多方位学习 提高素质为打造新型媒体出谋划策

2018-04-10 11:07宗洁
赢未来 2018年32期
关键词:苏州传统媒体人才

宗洁

摘 要:由徐州市机关工委组织的“好作风促发展”培训已经结束一段时间了。回想当时的学习,内容覆盖面广,时间安排紧凑,我们本着树立良好学风、自觉锤炼作风的学习态度,全身心投入到此次学习当中,完成了“从单位员工到普通学员,从工作到学习,从家庭生活到集体生活”的转变。

关键词:学习领悟;出谋划策

放下手中的工作,带着学习借鉴的任务,向省内经济最发达、现代化程度最高的城市取经,关注金融、文化、艺术等版块,认真领悟学习内容,从人才配备角度出发为报社的发展出谋划策。

苏州科技城管委员会原副书记周驿为我们做的以“招商实践,亮‘招之见”为题的报告是将理念引入实践的最好证明。苏州经济的发展,招商引资功不可没,周书记带领他的团队亮绝招——招商好思路、谋划大格局;使真招——招商好人才、担当大动作;出奇招——招商好方法、锁定大项目,让团队协作成就各项目落地起到举足轻重的作用。

苏州市经信委副主任李忠讲述了苏州经济加速发展态势下一些困扰及应对措施。从2013年麦肯锡公布的信息到美国《先进制造业国家的战略计划》的分析,到已初步完成的《中国制造2025苏州实施纲要》和编制《苏州市工业经济“十三五”规划》,苏州对产业进行梯度布局,优化各项指标,以提质增效实现跨越发展。

培训期间,我们还实地参观了苏州工业园区、昆山花桥经济开发区行政服务中心、周新民党建工作室、全国文明村——树山村、苏通科技产业园及中奥苏通生态产业园和南通廉洁文化广场,大量的数据、图片、讲解冲击着固化的思想,先进的理念不断呈现,每次听讲每次参观都有深深的触动,更真切地体会到“发展才是硬道理”“科技创新”的深刻内涵。

归根结底,先进的理念,持续的发展,科技的创新,关键还是人才。人才的招攬和使用,团队的建设和配合尤为重要。在互联网迅速发展的时代,传统的媒体受到了极大的冲击,我所在的徐州报业传媒集团也和全国的同行一样,经历着寒流。在新形势下如何应对就是我们管理人员需要思考并加以解决的工作重点。

第一、人才流失现象严重。近几年来,传统媒体受众和客户流失、经营滑坡、影响力降低,一批纸质媒体甚至出现了休刊停刊等情况,使得很多年轻优秀的人才主动离职,前往今日头条、澎湃新闻等互联网媒体发展。应聘者的数量和质量较以往均有不同程度的下降。招聘人才、锁住人才也成为媒体进一步发展的第一要务。

第二、全国的报业都在做转型升级,构建全媒体采编、发布、经营、管理为一体的综合性技术支撑平台势在必行。正如我们社长刘明同志所说,正是这样的形势可以倒逼着我们去认真审视分析传统媒体的优势所在,然后借力新媒体,研发新产品,建造新平台,打造新渠道,设计新机制,重新构建传播新优势。在这个报网融合的探索道路上,需要更多拥有新理念更多敢打敢拼的复合型人才,对复合型人才的培养也是传统媒体发展的重要保证,这对我们人才的引进工作提出新的挑战。

第三、面对数字化与信息化带来的挑战和机遇,数字化转型升级成为抢占未来发展领地的重要途径。正如小平南巡时对江苏的期望“能快则快”一样。徐州报业传媒集团的“今日徐州”APP对此次学习的全程跟踪报道,几乎同步呈现了我们的学习情况和学习感受,将我们的学习体验与客户端的各位用户实时分享,充分体现了互联网时代的“快”和“立体、海量”。新媒体技术人才的引进对这一转变的实现发挥了重要作用。新技术人才的引进成为传统媒体发展的重要支撑。

第四、纸媒在互联网的巨大冲击下,前行举步维艰,发行量逐年下降,广告收入也呈现出逐年下滑局面。但也应该看到很多读者开始回归读书看报的阅读方式,品味着慢阅读的乐趣。那么如何改进现有报纸所提供的阅读信息的形式、内容,抓住这部分回归群体,并形成看好书读好报也会是时尚的新理念,也是对媒体人创新观念的挑战。

此次苏州南通学习给我最大的触动就是:做好一件事一定要有目标、有理念、有研判、重配合。我们单位还有很多有经验的老报人,他们有着宝贵的办报经验,是不可多得的重要财富。努力锻造“善操作、会落实、能创新、敢担当”的员工队伍,发起新老媒体人的头脑风暴,用新媒体人的“新”和老报人的“老”尝试着特色办报,办读者想看的、愿意品评的、方便携带的也许是时尚标签的报纸,打造“快-互联网-互联网+”新模式和“慢-纸媒-读报品味”老模式,以“新的和老的都可以做成好的”为特色,为徐州市民的快生活和慢生活增添一抹靓色。

参考文献:

[1]肖昂,周莉敏,薛竹婷.融媒体时代下的纸媒出路在哪[N].郑州航院报,2016-11-16.

猜你喜欢
苏州传统媒体人才
人才云
“洋苏州”与“新苏州”演奏和弦
忘不了的人才之策
留住人才要走心
“人才争夺战”
传统媒体为什么要包装自己的“网红”
苏州一光
传统媒体在新形势下如何实现突围
五问传统媒体:你以为熬过寒冬就是春天吗?
苏州十二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