梁建英:“中国速度”背后的女人

2018-04-09 01:47顺为
恋爱婚姻家庭 2018年10期
关键词:中国速度动车组高铁

●文/顺为

本文主人公

也许,在理工科行业,很多人都认为,女子不如男,然而,事实真的如此吗?

当高铁在中国成为连续的年度热词,这个行业的管理者和设计师,特别是引领这个行业发展的优异女性,更是格外引人注目。然而,中国高铁装备行业唯一的女总工程师梁建英却认为:“做技术工作最忌浮躁,必须能沉下心,坐得住,有坚决完成任务的恒心,在这方面女性比男性更有韧性和忍耐性。”作为科研世界里的青年精英,梁建英永不停歇的脚步,伴随着一路驰骋的中国高铁,书写下了一个时代的传奇。

同样,作为中国第一位赛道设计师姚启明这样说:“我是一个天生不懂畏惧的人,我一定要让世界上所有的人都知道,中国人,也可以设计赛道,而且可以设计得更好。”

这两位女性,她们都在职业上打破性别壁垒,沉默加速度,不断拓宽专业视野,提高综合素质,丰富工作阅历,最终,笑傲职场……

2018年2月3日晚22∶30,中车四方股份公司副总经理、总工程师梁建英做客央视“开讲啦”。中国高铁发展到今天,从“追赶者”变成“领跑者”,不但成为了世界的一个奇迹,更是成为代表中国的一张金光闪闪的名片。梁建英自参加工作以来,亲历了中国高铁的不同发展阶段,她更是拔节成长为高铁列车研发团队的领军人物……

敢于拼搏能打胜仗,我们不一样

1972年出生的梁建英,小的时候,家住在镇上离火车站非常近的一个地方,每次梁建英看到火车一列一列从眼前呼啸而过,一种神奇的感觉不自觉涌上心头。

高考后,梁建英被上海铁道学院录取。每次从吉林坐火车去上海,都要花费很多时间。让梁建英记忆犹新的是放寒假回家,在拥挤的火车站,人山人海,如果能顺利买到一张坐票,那都是非常幸运的事了。最让大家无法忍受的是,有的同学为了回家,竟然要在火车上站十几二十个小时,那种感觉实在是太痛苦了!

1995年,梁建英大学毕业,被分配到中车青岛四方机车车辆股份有限公司,也就从那一刻开始,她就与高铁结下了不解之缘。

刚到单位,梁建英只是一名普通的技术员。年轻的梁建英怀着投身中国铁路事业的梦想,以饱满的热情全身心投入到工作中,通过刻苦学习与钻研,以及工作实践的历练,她迅速成长为一名专业学科带头人。实践证明,在中车四方这样一个重视创新发展、致力于打造高铁“人才硅谷”的舞台上,梁建英挥洒出了一段同中国高铁同步驰骋的激情岁月。

“我以前从来没有想过,有一天会当上总工程师。我只是想做一个优秀的设计师,到今天也是这么想的。”梁建英抱着这种朴实的想法一路走来,却走到了整个企业技术团队的制高点。

回首过去,2004年是中国铁路具有划时代意义的一年,也是所有铁路装备设计工作者备感振奋的一年。因为就在这一年,中国铁路拉开了向高速时代冲刺的大序幕,在此之前,对于中国高铁而言,只能算是原始积累的阶段。也正是在这个阶段,我国的轨道交通装备技术,形成了一个相对完备的技术体系,国家也培养了一支能打胜仗、艰苦奋斗、敢于拼搏的人才队伍。

梁建英所在的企业,也由此开启了高速列车研发制造的新征程。

在公司时速200公里及以上速度动车组项目取得重大成功之际,因为业务精湛,梁建英参与到了新的动车组的研发设计中。对此,梁建英说:“多少铁路装备制造业的前辈们,一辈子没有等到的机会,我们得到了。设计高速列车是我的梦想,而今梦想即将变为现实,我的理想就要放飞,我怎能不激动呢?”

在激动之余,梁建英更是备感压力。高速列车技术对梁建英所在的企业来讲,毕竟是一道全新的课题。从表面看,高速动车组只是比一般铁路客车速度快一些,可真正投入研发,就会发现高速的背后,却有一道道高难度的技术门槛需要逾越。

梁建英他们能攻克这些难关吗?

巨人的肩膀不好站,必须让自己成为巨人

为了攻克这一道道的难关,梁建英与设计团队的同事们,首先对技术引进进行消化吸收,通过系统梳理,从关键部件展开研究,通过仿真分析和试验,把一摞摞资料变成了方案可行的图纸。在这背后,有许多常人想象不到的困难和艰辛。

在业务总结会上,梁建英深刻体会到,在整个技术引进的过程当中,国外的产品可以花钱买,但技术的创新能力是买不来的。因为在和合作的公司进行整个技术转让的过程中,对方的公司技术人员会告诉你如何去实施,但原理是什么,对方公司的技术人员每次都非常神秘。梁建英说:“巨人的肩膀不好站,必须让自己成为巨人才行!”

因此,时速300公里动车组的设计,完全是自主研发,梁建英担任了这个车型的主任设计师。

众所周知,当汽车行驶在高速公路上时,随着速度提升,车内的噪声、振动都在增加,如果这时,恰巧对面也有一辆车驶过来,形成一种类似列车交汇的状态,车内的人员就会感受到车辆有倾覆的感觉。

而高速动车组要以300公里的时速运行,那么汽车所感受到的噪音等,在高速列车上同样会出现。一列高铁,它的长度大约有200米左右,这么一个庞然大物,要以这么快的速度去运行,所有的变化都是牵一发而动全身。

梁建英记得在一次线路试验的过程当中,在将近300公里的速度上,试验车的局部有振动现象。虽然局部振动不像共振那么可怕,但是会影响旅客乘坐的舒适度,也会对车辆的使用期限产生影响。

梁建英和同事们在车辆的不同区域,都布置了试验的设备,然后再对应车辆的设计图纸,以及前期的一些仿真分析的资料,逐一来解决试验过程中出现的各种问题。

做科研工作是辛苦的,“早八晚九”的工作制、没有节假日,几乎成为梁建英生活的常态。常常为了一个方案的论证、一个试验结果的分析而通宵达旦。在繁忙的日子里,常常是梁建英下班回家,年幼的女儿已经睡着了;早晨,梁建英去公司上班时,女儿还没有起床。

一天,梁建英忽然接到女儿的电话,女儿说她没有什么事情,只想让妈妈陪她吃顿饭。听到女儿的话,梁建英心里非常酸楚,本想用语言来安慰一下孩子,却不知怎么开口,因为梁建英所从事的工作正处在最紧要的关口,她一刻都不能离开工作岗位,根本不可能回家陪伴女儿。

几年来,为了动车组,梁建英和她的团队付出了太多太多,但付出后的一次次成功,换成大家心中一次次的喜悦。

2007年12月,由梁建英所在的公司自主研制的国内首列时速350公里动车组成功下线。

一天晚上,当女儿用稚嫩的童音,指着电视上飞驰而过的动车组高喊:“妈妈,你的车!”梁建英的内心涌起的是自豪感、成就感以及对女儿和家庭的愧疚,但她却无怨无悔。

跳过一个高度,挑战新的高度

杂交水稻之父袁隆平曾说过:“搞科研就像跳高,跳过一个高度,又有一个新的高度在等着你。”

因为表现优异,2008年6月,公司决定让梁建英担当CRH380A新一代高速动车组的设计任务。最高运行时速将达380公里,她面临的是攀登世界轨道交通装备技术最高峰的艰巨挑战。

在铁路行业,流传着这样一句话:“高速列车是试验出来的。”的确如此,只有通过大量的科学研究试验,才能确定列车在高速运行时的动态行为、性能和规律。

2009年7月,为列车提供动力的牵引系统组合试验在湖南进行。当时,正值高温季节,试验场所炎热潮湿,大家每天都是汗流浃背,许多人身上都起了湿疹,吃住也很不习惯。这些生活上的困难,并没让梁建英和她的团队后退,根据试验中出现的问题,大家先后进行了23种软件变更,成功解决了列车启动时的加速性能、电磁干扰等问题。

有一次,在线路的制动试验中,梁建英下车弯腰检查车轮时,突然她的腰就动弹不得了。梁建英艰难地从车下爬了出来,在同伴的帮助下回到了车上,但她不能就此躺下,因为试验还在继续。梁建英忍着疼痛,一直坚持到第二天凌晨,试验结果出炉,她才僵硬地躺在床上,用电话与试验人员沟通,提出改进方案。

此后,梁建英和研发团队又在京津等铁路,进行了累计长达2年的线路试验……

CRH380A成功面世后,立即成为国家装备制造业自主创新的典范,先后在上海世博会、世界高铁大会上惊艳亮相。CRH380A,更是成为国家领导人“推销”中国高铁时频频亮出的一张“名片”。

高速列车的研发没有止境。在梁建英的带领下,时速600公里高速磁浮列车也已启动研制。

让中国高铁“走出去”,是梁建英和她的团队为之奋斗的目标与梦想。2017年,梁建英所在的公司还斩获美国13亿美元的地铁订单,创下中国轨道交通装备企业出口发达国家的最高纪录……

2018年2月3日,梁建英做客央视“开讲啦”。在和嘉宾的互动中,梁建英说她多年前去瑞士出差,买了张苏黎世到日内瓦的车票,可坐着坐着却有点晕?所以,从那一刻起,梁建英就下定决心:我们生产的产品,一定要让大家坐在上面有良好的体验感。梁建英还调侃地说道:“如果有一天别人问起,为什么中国的高铁都这么平稳,大家可以大声告诉他:‘因为中国的高铁总设计师晕车!’”

梁建英从一名普通技术人员,成长为专业学科带头人,她的事迹令人艳羡,但她却说:“我只是一名普通的女性,未来的路还很长,我还需更加努力!”

猜你喜欢
中国速度动车组高铁
“95后”动车组女司机的首个春运
高铁会飞吗
动车组BTM带内干扰的排查与整治
人地百米建高铁
CRH3型动车组轮对压装曲线研究
高速铁路动车组站内对标停车难的研究
第一次坐高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