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彦兰
(河南省开封市中心医院康复医学科 开封 475000)
据统计[1],原发性高血压多发于中老年人群,其发病率高达12%,且随我国人口老龄化及人们生活方式的改变,发病率呈逐年增长及年轻化趋势。主要临床表现为动脉压升高,随病情进展可诱发心、脑、肾等重要脏器病变。西医治疗多以依那普利等降压药物控制血压,虽能有效缓解患者临床症状,但长期用药易引发眩晕、头痛、肌肉痉挛等不良反应。中医认为该病多与过食肥甘、年老阴亏等有关,多见痰瘀互结、阴虚阳亢之证。本研究选取我院原发性高血压患者96例为研究对象,探讨羚角钩藤汤加减联合黄芪注射液对患者血压控制及生活质量的影响。现报道如下:
1.1一般资料选取2016年3月~2017年8月我院收治的原发性高血压患者96例,根据治疗方法不同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48例。观察组男27例,女 21例;年龄 39~63岁,平均(49.97±9.62)岁;病程1~5年,平均(2.61±1.33)年。对照组男 26例,女22例;年龄 38~63 岁,平均(49.63±9.36)岁;病程1~4年,平均(2.48±1.06)年。两组患者年龄、性别及病程等一般资料对比无显著性差异(P>0.05),具有可比性。本研究经我院医学伦理委员会审批通过。
1.2纳入及排除标准(1)纳入标准:均符合原发性高血压诊断标准[2];均知情本研究并签署同意书。(2)排除标准:合并心力衰竭、糖尿病者;病例资料不全者。
1.3治疗方法两组患者均给予利尿剂等常规治疗,在此基础上,对照组给予黄芪注射液(国药准字Z13020999)治疗,静脉滴注,20 ml/次,1次 /d。观察组给予羚角钩藤汤加减联合黄芪注射液治疗,黄芪注射液用法用量同对照组,羚角钩藤汤组方:羚角20 g、白芍 15 g、生地黄 30 g、双钩藤 20 g、菊花 15 g、天麻 15 g、竹茹 15 g、桑叶 15 g、川贝 10 g、炙甘草9 g、茯苓15 g,阳亢重者加牛膝15 g、石决明30 g,失眠重者加远志20 g、夜交藤15 g。1剂/d,水煎,分早晚服。两组均持续治疗14 d。
1.4疗效评价标准[3]显效:舒张压降低>10mmHg,且舒张压≤90 mm Hg或收缩压降低>20 mm Hg;有效:舒张压降低≤10 mm Hg,但舒张压≤90 mm Hg或收缩压降低≤20 mm Hg;无效:舒张压与收缩压均无明显降低。总有效率=(显效+有效)/总例数×100%。
1.5观察指标 (1)临床疗效。(2)两组治疗前后舒张压、收缩压及生活质量。生活质量采用SF-36生活质量简表进行评估,共100分,评分越高提示患者生活质量越好。
1.6统计学处理采用SPSS21.0统计学软件处理数据,以表示计量资料(舒张压、收缩压及SF-36评分),行t检验,以百分比表示计数资料,行χ2检验,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1两组临床疗效比较观察组治疗总有效率为85.42%,明显高于对照组的66.67%,P<0.05。见表1。
表1 两组临床疗效比较[例(%)]
2.2两组舒张压、收缩压及SF-36评分比较治疗前,两组收缩压、舒张压及SF-36评分对比无明显差异(P>0.05);治疗后,观察组收缩压、舒张压较对照组低,SF-36评分较对照组高,P<0.0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见表2。
表2 两组舒张压、收缩压及SF-36评分比较
表2 两组舒张压、收缩压及SF-36评分比较
SF-36评分(分)治疗前 治疗后观察组对照组组别 n 舒张压(mm Hg)治疗前 治疗后收缩压(mm Hg)治疗前 治疗后48 48 t P 96.89±5.69 97.21±6.34 0.260 0.795 81.36±6.79 86.45±6.62 3.719 0.000 161.63±9.73 159.21±9.35 1.243 0.217 130.52±9.17 137.98±11.86 3.448 0.001 53.93±2.16 53.68±2.20 0.562 0.576 65.72±1.98 58.64±1.47 19.891 0.000
原发性高血压是一种临床发病率极高的心血管疾病,若未及时有效治疗可诱发多种心脑血管急症。随其发病率逐年增长,人们对控制血压的重视程度不断提高。降压药治疗原发性高血压,虽能有效控制患者血压但存在诸多副作用,且停药后血压易出现“反跳”现象。中医学认为,原发性高血压属“中风、眩晕”等范畴,其诱发因素与肝肾阴阳失调有关。黄芪注射液主要成分为胆碱、葡萄糖醛酸及多种氨基酸等,具有养心通脉、益气养元、扶正祛邪等功效,用于治疗原发性高血压可有效扩张血管,降低血压,且不影响冠状血管血流量[4]。羚角钩藤汤包括羚角、钩藤、菊花、桑叶、天麻、川贝、炙甘草、茯苓、竹茹等多味中药,其中羚角具有息风止痉、清泄肝热等功效,与钩藤共为君药,可加强平肝息风、凉血开窍之效;菊花、桑叶等共为臣药具有辛凉疏泄、通腑泻浊之功效;辅以佐药菊花、天麻、川贝、炙甘草、茯苓、竹茹等可加强息风解痉、清热化痰、宁心安神之功效。诸药合用标本兼顾,随症加减,降压作用稳定持久,且不良反应少,有助于提高患者生活质量[5]。
本研究结果显示,观察组治疗总有效率及生活质量评分高于对照组,治疗后收缩压、舒张压低于对照组(P<0.05),提示羚角钩藤汤加减联合黄芪注射液治疗原发性高血压效果显著,可有效控制患者血压,提高生活质量。
[1]陈积辉,卢国良,孙沛.黄芪注射液对原发性高血压患者抗氧化能力及血管弹性的影响[J].实用临床医药杂志,2016,20(17):135-137
[2]张兰凤.高血压中医诊疗指南[J].中国中医药现代远程教育,2011,9(23):108-109
[3]陈晓琳.羚角钩藤汤加减联合西医降压药治疗原发性高血压的临床观察[J].中国现代药物应用,2016,10(8):159-160
[4]许涛,宋月霞,赵楚敏,等.黄芪注射液对原发性高血压患者血管功能状态的影响[J].医学综述,2015,21(12):2289-2290
[5]纪定国.羚角钩藤汤治疗原发性高血压合并高血脂症的临床研究[J].中国农村卫生,2016,18(20):92-9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