杨 鹏 张捐社
(西北农林科技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陕西 杨凌 712100)
目前,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面临教学效果不理想,教学实效性有待提高的实际问题,迫切需要通过教学改革来突破发展瓶颈。微课的设计、开发、应用,对于高速信息时代的高校教育具有非常重要的现实意义,同时微课也为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改革提供了方向,创新了思路。笔者以《中国近现代史纲要》课为例,将微课制作及其在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中的运用情况进行分析,力求探索出一套富有活力的适合于高校思想政治课堂教学的微课应用模式,做到思想政治课、微课与现有教育方式这三者之间的最佳结合,发挥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最大效用。
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是大学马克思主义理论教育的主要渠道,承担着培养大学生良好思想道德素质的任务,是帮助大学生健康成才的重要途径,其重要性不言而喻。然而,作为对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起主导作用的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长期以来强调以“教”为核心,教师在课堂教学中处于主体地位,学生完全是被动接受教师所传授的知识[1]。一项调查表明,大学生对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的认同度令人堪忧,如下表所示:
大学生对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的基本态度和行为
从表中可见,大学生对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的态度漠然,认为感兴趣就听的人占绝大多数。不仅如此,在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课堂逃过课的人也占到1/3,并且经常逃课的人接近10%。大学生对思想政治理论课的认可和重视程度并没有像专业课那样高。调查还显示,不听和不认真听思想政治理论课的原因主要有四:对教学内容不感兴趣;不喜欢照本宣科的教学方法;与大学生没有多大关系;听不懂。特别是大学生不喜欢脱离实际的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内容和呆板枯燥的教学方法,思想政治理论课的教学现状与大学生需要存在较大距离。因此,转变教学观念,牢固树立以学生为本的理念,改进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育教学的方式和方法,逐步实现教学过程科学化、教学技术手段现代化,以提升大学生对思想政治理论课的认同度和关注度,提高教学质量和效果,增强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的吸引力。
随着信息技术的不断发展,以“微”为标志的现代教育教学方式——微课风靡中国教育界。运用微课+互联网的方式以融入高校的教育教学,是提升高校教学质量的行之有效的做法。微课主要是将教师对知识点的教学录制成视频短片,以视频作为主要的载体传播知识,具有“短、小、精、经、趣”的特征[2]。它能在较短时间内对某一个知识点进行生动的讲解,符合时代要求和大众心理。同时,对于学生而言,十分钟左右的微课,使注意力最大程度地集中,保证了学习效率。目前,微课已成为高校思政教育工作的创新形式,它与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的有机结合将有利于党的路线、方针与政策转化为大学生关心的话题,有利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转化为大学生身边的事例,有利于共产主义崇高理想转化为大学生发展的实践需求,为提升大学生思想修养、促进大学生成长成才提供了新平台。因此,将微课融入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势在必行。
1.教学内容设计
针对微课“短、小、精、经、趣”的特点,微课内容设计以教学目标为切入点,选择精炼、科学、严谨的教学内容,从而有效地提高微课教学效率。按照这一准则,笔者在教学实践中将《中国近现代史纲要》课程划分为若干知识点,制定了“鸦片战争”“洋务运动”“太平天国运动”“戊戌变法”“辛亥革命”“五四运动”“勿忘苦难的革命岁月”“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改革开放”等内容,并遵循《中国近现代史纲要》课程的教学规律及原则,在教学内容设计上力求突出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主题。此外需要注意的是,“纲要”课程的前修课程是高中《中国近现代史》,学生已具备与本课程相关的基础中国近现代史知识。但由于笔者所在学校学生大部分是理工科背景,知识储备仍不足,对思想政治理论课兴趣不高,课堂上缺少学习的主动性、积极性。在设置课程内容时,应选取生动、活泼、浅显易懂、学生喜闻乐见的反映实际生活的历史案例作为素材充实到课堂教学之中,以提高学生学习的兴趣与主动性。
2.教学方法的采用
区别于传统的教学设计,微课教学中更要强调以学生为中心的教育理念,要在学习过程中充分发挥学生的主动性。针对微课的教学理念,在思政微课教学实践中,应主要采用启发式、讨论式、问答式、多媒体教学等教学方法,以开拓学生视野,激发学生学习兴趣。例如,讨论式要求学生就一些容易产生巨大反差的话题(如国民党在抗战中的地位和作用)收集资料并进行课堂讨论,教师进行总结点评;问答式要求学生在课堂上积极思考回答问题(例如国民党为什么失败,中国共产党为什么会取得革命的成功?),培养学生表达能力以及回答问题的勇气;多媒体教学采用了幻灯片、音频和视频(如纪录片《复兴之路》的相关片段)等多种教学手段,增强教学感染力。最后,要求学生学以致用,积极思考,理论联系实际,进而运用所学的理论与知识指导其社会实践。
3.思政微课的录制
制作微课的方式主要有:拍摄为主的微课和录屏为主的微课两种。拍摄为主的微课制作,主要采用高清摄像机、数码相机或带摄像头的智能手机对整个教学过程进行摄像。录屏为主的微课制作相对简单,一般由执教人独立完成。常见录制方式主要是PowerPoint课件录屏型微课[3]。针对《中国近现代史纲要》的课程内容特点和学校的实际客观条件,笔者选择了摄像机拍摄+PPT的制作方式,在简短的15分钟的微课录制中完成了问题引入、内容讲解、总结收尾等过程,并且力求做到语言精简、明确、富有感染力,讲课节奏适宜、不拖泥带水。在学校教学发展中心、网络与技术教育中心等相关人员的配合下,笔者先后录制了“辛亥革命爆发的历史条件”“鸦片战争失败的原因”“五四运动——中国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开端”“国共合作与第一次国民革命”“毛泽东与中国革命新道路”“十一届三中全会”等微课作品,并将这些作品应用到具体的教学实践之中,取得了良好的效果。
微课在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中的应用,最有效的方式就是翻转课堂。翻转课堂的核心思想是将传统教学活动中的知识传授和知识内化这两个环节颠倒与翻转。在翻转课堂式教学模式下,知识传授是将所学的知识点制作成微课,通过网络在课前完成,也就是由学习者在课下自主完成知识的获取,在课上将不再讲授这些知识。知识内化则是在课中讨论总结学习者不能自行解决的问题,并包括教师引导、启发、评价等知识内化的过程[4]。如图1所示:
图1 基于翻转课堂的思政微课教学
为了验证基于 “翻转课堂”的微课教学是否有利于学生对知识的掌握,并进一步探究这一教学模式对思想政治理论课的有效性,笔者选取了《中国近现代史纲要》课程中的教学内容“抗日战争中的正面战场与敌后战场”开展教学实践。在实践中运用调查问卷和访谈的方法收集数据进行分析,以了解学习者对新模式的认可度以及学习兴趣的变化。
笔者选取了《中国近现代史纲要》中“抗日战争中的正面战场与敌后战场”作为教学内容,班级选择为西北农林科技大学2016级机械自动化1班、2班,人数60人,规模相对较小。课程教学分为以下四个阶段:
1.课前准备阶段
通过对所要传授内容的分析,选取适合制作微视频的教学内容,制作成“抗日战争中国民党的正面战场”“ 中国共产成为抗日战争的中流砥柱”等微课,并搜集相关历史资料,一并上传至网络教学平台。
2.课前传递阶段
通知学生在网络教学平台观看微课及相关资料,并设置讨论空间,让学生针对正面战场和敌后战场在网络平台自由讨论,教师作积极引导。
3.课堂内化阶段
在课堂中提出“正面战场和敌后战场谁在抗日战争中的作用大?”的问题,让学生分组进行讨论,并选派小组代表发言,教师根据发言作重点讲解,帮助学生理解。
4.课堂后巩固阶段
结合前期学生任务的完成情况以及课堂的表现,把一些优秀的学生作品在网络教学平台上进行公布,并根据不同学生的需求,为学生布置了课程拓展作业,满足不同层次学生的需求。
通过收回的问卷和访谈,笔者了解到:学生对敌后战场和正面战场有了更为深入的了解,基本认同中国共产党是抗日战争的中流砥柱这一论点。约有80%以上的学生认同翻转课堂,思想政治理论课的翻转课达到了预期效果。
教学实施的最终目的在于学生。思想政治理论课要成为吸引大学生的优秀课程,必须要做到尊重学生、服务学生、启迪学生和激励学生,力求使思想政治理论课课堂逐步实现由“以教师为中心”向“以学生为中心”转变,由教师讲学生听,向师生互动、生生互动和学生自我教育转变,由学生被动接受向主动探求转变。思政微课的设计、开发、应用,特别是微课+翻转课堂的教学模式,为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课堂教学实现这三个转变提供了新路径,对于大学生者来说,思政微课,可以使注意力最大程度地集中,保证了学习效率[5]。不仅如此,微课与翻转课堂的结合,使教师成为了学生身边的“教练”,而不是讲台上的“圣人”,每个学生都能积极参与学习,都能获得个性化教育,进而提高了教学的针对性和有效性。希望本文能够对相关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产生一定的指导意义,更好的指导他们的教学,提高课堂教学效果。
[1]郭迎选,向群英.高职高专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研究[M].成都:电子科技大学出版社,2009:2.
[2]林鹏.微课的概念辨析与意义探究[J].高教论坛,2014(6):22-24.
[3]王亚盛,从迎九.微课程设计制作与翻转课堂教学应用[M].北京:机械工业出版社,2016:246.
[4]刘锐,王海燕.基于微课的“翻转课”教学模式设计和实践[J].现代教育技术,2014,24(5):26-32.
[5]杨鹏,胡钢.翻转课堂教学模式下的微课设计——以《中国近现代史纲要》课为例[J].成都中医药大学学报(教育科学版),2016,18(4):9-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