执教/方 伟 评析/焦 波(特级教师)
【教学内容】
北师大版五年级下册第65、66页。
【教学过程】
1.复习旧知。
师:以前我们学过用八个方向来描述物体之间的相对位置,是哪八个方向呢?
生:东、南、西、北、东南、东北、西南、西北。
课件出示方向标,请学生指一指这八个方向。在指到东北方向时,教师选择东北方向的几个不同的点,追问:它们都在东北方向吗?
2.揭示课题。
师:今天我们继续学习确定位置。
板书课题:《确定位置(一)》
【评析:通过复习以前学过的八个方向,使学生感受到旧知识与本节课将要新授的知识有着密切的联系;再通过追问,使学生感知到东北、东南等方向表示的是一片区域,为后续利用角度和距离来确定位置做好铺垫,在新旧知识间架起了一座桥梁。】
(一)感知角度在确定方向中的作用。
1.确定观测点,建立方向标。
教师只出示熊猫馆在动物园场馆中的示意图(如下左图)。
师:现在笑笑来到了喷泉广场,请问熊猫馆在喷泉广场的什么方向?谁来说一说?你是以什么为观测点的?
(根据学生的回答,板书:观测点)
课件中出示以喷泉广场为中心点绘制的方向标(如下右图)。
【评析:教材中呈现的情境图,对学生的学习存在着诸多干扰因素,因此教师在这里对情境图进行了处理,首先只出示喷泉广场和熊猫馆的示意图,且没有方向标。然后让学生找到确定位置的首要因素——观测点,再带领学生以观测点为中心画出方向标。在后续的学习中,观测点是会随着观测者所处位置的变化而发生改变,所以这样是很必要的。同时也为后续学生自己设计从斑马场到猴山的路线,以斑马场为中心画出方向标埋下伏笔。】
2.描述熊猫馆的方向。
(1)引出相关的角。
师:我们刚才复习的时候知道了,东北方向表示的是一片很大区域,现在笑笑想去熊猫馆,具体应该朝着哪个方向呢?
(课件演示,在东北区域内先任意出示两条虚线)
师:是朝这个方向吗?
生:不是。
师:那是朝这个方向吗?
生:也不是。
师:这个方向呢?
(课件出示喷泉广场和熊猫馆之间的虚线)
生:是的。
师:怎样才能准确地表述出这个方向呢?请大家根据作业纸上熊猫馆的示意图讨论、交流。
生:可以借助角来描述熊猫馆的具体位置。
师:能上来给我们指指你准备借助的是哪个角吗?
(学生上台指出正北方向与熊猫馆间的夹角)
师:你们同意吗?有和他找的角不一样的吗?
生:我找的是正东方向与熊猫馆的夹角。
【评析:如何引导学生借助两个角来描述熊猫馆的具体位置,是本节课的难点。教师在这里排除了教材情境图中狮虎山的干扰因素,在前期的图中再次增加了从喷泉广场到熊猫馆的虚线,通过学生的观察、讨论、交流发现这两个角,从而借助角来描述具体位置。】
(2)量一量。
师:那就请你们动手来量一量你找的那个角的度数吧!
学生独立尝试量角,指名让两名学生白板上演示量两个角的过程。再让两名学生说说量角时要注意些什么。
生:将量角器的0刻度线与方向标的正北方向重合,量角器的中心点与观测点重合,读量角器的外圈刻度为20°。
教师小结,引导学生认识到这个角是正北方向与熊猫馆间的夹角,所以叫作北偏东20°。
生:将量角器的0刻度线与方向标的正东方向重合,量角器的中心点与观测点重合,读量角器的内圈刻度为70°。
教师小结,引导学生认识到这个角是正东方向与熊猫馆间的夹角,所以叫作东偏北70°。
(3)用语言描述熊猫馆的具体位置。
师:谁能用语言描述一下,熊猫馆在喷泉广场的什么方向上?
生:熊猫馆在喷泉广场的北偏东20°方向上。
师:还可以如何描述熊猫馆的方向?
生:熊猫馆在喷泉广场的东偏北70°方向上。
(4)请学生在作业纸上独立练习,描述狮虎山的具体位置。教师在原课件基础上出示狮虎山示意图,指名汇报。并引导学生认识量角时只要量出一个角的度数,也就知道了另一个角的度数。
(5)小结:刚才我们借助角度描述出了熊猫馆的具体方向,(适时板书:方向 角度)你能用这种方法,描述一下大象馆和长颈鹿馆的方向吗?
【评析:测量角的度数并非本节课的重点,重要的是通过量的操作过程,引导学生理解北偏东、东偏北这两个新的方向词所表示的意义,并让他们用规范有序的语言来描述物体的具体位置,培养口头表达能力,提升学生空间想象能力。】
(二)感知距离在确定位置中的作用。
课件出示大象馆和长颈鹿馆的位置,学生在相关作业纸上独立练习,描述大象馆和长颈鹿馆的具体位置。完成后指名汇报。
生:大象馆和长颈鹿馆都在喷泉广场北偏西 60°(西偏北30°)方向上。
师:都在这个方向上如何区分它们的具体位置呢?
学生通过观察课件和作业纸上的图,发现它们与喷泉广场间的距离不一样。
课件标识两个场馆的距离,学生说说大象馆和长颈鹿馆的具体位置。
生:大象馆在喷泉广场北偏西 60°(西偏北 30°)方向上,距离喷泉广场1000米;长颈鹿馆在喷泉广场北偏西 60°(西偏北 30°)方向上,距离喷泉广场500米。
师:我们一起来回忆一下,确定物体的位置需要哪几个信息?
(板书出确定位置的三要素:观测点、方向和距离)
师:根据这三要素,用语言完整地描述从喷泉广场到斑马场和猴山的行走路线。
生:从喷泉广场出发朝西偏南 30°方向(南偏西 60°)走 800米到达斑马场;从喷泉广场出发朝东偏南45°方向(南偏东45°)上,走1500米到达猴山。
【评析:借助大象馆和长颈鹿馆都在同一方向上的矛盾冲突,产生还要以两地与观测点的距离来区分它们位置的必要性,同时也就完成了确定位置三要素的构建。两种语言不同、实质相同的描述方式,不仅巩固了确定位置的三要素,又为后续的描述行走路线做好了铺垫。】
1.完成教材第66页“练一练”1、2 题。
学生独立完成,集体订正。
2.变换观测点,确定位置。
师:参观斑马场后,笑笑想去猴山,能说说她的行走路线吗?
生:从斑马场先到喷泉广场后再去猴山。
(学生先尝试分段说一说行走的路线,再完整描述)
生:由斑马场出发向东偏北30°方向走800米到达喷泉广场,再由喷泉广场向东偏南45°方向走1500米到达猴山。
【评析:变换观测点,再次确定位置,是本节课的难点之一,同时又是对之前学习的一次检验。教师在这里采取了小组合作的形式,让学生在准备好的作业纸上找准观测点,建立方向标,再量相关的角,互相说一说,有序地巩固了确定位置的三要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