杜威
维持性血液透析是当前治疗终末期肾脏病患者的主要方式, 经过多年的发展后, 技术形式取得了突出的进步, 根据当前实际情况可知, 在后续治疗阶段需要从实际情况入手, 了解患者的病症资料, 及时采用合适方式干预。根据临床资料可知, 患者短期死亡率比较高。为了分析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短期死亡原因, 选择30例维持性血液透析短期死亡患者为研究组, 选择同期收治的维持性血液透析生存时间>1年的30例患者作为对照组, 对两组患者的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 详细如下。
1.1一般资料 选择2015年10月~2016年10月本院收治的30例维持性血液透析短期死亡患者作为研究组, 另选同期收治的维持性血液透析生存时间>1年的30例患者作为对照组。对照组中男女比为2∶1;年龄45~75岁, 平均年龄(62.50±5.05)岁。研究组中男女比为1∶1;年龄46~76岁,平均年龄(63.50±5.08)岁。两组患者性别、年龄等一般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具有可比性。
1.2方法 在本次研究中对两组患者的病历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 包括:性别、年龄、血压、肾脏原发疾病、每周透析时间及血尿素氮、肌酐、白蛋白水平等, 并观察检查前后的各项具体指标[1]。对比两组合并症发生情况及住院期间心功能指标(LVDd、IVST、LVPWT、EF)水平。
1.3统计学方法 采用SPSS24.0统计学软件进行数据分析。计量资料以均数±标准差表示, 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以率(%)表示, 采用χ2检验。P<0.05表示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2.1两组患者合并症发生情况比较 对照组患者合并症发生率为13.3%, 明显低于研究组的53.3%, 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χ2=10.8000, P<0.05)。见表 1。
2.2两组患者心功能指标水平比较 对照组患者的LVDd、IVST、LVPWT、EF水平均明显优于研究组, 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t=5.4396、9.3590、43.8379、21.4870, P<0.05)。见表 2。
表1 两组患者合并症发生情况比较(n, %)
表2 两组患者心功能指标水平比较
表2 两组患者心功能指标水平比较
注:与对照组比较, aP<0.05
组别 例数 LVDd(mm) IVST(mm) LVPWT(mm) EF(%)研究组 30 57.6±5.2a 16.2±1.1a 16.5±0.1a 50.2±1.1a对照组 30 52.3±1.2 14.2±0.4 13.2±0.4 59.5±2.1 t 5.4396 9.3590 43.8379 21.4870 P<0.05 <0.05 <0.05 <0.05
近些年来人口老龄化趋势逐渐加快, 老年患者数量提升,在病历资料分析过程中, 需要从实际情况入手, 做好病历资料评估和和指导工作。血液透析技术日益发展, 接受维持性血液透析的患者数量增加, 考虑到病症的特殊性, 在干预阶段需要从实际情况入手, 做好具体资料分析工作[2]。
当前在临床研究中对病历资料分析后可知, 如何做好具体指标评估工作是关键。老年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的比例逐渐提升, 脑血管疾病以及感染性疾病患者数量比较多, 根据多因素管理指标可知, 需要做好回归性分析工作, 血液透析前合并冠心病(CAD)、低血浆白蛋白, 根据数值变化可知,在病历资料分析过程中需要确定独立危险因素, 做好症状评估工作。
根据调查可知, 血液透析患者可能存在短期死亡的现象,病症资料特殊, 在整个干预阶段, 如何做好病历资料分析成为重点, 年龄分层后, 年龄不断增加, 生存率下降, 根据短期死亡的病历资料可知, 只有做好独立影响因素的评估工作,才能提升可行性[3]。
合并症对患者自身有一定的影响, 本次研究中合并症患者包括合并糖尿病、合并心血管疾病、合并高血压等, 根据病历资料的特殊性, 在后续治疗过程中需要了解病症变化,采用合适方式进行维持治疗。患者年龄越大, 合并症也则越多, 根据病例的特殊性可知, 在症状分析过程中要凸显出具体比例, 如果存在干预不到位或者其他类型的问题, 则势必造成不良影响。心血管疾病的发生几率较高, 在资料分析过程中, 要提前对病症资料进行判断。CAD是老年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死亡的危险因素, 根据病历资料的实际变化可知,需要了解心肌损害的突出特征, 提前对独立因素分析, 避免病症恶化[4]。
左心室肥厚(LVH)和心脏舒张功能减退是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心肌损害的突出特征, 同时也是关键性影响因素。根据病历资料可知, 在后续判断过程中需要及时确定影响因素,做好独立性评估工作。LVH和心内膜缺血以及纤维化存在密切的联系, 左室壁早期由于代偿作用对EF有一定的影响, 随着时间的推移, 为了避免收缩性功能下降, 需要做好病历资料证实工作, 合理进行选择。中心静脉留置的涤纶套导管作为血液透析长期血管通路, 在病历资料分析阶段, 要提前对病历资料进行判断, 如果存在不同程度恶化的现象, 则会造成不良影响。血液透析患者从初期静脉导管的角度入手, 合理治疗后能提升生存率[5]。
血浆白蛋白是重要的营养指标, 白蛋白也是衡量营养情况和炎症实际情况的重要标志。在各项病历资料分析阶段,要确定具体影响因素。营养不良通过影响血管内功能、增加氧化应激促进动脉粥样硬化的形成, 由于管理指标不同, 因此在血液透析分析过程中要提前对病历资料了解, 要重视饮食摄入量以及白蛋白的合成因素, 合理进行治疗[6-10]。只有了解患者短期死亡的影响因素, 才能确定防治措施。
对两组患者的合并症进行分析, 对照组患者合并症发生率为13.3%, 明显低于研究组的53.3%, 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χ2=10.8000, P<0.05)。说明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短期死亡的影响因素和合并症存在一定的联系。对两组患者的LVDd、IVST、LVPWT、EF等各项指标对比, 对照组患者的LVDd、IVST、LVPWT、EF水平均明显优于研究组, 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t=5.4396、9.3590、43.8379、21.4870, P<0.05)。说明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的影响因素比较多, 根据实际情况可知,需要做好症状分析工作, 满足具体治疗要求。
综上所述, 患者短期死亡的影响因素较多, 在整个治疗阶段要从具体情况入手, 做好病症分析工作, 及时采用合适方式进行干预, 避免病症持续恶化。
[1]顾佳芸, 沈波, 吴炯, 等.超敏肌钙蛋白对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的短期预后作用.复旦学报(医学版), 2017, 44(4):447-452.
[2]王艺萍, 覃莲香, 杨乃宁, 等.老年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短期死亡因素分析.军事医学, 2016, 40(8):672-675.
[3]任燕, 董谦, 何强.不同透析龄腹膜透析患者的临床特征分析.中国实用内科杂志, 2013, 33(9):724-727.
[4] 谢红浪, 刘志红, 季大玺, 等.糖尿病肾病维持性血液透析长期生存率及其相关因素分析.肾脏病与透析肾移植杂志,2008(5):401-407, 414.
[5] 高民, 周秋根.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并发结核性胸膜炎的诊治.铁道医学 , 2001(1):28-30.
[6]华锦程, 梁萌, 沈淑琼, 等.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短期死亡原因及相关因素匹配研究.中华危重病急救医学, 2015(5):354-358.
[7] 华锦程.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短期死亡原因及相关因素匹配研究.安徽医科大学, 2015.
[8] 张丽, 杨爱华.140例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退出原因分析.中外医学研究 , 2013(23):11-14.
[9] 王英, 贾艳丽, 孙懿.老年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早期死亡原因及危险因素分析.北京医学, 2013, 35(11):960-962.
[10] 李芹.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死亡原因及危险因素分析.泸州医学院, 201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