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亮
摘要:大学英语四级考试改革后,翻译试题发生了显著的变化。由原来的补全句子的翻译变成了段落、语篇的翻译。这一变化对我们翻译教学提出了新的要求。本文以认知语言学中象似性理论为指导,探索了思维方式对段落及语篇翻译的影响,并结合2016年12月四级翻译考试真题进行了具体分析,以期对日后的大学英语翻译教学提供参考。
关键词:大学英语四级考试;翻译;象似性
大学英语四级考试自创建以来就受到广大师生、学校还有社会的重视。学校将其视为衡量教师教学水平的标准,国家将其作为学校水平评估的一个重要指标,社会上的用人单位将其作为选拔人才的重要依据。自从2013年8月19日以来,大学英语四级考试的翻译部分由补全句子的翻译改为段落、语篇的翻译,四级的翻译长度为140~160个汉字,同时分值的比重由原来的5%提高到了15%,翻译的内容涉及中国的历史、文化、经济、社会等多个方面。无疑,从这项改革中我们可以看出,新的考试对于学生翻译能力的要求有所提升。同时,也对我们大学英语教师提出了新的要求。为了适应大学英语四级翻译考试的改革,培养出更多符合当前社会需求的人才,我们必须重新思考大学英语翻译教学。
一、象似性与翻译
象似性是认知语言学中的一个重要概念,它是指语言与思维的关系,即语言结构直接映照经验结构。(赵艳芳)象似性的几种主要类型:1.顺序象似性,即事件发生的时间顺序以及概念时间顺序与语言描述的线性顺序相对应。(赵艳芳)2.话题象似性,即分句的话题象似于思维的起始点,分句的述题象似于思维的过程和结果。(王寅)3.句式象似性,即组词成句的方式象似于民族的思维定式和社会文化风俗。(王寅)
众所周知,中英两国人民生活环境有所不同,根据象似性理论这势必造成两国人民的感知和经验的差异,这就是汉语和英语的语言结构差异的根本原因。根据体验哲学的理论,人类的认知、概念、意义、推理、理解和语言等都是来源于对客观外界的感知和经验,翻译也是基于其上的一种活动,同样具有体验性。(王寅)所以要想翻译出好的译文,就必须要了解中国古老文化和西方文明对两国人民认知方式的影响,找出造成两国人民之间语言形式差异的根本原因,从而更好地指导翻译。
二、认知方式的差异对于汉语和英语结构的影响
(一)悟性和理性对语言的影响
汉民族的思维重悟性,而英语民族的思维重理性。对中国人思维方式影响最大的三种哲学分别为儒家、道家和佛教哲学。这三种宗教的共同特点就是重视悟性。这对中华民族思维方式的影响就是,每当人们说话的时候不想立刻让人知道,而是需要经过思考才能想出来。这种思维上的跳跃往往给人带来顿悟的快感,这是其他语言中所没有的。西方文化的哲学背景是亚里士多德的严密的形式逻辑,还有16世纪到18世纪弥漫于欧洲的理性主义。理性主义的特点是重视形式论证,表现在语言上就是形式的外露以及形式上的完整。
因此受到两种思维方式的影响,汉语以意合为主,英语以形合为主。意合和形合是语言组织法,所谓“形合”,指借助语言形式手段(包括词汇手段和形态手段)实现词語或句子的连接;所谓“意合”,指不借助语言形式手段而借助词语或句子所含意义的逻辑关系来实现它们之间的连接。前者注重语言形式上的接应,后者注重行文意义上的连贯。(潘文国)各种语言都使用这两种连接手段,只不过侧重有所不同。英语使用形合手段要比汉语多,所以英语是形态语言。而汉语侧重于会意,所以属于语义型语言。
(二)主体意识和客体意识对语言的影响
中国的儒家、佛教和道家都主张参与意识,不同的只是参与的方法和对象不同。主张参与必然强调主体意识,以“人”为出发点。所以一般的情况汉语只强调主体意识。而西方哲学主张物我之间保持距离,这样有助于冷静地剖析研究对象。所以西方哲学主张主客体分明,需要强调主体意识时强调主体意识,需要强调客体意识的时候强调客体意识。英语经常强调客体意识的特点非常突出,因此我们可以将其视为两个民族思维方式上一个重大区别之一。
这两种思维方式反映在语言上就是汉语比较喜欢使用主动语态,而英语则喜欢使用被动语态。这是两个民族思维方式不同的体现。因为汉语反应的是主体意识,而英语反应的是客体意识。
三、象似性对新四级翻译的指导以及实例分析
四级翻译考试改革后,翻译考点出现了明显的变化。老四级翻译主要考查英语的词形变化与句型套用,新四级翻译较多考查语言表达的差异性和翻译技能的运用,其中对于“语态、主从结构和语序”的翻译技能的考查比较多。所以我们在汉译英的时候要注意以下几点:由于受到主体意识和客体意识的影响,在语态方面,汉语常用主动语态,而英语多使用被动语态。因此在翻译过程中,经常需要将主动语态变成被动语态。由于受到悟性和理性思维方式的影响,在主从结构上汉语多采用简单句的并列,而英语倾向于对有逻辑联系的两个句子用连词进行连接,构成复合句。这要求我们翻译过程中要体会句间关系,用连词将分句整合成复合句。在语序方面,汉语和英语也存在着差异。由于受到悟性思维的影响,汉语喜欢渐入主题。受到理性思维的影响英语则喜欢开门见山,直入主题。在翻译时,需要查找主题词,对其语序进行调整。
以2016年12月四级考试翻译真题为例,来讨论象似性理论在新四级翻译中的具体应用。
(一)主动句变被动句
皇家宫殿全都漆成黄色。
All the royal palaces were painted yellow.
普通老百姓是禁止穿黄色衣服的。
The civilians were banned from wearing yellow clothes.
(二)简单句变复合句
汉语是意合性语言,英语是形合性语言。因此在汉译英的过程中,需要在适当的地方加上连接词,将多个分句通过增加连接词连成一个复合句。
秋天庄稼成熟时,田野变得一片金黄。人们兴高采烈,庆祝丰收。
When the crops ripen in autumn, the fields will grow golden-yellow and people will cheerfully celebrate the harvest.
(三)调整语序
汉语和英语思維顺序的不同,导致了两种语言的语序是不一样的。
在中国文化中,黄颜色是一种很重要的颜色。
The color yellow is of great importance in Chinese culture.
在封建社会中,它象征统治者的权力和权威。
It stood for the rulers power and authority in feudal society.
那时,黄色是专为皇帝使用的颜色。
The color was exclusively used by the emperors then.
在中国黄色也是收获的象征。
The color yellow is also a sign of harvest in China.
四、结语
新的四级翻译比老的四级翻译篇幅更长,难度更大,分值更高。从翻译的改革我们可以看出,国家对于大学生的英语翻译能力日益重视,这就对我们大学英语翻译教学提出了新的要求,提高学生的翻译能力成了一种迫在眉睫的要求。为了顺应这种潮流,本文研究了新的四级翻译考试的特点,从象似性的角度分析了思维方式对语言结构的影响。总结得出语言结构差异的根源来自于思维方式的不同。所以要想从根本上提高学生翻译的水平,就需要在翻译的时候转变学生的思维方式,从根本上提高学生的翻译能力。同时我们利用象似性理论为指导,结合2016年12月考试真题,进行了具体分析,通过思维方式的转变产出高质量的译文,为今后翻译的教学提供参考。
参考文献:
[1]彭兵转.语言主观意义的形成机制[J].外语学刊,2015(1).
[2]彭兵转.语言主观意义的动态机制[J].外语学刊,2016(6).
[3]潘文国.汉英语对比纲要[M].北京:北京语言大学出版社,1997.
[4]赵艳芳.认知语言学概论[M].上海:上海外语教育出版社 ,2001.
[5]王寅.认知语言学[M].上海:上海外语教育出版社,2007.
编辑∕王剑慧