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校语言类教学模式的实践性功能探讨

2018-04-08 09:08艾尼瓦尔·吾斯曼
魅力中国 2018年50期
关键词:高校教育探索思考

艾尼瓦尔·吾斯曼

摘要:高校语言类教学模式的创新,是一项艰巨任务,值得广大教育工作者付出更多的努力,投入更多的精力。首先,教师要确立一个出发点,创设情景后融合相关的教学内容。其次,教师要关注学生的动态,了解学生的需求,尽可能体现语言的功能性、特殊性、实践性特征,来启发学生思维的创新力与想象力,指引他们突破自我,完善自我,最终实现个体优势的不断增长。最后,教师要坚持着“以生为本”构建原则,引用一些生活元素,活跃学生形象思维。找到关键地方做出及时补充,更利于高校教育事业长远规划进程的持续加快。

关键词:高校教育;语言学科;课堂教学;实践性功能;探索;思考

引言:當今社会需要的是高素质、全能型的栋梁之才,高校教育事业的整体发展,其核心始终围绕着教学模式的革新、教学过程的简化、实践功能的体现。语言课程教学工作的有序推进,在潜移默化中培养着学生的思维能力与实践能力,强调社会氛围的营造,要求学生积极思考相关问题,尝试发展学科素养。进一步体现语言类教学模式的实践性功能,能够打消学生的成长顾虑,方便教师的专业教学;可以构建和谐师生关系,优化最终教学效果。这是一举数得的,我们何乐而不为呢?下面是笔者特意阐述了几点新的看法。

一、重视交际教学,表现实践性功能

(一)交际场景再现

要想突出高校语言类教学模式的实践性功能,就需要进行交际场景再现。核心点是对语法、句式、单词教学做出系统性强化,同时广泛的渗透人文特征,将一些语言文化的构成要素展现出来,挖掘学生的内在潜能,给予他们不一样的情感体验[1]。有了实践机会,学生学习语言的积极性就更高,改变枯燥乏味的课堂氛围,更换固化陈旧的授课形式,能为后续教学活动的顺利开展奠定下良好的基础。另外,交际场景再现是语言类教学模式的创新方向,是通过真实语言交际情景的创设,强化培养学生的沟通能力、表达能力、应用能力。并在学生内心情感不断丰富的同时,真正意义上实现语言的抒发,实践功能的体现。学生参与情景交际活动,自身的社会实践能力会有一个明显的提高,教师不用再费心指导,教学的效果也足够理想。高校语言类教学模式做到与交际场景的结合,实践性功能发挥在了适应社会、促进发展的层面上,这种育人体系培养出的优秀学生,基本都能独当一面,在激烈的人才竞争中占据到绝对的优势地位。

(二)交际场景创新

交际场景的创新,推动着高校语言类教学模式的创新,大大提升了教学效率,很好的改善了灌输指导的弊端现状。创新性原则的形成,使语言类教学模式实践性功能有了质的飞跃,教师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进行教学方案的优化、教学内容的补充、教学策略的实施,有利于学生探究学习积极性的提高,学科素养及学科成绩的进步[2]。在实践过程中,教师有责任进行教学功能的深层开发,进而为学生适应社会发展,提高人才价值带去积极的影响。从交际场景中体现创新性原则,教学模式的构建过程就是学生思维的活跃过程,立足于情感氛围中探索那些个性元素,会同时启发着学生的主体意识、实践意识、创新意识,引导他们创造出属于自己的美好明天。高校语言类教学活动的整体规划,一直以培养学生社会实践能力为核心。确保交际场景的实践性功能有了更深层次的体现,对于高校学生综合能力的全面发展而言有着重要的意义。

二、重视生活教学,呈现实践性功能

教育即生活。语言类教学模式中发挥实践性功能,巧妙融合一些生活元素很是关键。生活元素能够促进教学活动顺利开展,可以推动基本环境发生转变。无论是生活场景还是生活氛围,只要贴合实际,被学生所接受,那么它的实用功能就很强,再以此为基础,辅助语言类学科专业化发展,其重要性是不言而喻的。我们教师要探索生活元素,要应用生活元素,使语言教学工作变得和谐、有效,加强学生的心理建设,培养学生的感知能力[3]。与此同时,我们教师还要从不同的维度出发,探究更多的实践性功能,让全新的教学模式在良好的环境氛围中促进学生专业发展,具体的体现实践性功能,真正发挥实践功能作用。

三、重视社会教学,突出实践性功能

营造开放性的社会情景,是进一步提升高校语言类教学社会服务功能的关键。学校方面和教师方面一直在研究,如何构建语言类教学模式,才能更好的朝着开放式方向全面迈进。在实践中,社会的环境动态会影响着学生的思维变化,这一点我们很难有效的控制,或是强制性约束[4]。新时期内,高校教师不妨从新的角度进行社会环境发展要素的创新性研究,紧密结合学生的实际需求,联系生活去改变语言教学的整体格局,放弃那些单一、陈旧的授课手段,按照新的标准,整合有利资源。高校语言类教学模式实践性功能的体现,是高校专业化教育、个性化教学始终向前发展的有力保障,环境的作用不可忽视,利用的好,有助于学生能力的提高,利用不好,直接影响学生的进步。鉴于此,全面的开放社会情景就显得至关重要。因为,社会语言沟通带有很强的艺术性,语言文化的传播需要一定的实效性。学生们懂得了语言美,文化美,社会美,是主体核心价值的优质体现,是认真学习专业语言的成果总结。深入的挖掘社会影响、社会服务功能,体现高校语言类教学模式的实践性功能,艺术价值非常高,文化意义也很大。

结束语

总而言之,高等教育培养的是高素质、专业型的优秀人才,针对语言类教学模式的实践性功能进行具体的研究,仍需一线教师们付出不懈的努力。探索新的出路,整合特色资源,让语言的学习变得真实、有效,社会的实践变得广泛、科学,这样一来,高校的教育事业就带着一定的指向性,联系交际场景,融合生活元素,开发社会情景,促进学生们突破自我,真正的成为栋梁之才。

参考文献:

[1]王乐乐.论外语类大学生批判性思维能力多维培养模式的构建——基于四所高校的调查[J].山东农业工程学院学报,2016(25)119-121.

[2]周梅芳.语言表达类课程主体性情境化教学模式的实践与反思[J].浙江海洋大学学报(人文科学版),2014(03)781-782.

[3]韩建文.研究性教学模式对高校教学实践的启示[J].语言文字应用,2015(17)30-31.

[4]邢小龙.高校语言教学中表达能力培养在大学生就业中的重要性[J].学校党建与思想教育,2018(38)49-50.

猜你喜欢
高校教育探索思考
高校设计教育网络平台的服务系统设计研究
“互联网+”时代背景下电子商务专业创新创业教育研究
少儿图书馆小志愿者工作的意义和思考
社会转型期行政权控制的路径探索
浅论高中化学生活化教学的实践与思考
房地产项目策划课程案例教学探索与实施
“创新人才培养模式”下的实验教学改革探索
“语用”环境下对古诗词教学再思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