蒋庆来 潘达 陈享姿
摘要: 本文通过分析产业联盟的概念与特征,产业链、创新链、资金链的构成及互动机制,构建了“围绕产业链部署创新链,围绕创新链完善资金链”,实现“三链融合”发展研究的分析框架。重点研究阐述了产业联盟与“三链融合”发展之间的作用关系,并针对我国产业联盟发展面临的主要问题,提出了产业联盟有效促进“三链融合”发展的对策建议。
Abstract: By analyzing the concept and features of Industrial Alliance, and the interactive mechanism of industrial chain, innovation chain and fund chain, the framework of "Deploy the innovation chain around the industry chain, improve the fund chain around the innovation chain" and "Three Chain Integration" development research was built. The relationship between Industry Alliance and the" Three Chain Integration" development was focused on. Aiming at the main problems of China's industrial alliance development, the countermeasures and suggestions about Industry Alliance in promoting "Three Chain Integration" development were put forward.
关键词: 产业联盟;产业链;创新链;资金链;技术创新
Key words: Industrial Alliance;industrial chain;innovation chain;fund chain;technical innovation
中图分类号:F279.27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6-4311(2018)11-0082-04
0 引言
新一轮科技体制改革提出,要围绕产业链部署创新链,围绕创新链完善资金链。促进创新链、产业链、资金链“三链融合”发展,有效配置科技创新资源是加快经济转型升级的根本出路。产业联盟的主要任务集中在产学研合作突破产业发展的核心技术、促进创新资源共享、加速科技成果的商业化运用以及加强人员交流互动等几个方面。产业联盟聚集了区域产业链、创新链、资金链上的优势资源,在加快促进“三链融合”发展方面可以充分发挥其独特的天然优势。本文研究产业联盟促进“三链融合”发展的作用机制,可为产业联盟指明发展方向和途径,为加快促进“三链融合”发展提供理论支撑。
1 产业联盟与“三链融合”发展研究的分析框架
1.1 产业联盟概念与特征
产业技术创新战略联盟(以下简称产业联盟)通常指由企业、大学、科研机构或其他组织机构,以企业的发展需求和各方的共同利益为基础,以提升产业技术创新能力为目标,以具有法律约束力的契约为保障,形成的联合开发、优势互补、利益共享、风险共担的技术创新合作组织[1]。
与以往的产学研模式相比,技术创新联盟具有主体企业化、目标产业化、约束法律化、合作自由化等特征[2]。企业既是创新资源投入的主体,也是推动研发成果应用的主体,在整个过程中发挥主导作用;技术创新联盟由政府推动,主要目标是提高产业的国际竞争力,重点发展关键共性技术、亟待消化的引进技术、区域经济发展急需的支撑性技术等;技术创新联盟拥有具备法律约束力的联盟协议,明确了各方的权利义务关系;技术创新联盟是基于产学研各方的需求成立的,成员的进入与退出都遵循自愿原则,是一种自由的合作关系。
1.2 产业链、创新链及资金链的构成及互动机制
对于产业链、创新链及资金链的互动机制,国内外学者从不同角度对三链融合开展探讨研究。袁继新等[3]认为产业链是以行业龙头骨干企业为主,整合上下游行业资源而在特定区域形成的产业链条,创新链是产业环节中的某一项产品从研发到产业化形成的创新链条,资金链是指从研发到产业化过程中资金的支持方式不同而形成的资金链条,产业链、创新链与资金链的“三链融合”是指建立资金支持科技创新、科技创新支撑产业发展的互动机制。李玉琼等[4]在分析了产业链与创新链各自演进过程中动力机制的前提下,通过二者动力机制之间的关联性把产业链与创新链有机的耦合起来,構建了产业创新链协同创新机制模型。易可君等[5]通过理论研究揭示出创新链、产业链、资金链、利益链四链条环节之间的协同均衡发展原理,并通过对湖南省“四链”的成长发育现状及协同性研究,找出失调失衡脱节的主要环节和原因,探索市场经济条件下,建立湖南“四链”协同均衡机制的对策建议。
本文认为,产业链是指从原材料一直到终端产品制造的各生产部门的完整链条,主要面向具体生产制造环节,产业链向上游延伸一般使得产业链进入到基础产业环节,向下游拓展则进入到市场拓展环节。创新链是描述一项科技成果从创意的产生到商业化生产销售整个过程的链状结构,主要揭示知识、技术在整个过程中的流动、转化和增值效应,也反映各创新主体在整个过程中的衔接、合作和价值传递关系。资金链是指从资金投入到运营和资金回笼的过程,实现“现金——资产——现金(增值)”的循环。如图1所示,产业链、创新链及资金链“三链融合”发展,是指在产业链发展关键环节,有较完备的科技创新条件,能够源源不断地产出新技术很好地推动产业转型升级往高端集群发展,不断完善产业链;在技术创新瓶颈阶段,有较优的资金环境,能够持续有效地支撑到新技术的开发和应用并形成良性资金循环。
2 产业联盟与“三链融合”发展之间的作用关系
2.1 产业联盟通过战略布局,聚焦薄弱产业环节完善区域产业链
产业联盟发展成熟后业务领域可基本覆盖全产业链,快速全面掌握产业市场发展概况,形成产业全景图,制定产业发展规划,并通过协调产业各环节产品规划,推动薄弱环节的建设完善,积极打造产业良好发展的宏观环境,持续推动产业发展和市场应用。
产业链上游产业环节薄弱,包括农业种子生产成本过高、品种单一、农副产品种植分散规模小,工业原材料品质低、成本高、依赖进口等情况;中游产业环节薄弱,包括产品初加工效率低、成本高、加工技术和工艺落后、能耗高、生产安全保障低、环境污染严重等的情况;下游产业环节薄弱,包括产品没有精深加工、副产物利用率低、产业应用化程度不高等情况。产业联盟可以很好地把握产业发展方向,俯瞰产业链全局,聚焦制约发展薄弱环节,寻找突破路径,成为加速区域产业转型升级和推动区域产业集群发展的主要依靠。如我国整个光伏产业链越到上游,资本、技术密集型特点越明显,越到下游,劳动力密集型特征越明显。但由于没有技术,上游不容易进去;没有市场,下游生存空间太小,我国光伏企业多集中在产业链的中游,从事晶硅电池片、电池组件生产与组装。在市场好的时候,尚有一定生存空间;一旦市场转冷,最先感受到寒流,生存堪忧。要规避风险,改变产业现状,需要进行产业结构战略调整,政府只能起引导作用,单个企业自身力量薄弱,只有联合形成产业战略联盟才可以高度整合创新资源向上下游研发和发电延伸。再如我国柑橘产业,并没有将生产大国的资源优势转化为产业优势。我国柑橘产业主要存在以下问题:柑橘鲜销比例过大,产后商品化处理比例低、损失率高;柑橘加工关键装备和成套装备技术水平不高,主要依赖进口;柑橘加工技术与工艺落后,总体能耗与水耗偏高;柑橘副产物高值化利用水平低,终端产品少。因此相关企业形成产业联盟后可以在柑橘加工的薄弱环节集中发力,针对柑橘加工极其副产物高值化利用的关键技术及装备进行联合创新研究,推动柑橘产业转型升级。
2.2 产业联盟通过战略整合,聚集优势资源为关键环节打造技术创新链
产业联盟聚集了企业、高校和科研院所的优势资源,其主要任务包括要围绕产业发展关键环节的核心技术问题,开展技术合作并加以突破,也就是开展联合技术创新活动。技术创新的主体是企业,但单个企业很难形成完整的技术创新链,完成整个技术创新过程。产业技术创新包括知识产生、知识发展(知识转移)、知识商业化(价值实现)三个阶段[6],在产业技术创新过程中,不同阶段创新主体要素不同,联盟各主体的地位也不同,这一动态过程展现了联盟在产业技术创新过程中的作用机制以及在整合技术创新所需的平台、人才、资金、政策、信息等资源方面较明显的优势。
创新链前端包括基础研究和前沿研究,出现瓶颈主要体现在技术创新缺乏基础理论知识和基础数据、新技术原创性不足,比如我国某些邻域工程化能力很强,但缺乏深入的基础研究和应用研究,技术创新得不到知识创新的推动,变成简单的开发应用,难以产生重大的科技创新成果。创新链中端包括关键技术和共性技术的研发和工程化,中端瓶颈主要体现在缺乏工程化能力。工程化是指用可控制的手段在可控制的环境以可控制的指标将物化结果重复实现。工程化能力不足常常让人感到研发或创新的投入是个“无底洞”。因为好创意总是难以最终形成产品,让人难下决心持续投入。从这方面看,较强的工程化能力是确保创新效率效果的真正基础。创新链后端指创新技术发展成熟并应用于产业化,后端瓶颈表现为缺乏标准化能力。如新能源电动汽车技术已基本成熟,正向大规模产业化加速前进,其中面临的关键核心问题就包括新能源汽车整车、关键系统和零部件以及配套基础设施的标准化问题,相关标准体系的建设对整个产业的发展有重要的支撑和引领作用。
产业联盟在打造创新链方面可以发挥其主导作用,针对创新链前端瓶颈问题联合具有科研优势的高校或科研院所进行深入研究,对于研究价值较大而现有资源不足的研究领域甚至可以通过联合打造重点实验室、技术中心、技术研究院等创新平台,进一步吸引科技人才、科研资金及其他技术力量,扎实做好科研基础工作。针对创新链中端瓶颈问题,产业联盟一方面可以通过联合打造工程研究中心等创新平台协力解决创新技术工程化的问题,另一方面还要联合高校加强工程化人才的培养。针对创新链后端瓶颈问题,产业联盟为主导来制定标准,一方面能紧跟市场的需求,缩短形成标准的过程和时间;另一方面也能克服单个企业实力的限制。
2.3 产业联盟通过战略引导,沟通关键渠道为创新瓶颈阶段配置最优资金链
产业联盟可以通过完善宣传平台,多渠道多方式,创新发挥市场宣传影响力,为技术创新瓶颈阶段产业主体争取更加有力的产业政策、产业环境、舆论环境,吸引更多投资,借助规模基金、银行信贷等资本市场以及政府项目扶持资金的力量推动创新。
政府項目扶持资金中一般技术研发类、创新类政府扶持资金主要来源于科技口(包括省市区县各级),国家层面的如:国家科技支撑计划、863计划、科技创新计划、技术创新基金。已经完成研发进入大范围推广的项目扶持资金多归口于发改委(也包括省市区县各级),如国家级产业化专项等。此外还有工信部等各部委的专项资金。产业联盟可以充分发挥其政府与产业界沟通交流的桥梁作用,一方面帮助科技型中小企业获得政府项目资助,另一方面帮助政府管理部门更全面客观了解产业发展现状及需求,协助政府将科技资金更多投向产业发展薄弱环节关键技术创新的瓶颈阶段,使资金支持到关键技术在创新链上的突破,创新技术又增强产业发展薄弱环节,从而直接服务于产业链的提升,实现投资效益最大化。
2.4 产业链、创新链及资金链“三链融合”发展,实现产业联盟集团化
当区域产业的产业链与创新链及资金链实现了高度融合发展,上下游企业、科研机构、政府、投资机构等相互之间的关系将十分紧密,目标一致、配合默契,产业联盟内部成员成为不可分割的利益体,产业联盟实现集团化发展。由于运行机制更灵活、包容性更强,相比传统的集团公司,产业联盟集团将具有更强的竞争力和生命力。
3 我国产业联盟发展面临的主要问题
3.1 管理体制机制不顺
由于产业联盟涉及到政、产、学、研、用等全产业链环节,是一个系统工程,所以牵涉的部门也多。有些部门对于某些产业环节的重视力度不够,所以导致支持力度较小,联盟及其成员单位很难获得国家及省一级的科技专项支持。省科技厅和政府管理部门可以进一步加大对联盟科技创新项目的资金和政策的支持力度;提供联盟承担科技项目更多的机会,使联盟为政府决策和环境改善及产业发展提供更多的技术支持。此外,大多数产业联盟没有法人身份,不能以合法身份承接政府重大科研项目,不能参与合同谈判。多数联盟都希望能明确其法律地位,民政部门在联盟注册登记能提供便利。
3.2 联盟自身运行机制不健全
产业联盟的主要目标是解决产业的共性问题,这就需要联盟对自身的定位有一个更高的高度,只有把握好了产业发展的方向,产业联盟的功效才能充分的发挥。部分联盟缺乏站在产业整体发展高度的宏观构思,没有制定符合联盟发展实际的技术路线图。大多数联盟成立后的主要工作是对联盟内部成员间的需求进行对接,联盟仅仅是一个进行牵线搭桥的平台。有的联盟虽然成立了几年,但至今仍没有形成一个紧密合作型的组织,联盟的理事长单位和秘书长单位没有很好地履行职责。责任分工不明晰,在管理上存在一定漏洞。
产业联盟虽然公益性的,对联盟成员不产生直接的经济效益,但在提供公益性产品的同时,也对产业联盟的成员产生了直接的利益,例如研发合作产业联盟可以产出新技术和知识产权,技术标准产业联盟可以将成员的知识产权埋入技术标准中。因此,联盟需要建立利益共享机制,提升联盟自身的造血功能的同时,激励联盟成员共同发展。
4 产业联盟有效促进“三链融合”发展的对策
4.1 加强组织领导,建立科学评价体系
加强组织领导,建立健全联盟发展的组织保障体系,建议联合相关部门共同成立产业战略联盟领导小组,定期召开联席会议,对联盟运行进行统一管理和组织协调。定期督导联盟及成员单位对试点工作方案的执行,进一步完善联盟绩效考核制度,充分调动各联盟成员的积极性和主动性。每年对联盟进行绩效评价,对考核优秀的联盟,给予重点资助及后补助;对于考核不合格的,取消其试点资格。对运行机制良好、创新成效突出和产业带动明显等绩效显著的试点联盟,优先推荐申报国家试点联盟和申请国家科技计划项目,优先推荐申报组建重点实验室、工程技术研究中心等科研平台,优先推荐申报高端科技人才、中青年学术和技术带头人后备人才及技术创新人才。
4.2 营造聯盟健康运行的政策环境
一是,逐步落实联盟的社团法人地位,进一步推动联盟建立产权清晰、权责明确、运转规范、制衡有效的法人治理结构。完善以章程为核心的内部管理制度,对于一些长期不开展活动、内部管理混乱的联盟,应予撤销,并依法办理注销登记;二是,明确联盟兼有社会服务职能,鼓励联盟承担行业标准制修订、科研计划项目评审和技术认定等工作;三是,明确联盟在创新计划组织中的管理权限,在项目管理费、课题经费拨付等计划管理方面授予联盟一定的权限。
4.3 加强科技计划对联盟的支持
支持联盟围绕产业链开展研究,鼓励和支持联盟牵头根据产业链部署创新链,参与重大项目和平台建设,开展关键共性技术攻关。依托各级联盟创新平台,充分发挥联盟在组织实施国家、部省、地市等各级科技计划项目组织协调作用,扩大国家科技计划、重大产业技术开发项目、国际科技合作项目、标准化研究项目、农业科技成果转化项目等国家科技计划以及省市级各类对应科技计划(项目)对联盟的支持。
4.4 发挥联盟战略咨询的智库作用
联盟聚集了大批的科教系统技术创新人才和企业精英,对产业需求和市场需求,以及技术与理论发展趋势,有较全面和清晰的了解,是一个实力雄厚的咨询平台。每年年底,根据联盟提交的年度总结报告、产业链发展调研报告和有关决策建议,组织专家评审,对优秀调研报告给予一定的支持经费,并将调研报告形成的决策建议择优报省委省政府,供决策参考。
4.5 改革联盟运行模式,培育壮大联盟
加强对联盟的指导力度,促进联盟服务多样化、差异化。积极推广优秀联盟经验做法,宣传品牌联盟发展模式。引导联盟把服务作为其存在价值和立足之本。同时脚踏实地打造具有行业和地域特色的联盟品牌,在组织、管理、模式上不断创新,提高信息化水平。积极探索由传统服务手段向现代化服务方式转变,加强联盟的市场适应能力和竞争力。还可以借鉴浙江的经验,鼓励龙头企业和高校院所作为核心的联盟组建方式;推动具备条件的联盟采用股份制形式进行实体化运作;支持成立联盟股权投资基金,投资实体化运营的联盟和联盟项目,帮助其孵化和上市,增强联盟自我造血功能;导入金融机构和投资基金,鼓励互相信赖、互补型和有成功合作历史的联盟成员抱团参与,充分发挥各自资源优势,实现滚动良性发展。
参考文献:
[1]科技部.关于推动产业技术创新战略联盟构建的指导意见[EB/OL].http://www.most.gov.cn/yw/200902/t20090220_67551.htm
[2009-02021].
[2]李国武,李玲玲.产业技术创新战略联盟研究综述[J].科技进步与对策,2012,29(22):156-160.
[3]袁继新,王小勇,林志坚,等.产业链、创新链、资金链“三链融合”的实证研究[J].科技管理研究,2016,14:31-36.
[4]李玉琼,方鹏,邓宝贵,等.基于系统动力学产业链、创新链协同演进机制研究[J].价值工程,2015(21):79-82.
[5]易可君,朱艳春.建立创新链、产业链、资金链、利益链协调均衡机制[J].湖南财政经济学院学报,2015,31(158):45-51.
[6]赵长轶,曾婷,顾新.产学研联盟推动我国战略性新兴产业技术创新的作用机制研究[J].四川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3,3:47-5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