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生物钟视觉探析我国休假时间制度安排

2018-04-10 06:23王雪曹佩磊
旅游纵览·行业版 2018年3期
关键词:黄金周长假生物钟

王雪 曹佩磊

引言

现在社会各界对黄金周的研究著作已经很多,对中国休假制度的探讨也已经比较全面。但我国具有特殊国情,不能完全照搬西方发达国家的模式,也不能闭门造车,盲目排外。在影响旅游业的诸多因素中,旅游假日时间直接决定了公民出游的天数和频率。人体有着一天24小时的生物钟,有着生活、工作、休息的自然规律。同样的,一年12个月,是否也存在这样的自然规律呢?如果存在,顺应自然规律调整旅游时间、合理制定休假间隔,对提高我国居民的生活质量、旅游舒适度、生活幸福感有着积极意义。而目前还没有,甚至很少有人关注到这一点,并把二者相联系。

一、我国现有“黄金周”制度安排

(一)“黄金周”的由来

1999年9月18日,根据中国国务院发布的《全国年节及纪念日放假办法》规定春节、“五一”和“十一”法定休假3天,再加上调整的前后两个双休日,就形成了每年3个连续7天的长假,使中国人每年的法定休息日达到了114天。2007年12月,国务院将国家法定节假日由10天增加为11天,三个保留两个,同时将除夕、清明节、端午节和中秋节四个民族传统节日纳入国家法定节假日。

(二)影响因素及最优休假制度区间

休假制度的影响因素主要有工作时间、工作约束、工资率、配偶假期、工龄、工种地位以及社会经济环境。最优休假制度区间(见表1),主要包括休假总时长、休假集中度。

因此,我国当前休假日总时长:L=52C+P+§S=

52×2+10+15=129,其中C指每周休假日、P指公休日总数、§指概率、S指公务员或事业单位的特别假天数。我国的休假日集中度:F=∑(X/X平均)2=(7/36)(7/36)+(7/36)(7/36)+(7/36)(7/36)+(15/36)(15/36)=0.287。

资料调查显示,我国的国内休假总时长少,仅有129天,法国有150天,美国有136天,日本有143天,中国香港有130天,德国有156天,芬兰有161天。

(三)“黄金周”制度的起因

“黄金周”是拉动内需、提升消费、振兴经济的一次全国性集中消费的节日。同时,它也是老百姓心中一年中难得的一次长假旅游。首先,黄金周的设立,适应了我国20世纪末的经济发展,为方便人们旅游、拉动内需、刺激消费而特意设置的。其次,三个长假的时间分布在每年的初春、春末夏初和秋季,这时候天气的均比较适宜,不冷也不热,人们外出选择在春暖花开或是秋高气爽之时,正是出行的好季节。再次,从出游人数和人次、规模上看,黄金周的旅游人次最多、收入也最多。虽然“黄金周”的时间在全国占据不到6%,但收入超过全年国内旅游收入的20%。由此可见,三个长假在国内旅游中的地位是举足轻重的,即使以后我国慢慢过渡到带薪休假的体制后,黄金周的人数仍然会保持相当大的规模。虽然目前黄金周帶来的社会负面影响也是存在的,但就我国目前的国状况来看,它确实刺激了国内消费、拉动了内需、促进了商业购物和文化旅游等,对经济和社会的积极作用还是相当明显的。

(四)“黄金周”假日旅游的特点

“黄金周”形成的假日旅游主要呈现四个特点:旅游态势呈井喷型,旅游人数较平日急剧增长是假日旅游的显著特点之一;散客比重极大的提高,家庭游的趋势上升;出游人数的增长率高于旅游消费的增长率;客源流向多样化,火爆场面遍布各地。由此可见,“黄金周”的发展轨迹是从长线旅游转变为短线旅游。

(五)当前我国“黄金周”制度安排的特征和影响

一是时间上分布更均匀;二是注重民族传统节日,顺应人们的情感需求。将传统节日纳入国家法定节假日,有利于中华文化的传承,增强中华儿女的情感认同、民族认同,顺应了人们的情感需求。

法定节假日调整后,对旅游者的消费需求产生了极大的影响。小长假的增加势必使长线游、短线游的比例发生新的变化。调整后的法定节假日,对旅游产品也将产生较大的影响。中国有许多地区还保持着长达百年以上的重大节日民俗文化传统,对旅行社而言,最明显的就是其长短线产品结构的调整,大城市1 000千米以内的郊区游、农家游、周边游等国内游将大规模上升。

二、生物钟规律极其影响因素

(一)生物钟规律

人体生物钟,简称“生物钟”。气象因素对人体的生理反应有很大的影响,人与自然又是一个动态变化着的整体。既有生理节律调整的一面,也有与外界环境适应的一面。长期居住在某种小气候环境中的个体,已经习惯并适应了该种生物节律。人体不仅要适应大气环境周期性、时间性、空间性、地区性的变化,同时还要适应地球自转的变化。生理节律一旦形成,就较难改变。休假时间的制定,不能不考虑人体的生物节律。

(二)合理和健康的节假日时间分布

笔者根据人体一天24小时的生物节律,结合一年四季节假日时间分布,把一年12个月看作钟表,以2011年节假日分布的时间为基础,总结归纳出的生物钟假日时间分配图,探讨更加合理、健康的节假日时间分布。

(三)由钟表分析提出的几点建议

目前,我国有两个7天长假——“春节”和“十一”,新增加了3个短假——清明、端午、中秋,调整了一个长假“五一”为三天短假,由此可见,假日集中于春秋两季。而冬季主要是春节返乡潮,夏季主要是学生旅游潮。

从7天长假时间分布来看,集中于2月和10月,且时间间隔长,99年设立的“五一黄金周”,正好处于两者的中间,笔者更倾向于三个长假的时间间隔。取消的“五一黄金周”,对于长途旅游来说,春季是返乡回家,旅游比例相对较小,这样无疑增加了十一旅游的压力。

4月到6月短假集中,清明、劳动节、端午,适合春回大地外出踏青郊游,主要是短途游的数量和比例增加。

9月到11月,秋高气爽,假日安排相对单调,而且“十一”长假与中秋经常重合在一起,使得出游日期特别集中,构成了交通、景点和相关部门的压力。其实,从弘扬中华传统文化的角度来讲,秋冬季还有重阳节、冬至等节日,可以适当增加小假。一方面不仅是增加我国休闲日总时长,也是向“月月有小黄金周”迈进,从而逐步向带薪休假过渡做铺垫。

海南国际旅游岛的文化节庆活动也很多,结合本文所绘的“生物钟假日时间分配图”,合理增加本地的节假日,有着现实的重要影响和意义。海南岛作为中国旅游发展的先行试验区,在休假制度上笔者认为也可以在全国率先带头进行改革。

三、恢复“五一”长假的必要性和现实性

(一)分时度假制度的支撑

分时度假是20世纪80年代旅游及房地产业者市场创新、组织创新和产业创新的代表之作,是典型的度假旅游产品,与产业酒店同属旅游房地产业的支柱。从1985年以来,分时度假以其高达15%,最高达26%的平均增长率,成为世界上发展速度最快的行业之一。因此,增加中国的传统节日,形成全国三个长假,达到“月月小黄金周”的局面,正是适应了分时度假的需要,旅游休假日的分配也需要分时,二者相互促进,必定能带来旅游经济新一轮的迅猛发展。

(二)旅游人类学理论的支撑

旅游人类學的研究从人与人的关系,研究了旅游活动中人的需求和其他作用,本文从人体生物钟角度出发,探讨合适的休闲度假时间也正式基于对人的考虑和发展,从人类实际需求出发,以期真正能实现人体身心的休闲休息的目的,满足对旅游的享受。

(三)符合旅游市场宏观环境影响的规律

旅游市场营销环境受到微观的和宏观的一系列因素的制约,宏观环境包括政治法律因素、文化因素、社会因素、经济技术因素等。由于旅游消费的需求弹性系数较大,它不仅对价格敏感,而且对政策法规十分敏感。形成旅游活动的两大客观条件是可自由支配收入和余暇时间。居民的收入水平和余暇时间不仅与经济发展有关,还与国家采取何种分配制度及制定何种假日立法有关。

四、结语

对于我国目前特有的“黄金周”休假制度,既具有现实必然性,也适合我国国情。在此基础上,笔者认为应适当再提高休假总时长、提高休假集中度。最后实现以带薪休假为主体的制度安排,是必然的趋势。各国循环休假制度是基本统一的,各国各地休假日总时长的差别主要来自公休假日和年假的不同,对此我们可进行创新。比如,制定相关法规,从法律上保证休假的实施;复兴中国大量的传统节假日,不仅增加中国的休假日总长,符合各国普遍规律,且对增强我国人民的民族情感、弘扬传统文化有着重要的意义和作用,最终还可达到月月有小“黄金周”的现象。

(作者单位:海口经济学院)

猜你喜欢
黄金周长假生物钟
周末“补觉”是一个谎言
“黄金周”,复活
从计时钟到生物钟
长假(外一首)
长假
细菌装上生物钟
年度拼假攻略
我的黄金周又来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