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方方言中的“瞎”“瞎好”及其语法化

2018-04-09 09:21
咸阳师范学院学报 2018年1期
关键词:勉县汉方反义

庄 佳

(陕西师范大学 文学院,陕西 西安 710119)

目前有关“瞎”的研究成果较少,张谊生论述了“瞎”作为预设否定副词的表义特征以及与其他预设否定副词的异同;[1-2]刘烨从表义特征、句法结构和主观性三个方面对“瞎”和“白”两个预设否定副词做了比较;[3]1-47王志英对“瞎”的句法、语用、语义以及语法化等做了论述。[4]99-109以上研究基本上都是在普通话的范畴内,现代汉语方言材料涉及较少。然而,只有在方言中,一些语言现象的丰富性、系统性才能更清晰地展示出来,其中的规律才能被揭示,“瞎”字便是如此。本文的讨论范围只限于北方方言,语料来自《汉语方言大词典》《现代汉语方言大词典》《陕西方言大词典》等方言词典及笔者调查所得。下文未注明文献出处的例句均为调查所得语料。

1 瞎

1.1 “瞎”与“黠”

在官话、晋语等方言中,存在“瞎”表示“坏”的用法。有学者认为关中方言中表“坏”义的[xa]本字应为“黠”,①鲁林、李莉提出关中方言中表“坏”义的[xa]本字应为“黠”,但是未做详细论证。详见鲁林《略谈关中方言若干》,载于《人文杂志》2000年第1期;李莉《扬雄〈方言〉与现代关中话相关词汇之比较研究》,载于《中山大学研究生学刊(社会科学版)》2004年第1期。笔者对此并不赞同,在此对其本字做一考证。

其次,从语义上看,“瞎”最早见于汉代刘熙的《释名》:“瞎,迄也,肤幕迄迫也。”表示丧失视觉之义。南朝顾野王《玉篇·目部》:“瞎,一目合。”南朝刘义庆《世说新语》:“盲人骑瞎马,半夜临深池。”“瞎”在此句中意为双目失明。元代睢景臣《哨遍·高祖还乡》:“瞎王留引定火乔男女,胡踢蹬吹笛擂鼓。”“瞎”在此句中意为“坏”。①羊春秋选注的《元明清散曲三百首》对此句中“瞎”的解释为“坏,胡来”(岳麓书社1996年版,第141页);《汉语大词典》中的解释也为“坏”(汉语大词典出版社2007年版,第4594页)。检索分析BCC语料库中有关“瞎”字的共13 498条古代汉语语料,并未发现其他的“瞎”为“坏”义的例证,因此,这一例有孤证之嫌。但这并不影响我们对“瞎”有表“坏”义用法的判断,现代汉语方言中有大量语料可以证明。现代汉语方言中又出现“鼻子不灵、心里糊涂、人变坏、东西变质、事情败坏”等义项。可见“瞎”的核心意义是“基本功能丧失,状况糟糕”,从眼睛引申到其他身体器官、人和事物,下文将从理论上论证。“黠”最早见于西汉刘向的《战国策》,为狡猾、狡诈之意。许慎《说文解字》:“黠,坚黑也。从黑吉声。”段玉裁《说文解字注》:“黠,坚黑也。引申为奸巧之称。”扬雄《方言》:“黠,慧也……自关而东,赵魏之间谓之黠。”数千年来,“黠”的语义变化不大,在现代汉语中主要有“聪慧、机敏”和“奸诈、狡猾”两个义项,未见表“坏”的用法。此外,《汉语方言大词典》中收录的“瞎处、瞎好八货”等词中,“瞎”的意思都为坏。

从以上分析可以看出,表“坏”的语义是“瞎”自身演变出来的。

1.2 “瞎”的语法、语用及语义

“瞎”在官话、晋语等北方方言区中都有使用,有行为动词、性质形容词、预设否定副词三种词性。

1.2.1“瞎”作为动词

“瞎”作为不及物的行为动词,在句中主要作谓语和补语,可以受某些副词修饰,可以带补语,后面常跟动态助词“了”“着”表完成或状态。例如:

(1)他猴猴价(小的时候)眼就瞎了。(看不见)——晋语(榆林)

(2)眼瞎着去摸也能摸到。(闭眼)——《汉语方言大词典》[5]7065(以下简称《汉方》)江淮官话(淮阴)

(3)嫑(别)看他两个眼睛都瞎了,他心可没瞎!(糊涂)——中原官话(勉县)

(4)他这二年瞎很了,天天晚上不归家。(变坏)——《现代汉语方言大词典》[6]544(6以下简称《现汉方》)中原官话(徐州)

(5)馍瞎咧,撂了吧。(变坏、变质)——《陕西方言大词典》[7]45(8以下简称《陕方》)中原官话(西安)

(6)那档子事怕要瞎。(败坏、不成)——《汉方》[5]7066北京官话(北京)

(7)再不买,这月的炭票儿就瞎了。(作废)——《现汉方》[6]5446徐州

(8)线团儿瞎了(乱)——《汉方》[5]7066北京

(9)针鼻儿让糨子糊瞎了。(堵塞)——《汉方》[5]7066北京

例(1)至例(7)中“瞎”作谓语,例(8)(9)中“瞎”作结果补语。例(7)至例(9)中“瞎”的意思都是由“事情不成功,败坏”义引申出来的。

1.2.2“瞎”作为形容词

“瞎”作为性质形容词,在句中一般作定语、谓语和补语,可以受程度副词修饰。例如:

(10)你个瞎眼睛,险乎(差点儿)把碗打了。(看不见的)——勉县

(11)认人不在时间长短,一见面就能看出好瞎。(品性坏的)——《汉方》[5]7066西安

(12)这娃娃可瞎了,这么简单的一道题还不会算!(愚笨的)——《汉方》[5]7066晋语(陕北)

(13)他长了个瞎鼻子。(嗅觉不灵的)——《汉方》[5]7066胶辽官话(大连)

(15)饭菜已经放瞎了。(坏的、变质的)——勉县

(16)这人尽说瞎话,谁信他!(无依据的)——《现汉方》[6]5450冀鲁官话(济南)

(17)净闹这些瞎事,不是白费蜡吗?(无指望的、无效果的)——《汉方》[5]7067北京

(18)这些(这个时候)了都没响,可嫑(别)是个瞎炮。(不成功的,不响的)——勉县

例(10)(13)(16)(17)(18)中“瞎”在句中作定语;例(11)“瞎”与“好”组成形容词词组,在句中作宾语;例(12)中“瞎”作谓语;例(14)(15)分别作状态补语和结果补语。

1.2.3“瞎”作为副词

根据普通话中“瞎”的“否定效益的获得”义,可以把“瞎”归为预设否定副词。[1]“预设”就是说话人和听话人预先认定的语言背景信息,否定副词“瞎”违反的预设背景信息主要有四种:做事要有准备;做事要有目的;做事应该有依据;事情做了应该有效果,有回报。[4]103与此对应,副词“瞎”有四大义项:无准备地;无目的地;无依据地;无回报地,无效果地。前三项意为动作、行为十分盲目、随便、任意,相当于“胡、乱”;第四项意为动作、行为盲目,没有回报或效果,相当于“白、白白地、空”。[8]184

在方言中,“瞎”作为预设否定副词,在句中主要作状语,后面跟的动词主要是行为动词、心理动词、言说动词。[1]“瞎”出现的主要结构有:瞎+V+(NP);瞎+V+了+(NP);瞎+V+了+补;瞎+V+补+(了)。在语用方面,“瞎”在对预设信息否定的同时,也表达说话人评价性的主观情态,[1]主要表否定和批评情态义。例如:

(19)找工作要认真,不能瞎碰!(无准备地)——《陕方》[7]458西安

(20)柴都没的,你到灶火里瞎鼓捣半天。(无准备地)——勉县

(21)我没得事,出来瞎走走。(无目的地)——《现汉方》[6]5446江淮官话(南京)

(22)我今天路上碰到老李了,就瞎拉(聊)了几句。(无目的地)——榆林

(23)想好了再说,别瞎矇。(无依据地)——《现汉方》[6]5451东北官话(哈尔滨)

(24)英语听力啥都没听清,瞎写了几个单词交了。(无依据地)——勉县

(25)他瞎扯,这不是真的。(无依据地)——《汉方》[5]7067胶辽官话(荣成)

(26)你一个小孩子家跟着瞎掺和什么?(无效果地)——《汉方》[5]7072东北官话(东北)

(27)你咋不早点给我说?害我瞎忙了一天。(无效果地、无回报地)——榆林

(28)跟他们出去瞎跑了一向(一阵),啥也没落到。(无回报地)——勉县

(29)到外头瞎张些子(玩一会儿)了,嫑(别)忘了回来吃饭!(无效果地、无回报地)——勉县

例(19)(21)(23)(25)(26)都属于“瞎+V+(NP)”式,是“瞎”最常使用的结构;例(22)(24)属于“瞎+V+了+(NP)”式;例(27)(28)属于“瞎+V+了+补”式;例(20)(29)属于“瞎+V+补+(了)”式。

1.3 “瞎”的语法化

王志英从历时的角度对“瞎”的语法化及其语法化原因做了一定的探究。[4]105-109然而,“瞎”内部各义项的虚化过程有快有慢,并且存在通语与方言演变的不一致性。从“瞎”在现代汉语北方方言中的词性与义项的丰富性来看,单纯的历时性的追踪并不能对“瞎”字的语法化做全面、系统的了解。下面就在共时层面上对“瞎”的语法化做一分析。

与副词相关的语法化机制包括结构形式、语义变化、表达方式和认知心理四个方面,它们相互联系,相互依存。[9]381“瞎”的语法化就是句法结构的改变、语义的泛化、具体语境的吸收和隐喻的认知心理共同作用的结果。前三个方面较为简单,不再赘述。在此主要从认知心理方面的隐喻机制分析“瞎”的语法化。“瞎”的隐喻分为意义隐喻和语法隐喻两层,意义隐喻主要是语义的引申变化,语法隐喻主要指与语法功能的转变相伴随的语法类别的变化,[10]97这两种隐喻相互交融,横纵交织,共同促成了“瞎”的虚化。

“瞎”作为动词的主要义项,是“基本功能丧失,状况糟糕”这一基本义从视觉投射到思维、人品、东西品质、事情状况等其他领域产生的。“瞎”作为形容词的主要义项也是“基本功能丧失的,状况糟糕的”基本义从视觉投射到人品、思维、嗅觉、相貌、东西品质、事情状况等领域后产生的。如果具体分析,则与人们对眼睛失明的人的状况和做事能力的一般认知有关,也与人们对盲人的歧视有关。大多数人认为,眼睛坏了的人因为视力问题对世界的认知不够,做事很难准备周全,容易主观臆测,做事情也往往徒劳无功。形容词与动词在基本义和引申义的类别上具有一定的平行性。不过,“无依据的”“没指望的/没效果的”两个义项更为抽象,是从视觉域到认知域的投射。在一些西北官话中,形容词“瞎”重叠后仍然可以作定语,也可重叠构成名词“瞎瞎”,表示品性不好的人和坏了的东西。[11]61,[12]199“瞎”作为副词的四个义项都含有“盲目地”的意思,与形容词“瞎”的“无依据的”“没指望的/没效果的”义项一样,是“瞎”的基本义从视觉域到认知域的投射。

以上义项的引申是“瞎”的基本义从一个认知域到另一个认知域的投射,为意义上的隐喻。除此之外,“瞎”还经历了从动词到形容词、副词的转换,是典型的语法隐喻。语法类别的转换伴随着语法功能的转换。动词“瞎”在句中作谓语,如例(1)至例(8);作补语,如例(9);可以受副词修饰,如例(3)中受范围副词“都”修饰;可以跟补语,如例(4)中“很”作“瞎”的程度补语;后面常跟动态助词“了”“着”。形容词“瞎”主要在句中作定语,如例(10)(18);作谓语,如例(12);作补语,如例(14)(15);重叠后变为名词。副词“瞎”主要作状语,修饰人的言行和心理活动,如例(19)至例(29)。虽然“瞎”的语法功能和语法类型都发生了巨大的转变,但是其核心意义“视觉丧失、状况糟糕”始终贯穿于三种词类,并在具体的语义上具有对应关系,即意义上的隐喻。两种隐喻在“瞎”的语法化过程中纵横交错,相互作用。

通过考察和分析“瞎”在北方方言里的众多义项,大致梳理出“瞎”字的语义引申脉络如下:

2 瞎好

“瞎好”由表“坏”义的“瞎”与反义词“好”组合而成。它从反义形容词词组演化为反义复合词和评注性副词,与共同语中“好坏”“好歹”的意义和用法相似。为何是“瞎”前“好”后的组合?这大概是为了与方言中表示特别坏的“好瞎”区别开来。也可能与声调的排列有关,在无入声的方言中,“瞎”阴平,“好”上声,先平后仄更符合汉语的韵律组合规则。根据《汉语方言大词典》《现代汉语方言大词典》和笔者调查,“瞎好”存在于中原官话、兰银官话、晋语等方言中。

2.1 “瞎好”作为反义复合词

反义复合词“瞎好”为性质名词,指人和事物性质的好坏,但在实际运用中,它有三种语义指向:指好和坏、指向好、指向坏。这是由其比较反义复合词的性质和语法化程度较低所决定的。“瞎好”的多种语义指向与其他比较反义复合词“多少”“好歹”“长短”等的用法相同,将另文讨论。“瞎好”在句中主要作主语和宾语。例如:

(30)你这么大底人咧呣,瞎好都分不开(分不清)吗?——《现汉方》[6]5448兰银官话(乌鲁木齐)

(31)工换工,怎能算,受苦瞎好不一般。——《汉方》[5]7067陕北

(32)我看一眼就知道那人的瞎好。——晋语(绥德)

(33)贵一点没事,重要的是东西的瞎好。——勉县

(34)今天这个事,我一定要问出个瞎好来。——勉县

(35)伢(人家)对你兀门(那么)好,你这个娃咋不知道瞎好呢?——勉县

(36)娃再(如果)有个瞎好我可担当不起。——《现汉方》[6]5448西安

比较反义复合词的反义语素是两相比较,相对而言的。[13]7“瞎”和“好”之间没有明确的界限,语义重心比较容易发生变化,偏向某一方。语义是否发生偏向以及偏向哪一方受具体语境的影响。例(30)中的“瞎好”在句中作小主语,指“好和坏”,还没有从形容词词组完全变为词,处于过渡阶段;例(31)中的“瞎好”在句中作主语,例(32)至例(34)在句中作宾语,分别指工作的苦累程度、人的品性、东西的品质和事情的结果;例(35)中的“瞎好”在句中作宾语,偏指“好”,“好”引申为别人的好意;例(36)中的“瞎好”在句中作宾语,偏指“瞎”,“瞎”由其“坏”的意义引申为不好的情况、危险。例(35)(36)二用法与“好歹”完全相同。

2.2 “瞎好”作为评注性副词

“瞎好”可以充当高层谓语;在句中的位置较为灵活,可以在句首、句中和句末;可以与“也”连用,构成“瞎好(……)也……”结构,“也”在此结构中表强调义,强调其后面的内容。从以上特点来看,它可以归为评注性副词。[14]18它有两大义项:一是表让步、劝说意,语气较弱,可以译为“不管好坏、将就、凑合、稍微”;一是表坚定的决心和强烈的愿望,语气较强,可以译为“无论如何、不论怎样、一定、务必”。[12]419,472例如:

(37)瞎好有个房子住就不错咧,总比睡到街上强。——《现汉方》[6]5448乌鲁木齐

(38)瞎好他也是你老大(老爸),咋能兀号价(那样)说话呢?——勉县

(39)知道不咋(不怎么)合你心意,也荷(拿)上吧,瞎好!——勉县

(40)——我不爱吃肉。——你瞎好吃点吧!——绥德

(41)瞎好你得给我帮个忙,我实在莫办法咧。——《现汉方》[6]5448乌鲁木齐

(42)来一趟不容易,(我们)瞎好在一起吃个饭再走。——榆林

(43)我瞎好也要考到陕师大去。——勉县

(44)这搭(这里)学校太差了,我瞎好也要把她送到城里念书去。——中原官话(澄城)

例(37)中的“瞎好”意为不管房子的好坏,至少有个房子住,表让步语气;例(38)中的“瞎好”意为无论“他”怎么样,也“是你老大”,不能那样说话,同时表让步和劝说语气;例(39)中的“瞎好”意为不论东西是否合心意,将就、凑合拿上,表劝说语气,除了后置于句末,还可以放在“也”的前面;例(40)中的“瞎好”意为不管怎样,稍微吃点肉,表劝说语气;例(41)(42)中的“瞎好”意为无论如何、不管怎样、务必,表强烈的愿望;例(43)(44)中的“瞎好”意为无论如何、一定,表坚定的决心。例(38)(41)(42)(44)中“瞎好”的位置灵活,可以在主语前、主语后。

评注性副词“瞎好”在句法功能上具有述谓性与灵活性,表义上具有传信与情态功能,语用上具有交际与篇章衔接功能。[14]46-72所谓句法上的述谓性,就是“瞎好”不同于限制副词只能做状语,它还可以在句子中充当高层谓语,如例(44)后分句可以分析为两层,低层是“把她送到城里念书去”,高层是“瞎好也要把她送到城里念书去”。灵活性指它在句子中位置的灵活性和评注的灵活性。位置的灵活性已见上。评注范围上,“瞎好”既可以全幅评注,也可以半幅评注,评注范围的灵活性与位置的灵活性密切相关。例(37)(38)(39)(41)中的“瞎好”位于句子(分句)主语前或句末,是对其所在句的命题和述题的整体评注,而例(40)(42)(43)(44)中的“瞎好”则位于主语后,作谓语的状语,是对所在句的述题的评注。

“瞎好”在表义上的传信功能主要体现在它的排他性总括功能,其“不论好坏、不管怎样、无论如何”的意义在下结论的同时排除了其他一切可能性,不由人辩驳。情态功能指传达出的主观性,对句子和情境的态度,“瞎好”的使用,具有强调功能和委婉的表达效果。如例(37)中,强调与睡大街相比,有房子住的优越性;例(40)表达出说话者劝说听话者吃肉的委婉语气;例(43)强调了“考到陕师大去”的坚定决心。

语用方面,“瞎好”具有突出信息焦点的功能,在表“无论如何、务必”时,“瞎好”常常重读,如例(41)就强调了“你给我帮个忙”的必要性。其次,“瞎好”主要用于陈述句和祈使句,表达委婉的劝说、强烈的愿望或坚定的决心。如例(38)是说话者委婉劝说对方不要那样说话;例(41)表达了说话者请求对方帮忙的强烈愿望;例(44)表达了说话者一定要把“她”送到城里去的坚定决心。还有,“瞎好”常与副词“也”连用,加强强调作用,如例(38)(39)(43)(44)。最后,“瞎好”不仅是句段的评注语,还是篇章的连接语,它具有连接分句、组成复句的功能,[14]72如例(38)中的“瞎好”就连接前后两个分句,组成了一个复句。勉县方言“听了瞎好说两句嘛”“瞅(看)一下,瞎好来了一趟”等句子都体现了“瞎好”的篇章衔接作用。

2.3 “瞎好”的语法化

“瞎好”的语法化有词汇化和副词化两条路径。

“瞎好”一开始为形容词词组,结构关系松散,可以插入并列连词“和”“连”“跟”而意义不发生变化。如例(30)中的“瞎好”就处于形容词词组向性质名词的过渡阶段,意为“好和坏”。随着词组“瞎好”的频繁使用,“瞎”和“好”之间的关系越来越紧密,二者共同构成反义复合词,这时“瞎好”在功能上发生了转类,成为性质名词。

“瞎好”的词汇化有两种途径,一种是通过转喻的方式转指上位概念,一种是通过其中一个成分语义的失落形成偏义。[15]125反义联合短语的词汇化是由于并列的反义形式概括化而转指它们的上位概念。这就是转喻的一种形式。[16]116在概念整合时,通常用事物容易理解或具有代表性的属性来遍指整个属性范畴。“瞎”和“好”的上位概念是人和事物的性质,好和坏也是其中比较容易理解、同时也比较典型的性质,在转喻的过程中就用“瞎好”来指代人和事物的整体性质。如例(31)至例(34)中,“瞎好”分别指代工作的苦累程度、人的品性、东西的品质和事情的结果。“瞎好”词汇化的另一条途径是语义的失落。由于说话者表达的需要和语境的制约,比较反义复合词的语义重心偏移向一方,另一方的语义逐渐失落。作为性质名词,“瞎好”的词汇化程度还不够高,所以语义偏移并不如“好歹”“是非”那样突出,但也已发生了偏移,如例(35)中的“瞎好”偏向“好”,引申为别人的好意;例(36)中的“瞎好”偏向“瞎”,引申为不好的情况、危险。

“瞎好”的副词化体现在它由形容词词组演化为评注性副词。在这一过程中,句法结构上的变化、认知上的隐喻、语义上的泛化、语境上的吸收各个方面相互作用,共同促成了“瞎好”的副词化。第一步是结构形式上的变化,形容词词组“瞎好”开始出现在状语的位置上,并在初始阶段常常与“也”连用,构成“瞎好(……)也……”句式,意为“不管好和坏(……)也……”“无论好和坏(……)也……”。随着使用频率的增加和句中用法的简化,其副词性质已经基本固定下来,“也”字可以省略,这时的“瞎好”意为“不管好坏、无论好坏”,例(37)至例(40)中的“瞎好”即处于这一阶段。认知和语义上,在隐喻机制的作用下,评价人和事物性质的“瞎”和“好”逐渐抽象和泛化,开始指代所有的情况,引申为“不管怎样、无论如何”,如例(41)至例(44)。在语用上,“瞎好”由概念义“好和坏”引申出两种情态义,表让步、劝说时,语气较弱,如例(37)(39);表坚定的决心和强烈的愿望时,语气较强,有强调意,如例(41)(43)。两种语义的形成也明显受到语境的影响。在情况不是很要紧,可做可不做,但是说话者主观认为要做的语境中,如例(38)(40),“瞎好”的语义就是“不管好坏、将就、凑合、稍微”;在倾向于情况紧急,必做不可的语境中,如例(41)(44),“瞎好”的语义为“无论如何、不论怎样、一定、务必”。可见,“瞎好”所表语气的强弱是同语境直接相关的。

3 结语

本文主要结合方言和方言语料从共时平面上对北方方言中的“瞎”“瞎好”做了分析,发现其在语义、语法和语用上的独特性、丰富性和系统性,考察其语法化的规律。首先解决了“瞎”“黠”之辨,确认了“瞎”的语义演变的范围,然后结合语料对“瞎”的语义、语法功能及语用特点做了描写,并从意义隐喻和语法隐喻角度探究其语法化。北方方言“瞎”以“失去视觉,状况糟糕”为基本语义,通过意义隐喻引申出一系列义项,这些义项之间具有系统的联系。在语法隐喻机制下,“瞎”完成了从行为动词到性质形容词、预设否定副词的转换,语法类别转换的同时伴随着语法功能的转换。“瞎好”作为比较反义联合词,其语义指向具有多样性,可以指好和坏、好或坏。“瞎好”作为评注性副词有两大义项:表让步、劝说意味的“不管好坏、将就、凑合”和表坚定的决心和强烈的愿望的“无论如何、不论怎样、一定、务必”。“瞎好”的语法化有词汇化和副词化两条路径,词汇化主要通过转喻和语义的失落完成,副词化则是句法结构变化、认知隐喻、语义泛化、语境吸收共同作用的结果。

附注:本文写作得到了导师邢向东教授的悉心指导,该文曾在首届中西南地区中国语言文学学科研究生论坛上宣读,得到专家学者的指正,在此一并感谢!

参考文献:

[1]张谊生.现代汉语预设否定副词的表义特征[J].世界汉语教学,1996(2):30-34.

[2]张谊生.近代汉语预设否定副词探微[J].古汉语研究,1999(1):27-35.

[3]刘烨.预设否定副词“白”和“瞎”的比较研究[D].北京:北京语言大学,2009.

[4]王志英.现代汉语特殊否定现象认知研究[D].上海:上海师范大学,2012.

[5]许宝华,宫田一郎.汉语方言大词典[M].北京:中华书局,1999.

[6]李荣.现代汉语方言大词典[M].南京:江苏教育出版社,2004.

[7]熊贞.陕西方言大词典[M].西安:陕西人民出版社,2015.

[8]李晓琪.现代汉语虚词手册[M].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2003.

[9]张谊生.论与汉语副词相关的虚化机制[M]//汉语语法化研究.北京:商务印书馆,2005.

[10]赵静.语法隐喻中语法功能与语法类别的对比分析[M]//功能语言学与语篇分析研究.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12.

[11]兰宾汉.西安方言语法调查研究[M]//邢向东.陕西方言重点调查研究.北京:中华书局,2011.

[12]孙立新.关中方言语法研究[M].北京: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2013.

[13]齐红飞.现代汉语反义合成词研究[D].石家庄:河北师范大学,2004.

[14]张谊生.现代汉语副词研究[M].上海:学林出版社,2000.

[15]曾丹.反义复合词形成演变的认知研究[D].杭州:浙江大学,2007.

[16]董秀芳.词汇化:汉语双音词的衍生和发展[M].成都:四川民族出版社,2002.

猜你喜欢
勉县汉方反义
认识反义词
反义疑问句小练
勉县:力求党建“引领力”的最大化
勉县优质米水稻生长的气象条件分析
这山望着那山高
“神药”出厂价18元零售卖1000多元
中国最美油菜花海汉中旅游文化节启动
汉方、韩方、日方,自然酝酿完美养肤力
浅谈紫砂《汉方》壶的创作美感
使用广泛的“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