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云南财经大学财政与公共管理学院 云南 昆明 650000)
贫困问题是困扰我国全面发展小康社会的最大阻碍之一,由于我国人口众多,环境地形复杂,因此扶贫工作的展开更为艰难。当前我国正处在实施扶贫开发工作的重大转折期,虽然整体形势较好,但是仍然存在农户自身发展动力不足,帮扶机制滞后,扶贫开发资金利用率低和农村基础设施与投资环境落后等突出的问题。实现我国在 2020 年实现 7000 余万人脱贫是一个艰巨的任务,对扶贫问题的研究具有现实意义。打好农村贫困人口脱贫攻坚战,首要的就是实施精准扶贫、精准脱贫方略。
精准扶贫与过去的扶贫相比扶贫对象更加具体化,建立了全国扶贫信息网络系统,使扶持对象一目了然。扶持重点转向支持贫困户拓宽增收渠道、发展致富产业、提高自我发展能力,过去强调的“专项扶贫、行业扶贫、社会扶贫三位一体”扶贫格局相比,新的大扶贫格局涉及面更宽,参与要素更加齐备,可利用的资源更多。目前国内对于精准扶贫的研究主要是两个方面,一方面是对精准扶贫政策的解读和对精准扶贫面临的困境的讨论,另一方面是结合贫困县的案例分析当前精准扶贫在实施的过程中存在的问题。
精准扶贫是扶贫政策和措施要针对真正的贫困家庭和人口,通过对贫困人口有针对性的帮扶,从根本上消除导致贫困的各种因素和障碍,达到可持续脱贫的目标。精准扶贫主要内容包括:贫困户的精准识别和精准帮扶,扶贫对象的动态管理和扶贫效果的精准考核。精准识别就是通过一定的方式将低于贫困线的家庭和人口识别出来,同时找准导致这些家庭或人口贫困的关键性因素,它是精准扶贫的基础。精准帮扶是在精准识别的基础上,针对贫困家庭的致贫原因,因户和因人制宜地采取有针对性的扶贫措施,消除致贫的关键因素和脱贫的关键障碍。“精准扶贫”就是要让扶贫工作更精确、更准确,对此王思铁曾下过一个更为详细的定义,他认为精准扶贫是“指针对不同贫困区域环境、不同贫困农户状况,运用科学有效程序对扶贫对象实施精确识别、精确帮扶、精确管理的治贫方式。新时期的精准扶贫特征有三点;接地气,发挥县、乡、村、社的四级力量,最大限度地调动群众参与扶贫攻坚的积极性和主动性;精布局,根据实际情况,有针对性地制定项目库,实行菜单式、实名制图标式管理,从全局谋划、从细节入手,点面结合、以点带面;重实效,针对具体的村、户,一村一策、一户一策,精准落实扶贫项目。
为实现LP县顺利脱贫摘帽的目标,经中共LP县委、县人民政府研究,决定委托云南财经大学精准扶贫与发展研究院组成第三方评估团队,按照国务院扶贫办2017年9月30日印发的《贫困县推出专项评估检查实施办法(试行)》,对LP 县进行贫困退出专项预评估检查。本次评估的评估检查方法有:抽样调查、重点抽查、村组普查、座谈访谈。
LP县隶属于曲靖市位于云南省东部,聚居着汉、彝、回、布依、苗等民族,地处滇、桂、黔三省(区)结合部,全国14个集中连片特困地区680个扶贫攻坚片区县之一。全县国土面积3018平方公里,辖13个乡镇(街道),154个村(居)委会,1194个自然村,1723个村(居)民小组,总人口58万人,其中建档立卡贫困人口12285户41685人(如图1)。
贫困人口占总人口的7.1%(如图2)(如图3)。耕地资源相对稀缺,全县的人均耕地不足一亩,许多山区乡村的人均耕地只有0.5亩左右。LP县紧紧围绕“3个贫困乡镇,24个贫困行政村,12285户41685个农村贫困人口”这个现状,以最贫困的地区、村寨、群众为对象,以群众最迫切解决的问题为重点,创新举措、健全机制、激发活力,锁定贫困村、瞄准贫困户,实施精准扶贫,确保2017年实现全面脱贫目标。
1.贫困户发展动力不足
该县主要的致贫原因是农户自身发展动力不足,多数贫困人口文化素质低、思想观念陈旧落后,安于现状,没有发展动力;加之受自然条件限制和农产品、畜产品市场价格波动大等因素影响,部分贫困户主动发展产业的积极性不高。部分贫困户不愿积极就业,不谋求发展思路,一心想吃低保,享受国家救助,“等、靠、要”依赖思想严重。作为扶贫对象的贫困人口“坐等扶贫”的现象于是越来越突出。在实际工作中,部分贫困地区群众逐渐看出“门道”,将精准扶贫当作自己坐地获益的机会加以利用,甚至认准政府(官员)需要他们来完成扶贫任务。“精你的准、扶你的贫,拿我的钱”已成为许多贫困人口心照不宣的真实心理。
其一,缺乏必要遴选机制,导致部分单位派出缺乏农村基层历练的或者即将退休的人员任驻村工作人员。其二,缺乏必要的考察机制。县级有关部门没有制定驻村干部各项管理制度和管理办法,对工作队缺乏有效的监督检查,没有做到统一要求、统一管理、统一考核。有的县级扶贫部门对驻村工作队工作指导不够,组织开展业务培训不够。其三,帮扶措施不得力。少数驻村干部没有将扶贫的重心放在对贫困户和贫困人口的精准帮扶上,只注重于粗放式的帮扶,精准到户率有待进一步提高,帮扶形式过于表面化,缺乏帮扶的系统性和长效性。
3.扶贫开发资金利用率不高产业扶贫难以覆盖
本应精准下发到贫困人口的扶贫资金政府没有落实到位,滋生了个别领导干部贪污腐败的现象,如雪中送炭般的扶贫资金不但没有解决具体的生活问题,反而制造更为严重的问题,虚报冒领、截留私分扶贫资金,农村土地征收等领域贪污挪用资金等问题。有些扶贫资金到位的速度也相对较迟缓,受审批步骤多、程序相对复杂。部分贫困村产业发展缓慢,缺少能够支撑长效增收、脱贫致富的特色效益产业,有些贫困村虽然已发展一批产业,也仅处于起步阶段,特色效益尚未凸显,带动长效致富的能力不强;在精准扶贫到户实施过程中,由于各户的情况和产业发展需求不同,政府在一户一策,因户制宜、因地制宜的引导上做的不到位,造成个别农户对扶持项目不感兴趣,参与的积极性不高、产业项目推进落实困难;同时,大户带散户、公司带农户、合作社带社员涉及贫困户甚少,多数贫困户缺乏技术指导,政府举办的技能培训大部分是为了完成指标任务,并没有实际成效。
1.加强农村的精神文明建设,提高农户自身发展动力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扶贫先要扶志,要从思想上淡化‘贫困意识’。不要言必称贫,处处说贫。弱鸟可望先飞,至贫可能先富,但能否实现‘先飞’、‘先富’,首先要看我们头脑里有无这种意识”。针对贫困人口素质偏低,思想观念陈旧,缺乏自身发展动力的现状,首先要加强农村的精神文明建设,扶贫先扶志,帮助农户们树立脱贫的信心,走上致富的道路。加强农村的精神文明建设,培养农户正确的思想道德观念,树立积极向上的脱贫信心,提高自觉践行的能力。其次,通过加大宣传力度逐步改变农户陈旧的思想观念,积极配合政府做好扶贫工作,杜绝“坐等扶贫”的现象,让农户意识到只有通过自己的认真努力,才能脱贫,走上致富的道路。同时对他们进行真正意义上的专业技能培训,让他们能够掌握一技之长,然后再引导他们就业,最终使他们的思想“脱贫”,实现真正意义上的脱贫致富。
2.完善干部帮扶机制
完善村干部的遴选机制和考核机制,要注重选派思想好、做风正、能力强的优秀年轻干部到村工作,加强贫困乡镇领导班子建设,有针对性地选派政治素质高、工作能力强、熟悉“三农”工作的干部到村任第一书记,整顿党组织软弱涣散,提高党组织的凝聚力、创造力、战斗力。要突出抓好村党组织带头人队伍建设,充分发挥党员先锋模范作用,带领全村人民脱贫致富。制定驻村干部各项管理制度和管理办法,对工作队实施有效的监督检查,做到统一要求、统一管理、统一考核。提高县级扶贫部门对驻村工作队的工作指导,组织开展业务培训,加强帮扶单位联络协调和督促服务工作。
刘莉几乎是有些惊喜地说:“你也感觉臭么?”她一直还以为只自己闻到臭味,这下证实了确实不只是自己的幻觉。
3.提高扶贫开发资金的利用和加大产业扶贫力度
扶贫工作的开展,仅靠政府专项扶贫资金是远远不够的,因此,要广泛吸纳社会力量的支持。广泛动员全社会的力量,拓宽扶贫资金的来源渠道,提高扶贫开发资金的利用率,合力推进脱贫攻坚。严格扶贫考核督查问责,对于廉洁自律、工作优秀的基层政府官员要给予褒奖,建立模范,对于在扶贫工作中违法乱纪、贪污腐败的官员则要依法进行严惩,以儆效尤。同时扶贫资金要合理利用,在适当的时间准时发放,切实解决农户的需求,扶贫资金的使用要公开、透明,接受群众的监督,做到在“阳光下执政”。探索新的产业扶贫模式,产业扶贫到户,农业与企业挂钩,企业基地+农户的模式可以使农户的土地得到充分利用,生产出的农产品得到企业加工,转化,增值,又可以为农户增加收入。产业帮扶实现精准化,量身定做产业帮扶政策,合理调配统筹扶贫资源,善于建立有特色、有规模、有实效的扶贫产业链条,真正把贫困群体纳入到精准帮扶的产业链条主体中去,实现持续发展和永续脱贫。
目前国外对于精准扶贫的研究都缺少了对短板问题的精准探索,不利于精准扶贫中相关问题的解决。为有效助推精准扶贫具体实践,需要提高切入点的精度,从短板入手,深入探讨精准扶贫中的短板问题及其产生的成因,再有的放矢地提出对策。通过此次对LP县的调查研究,发现LP县部分乡镇的基础设施有较大的改善,部分农户外出就业的积极性高。但是也存在部分农户自身发展动力不足,思想观念陈旧,农村投资环境后天失衡等问题需要进一步改善。在这一地区进行的精准扶贫理论实践,以及对实践成效做出客观的评价,从中找出精准扶贫政策实施过程中存在的问题和困难,提出针对性的建议,最终有利于为贫困地区的精准扶贫问题提供一个可借鉴的模板,从而解决精准扶贫战略在实施过程中所遇到的种种困难。在当前工作中急需筑牢精准扶贫的思想基础,激发农户的自身动力,在未来精准扶贫的发力点着眼于提高农户自身发展动力,实现农户的组织化,形成农产品的规模化和可持续化提供,以及逐步完善社会保障体系,围绕“四个全面”战略布局,推动共享发展。全面建成小康社会最艰巨的任务在于农村,只有做好脱贫攻坚工作,努力补齐短板,才能确保贫困人口在2020年如期脱贫。
【参考文献】
[1]王思铁.精准扶贫:改“漫灌”为“滴灌”[J].四川党的建设:农村版,2014,(04):14-15.
[2]马尚云.精准扶贫的困难与对策[J].学习月刊,2O14,(19):25-26.
[3]习近平.摆脱贫困[M].福州:福建人民出版社,2014:1-2.
[4]习近平赴湘西调研扶贫攻坚[RB/OL].新华网,2013-11-03http://news.xinhuanet.com/politics/2013-11/03/c_117984236_8.htm.
[5]刘永富.国务院关于农村扶贫开发工作情况的报告[RB/OL].中国人大 网,2013 -12 -26 http://www.npc.gov.cn/npc/xinwen/2013-12/26/content_1820963.htm.
[6]郭伶俐.贫困村贫困原因及对策研究[J].农村经济,2003(07)
[7]张斌.新形势下农村贫困的原因分析及扶贫模式选择[J].成都行政学院学报(哲学社会科学),2002(01)
[8]朱云,吴春锋,黄斌琼.精准扶贫方式方法研究[J].老区建设,2014(1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