是“八个明确”和“十四个坚持”的基本方略。

在工作的“布局谋篇”方面,提出统筹推进“五位一体”总体布局,协调推进“四个全面”战略布局。所谓“五位”,就是经济建设、政治建设、文化建设、社会建设、生态建设五个方面的建设都要到位,以这五个方面的建设,推进我国物质文明、政治文明、精神文明、社会文明、生态文明水平全面跃升,一个国家综合文明素质的高低最终要由这五个文明的发展水平来决定。所谓“一体”,就是这五个方面的建设成果,最终统一体现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事业的成就上,统一体现到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水平和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目标的实现效果上,统一体现到我国综合文明素质的提升上。“四个全面”战略布局在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体系中是论述党执政活动的主要工作抓手和战略支点的。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事业涉及治党治国治军、内政外交国防等广泛领域,面对纷繁复杂的工作,要抓出成效,就需要找准主要的工作抓手和工作的战略支点,通过抓这四个重要战略支点上的工作,来带动面上的工作,达到抓点带面、纲举目张的效果。

在战略步骤方面,提出从十九大开始,分三步走,把我国建设成为富强民主文明和谐美丽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第一步,到2020年,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第二步,到2035年基本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第三步,到2050年,把我国建成富强民主文明和谐美丽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成为综合国力和国际影响力领先的国家。

在发展动力方面,提出改革只有进行时,没有完成时,要进一步释放改革红利,通过全面深化改革,完善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推动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

在法治保障方面,提出建设社会主义法治体系,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提出搞好法治规范体系、法治实施体系、法治监督体系、法治保障体系、党内法规体系等“五个体系”建设和“科学立法、严格执法、公正司法、全民守法”的四环节法治建设思路。在立法环节,提出进一步加强党对立法工作的领导,充分发扬立法民主的精神,防止立法部门化,探索委托第三方起草法律草案。在司法环节,提出让审判者裁判,让裁判者负责的司法责任制,进一步推进司法公开。在守法环节,推出要在全社会培养尊法学法守法用法的意识。

在经济建设方面,做出我国经济发展进入新常态的判断,提出贯彻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的发展理念。聚焦提高发展质量,努力推动我国经济实现“三个转变”,即由中国制造向中国创造转变,由中国速度向中国质量转变由,制造大国向制造强国转变。在资源配置方面,让市场在资源配置中起决定性作用。以“三去”、“一降”、“一补”为取向,紧抓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提出加快发展先进制造业,推动互联网、大数据、人工智能和实体经济深度融合,在中高端消费、创新引领、绿色低碳、共享经济、现代供应链、人力资本服务等领域培育新增长点、形成新动能。提出加快发展现代服务业,瞄准国际标准提高水平。提出促进我国产业迈向全球价值链中高端,培育若干世界级先进制造业集群。加强基础设施网络建设。提出激发和保护企业家精神,鼓励更多社会主体投身创新创业。建设知识型、技能型、创新型劳动者大军,弘扬劳模精神和工匠精神,营造劳动光荣的社会风尚和精益求精的敬业风气。提出倡导创新文化,强化知识产权创造、保护、运用。鼓励大众创业,万众创新。

在政治建设方面,突出强调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制度是具有鲜明特色和优势的好制度,要坚定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制度的自信,不能老想着“西天取经”。明确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最本质的特征是中国共产党领导,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的最大优势是中国共产党领导,党是最高政治领导力量,党政军民学,东西南北中,党是领导一切的。要坚持“三个有机统一”,要坚持和完善我国的根本政治制度和基本政治制度,要大力发展社会主义协商民主,并深入推进法治建设、机构改革和政府职能转变。

在文化建设方面,提出在增强文化自信、文化自觉的基础上,推动社会主义文化繁荣兴盛,建设社会主义文化强国。要建立健全意识形态工作责任制,牢牢掌握意识形态工作的领导权管理权话语权,推进传统媒体和新型媒体融合发展,形成大宣传格局,敢于亮剑。提出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要贯穿于经济社会管理活动中,要在落细落小落实上下功夫。提出推进诚信建设和志愿服务制度化,强化社会责任意识、规则意识、奉献意识。提出繁荣发展社会主义文艺,提升文艺原创力,做到“三精”(思想精深、艺术精湛、制作精良、“三讲”(讲品位、讲格调、讲责任),抵制“三俗”(低俗、庸俗、媚俗)。提出要推进国际传播能力建设,讲好中国故事,展现真实、立体、全面的中国,提高国家文化软实力。

在社会建设方面,提出为什么人的问题,是检验一个政党、一个政权性质的试金石。要在幼有所育、学有所教、劳有所得、病有所医、老有所养、住有所居、弱有所扶上不断取得新进展,使人民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更加充实、更有保障、更可持续。提出建设教育强国是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基础工程,办好人民满意的教育,推动城乡义务教育一体化发展,努力让每个孩子都能享有公平而有质量的教育,加快一流大学和一流学科建设,实现高等教育内涵式发展。提出要全面建成覆盖全民、城乡统筹、权责清晰、保障适度、可持续的多层次社会保障体系,尽快实现养老保险全国统筹,建立全国统一的社会保险公共服务平台。坚持房子是用来住的、不是用来炒的定位,加快建立多主体供给、多渠道保障、租购并举的住房制度。提出实施健康中国战略,为人民群众提供全方位全周期健康服务。坚决打赢脱贫攻坚战,坚持精准扶贫、精准脱贫,扶贫同扶志、扶智相结合。提出有效维护国家安全,特别是维护政治安全。

在生态建设方面,在生态环境日益恶化,人民群众对加强生态环境保护的呼声越来越强烈之时,提出人与自然是生命共同体,人类对大自然的伤害最终会伤及人类自身,这是无法抗拒的规律。人类必须尊重自然、顺应自然、保护自然。我们要建设的现代化是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现代化,既要创造更多物质财富和精神财富以满足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也要提供更多优质生态产品以满足人民日益增长的优美生态环境需要。必须树立和践行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理念,坚持节约资源和保护环境的基本国策,像对待生命一样对待生态环境,统筹山水林田湖草系统治理,实行最严格的生态环境保护制度,形成绿色发展方式和生活方式,坚定走生产发展、生活富裕、生态良好的文明发展道路,建设美丽中国,为人民创造良好生产生活环境,为全球生态安全作出贡献。提出对制造污染的企业和监管失职的环境执法者要终身追责。党的十八大之后,对企业污染实行按日计罚,探索建立河长制、国家公园和生态廊道。十九大提出要建立设立国有自然资源资产管理和自然生态监管机构,完善生态环境管理制度,统一行使全民所有自然资源资产所有者职责,统一行使所有国土空间用途管制和生态保护修复职责,统一行使监管城乡各类污染排放和行政执法职责。

在军队和国防建设方面,提出瞄准建设世界一流军队的目标,推进军事理论现代化、军队组织形态现代化、军事人员现代化、武器装备现代化。提出加强军队党的建设,建设一支听党指挥、能打胜仗、作风优良的人民军队,培养有灵魂、有本事、有血性、有品德的新时代革命军人,永葆人民军队性质、宗旨、本色。提出军队是要准备打仗的,一切工作都必须坚持战斗力标准,向能打仗、打胜仗聚焦。扎实做好各战略方向军事斗争准备,开展实战化军事训练,加快军事智能化发展。提出组建退役军人管理保障机构,让军人成为全社会尊崇的职业。

在维护和推动国家统一方面,对于香港、澳门问题,针对极少数“港独”的挑衅,提出“一国两制”在实践中不能走样,香港和澳门在维护国家主权、安全和发展利益方面,必须承担基于《宪法》和《基本法》的宪制责任,中央政府对香港特别行政区和澳门特别行政区行使全面管治权。同时,促进港澳与内地实现融合发展。对于台湾问题,一方面表明坚决的反独立场,提出“六个任何”,即绝不允许任何人、任何组织、任何政党、在任何时候、以任何形式、把任何一块中国领土从中国分裂出去,同时提出让“台湾同胞与大陆居民在教育、就业、创业、生活方面享受同等待遇”,“反独”与“促统”力度同时加大。

在外交政策方面,针对国际社会对中国崛起方式的疑虑,提出中国共产党是为中国人民谋幸福的政党,也是为人类进步事业而奋斗的政党。提出推动“两个构建”,即推动构建互相尊重、公平正义、合作共赢的新型国际关系,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建设持久和平、普遍安全、共同繁荣、开放包容、清洁美丽的世界。提出中国要始终做世界和平的建设者、全球发展的贡献者、国际秩序的维护者。针对世界不同文明之间存在的敌视、隔阂和冲突,提出要尊重世界文明多样性,以文明交流超越文明隔阂、文明互鉴超越文明冲突、文明共存超越文明优越。针对国际社会对环境问题的关切,提出要坚持环境友好,合作应对气候变化,保护好人类赖以生存的地球家园。随着中国综合国力和国际影响力的增强,适时提出积极参与全球治理和国际规则的制定,力所能及地为国际社会提供共同产品,把为人类作出新的更大的贡献作为自己的使命。

在党的建设方面,提出新时代党的建设总要求,把政治建设摆到首位,严肃政治纪律和政治规矩,改善政治生态;提出加强党内法规制度配套建设,推进党内法规立、改、废;提出要扎紧制度的笼子;提出以作风建设为切入点,深入推进全面从严治党;提出抓住压实党建主体责任和严肃执纪问责这个牛鼻子,切实解决党建工作宽、松、软的问题;提出新形势下加强和规范党内政治生活,要以上率下,重点是各级领导机关和领导干部,关键是高级干部特别是中央委员会、中央政治局、中央政治局常务委员会的组成人员。在推进党风廉政建设的过程中,创造了“照镜子,正衣冠”“红红脸,出出汗”“洗洗澡,治治病”“带电的高压线”“打虎、拍蝇”“破窗效应”“治病树、正歪树、拔栏树”“扯袖子”“咬耳朵”等形象生动的新表述。

猜你喜欢
马克思主义时代
马克思主义的中国化
牢牢坚持马克思主义儿童观
壮丽七十载奋斗新时代
壮丽七十载 奋斗新时代
马克思主义为什么“行”
马克思主义穿起了中国的粗布短袄
新时代下的马克思主义
e时代
e时代
e时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