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厚刚
摘 要:当今时代是日新月异的信息经济时代。在全新的时代背景下,先进的教育手段与教学方式融合的方式也越来越多样化。微课的出现及其在课堂教学中的广泛应用很好地说明了这一点。将之运用到初中物理教学中,能够将晦涩难懂的物理知识以清晰、直观的形式呈现出来,从而增强学生对所学知识的直观认识,为高效化物理教学课堂的构建提供有力支撑。基于此,本文针对微课在初中物理教学中的应用进行一番阐述,以期为一线教育工作者提供参考价值。
关键词:初中物理;微课;课前预习;物理实验;课后拓展
微课,具体来说,是一种微型授课视频。它依托多媒体制作设计完成,有着比传统多媒体教学无法比拟的优势,诸如内容针对性强,传播方式和呈现方式多样化等,并且能够打破时间和空间的限制,短小精悍更利于学生的碎片化学习。将之与初中物理教学融合起来,能够转变传统单一、固化的授课模式,使物理教学变得更加高效、便捷,对创新物理教学模式有积极的促进意义。
一 运用微课助力课前预习,提升学生学习效果
在课堂教学中,课前预习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它能够让学生提前碰触所学知识,使学生对新课中的重难点知识有初步的了解,避免因直接听课造成的困惑,提高课堂听课的针对性和目的性。而运用微课能够很好地促进这一目的的实现。初中物理教師可以将相关知识要点制作成微课,指导学生进行课前预习,使学生能够提前对所学内容有了解和认知,为后续课堂教学活动的顺利开展打好基础。
例如,在进行“探究光的折射定律”这课内容的教学时,我在课前制作了一个三到五分钟的微课视频,以此来指导学生进行课前预习。在微课中,将本课的主要知识点如什么是折射现象、折射的六要素,光的折射定律及光路的可逆性等内容直观地展现了出来。同时,利用动态演示和动画模拟的形式对光的折射定律进行了细致的讲解和分析,使学生通过观看不仅对本课的基本内容有了初步的把握,还增强了对重难点知识的认识。如此一来,通过运用微课指导学生进行课前预习,摆脱了学生的盲目学习状态,提升了学生的预习学习效果,使课堂教学得以顺利、有条不紊地进展下去。
二 运用微课助力物理实验,增强学生直观认识
物理是一门以实验为基本内容的学科。生动、直观的物理实验不仅能够实现抽象知识的具象转化,还能锻炼学生的观察能力和动手操作能力,是物理教学的重要辅助手段。然而受课堂教学时间、试验场地和器材的限制,导致实验教学受阻。而微课的运用则能很好地解决这一问题。初中物理教师可以利用微课指导学生进行实验教学,利用微课的多样化功能展示实验的关键步骤和具体动作,从而增强学生对物理实验的直观认识,促进实验教学目标的实现。
例如,以“探究灯泡的电功率”这部分内容为例,为了使学生能够直观地认识到如何用电压表和电流表测量小灯泡的功率,我在完成实验原理的讲解后,利用微课将具体的实验流程和步骤展示了出来。在微课视频中,将实验仪器的正确连接方式和连接步骤,开关在连接过程张所处的状态,滑片在滑动变阻器中所处的位置,以及什么时候连接电压表等内容都生动、直观地展现了出来,配上生动的讲解,增强了学生对整个实验的了解和认识。在演示实验的过程中,我也充分利用微课的暂停、随时播放和缩放等功能,利用间隙与学生互动,了解学生的学习效果,从而更好地把握课堂动态。如此一来,通过运用微课演示物理实验,弥补了传统实验教学的不足,增强了学生对所学知识的了解和认知,更好地促进了物理教学目标的实现。
三 运用微课助力课后拓展,帮助学生巩固知识
物理是一门实用性较强的学科,体现在物理知识在实际生活中有着广泛的应用。为此,在实际教学中,教师应注重课外拓展教学,使学生充分认识到物理知识的实用性。而微课此时便有了用武之地。初中物理教师可以利用微课帮助学生进行课后拓展,使学生能够突破传统的认知框架,认识到这门学科的实用性能,从而以更加积极地心态投入到课程的学习中。
例如,完成《家庭电路》这部分内容的教学活动后,为了使学生能够更好地认识到本课知识在实际生活中的运用,教师可以借助微课让学生在课下组装、连接电路,在微课的指导下进行串联、并联两种电路的连接,研究不同的连接状态下电路的电压情况,充分认识家庭电路的重要组成部分、每一部分的作用等等。同时,鼓励学生将自己的实践过程拍摄下来,同样制作成微视频,在课堂上进行展示和分享。如此一来,通过运用微课进行课后拓展教学,使学生充分认识到了所学知识在实际生活中的运用,培养了学生学以致用的意识,促进了物理教学质量和效率的改进和提升。
总之,微课作为信息化教学的产物,及重要的教学辅助工具,在课堂教学中有着较高的应用价值。初中物理教师应从自身学科的特点出发,积极探究微课应用于课堂教学的有效方法和策略,利用微课来有效地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意识和科学探究意识,为实现物理教学效果的提升贡献自己的微薄之力。
参考文献:
[1]钟晓萍.微课在初中物理教学中的应用研究[J].中国教育学刊,2017
[2]谭志勇.微课在初中物理实验教学中的应用[J].基础教育研究,201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