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析构建区域间共享平台的重要性

2018-04-08 09:08孙志伟
魅力中国 2018年50期
关键词:实训室职校实训

孙志伟

摘要:本文以笔者参与蚌埠市教育系统干部交流挂职的亲身体会为基础撰写,通过所见、所闻、所感、所思,对比职业教育不同地区发展的不平衡,提出浅薄的意见和想法,以期能够实现职业教育总体水平提升,共同将职业教育推上新台阶。

关键词:中等职业教育;共享平台

2016年11月-12月赴上海市杨浦区杨浦职校挂职学习,期间与杨浦职校的领导、老师们一起学习交流,介绍各自学校的情况,也谈论着职业教育异地之间差异。一个月下来,我发现不同地区职业教育的差异主要表现在:教学模式、实训室管理、专业群建设、国际化接轨、教材出版、队伍建设、工作标准、地域文化等方面。

一、教学模式的不同

首先,上海地区的教学模式多以小班教学为主,这是一种精英式的教学模式。当然,这也从侧面反映了上海招生规模小的问题,但相对优势在于教师有更多的时间和精力来关注学生的学习效果,及时掌握每一位同学的优点和不足,针对性的采取教育措施,以保障整体进步,提高教学效率,更利于课堂教学目标的达成。在安徽地区,因为班级学生人数较多,通常采用大班教学,不足之处体现在教师为了如期完成教学任务,势必不可能对每个学生关怀入微,导致班级关注度呈现两极化的。优秀的学生和“后进”的学生是老师们重点关注的对象,那些相对“老实”的学生就成为了老师在有限时间内暂且关注度不高的对象,久而久之,这些学生就不在老师的视线范围内,不利于学生的进步和成长。其次,教育资源也是相对缺乏的,大班众多的学生面对有限实训操作设备,必然不能保证每个学生都有足够的时间来进行实操,甚至有些学生整节课都没有机会练习,导致“学”与“做”的脱离。

二、专业群建设的不同

专业群,就是由一个或多个办学实力强、就业率高的重点建设专业作为核心专业,若干个工程对象相同、技术领域相近或专业学科基础相近的相关专业组成的一个集合。在上海,专业群的建设已成为一种潮流趋势,每一个职业学校都着力打造自己的特色专业品牌,再以特色专业品牌带动其他专业的发展。例如杨浦职校,它主要以中餐烹饪与营养膳食、汽车车身修复和动漫游戏等三大特色专业为品牌,近年来,汽车车身修复、中餐烹饪与营养膳食等专业的学生在上海市、全国乃至国际的重大技能比赛中均取得了优异成绩。杨浦职业技术学校汽车车身修复专业学生罗良曾夺得第43届“世界技能大赛”车身修理项目的银牌。这足以说明专业群建设的必要性和重大意义。在其他薄弱地区,专业群建设还处于萌芽状态,远远落后于发达地区,然而一个学校的生存发展离不开专业群的建设,离不开特色专业品牌的后盾支撑。

三、实训室管理的不同

以上海市杨浦职校为例,实训室管理精细化規范化,制定了《规范工具管理手册》、《实训工位清理制度》、《实训工位清理评分表》,由实训教师负责,带领学生进行自主清理自己的工位,并在清理完成后对照《实训工位清理评分表》给学生打分,此分值按比例计入课堂实训成绩,这不仅是学习知识技能也是一种个人素养的培养。在其他地区,实训室管理不够精细化,实训室的清理多是实训教师口头形式安排学生清理的,虽说教师已安排下去,但是学生对教师的这种安排执行力度是因人而异的,实训室并不一定会达到理想的清理效果。

四、国际化接轨的不同

上海市中职学校大多与其他国家有交流合作,这种模式为学生学习知识和实践技能做了铺垫,利于培养适应国际化发展的中职人才。笔者挂职期间,杨浦职校接待了韩国骊州大学和骊州高中的交流学习团队,上海电子工业学校与芬兰的高职生做了友好交流学习,以及其他学校与韩国、日本等国家学生的互通有无,体现了上海职业教育国际化站位。然而在其他地区,这种国际交流学习的平台少之又少,国际化化接轨远落后于发达地区。

五、校本课程体系的不同

上海市每年一届的校本教材展示,像一股巨浪,推动着无数的中职教师深度的研究教学和专业,并编写出适应当下教育教学的最新教材,为培养出适应社会需要的人才做了方向指引和保障。薄弱地区的校本课程体系开发远不及发达地区。而校本课程体系不但增强课程对学生发展的适应性,促进学生改善学习方式,同时也为教师的专业成长提供了新载体,促进教师转变观念和角色,由实施者努力成为开发者,提高教学能力。

六、师资队伍建设的不同

师资队伍建设在上海中职教育中尤为重要,这是职业教育飞速发展的关键软实力,他们多是专家教授、工作室大师、学科带头人等,人才济济。在薄弱地区,近年来也提倡学科带头人和双师型教师的培养,但聘请专家教授、大师工作室的创立和完善尚需一个阶段,更不要说发挥高技能人才的集聚并形成技术创新团队,起到传绝技、带高徒的作用。

七、工作标准的不同

上海市工作标准要求较高,工作节奏较快,由于社会竞争的激烈,从而形成了快节奏、高效率的工作作风。反观薄弱地区,竞争相对较弱,总体工作效率相对低下。

八、地域文化的不同

上海这片热土聚集了来自世界各地的人群,带来了不同的文化,形成了上海特有的海派氛围,这为职业教育潮流化、国际化提供了条件。而在其他地区,只有自己本土地域文化作支撑,缺乏与外交流。

综述,针对以上差异,笔者认为职业教育快速发展的最佳方式之一就是构建共享平台。

1.生源的共享。建立合作机制,采用“走出去、请进来”的方式,实现生源的均衡分配,提高职业教育毕业生质量。

2.精细化管理。相互借鉴管理制度,制定符合实际的精细化管理模式。

3.专业群建设。着力打造特色专业品牌,以其作为强大支撑带动其他附属专业发展,方能立于不败之地。

4.谋求国际化交流合作。搭建区域间国际化交流学习的平台,促进职业教育国际化的发展进程。

5.加快校本课程体系建设。建立和完善小本课程体系,探索符合地域和学校特色的校本课程,打造出品牌特色效应。

6.名师、大师、名校长工作室(坊)的建设。依托大型骨干企业、重点职业院校、培训机构等建设一批高技能人才培养基地和实训基地,促进人才多元化。

当然,差异的存在反映在人们生活和工作的方方面面,只有充分和通力的合作才能尽可能的加快职业教育发展均衡化的步伐,做到“天下职教是一家”。

参考文献:

[1]卞建鸿.职业学校专业群建设理论与实践探索[M].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

[2]陈明宏.访美游学散记(2012年上海——加州影子校长培训教育随笔)[M]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

猜你喜欢
实训室职校实训
依托互联网实施商务英语函电实训教学
基于物联网应用技术的实训室管理与研究
高校开放实训室管理中7S管理的应用方向
液压课程开放式虚实结合实训教学体系的构建研究
“教学做”一体化教学在职校化学教学中的应用分析
提升中职机械专业钳工实训教学有效性的几点尝试
信息技术在计算机实训室管理中的应用
职业学校名师的界定
让职校师生的心更敞亮
浅析职业院校实训中心管理机构设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