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小敏,周小莉,3,丁砚兵
急性脑梗死约占脑血管病发病率的75%,病死率约为10%~15%,致残率极高[1]。目前,多数急性脑梗死患者因受有限的时间窗所限,无法接受溶栓或者血管内治疗[2]。研究证实丁苯酞氯化钠注射液可通过多种机制改善急性脑梗死患者的神经功能缺损症状[3-4]。本研究观察丁苯酞氯化钠注射液治疗急性脑梗死患者的临床疗效和定量脑电图对急性脑梗死患者临床疗效的监测意义。
选取2013年5月-2016年5月在湖北省中医院光谷院区住院治疗,符合纳入标准的脑梗死急性期患者80例作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
1.1纳入与排除标准 纳入标准:①符合2014年中国急性缺血性脑卒中诊治指南中急性脑梗死的诊断标准;②责任血管为颈内动脉系统;③入院时美国国立卫生研究院卒中量表(National Institutes of Health Stroke Scale,NIHSS)评分为7~15分;④未采取溶栓或机械取栓的治疗;⑤患者意识清楚,能够配合相关检查和治疗;⑥初次发病;⑦规范住院治疗14 d;⑧患者同意参与本研究并签署知情同意书。
排除标准:①有出血倾向者;②责任血管为椎基底动脉系统;③NIHSS评分<7分或>15分者;④已经采取溶栓或机械取栓治疗者;⑤存在意识障碍者;⑥多次发病者;⑦不能规范住院治疗14 d;⑧有严重心、肝、肾功能障碍或其他严重疾病者;⑨对该药物过敏者。
1.2治疗方法 两组均应用常规的治疗方法:包括抗血小板聚集、调节血脂稳定动脉粥样硬化斑块,根据具体病情使用降压、控制血糖、抗感染等对症治疗。治疗组在此基础上加用丁苯酞氯化钠注射液100 ml静脉滴注(每100 ml滴注时间>50 min),每日2次,两次间隔6 h以上,连用14 d。
1.3观察指标 收集入组患者的人口学资料(年龄、性别、体重)、既往血管危险因素(包括高血压病、糖尿病、高脂血症及心房颤动等)、治疗前后NIHSS评分、Barthel指数及定量脑电图检查。比较治疗前后两组上述资料的差异。
定量脑电图检查:采用美国Nicolet的32导数字视频脑电图仪进行监测,8 s为一个采样单元,选取10个无伪迹波段的采样单元,利用电脑功率谱分析技术进行处理,功率频谱划分:δ(1.0~3.9 Hz)、θ(4.0~7.9 Hz)、α(8.0~12.9 Hz)、β(13.0~24.9 Hz),计算脑电图慢波化比率(Deltaratio,Symmetry theta/alpha+beta rate,DTABR),计算公式为(δ+θ)/(α+β)[5-6],治疗组、对照组在治疗前后分别进行定量脑电图检查,DTABR值越大表示慢波频段出现的比率越高,即患者脑功能越差。
1.4统计学分析 应用SPSS 20.0统计软件,计量资料符合正态分布,用表示,组间采用独立样本的Mann-Whitney秩和检验进行比较,组内比较采用配对Wilcoxon秩和检验;计数资料采用率表示,比较采用χ2检验。
2.1一般资料及基线特征 共纳入80例研究对象,其中男48例,女32例,年龄40~75岁,病程2~72 h。治疗组和对照组各40例,两组患者性别、年龄、体重、病程、既往史等均无统计学差异(表1)。
2.2两组的治疗结局比较 治疗组与对照组治疗前的NIHSS评分、Barthel指数评分和DTABR值差异无统计学意义。治疗14 d后治疗组NIHSS评分和定量脑电图DTABR值低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表2)。
丁苯酞是我国自主研制的治疗急性脑梗死的药物,于2002年11月正式通过国家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的审批应用于临床,其有效成分为消旋体1-3正丁基苯酚,是一种脂溶性的药物,可减轻急性脑梗死患者血脑屏障损伤,降低脑水肿程度[7]。
丁苯酞能减少神经元细胞中线粒体电子传递链细胞色素C的释放,阻抑capase-3的激活,阻止神经元细胞凋亡[8]。它还能够增加脑组织缺血缺氧区域的线粒体Na-K-ATP酶、过氧化物歧化酶,防止脂质过氧化。另外,丁苯酞可以通过减少花生四烯酸含量,提高脑血管内皮一氧化氮和前列环素2的水平,保护神经细胞线粒体功能,改善能量代谢,减少脑超氧阴离子自由基的生成,从而发挥保护神经元的作用。有研究显示它还能够抑制谷氨酸的释放,降低细胞内钙的浓度,解除血管痉挛,防止血小板聚集[9-10]。
动物试验表明,丁苯酞能阻断脑梗死后脑损伤的多个病理环节,保护线粒体,改善微循环,在扩张血管和抑制血小板聚集上有显著效果,从而改善脑缺血,抑制脑细胞凋亡,减少梗死体积。丁苯酞口服软胶囊的治疗效果在多中心随机、双盲、安慰剂对照临床试验中得到了验证。与口服软胶囊相比,丁苯酞注射液有较高的生物利用度,可显著改善脑梗死患者神经功能缺损的各项评分[11-12]。
近年来神经电生理监测已经成为脑功能损害监测,尤其是意识障碍患者病情评估的重要手段,脑电图检查无创,且能够记录脑神经细胞生物电活动,并可以评价大脑皮层所处的机能状态,是一种可以对大脑皮质的脑生物电活动做出灵敏反应的手段。脑电活动主要源于大脑皮层的大锥体细胞,有研究认为脑梗死灶的脑电常表现为δ活动,而细胞毒性水肿的脑电常以θ活动为主[13]。异常δ活动与坏死组织的电活动神经传入阻滞相关,反映了梗死的轻重,异常θ活动则反映细胞水肿的程度,这是脑电图评估脑梗死预后的病理生理学基础。传统脑电图可敏感地监测到急性脑梗死患者脑血流量下降、脑细胞代谢紊乱和神经元异常电活动出现的异常δ、θ波[14-15],但其目测分析法的主观性太强,所记录的非平稳曲线波形具有极大的无序性、变异性和随机性,这些因素都限制了传统脑电图在脑梗死诊疗中的应用。定量脑电图很好地弥补了这些缺陷,它在传统脑电图的基础上将数据定量化,使原始随时间变化的脑电波转化为随频率变化的数字化信号,使分析结果更加客观,更易于临床医师对分析结果的阅读与理解。有研究证实患/健侧DTABR在脑梗死预后的预测方面有重要的临床意义,脑血流量低的患者DTABR较高[16-18]。
表1 治疗组和对照组的基线特征比较
目前尚无使用定量脑电图来评价治疗急性脑梗死药物疗效的临床研究。本研究通过NIHSS评分、Barthel指数评分来观察急性脑梗死患者治疗前后分值的变化来反映患者神经功能缺损症状的恢复情况;通过定量脑电图DTABR监测急性脑梗死患者治疗前后脑功能的变化来反映丁苯酞氯化钠注射液的临床疗效。结果证实丁苯酞氯化钠注射液对急性脑梗死患者的神经功能恢复有效,且治疗前后患者定量脑电图的DTABR值显著改善。
表2 治疗组与对照组治疗前后NIHSS评分、Barthel指数评分和DTABR值的比较
[1]姜长春,李月春,王宝军,等. 动脉溶栓和动静脉联合溶栓及机械取栓治疗急性脑梗死的比较研究[J]. 中华老年心脑血管病杂志,2013,15(1):210-215.
[2]HACKE W,KASTE M,BLUHMKI E,et al.Thrombolysis with alteplase 3 to 4.5 hours after acute ischemic stroke[J]. N Engl J Med,2008,359(13):1317-1329.
[3]崔丽英,刘秀琴,朱以诚,等. dl-3-正丁基苯酞治疗中度急性缺血性脑卒中的多中心、随机、双盲和安慰剂对照研究[J]. 中华神经科杂志,2005,38(4):251-253.
[4]崔丽英,李舜伟,张微微,等. dl-3-正丁基苯酞软胶囊与阿司匹林治疗急性缺血性脑卒中的多中心、随机、双盲双模拟对照研究[J]. 中华神经科杂志,2008,41(11):727-730.
[5]陈玉宝,张琼,王晓燕. 定量脑电图对大面积脑梗死患者的预后[J]. 河北医药,2012,34(11):1654.
[6]车春晖,阮杏林,林寿金,等. 定量脑电图联合磁共振动脉自旋标记成像在急性脑梗死预后评估中的价值[J]. 中国老年学杂志,2016,36(20):5016-5019.
[7]纪海茹,孔令伟,孔维,等. 丁苯酞预处理对脑缺血再灌注损伤大鼠基质金属蛋白酶-9、基质金属蛋白酶组织抑制因子-1 和血脑屏障的影响[J]. 中国老年学杂志,2014,37(5):639-641.
[8]吴娟,陈永. 丁苯酞对急性脑梗死的临床疗效及血液流变学的影响[J]. 重庆医学,2012,41(33):3488-3499.
[9]刘娟,马宝山,王秦川. 丁苯酞治疗急性脑梗死的疗效观察[J]. 中国实用神经疾病杂志,2014,17(10):114-116.
[10]路文军. 丁苯酞胶囊治疗皮层下动脉硬化性脑病临床观察[J]. 临床和实验医学杂志,2011,10(10):769-770.
[11]朱以诚,崔丽英,高山,等. 丁苯酞注射液治疗急性脑梗死的多中心、随机、双盲双模拟、对照Ⅲ期临床试验[J]. 中华神经科杂志,2014,47(2)113-118.
[12]王慧敏,李建设,李静静. 丁苯酞氯化钠注射液治疗前循环进展性脑梗死的疗效观察[J]. 中国实用神经疾病杂志,2016,19(16):133.
[13]FERNANDEZ B A,HARMONY T,FERNANDEZ T,et al. Sources of abnormal EEG activity in brain infarctions[J]. Clin Eeg,2000,31(4):165-169.
[14]O' GORMAN R L,POIL S S,BRANDEIS D,et al. Coupling between resting cerebral perfusion and EEG[J]. Brain Topogr,2013,26(3):442-457.
[15]VISSER G H,WIENEKE G H,VAN HUFFEIEN A C,et al. The development of spectral EEG changes during short periods of ciculatory arrest[J]. J Clinical Neurophysiol,2001,18(2):169-177.
[16]王新一,蔡增林,徐丙超,等. 大面积脑梗死伴脑水肿患者的定量脑电图检测分析[J]. 蚌埠医学院学报,2015,12(40):1646-1648.
[17]赵经纬,张运周,宿英英. 定量脑电图与脑卒中[J]. 中华老年心脑血管病杂志,2012,14(7):774-777.
[18]LEON-CARRION J,MARTIN-RODRIGUEZ J F,DAMAS-LOPEZ J,et al. Brain function in the minimally conscious state:a quantitative neurophysiological study[J]. Clin Neurophysiol,2008,119(7):1506-151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