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视域下青年教师培养模式的策略研究①

2018-04-09 23:40侯卫周
现代职业教育·高职高专 2018年4期
关键词:青年教师学校发展

侯卫周

[摘 要] 通过对河南大学青年教师培养目前存在培养的力度不大和培养模式不丰富等现状进行分析,分别从深入培养模式改革的理论研究、建立“师徒结对”模式等角度来培养青年教师,最终提出了加强培养目标的顶层设计和规划、建立全方位考核激励机制、多种培养模式相结合等措施来培养青年教师,该优化策略进一步推动了该校全面发展,为实现该校“双一流”建设目标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关 键 词] 青年教师;培养模式;优化策略

[中图分类号] G645 [文献标志码] A [文章编号] 2096-0603(2018)10-0020-02

青年教师培养是我省深化教师教育领域综合改革的一大任务,而教师培养模式的构建,旨在从外部提供有利条件,以增强教师培养的效能和质量。教学质量是学校的根本保证,而对青年教师的培养是保证学校教学质量的一大工程,作为主力军的青年教师培养就显得尤为重要。而摆在教育研究者面前的一个重要的問题是什么样的培养模式有利于青年教师的成长。为全面推进我校教学和科研长足发展,促进青年教师科研能力和教学水平的提升,青年教师培养模式的改进是势在必行的。

一、青年教师培养的必要性和重要性

我校已充分认识到青年教师培养工作的必要性、重要性,同时在不断增强青年教师工作的动力和活力,加强管理,完善措施,优化结构,提高素质,努力培养和打造一支业务素质过硬、结构优化、相对稳定、充满活力和富有创新精神的高素质青年教师队伍,以此推进学校的教育教学快速发展。

1.青年教师的培养对我校一流学科建设的重要意义。高校作为培养高层次人才的摇篮与知识创新的重要基地[1],这些高层次人才对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起到举足轻重的作用,而青年教师是不可忽视的中坚力量,因此应把青年教师的培养工作作为一项重要战略任务切实抓好。

2.加强青年教师培养工作是提升我校教育质量的重要途径。青年教师的培养是我校教育的希望和继承,其整体素质关系到我校人才的培养质量。青年教师的培养状况不仅影响到我校未来的教育质量,而且对学生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的树立起到很重要的作用。因此,为提升我校的教育质量,应重视并加强对青年教师的培养,这也符合我校2016年“十三五”规划提出的教育内涵。

3.青年教师培养是我校教育可持续发展的重要保证。高质量的教育教学是学校赖以生存和发展的关键,对青年教师的培养是我校建设“双一流”目标的客观需要。我校教学和科研过去取得的辉煌离不开青年教师,未来学校的发展和建设更离不开青年教师的辛勤付出。他们是学校未来发展的重要力量,若再通过进一步勤学苦练,终将在教育事业上取得成功。

4.培养模式的优化能开拓青年教师的创新能力。青年教师培养模式的改革对我校青年教师在开阔视野、科学研究方法和科研精神的培训等方面具有很强的指导价值,培养模式的更新能开拓青年教师的创新思维和提升他们的科学素养,能为我校发展和进步培养富有创新精神的学术团队;青年教师参加的各种学术活动,能开阔青年教师的学术眼界,有利于我校大学生科学素质的培养和完善。

二、我校青年教师培养现状

随着我国科学技术和教育现代化的长足发展,各地域经济发展的差异,高等学校对青年教师的培养也不尽相同,相对北京、上海等教育发达地区,我省处于内陆,对青年教师的培养模式和重视程度与发达省份和地区相比,仍有一定的差距,这需要全体教师和教育管理者深思。

1.易错过青年教师培养的最佳时期。对刚走上工作岗位的青年教师来说,他们对工作充满激情,积极向上并充满期待,具有良好的专业知识,渴望接受新知识,这一时期是完成社会角色转变的最佳期,但有一个重大缺陷是教学经验明显不足,而若在这一最佳时期给他们分配大量的教学任务或科研工作,必将使青年教师力不从心,而此时若不重视对青年教师的培养,将会错过最佳培养期。因此,对青年教师的培养工作宜早不宜迟,培养模式尽可能丰富化,让他们找到适合自己职业发展的培养模式。

2.片面重视教学基本功培养而忽视师德素质的培养。良好的师德师风培养是对青年教师全方位培养的首要任务。结合我校青年教师的整体状况而言,其主体是良好的。学历层次和受教育的程度均较高,他们具备很强的专业知识和创新精神,但同时应注意到青年教师多数是刚毕业的本科生或研究生等,这些毕业生的看法、行为及价值取向均与过去的毕业生相比有很大的区别。因此,在重视青年教师的教学基本功和科研突破的同时,师德建设应引起教育管理者的重视,他们的思想道德素质培养需扎实快速地提升。

3.青年教师培养模式的力度和措施不够。对青年教师这一独立的个体来说,本身的教学和科研技能有欠缺,在培养这些青年教师具备终身学习能力方面,学校的重视程度和采取的举措仍不够;我校合理规划教育教学发展路径,制定相应的目标和任务,加大力度来培养我校未来发展的接班人,应重视青年教师的发展;青年教师在社会和学校中不断拼搏和贡献,然而在面对工作质量和工作效率、教学、科研等方面存在着种种压力,这时学校对青年教师在教学和科研方面进行的培训和培养力度不强;青年教师作为独立个体,培养模式不健全、不完善,导致青年教师思维缺乏开放性和创新性,学生从中接受的知识当然是有限的,其教学质量和课堂效果如何也就可想而知了。

4.青年教师教学能力的影响因素。学校的教学科研政策、培训进修模式等因素对青年教师教学能力培养有很大影响。另外,青年教师实际的教学经验、自我发展规划等个人因素对他们教学能力有重要影响;从体制建设到制度建设对青年教师教学能力也有一定的影响,包括定期培训制度、考核评价制度、投入保障制度等方面。应尽量克服这些不利于青年教师培养的因素,以此为青年教师的培养提供便利条件。

5.培养模式未多样化,缺乏监督机制。在我校一部分学院中,青年教师在没有进行较多上岗培训和锻炼的前提下,直接步入课堂,其教学效果大多不理想,这严重影响到我校的教学质量,缺乏相关的监督机制。另外,对青年教师如何授课的讲座和培训少,导致对青年教师的培养出现了不少问题,极大影响了我校教学的可持续发展,因此学校和学院应构建专门的监督机制,以避免这种不良现象的发生,保证青年教师在正确轨道上不断发展和前进。

三、对我校青年教师培养模式的策略研究

为实现我校“双一流”高校建设目标,提升教学质量,扩大社会影响力,在为青年教师的快速成长创造各种良好的环境前提下,对青年教师培养模式采用什么样的科学化举措来提升青年教师的教学技能和科研素养,本文从以下几方面进行阐述。

1.加强管理机制,加大师德师风的建设力度。全面推动教师的师德师风长效建设机制,逐步做到有标准可依,评价考核有据可循,用规范来加强师德师风建设;组织青年教师参加院内或校内举办的各种实践活动,树立先进典范等,营造师德教育氛围。依据自身优势和各种资源,定位准确,明确适合自身发展的方向,学院或学校来合理定位青年教师培养模式,逐渐形成一支教学研究型的师资队伍;更新管理理念和青年教师培养模式,建立有利于学术及研究创新的教育教学大平台或机构;加强师德师风长效建设机制,对青年教师培养的规划机制进行建设或完善,对青年教师培养过程的评估考核机制和监督机制要不断丰富和完善。

2.强化青年教师培养目标的规划及顶层设计。一方面,依据学校发展方向和青年教师职业发展目标的侧重点进行归类。由于我校属于教学科研型高校,因此可将青年教师分为教学型、教学科研型和科研型三种[1]。合理定位不同青年教师的发展目标,此外还应考虑分类后青年教师培养过程中的身份转化。另一方面,依据青年教师成长发展层次进行分类。按照青年教师特长及专业、学科不同,合理定位并及早确定他们的教学方向、科研任务。对一些已经取得成绩的青年教师进行鼓励,及早为我校的未来发展储备青年教师人才。

3.多元培养模式的融合。我校应结合自身的办学特色,不同青年教师培养模式相结合,来提升青年教师各项技能和水平。

青年教师和导师间的听课引导模式。青年教师可模仿和探究导师的上课风格[2],以形成自己的授课风格;依据情况导师有针对性地对一些青年教师进行听课,进一步了解和发现青年教师教学中存在的问题,以此促进青年教师的事业发展;项目引导的培养模式,该培养模式能克服专业团队实力欠强、师资培训经费不足的不利局面,有利于团队的整体发展,时间安排自由度大,利于青年教师除了开展正常教学活动外[3],还能合理安排自己的教研事务;多元化的经费来源,能保障师资队伍的建设,保障青年教师积极参与到各种教研或科研项目中来;委以重任的培养模式,即先让一些青年教师承担部分重要教学或科研任务,使其在工作中加以锻炼并迅速成长[4],青年教师绝大多数是有理想和抱负的才俊[5],非常希望自己被委以重任来干一番事业;我校应给青年教师提供发挥其才能的广阔空间和平台,为青年教师创造良好的发展环境,这种培养模式能使一些青年教师在业务和思想上尽快成熟起来,利于他们职业发展。

4.建立全方位考核奖惩机制。学校应有针对性地建立和完善青年教师考核的奖惩措施和机制,来保障我校青年教师长久工作的积极性。因此,建立科学的教学科研和社会服务评价体系是非常有必要的,为青年教师的职称晋升及各类考核提供更合理的考评依据,学校或学院以此为依据建立有差别的薪酬体系和奖惩机制。

四、结语

青年教师的培养是提升我校教育质量的客观要求,是学院教学和科研取得长足发展的基石,是开拓青年教师创新精神的有效途径。通过调研分析,发现我校当前对青年教师的培养存在着重视程度不够、培养力度不大、片面重视青年教师教学基本功培养而忽视思想道德素质培养等一系列问题。对青年教师的培养提出了建立师德师风和队伍建设理念的管理機制、建立青年教师全方位考核激励体系、多种培养模式相结合促进青年教师职业发展等的优化策略,这些举措在一定程度上能激发青年教师的潜力,提升青年教师的科学素养和能力,能全面推动我校的教学和科研建设、发展,为实现我校“双一流”建设目标奠定坚实的基础。

参考文献:

[1]周勇,郭根荣.我国高等院校青年教师培养模式研究[J].继续教育研究,2010(8):94-95.

[2]金玲慧.建立项目导向的青年教师培养模式[J].中国高校科技,2013(5):34-36.

[3]章瑞智,夏莲芳.高校青年教师“助讲制”培养模式的探索与实践:以杭州师范大学为例[J].教育教学论坛,2017(2):17-19.

[4]岳克勤.地方高校青年教师培养机制问题研究[J].继续教育,2016(12):138-140.

[5]王恒安.审视高校青年教师培养的维度与策略[J].教育教学研究,2013(12):21.

猜你喜欢
青年教师学校发展
重视“关键事件” 助推青年教师专业成长
青年教师“赴考”
多措并举,助力青年教师实现教育梦想
二胎时代高职院青年教师思政工作的时代嬗变
区域发展篇
图说共享发展
学校推介
图说创新发展
教师发展
I’m not going back to school!我不回学校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