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卫 A.斯坦伯格 王宇
摘 要:汇率低估与关税保护具有相似的经济效果,而且本币汇率低估可以使本国企业在国际市场上更具竞争优势,但是多数国家都选择了汇率高估政策。这是因为关税保护政策作为更精准的保护主义工具,可以选择性地实施,不会增大企业成本,更为权势利益集团偏好;而汇率低估政策作为普惠性的保护主义工具,较为迟钝而且有可能增加企业成本,因此无法得到更多的使用。
关键词:保护主义;对外贸易;权势利益集团
中图分类号:F831.6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674-2265(2018)02-0058-03
DOI:10.19647/j.cnki.37-1462/f.2018.02.009
汇率低估与关税壁垒、财政补贴一样,同属保护主义工具,具有相似的经济效果(Broz和Frieden,2001)。本币汇率低估旨在使本国企业在国际市场上更具竞争优势。但是,非常令人费解的是,在这个保护主义几乎无所不在的世界上,被称作“汇率保护主义”的汇率低估政策却较为少见,多数发展中国家都选择了汇率高估政策。
下面,我将运用我自己提出的汇率政治经济学理论,来解释为什么一些保护主义工具比另外一些保护主义工具使用得更为广泛。概括地讲,权势利益集团更偏好哪些政策工具,哪些政策工具就能够得到更为广泛的使用。比如,那些能够增加企业利润且更有针对性的保护主义工具,更受权势利益集团青睐,也因此而得到了更广泛使用,比较典型的是关税保护政策。相反,那些可能增加企业成本,且缺少针对性的保护主义工具,很少受到权势利益集团青睐,也因此而没有能够得到广泛使用,比较典型的是汇率低估政策。
历史上,贸易保护主义理论和贸易保护主要政策早已存在。尽管20世纪80年代和90年代出现了较为强大的“自由贸易主义思潮”(Rodrik,1994),有力地推动了整个世界的全球化进程,但是,大多数发展中国家仍通过关税政策和财政补贴等来保护本国工业和本国经济。在图1中,上图显示,发展中国家平均关税税率的分布情况,当时一半以上的发展中国家平均关税税率介于0%—10%之间,还有相当一部分发展中国家的关税税率介于10%—20%之间,个别国家平均关税税率在20%以上,最高关税税率达30.2%。2006年世界仅有三个国家和地区的关税税率为零,即中国香港、利比亚和新加坡。到目前为止,还没有一个国家实行负关税税率政策。但是,现在几乎所有的发展中国家都实行了不同程度的贸易保护主义政策。
汇率政策与贸易政策存在差异。在图1中,下图显示与上图同组发展中国家的汇率水平的分布情况,正值表示汇率低估程度。本文调整了比例设定,使之能与关税数据具有可比性。举例来说,正值20表示汇率低估20%,且与征收20%的关税效果相同。中位数以及多数国家的低估值为负数,意味着大多数发展中国家实施了“反保护主义”的汇率政策,即本币汇率高估政策,这是违背经济学基本原理的,因为这大致相当于征收负关税的效果。与此同时,也就产生了一个问题:同为保护主义工具,为什么关税保护比汇率低估更为常见?
戈瓦(Gowa,1988)提出了一种可能的解释,即贸易政策与汇率政策具有不同的集体行动特征。他认为,利益集团之所以频繁游说政府要求实行关税保护政策,是因为关税政策具有“排他性”,也就是说,不参加游说的行业或者企业就无法享受关税保护的好处。按照戈瓦的理论,权势利益集团不太可能为汇率低估而对政府进行游说,因为与关税政策相比,“汇率低估并非排他性政策工具,所有人都可以从汇率低估中受益,无论他是否为此做出过贡献”。
如果用集体行动理论来解释为什么税收保护比汇率低估更为常见,则与本文所提到的一些证据存在矛盾。集体行动的困难并没有妨碍权势利益集团要求本币汇率低估的游说。集体行动理论还有一个更大的问题,即它无法解释权势利益集团为什么反对汇率低估政策。比如,阿根廷和墨西哥的权势利益集团,即制造业部门经常反对汇率低估政策。不过,要求贸易保护还是汇率保护的次数差异,要小于要求汇率升值还是汇率贬值的政策差异,因此,集体行动理论似乎无法解释为什么关税保护比汇率低估更为常见。
保护关税与汇率低估的主要区别在于,它们对制造业企业利润的影响不同。对于进口企业而言,关税保护的净收益通常超过汇率低估的净收益。为了更好地理解这一点,我们可以通过一个简单例子来说明关税保护政策与汇率低估政策是如何影响一个冰箱制造企业利润的。对冰箱进口征收25%的关税,与将本币汇率贬值25%,均能使该冰箱制造企业提高其产品的国内售价,并且金额相同。也就是说,这两种保护主义措施都能增加该冰箱制造企业的销售收入。这里,尽管这两项政策对该冰箱制造企业收入的影响是相同的,但是,二者对该冰箱制造企业成本的影响却是不同的。汇率低估会使企业承担更多成本,比如,如果该冰箱制造企业使用进口铝作为原材料,汇率贬值25%,将使进口铝的成本也提高25%。如果该冰箱制造企业的贷款需要用外币来偿还,汇率贬值还将使这些债务的本币价格上涨25%。相比之下,关税保护对该冰箱制造企业的投入成本或者债务负担不会产生直接影响。如果需要在关税保护和汇率低估这两种工具之间做出选择的话,企业无疑会更倾向于关税保护政策而非汇率低估政策。汇率保护政策给一国权势利益集团带来的直接收益,显然不如贸易保护政策来得更多。
關于关税保护政策与汇率低估政策在使用上的区别,主要不在权势利益集团的游说而在政府的意愿。关税保护政策可以选择性地实施,不会增大企业成本。汇率低估政策是一种较为迟钝的工具,有可能增加企业成本。为此,有人将关税保护政策形容为“用餐叉针灸”,“不管你多么准确地刺入,都会对皮肤的其他部分造成伤害”(Deardorff和Stern,1987),如果按照这一个比喻继续联想,那么,汇率保护政策就相当于“用铁叉针灸”,具有更大的不精确性,会对其本想施惠的对象带来更大的伤害。很明显,关税保护政策比汇率低估政策更为常见、更多使用,就是因为权势利益集团支持关税保护政策。总之,关税保护政策作为更精准的保护主义工具,更为权势利益集团偏好,因此而得到了更多的使用;相反,汇率低估政策作为普惠性的保护主义工具,很难为权势利益集团一以贯之地坚持,因此无法得到更多的使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